令我深受启发的雪球金句文摘集(2022年4月上) 无人驾驶是忽悠(2022.4.1)谭旭光先生在4月1日$潍柴动力(SZ000338)$ 2021年业绩交流会上的发言。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石油焦是什么东西有什么用途 令我深受启发的雪球金句文摘集(2022年4月上) 无人驾驶是忽悠(2022.4.1)谭旭光先生在4月1日$潍柴动力(SZ000338)$ 2021年业绩交流会上的发言。你...

令我深受启发的雪球金句文摘集(2022年4月上) 无人驾驶是忽悠(2022.4.1)谭旭光先生在4月1日$潍柴动力(SZ000338)$ 2021年业绩交流会上的发言。你...

2023-04-30 23: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源:雪球App,作者: 汇编室,(https://xueqiu.com/8742260312/248900916)

无人驾驶是忽悠(2022.4.1)

谭旭光先生在4月1日$潍柴动力(SZ000338)$ 2021年业绩交流会上的发言。

你们忽悠完了新能源就开始忽悠智能化了是吧?这个我可以这样讲,无人驾驶就是忽悠。

你听我的话,我老谭从不说假话,辅助驾驶是希望,特定环境可实现

什么叫特定环境?比如说港口。但是港口过去历史上已经投入到位了,他再要重新换无人驾驶,那是要巨大的成本,没那么简单。但是无人驾驶在什么地方可以率先使用呢?比如说在矿卡矿上,100个矿车100个驾驶员,现在我们采用的就是减三分之一驾驶员,减了三分之一这对矿来说成本降低很大。

再一个最有希望的就是农机化。特别是在东三省。智慧农业将会率先使用。

重卡就是辅助驾驶,不可能没人。

千万别听他们忽悠什么,L1还凑合,L2也马马虎虎,L3可能,L4什么,反正就那个这个,然后你们就给他100倍的估值,然后他挣了钱走了,也不管企业怎样。反正你也不再干了,不做分析员了,去干投行了,是吧,不就是这个结果吗?好吧,谢谢你提问

汇编室:近期比亚的的王传福也说无人驾驶是忽悠。

股价波动取决于人心的疯狂,无法预测(作者:宁静 2022.4.2)

如果有一个公司2007年股价港币40块,每股派息人民币0.12元(股价,派息都按拆细后股本计算),2019年股价港币4块,每股派息人民币0.2元。

那么常见的“合理”解释是,它2007年的股价预示了未来两年的派息高增长,2019年的股价预示了未来两年的派息下降,因为市场是“有效”的,所以肯定是有一些神通广大的机构和个人掌握了这方面的特殊信息,他们的买卖行为反映在了股价上。

实际上,它2009年的派息是0.08元,比2007年下降了33%,2021年的派息是0.23元,反而比2019年上升了15%~那些神通广大的机构和个人在哪儿呢?

真实的情况可能是:生意一定程度上可以搞清楚。决定股价波动的人心疯狂,没有什么神通广大的机构和个人能搞清楚。

如果自认为能,那只是有意或无意的骗子~相信绝大多数都是无意的,因为绝大多数人,不管是基金经理,行业分析师,还是个人投资者。。。都是正常的好人。我们只是时不时在人生的无奈中自欺欺人而已。

这些自欺欺人的共同作用(与真实的生意回报无关。因为它的出发点就是关于股价的,而不是关于生意回报的),才是让股价波动上天入地的神通。。

网友:作为一名赌徒(沉迷于猜测“资产价格”,也就是股价),就算没有完全精通这门生意,难道还不能看出,40元/股的这个公司明显高估了嘛?$中国石油(SH601857)$

如果对于很多公司股价的判断,赌徒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和正确率,似乎最后也能收获做生意的结果?

算不算殊途同归?

宁静补充(2022.4.12):这不是中石油,它2021年的扣非净利润已经达到2007年的2.5倍,派息总金额达到3.6倍。中石油去年的扣非净利润只有2007年的0.73倍。股价倒是都跌了不少。。。

喜欢赌博没有任何问题。我赞成每个人做自己喜欢的事。

只是从赌博的角度,不需要操心高估低估~高估之后,可能更高,低估之后,可能更低。。。不要被高估低估束缚了赌博精神。

从生意的角度,也不需要操心高估低估~怎么估始终是别人的事,操心生意能替自己赚多少钱就行。

很多做生意的人之所以能赚钱,就在于他们的生意虽然不是什么万里挑一的好生意,但他们想法很简单:反正自己也不会做其它生意,只要还能赚,比卖了之后拿存款回报强,就继续做下去。最终,他们并不是靠比别人更聪明,更能判断高估还是低估赚了钱。而是靠,认清自己的能力赚了钱。

就像我们把1929年三百多点的道琼斯整体当作一个生意,以1932年的几十点,或者1942年的一百点来评估,当然是极度“高估”了。但这是博弈的角度,不是生意的角度。

如果一直把道琼斯这个生意做下去,到今天来看,这个所谓极度“高估”的生意带来的长期回报,会超过当时卖掉这个生意换得的任何资产~不是超过了一倍两倍。而是,如果换成“低估”的债券,黄金,房产,现金存款。。。当中的任何一种,回报都不及它的零头。既然如此,那不卖才是简单的生意思维(有这种思维的话,不需要懂具体生意,只需要长期配置道琼斯这类一篮子生意就能赚钱~这同样是靠认清自己的能力赚钱)。

以这种生意思维来看,真正的问题未必是1929年高估了,而是1932年,1942年低估得太利害。。。

宁静:实际上二战前投资德国股票回报也很高。在1900到2000年的一百年间,德国股票的年化回报是9.7%,同期美国是10.1%,另外两个战败国意大利,日本,分别是12%和12.5%,这些统计数据背后的因果关系是一样的:财富来自生意创造的价值。

网友3:用方丈的话,用脚趾头想一下都是不可能的事:日本和意大利能高达12.5%和12% 。以12%计算,100年就是65536倍。不知道你采用了哪里的数据。我也在网上查了一下,德国是3.7%,意大利是2.7%,日本高一点,也只有5% 。要知道,二战结束,德国和意大利股票几乎清零。

网友4:不知道这个数据的出处和统计方式是怎样的,从道琼斯工业指数看,应该没有这么大的涨幅。年复利10%,一百年就是13780倍。1900年应该70多点,2000年是11500,也就是150多倍。尽管1928年之前指数计算不除权,但是也不会有这么大差距。

宁静:您漏算了分红再投。

道琼斯的长期回报实际上是两个复利的结果:一个是通过利润增长反映出来的经济增长复利。一个是分红再投复利。爱因斯坦说复利是人类的第八大奇迹,两个奇迹的乘积,就是股票资产高回报的秘密。

这个回报实际上并不依赖于股价上涨~您可以算一下,如果道琼斯从1900年到2000年一直没涨,按它实际的利润增长产生的实际每年分红,再投下来,回报会是一个远远超过13780倍的天文数字。。。

黄金,债券,存款等等其它资产,有的不创造现金流,回报只能依赖于价格上涨。有的现金流固定,只有利息再投这一个复利。所以股票资产是长期回报最高的大类资产,这已经是有定论的。

宁静;再讲一个故事。同样是这个公司,之前就经历过类似的一次长期下跌~从它九十年代上市,到2000年五月跌了百分之九十几。

跌得多,跌得久,是不是就说明这是一个将来不会给股东带来长期回报的垃圾公司?

实际上,哪怕不是在最低点,而是在2000年八月它已经涨了一倍到当年最高点时,用100万买了,假设连续二十年赌运太背它一直不涨的话(从同年八月到12月它再次大跌了55%),只需要每年用分红再投,到今年一年可以拿5200万的红利。。。

当然,现实并没有这样美好,它的股价在接下来几年的能源上升周期里不断上演涨好几倍,又下跌百分之五六十,又再涨好几倍的蹦极游戏,到2007年一看,相对最低点已经累积涨了两百多倍。。。

涨了,七年赚两百倍,肯定不如不涨,每年赚52倍好,但这是别人决定的事。指望它不涨跟指望它涨,都是自寻烦恼。买股票就是买生意的要点,是这个生意能赚钱就行,至于是涨了赚还是跌了赚,哪管它那么多。

一亿人肯定比一个人懂得多,所以一亿人炒股炒出来的股价,肯定比一个人的判断更能反映公司未来的长期股东回报。

这种“常识”的前一半是对的,但中间的逻辑是错的,所以这个“常识”实际上是错的:

一亿人毫无疑问比一个人懂得多。但如果一亿人炒股,关心的是自己的成本,涨跌。。。而不是生意本身,那他们的集合判断,就会总是对影响心理的短期鸡毛蒜皮小事反映过度,对长远的巨大生意利益反映不足。

这就好比,一亿去威尼斯人赌过的游客,加起来肯定比Sheldon Adelson 这一个人懂得多,但并不能由此推断出,他们在威尼斯人这个赌场上会赚得比后者多。因为一亿人在这里的行为是无效的,而Sheldon Adelson 这一个人,在这里的行为是有效的。

所以不要用涨跌来反推生意的未来回报,过去多年涨得多的公司有可能是好生意,也有可能是烂生意。过去多年跌得多的公司也有可能是好生意,也有可能是烂生意。

投资不能指望靠股价来指引你搞清楚生意问题,也不是一定要搞清楚生意问题才能赚钱~

几个故事(群兽中的一只猫 2022.4.3)

有些事情我印象很深,一直记得。第一件事,前年丹书业绩阶段性一般的时候,他发的一个帖子下面,有很多很多人冒出来批评他,不少是很恶意的话。这里面大中小v都有一些。我回帖子说这些人人品差,不应该这么做,也被一些人喷。而与之对比的是,丹书过去一直以人为善,不和人争论。不像我们这样老评价一些行业,会得罪人。但人们并不会放弃落井下石的机会。现在他业绩好了,有人会来道歉吗。

第二件事是老元,老元有一次不知道说了什么,被全雪球喊打喊杀,留言攻击的帖子上千条,而且充满各种恶毒的揣测和谩骂。而与之对比的是,他只是一个写写帖子,人畜无害的人。一样的,我回了支持老元的话,也被很多人喷。

第三件事关于茅台03,2017年年初他在雪球上分享了一篇文章,某个以持有传统伟大公司为理念的大v吧,阴阳怪气批评他——是只会发明理论以便让自己能找到继续被坑下去的理由。而这位后来也发了产品,业绩跑的稀烂,勉强没亏。他会反省吗,一定是不会的。

第四件事,前年有个深圳的朋友,说想带着一些投资人到我这坐坐。让我抽时间接待一下。他说这些投资人买了某某和某某某等人的产品,我一听就知道不是一路数的。那些产品都是只持有几个“伟大公司”那种,应该完全理解不了我们,也不适合。而且重点是反正我也不想营销。但是既然人家已经说了,就当朋友间随便瞎扯淡,我就答应了。一开始我就想说些日常闲话就结束,然后朋友可能也是出于好心,非要我说说我们的理念。接着悲剧来了,其他人应该是很厌恶我们的理念,臭着脸各种质问。我回答了一会儿,客气地把他们送到楼下送走了。第二天,这位朋友说我营销的不好,要教我如何营销,我说不必了,互相匹配就好,其他没意义的。两年多过去了,我也关注他们买的那些投资伟大公司的产品,好像还是亏钱的。

很多时候,人们的恶意是发自内心的。不以你的行为而转移。只要你在网上发言,无论说什么,都会得罪人。特别是要评论一些行业。线下就不会吗?其实也一样的。商业社会只要有竞争,永远都有一批讨厌你的人。即使你一句话都不说。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一大批人不会放过落井下石的机会,即使踩你对他们没有好处,也能让他们心里爽。那么我们要做的是什么,是珍惜那些善意和保有善意的人。而把其他排除在外,并认清网络运行的真相。毕竟我们每个人能活着的时间都有限,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不值得的人和事上。

最后,私募也好,公募也好,这门生意到最后大部分都是卖IP,也就是卖光环。那没有光环怎么办呢,就慢慢做业绩呗。不理会恶意,隔离掉不值得的人和事物,选匹配的人同行,慢慢来,一起走人生的一段路。

成王败寇?(福爸 2022.4.6)

清明两天,在家重温了94年的史诗大片《西楚霸王》,陆港合演,大牌云集,台词、音乐也不错,不过豆瓣上看的不多。最后一幕在乌江边,项羽带领仅剩的28骑,被汉军重重围困。看着无颜见江东父老的项羽,不愿渡江,只将心爱的乌骓马交给船夫,率领仅剩的人马,喊出了楚人顶天立地,生当人杰,死亦鬼雄的口号。远处围观(已降汉)的英布低头叹道:项羽真是个英雄,我内心有愧。一旁的韩信则不屑的说道:自古以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英将军又何必做这妇人之仁呢?成王败寇是国内历史剧、武侠剧出现频率极高的一个词,我印象中很少有哪部不讲这句话。今天简单讲讲成王败寇,纯属有感而发,胡乱弹琴而已。

项羽是楚国大将项燕之孙,名门之后,力能扛鼎,战斗力超群,而且军事指挥能力也很强,破釜沉舟,睢水之战3万大败刘邦60万,缺点是太年轻,血气方刚,政治小白,一旦脱离战场就变得优柔寡断,耳根子软,对有功之臣舍不得重赏,简单来说就是战神+妇人心。而刘邦是历史上有名的流氓皇帝(另一个是朱元璋),出身低贱,市井小民,缺点是游手好闲,脸皮厚,无下限,优点是交友广泛,敢用人能用人,舍得对有功之人大加赏赐,简单来说,不说是鼻祖,也至少是厚黑学top3,但善识人洞悉人性。刘邦的厚黑可从如下几件事见一斑:

彭城之战,刘邦为了躲避楚军的追杀,将两个儿女推下马车。可见刘邦的不讲亲情。

刚刚缔结鸿沟之约,楚军还没回到家,刘邦就与韩信就撕毁了协议,击其不防。可见刘邦的不讲信誉。

项羽用刘邦的老父亲做人质,威胁刘邦投降,否则就剁成肉酱。可刘邦说我们是结拜兄弟,我父即你父,你要是做了肉羹,记得分我一杯(于是有了历史上的著名成语--分一杯羹)。可见刘邦的不讲廉耻。

相持4年多的楚汉战争,最终以项羽乌江自刎、刘邦开创大汉基业结束,理想主义、冲动、政治小白的项羽败给了厚黑的刘邦。刘邦和他代表的实用主义至上、成王败寇思想看起来赢了,但彻底赢了吗?

与其秉承同样价值观的吕后,将他喜欢的戚夫人做成了人彘,吓死了自己的亲儿子。刘邦的八个儿子,除了长子刘肥将大部分封地和食邑献上得以保全,四子刘恒成了命运的宠儿、最终做了汉文帝,七子刘长自作自受(养母吕后惯的)、流放中绝食而死,八子刘建因病去世,次子刘盈、三子刘如意、五子刘恢、六子刘友都因吕后或毒死、或吓死、或饿死、或因爱妃被毒死而自杀。一半的儿子不得好死,而刘肥本来也该在宴会上被毒酒毒死,只是吕后亲儿子刘盈也要一起喝,才被吕后制止,捡回来一条命。吕后之狠毒,刘邦并非没有见识,可实用主义的刘邦,眼中显然只有吕后的才能和心计。这么多儿子不得善终,表面虽是吕后之过,但身为丈夫和父亲的刘邦至少有一半责任,毕竟交给吕后权力(而不是废止)的正是刘邦。若有九泉,刘邦是否要痛哭流涕,看错了女人。

吕后赢了吗?自己亲儿子吓死不说,机关算尽,最终接班的却是不争不抢、出身低贱的薄姬之子。自己的亲人也在自己走后,被刘氏和功臣屠戮殆尽。顺便说一句,吕父当时来看眼光超前的嫁女投资,就一定赢了吗?

韩信赢了吗?传奇的军事天没死在战场,才卻死在几个宫女的长茅下,憋不憋屈?

同样的情形也可以放到秦始皇与六国,刘备与曹操,朱元璋与臣下,等等众多历史之争来看。

放弃一切价值观与原则、只争最高权力,的确让他们可以赢。但这个赢总是一时的、短期的。当为了个人利益可以不讲信誉、不讲亲情、不讲廉耻、不讲任何原则,赢总是一时的。更糟糕的是,树立了坏榜样,后人有样学样,遭殃的还是自己的子孙后代,输才是彻底的、长期的。我小时候听三国演义的评书,看电视剧,对开篇那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印象深刻,但不明白为什么。活了几十年,看了很多事,了解了很多道理,渐渐的终于明白,一切治乱更替、血流成河的祸根,正是这种权力至上、成王败寇的思想。

汇编室:最近重新看了安州牧的《三国两晋南北朝》,学到了很多东西,例如不要做损人利己的事,不要挑拨离间别人,不要威胁人,不要被嘲讽得失去理智等。

“成王败寇”的观点,是典型的以结果来评价过程,是极其不合理的,但人的短暂眼光向来都是如此。

一般大河的入海口容易形成超级城市群(forcode 2022.4.6)

因为河运成本只有陆地运输的几分之一,海运成本又比河运成本低得多,运费价格优势会虹吸大宗物流,影响产业带分布。

通江达海的上海市和长三角城市群,就拥有这样天然的地利,是中国不可避免的经济中心……

前几天正好看到一个数据,不是很准确,大概铁路每吨每公里的成本是5分钱,水运只有1-2分钱,公路就贵得多,可能要一毛多,水运是最便宜的,上海是通江达海,依托长江经济带和江浙轻工业基地,怎么玩都是贸易枢纽和金融枢纽……

北京本身的地理位置远不如上海,但其实也处在华北平原通往东北平原的咽喉位置,在古代也是贸易枢纽,但陆运成本还是太高……

//今年看过一位海运人员写的论文,他们那艘船是一条2万TEU集装箱船,从深圳到汉堡,总行程是30天,一个标准集装箱是1500美金,满载时总运费是3000万美金,扣掉安保、油耗、通讯费、引水费、靠泊码头费、伙食费、绑扎费、工资、苏伊士运河过桥费等各开支,跑一次单程能赚1.5亿元人民币的毛利,可能数据略有夸张,但能赚这么多钱主要还是靠水运成本低。

城市的发达主要靠贸易,要贸易就得有交通,而水运是最便宜的,所以“通江达海”的城市更富裕、更干净,全世界都一样。

光伏的综合成本高(宁静 2022.4.6)

所以说,光伏降电价只是幻想。算LCOE不能只看光伏组件成本,要看系统成本。

把人力,土地,以及间歇性能源占比大了之后导致的调峰,储能成本上涨算进去,光伏的LCOE只是在早期因为组件成本占比过大,从而可以轻易通过组件成本下降而快速下降,当组件成本占比低到一定程度,加上边际下降递减,它必然被上述其它因素的边际成本上升覆盖,所以按系统成本算,其LCOE一定会有逆转点。

这是简单的商业原理。这个简单原理导致的电力成本上升,要靠电力市场化的商业原则来解决。

如果大家一时没想明白,就会缺电。当然这不会是什么长期问题~没有什么缺电是涨电价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再涨。如果一两年无法再涨,那就多涨几年。。

四月鹿:为什么西欧北欧和美国对高电价和能源价格容忍度较高?

这跟他们产业结构有关,他们偏向于高端制造、金融、软件、服务等行业,产业有足够的壁垒,利润率高,可复制性低。能源的提高并不对他们有“决定生死性的打击”,而且他们是全球性公司,可以通过涨价手段将成本升高的部分转移到其他国家。而居民收入部分,他们收入水平还是世界前列,承受能力强。

我国距离他们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由于整体规模大,无法在短时间内转移成本压力给用户。也有很多产业能力低,但是用工多的行业,养活了大量的人口,同时他们能应对外部压力的能力也是偏低的。居民经济基础,抗风险能力也是弱的。

我国电力市场化探索

我国推进也进行了多年,各地有各地的情况。去年在煤价上涨时候,火电供应出现困难,那时候新能源是“应发尽发”的。而在以往的时候,有限电要求,并不能全量上网。光伏风电的电价较高,在系统内报价都是偏高的。其他电力报价低,电网会优先采购更便宜的电力

电力系统类似于“报价系统”,会给出一个电力需求值,然后根据不同电站的电力报价,电网会按照需求在网内采购电力,分配发电需求量。对于光伏,我想很多股民误会了,其实光伏电价在系统内一直都是比较贵的那一类。电网为了调峰,为了绿碳,或者更直白的说,是为了总体电价的利润,是会保持一定的高价新能源电力的采购,更多的还是采购便宜的电。全新能源化,电网恐怕会“亏死”。

中间也涉及到跨省、跨地电力运输成本,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的多地财政分摊等。

多种能源形势在电网内的中继、调峰、匹配,又需要智能电网、大数据运算的支持,也需要均摊成本。

也有不少网友和自媒体说,未来光伏在能源结构内占比40-50%的说法,我想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光伏的波动性需要储能,储能的形式和规模影响到成本;也需要其他能源的后备储备;还有跨地区高压运输等;还有城市微型电网精准调峰等,都是非常庞大的“世纪工程”。

所以,电价上涨会影响实体经济发展,需要谨慎的进行。对于是不是全国推行,还是各地依靠各地情况分配,这都还在探讨中。天下一盘棋,父母多操心,当家的难啊。

成年的两代人一起生活只有悲剧(2022.4.8)

方丈:人跟动物一样,成年了都要独立生活。两代成年人一起生活只会有悲剧。

当然,赡养老人,是子女的法律义务。给老人情感上的慰籍,也能让自己有满足感。

网友1:方丈,物质方面已经满足了要啥提供啥,情感上也尽力去尊重了,老人家却变本加厉想把控我家的方方面面,这咋破?ps:毕业后各方面未受资助,只有反哺。

方丈:态度温和,立场坚决,不允许干涉。

网友2:我就错在心软让她住一起了,她经常做点啥根本就不用知会我夫妻二人一声,又爱管这管那,搞得生活品质直线下降。说她吧,她说自己没文化,习惯了,低声得自己好像受委屈了;不说吧,她自我感觉良好

 

    回测需要符合逻辑——可转债130以下与大股东利益一致(2022.4.12)

过去两年,“可转债”这个默默无闻的品种,进入了更多投资者的视野。随之而来的,很多投资者试图通过“回测”来寻找可转债投资的最优策略。

这种尝试当然没有问题,但我发现很多做回测的朋友,陷入一个误区.

过去2年,可转债的波动率,比过去20年大很多,也出现了“价格超过3000元”和“价格几百元,且溢价率百分之好几百”这些极端情况。

在这样的环境下,经过回测,一些“适宜高波动率环境”的策略脱颖而出,很多投资者,也开始投入真金白银,进行尝试。

需要特别警惕的一个问题:

我们常说市场不可预测,这里的“不可预测”究竟指什么?通常人们会认为,是指“上涨、下跌不可预测”,这当然没错,但不全面。很多投资者没有意识到的一点是:“市场未来的波动率”也是不可预测的。

往更深一步说,更多投资者没有想明白的一点是:如果你能预测市场未来的波动率,那么你所能赚到的钱,与“可以直接预测涨跌”几乎是一样多的。

如果你看到这句话后,感觉有点晕,不知道怎么靠“波动率”赚钱,那说明,你可能需要掌握更多的投资工具。当然,这不是重点,因为即使你掌握了全世界所有的投资工具,未来的波动率,仍然是不可预测的。

“回测”的问题就在于此。做回测,你是在已知过去市场波动率,甚至已知过去涨、跌的情况下,用无数种策略,去套一个即成事实。这种玩儿法,只要样本大、次数多,必然能够找到一个“看上去简直完美”的策略。但这样“套”出来的策略,在未来依然有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考虑一个问题:“用计算机回测投资策略”这种事,几十年前就有人在做。世界上几乎每一个会用电脑的人,都能通过“回测”找到一个,甚至无数个,收益率远远超过巴菲特的策略。但实际上,收益率真正超过巴菲特的人,屈指可数,这是怎么回事?那些年,那些人,做的回测,都是假的吗?不,回测的结果是真的;回测没用,也是真的.

那么,回测真的一点用都没有吗?也不是。但我一直说,一个好的投资策略,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即要符合历史规律,又要符合商业逻辑”。

为什么如此贪心?为什么既要又要?因为单纯符合历史规律的策略,实在太TM多了!太TM多,是多多?只要你的电脑算力够好,无穷多。但是,没用。

“即符合历史规律,又符合商业逻辑”的指标是什么?很简单:市盈率、市净率、股息率。为什么是它们?因为这几个指标,根本与“证券市场”没有半毛钱关系,这就是“一家企业去收购另一家企业”时,真正关心的东西!

回测策略,还有几个基本特征。

比如:越简单,越有效;越复杂,越没用。

又比如:回测出的收益率越恐怖,未来继续有效的可能性越小。(难道巴菲特的团队,买不起电脑吗?就算巴菲特不会用电脑,难道盖茨也不会?你回测出来的东西,盖茨测不出吗?)

小结:回测是个好工具,不要把它用坏了。

啰嗦补充一句:为什么投资可转债时,100以下到130元,这个区间的利润是最靠谱的?是因为历史上几乎所有可转债,价格都曾超过,或最终超过130元吗?是,但绝不全是!更重要的理由是:在130元以下,可转债的持有人,与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利益,是高度一致的!

做投资,只看数据,是不行的。我们要明白,数据背后,是一个真实的世界!

 

人的大部分行为受本能驱动(方丈2022.4.12)

网友1:《三块广告牌》,一个人如果充分认识到世界的复杂性以及自身能力的有限,则几乎不可能再保持偏执的性格?

方丈:那也不一定,情绪是情绪,也许它“不对”,但它就存在,而且是人行为的最重要驱动力。

网友2:为什么“情绪是人行为的最重要驱动力”,能不能多说两句?

方丈:情绪就是接近本能的反应,不需要过多的思考、计算。

思考、计算是非常难的。

人的大部分行为都是本能驱动。

汇编室:丹尼尔卡尼曼所写的《思考,快与慢》就是阐述这个主体,马克斯的“第二层思维”也是要超越情绪的影响,去认知和行动。人靠自己的情绪做决策,是一种本能,大部分人,大部分情况都是如此。

Forcode:中医是一些简单理论模型的杂糅和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比如古代的阴阳理论、五行理论、经脉理论……这些理论大部分是被证伪了的,但也不能说毫无价值,也曾经能够解释某些疾病现象,但已经有了现代医学的今天,有了更有解释力的理论模型时,就没多少价值了。但其实,所有科学理论都是等待被证伪的,今天西医的很多科学理论,将来也会要被否定的…

网友:现代药物中,有一种药叫安慰剂,这种药对病症确实能起作用,它本身并无药效,唯一的要求是患者真的相信能起作用,心理因素作用于自主神经系统。

中药因传统在中国可以作为安慰剂。

Forcode:不完全是安慰剂,某些中药真的有效果,比如我以前扁桃体发炎,喝黄连、金银花等熬汤,比吃消炎药好得快,某些植物就是有杀菌抑制病毒的化学成分。

Forcode:几年前读过一个帖子说,甲状腺肿瘤,很多都会自愈,被过度诊疗了。人体免疫系统,本身有纠错能力。

网友:甲状腺肿瘤,据说80-90%的人都有,一般是不用管不碍事的,我老家几个亲戚脖子明显大疙瘩都不管十几二十多年都没事的。但一旦体检发现,医生医院都会建议手术全切,然后一辈子离不开要优甲乐,经常缺货,疫情更惨。所以那个日本医生写的书说,体检就是医院发明的促销术,某种程度上就是坑人的,当然不排除有些病早发现早治疗好,但很多就是为了赚手术费过度治疗。很多癌症也是这样子,比如一般的经过治疗肿瘤减少1/3-2/3那就算巨大成功了,但实际上肿瘤减少1/3-2/3就能延长几年寿命么?这个并没有科学依据。我是看了这本书的一些观点,再参考病友建议,我妈的甲状腺和肝肿瘤都没做任何治疗,现在快七年了没任何不适。当时就告诉我妈是胃炎食道炎,当初也确实检查出了这些症状,然后2甲小医院开了治疗这两种炎症的药一个月就好了,过一年两年会复发,然后再吃这类药就好了。很多时候没有自己的常识和判断,全听医生医院的,很容易人财两失或生不如死。

Forcode:扁桃体炎,一般不吃任何药,需要1-2星期才好;吃西药要1星期左右;吃金银花、黄连等中药汤剂,1-2天好了,这是个人真实经历……

汇编室:前几天我患甲流,嗓子非常难受,喝了几包板蓝根,没想到效果非常明显,当天就舒服了很多。有些中药还真是有效果,虽然说不清楚。

现代分工的讨论(2022.4.16)

网友:方丈大师,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和公平性越来越好,越来越高效。但另一方面好像科学和数学等知识离大众越来越远,比如我虽然天天用互联网,但对算法和半导体等基本知识一窍不通,也没有直接感性认识

方丈:这是现代社会的核心奥密,就是社会分工。

这个分工体系,一方面让每个个体只从事极微小的一个环节,把这个环节做到极致;无数的分工组成一个极其庞大复杂的系统,这个系统并不是任何一个人设计出来的,也没有一个人能说清楚它的全貌,但它却能稳定高效地运作。

网友:发达国家如果大量精英阶层还持零和博弈思维,真能稳定高效吗?

方丈:这个是更有意思的事情,有很多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无论是不是精英)持零和博弈思维,但他做的大部分事情,却并不是零和博弈。比如长滩港的一名集装箱工人,可能是持零和博弈思维的愤青,一边骂中国人抢走了他的工作,一边把一车中国货搬上码头。所以他持零和博弈思维还是共赢思维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做什么事情,

不是女大学生(管我财 2022.4.18)

管我财:統一回覆:你問題太多了,不回覆你有時也不好像不禮貌,但你幾乎每天都有新問題,我不可能不斷私下回答你問題的。按照我的收入,我時薪少說一萬元怎么也是不止的,你想想我回答你的問題,都花了多少時間?我上來雪球是尋開心的,並不是來普度眾生的。有問題找度娘,她能幫你。度娘實在找不到答案,而我又有興趣回答的問題,我才會回答你。其實最關鍵的是,你怎麼看也不像是女大學生

群兽中的一只猫:段永平前几天也说,提问的很多人不尊重他的时间。巨婴太多。经常有人质问我,说想学习但是看不懂,认为我是怎么样怎么样,要我们详细解释。我反手一个拉黑不送,希望他们能在现实社会当中也保持这种行为,社会会好好毒打他们。

具体的个人(无论是能力、运气还是所谓人品),总是让人失望的。 整个人类社会,不让人失望(方丈2022.4.18)

网友1:方丈,你遇到过哪些在让你失望方面从来没让你失望的事

方丈:具体的个人(无论是能力、运气还是所谓人品),总是让人失望的。 整个人类社会,不让人失望。

汇编室:方丈说的真是太好了,单个的人一定会让人失望,整个人类社会,一定会越来越美好,真想向上天再借500年啊,看看我们这个人类社会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

方丈:知道你的观点了。 但是,我建议谨慎地谈论“道德”,因为这玩意不是客观的存在,也没有明确的定义。 人在谈论“道德”时,都容易高估自己对他人的理解。

网友2:正因为没有明确的定义,所以能轻易的爬到制高点去指责别人。

网友3:我一直对拔高道德的人没有好感且心存怀疑。

因为“道德”是一个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属于非稀有能力。

当一个社会的话语权、资源分配权中由一种非稀有能力兴风作浪,是要出大乱的。

网友4:方丈说的对,道德本就是对自己的要求

网友5:那正义是不是客观存在的呢?

方丈:正义并不客观存在,但可能有共识。

当然,共识一定是有时间跟空间范围的,也是动态变化中的。

汇编室:这次俄舞之战,谁是正义的?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谁是正义的?北朝鲜和南朝鲜,谁是正义的?

因为知道患癌而死( 2022.4.18)

网友1:我记得你以前说过很多真理和真相,过了很久以后来看,是不完整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我想问的是,有没有当时认为正确的真理或者科学结论,给当时的社会带来很大的进步。但现在来看是错误的,如果有,你认为这种错误带来进步是怎么是好事吗?

方丈:我举个有点不恭的例子啊,比如很多人相信,请个巫师来做法,可以治病。从科学角度,是无法验证其有效的。但在特定的时期,巫师作法可能让很多人获得了心理安慰,甚至真的康复了。

网友2:因为人的思想复杂,有安慰剂效应,巫师作法管用。其他动物头脑简单,没有安慰剂效应,所以兽医没有中医也不用中药。

方丈;我听说过的最极端的例子,是南太平洋上的岛民,相信巫师可以把人咀咒致死。有个之前很健康的人,被巫师咀咒了,然后当天他真的死了。

这不是我瞎编的段子,来自严肃的人类学著作。

网友3:很有可能,相当于巫师诅咒触发了急性抑郁症,抑郁致死。人的精神状态和生理状态高度相关,修心养性确实对于身体健康很重要。

方丈:有医院出现这样的案例,在(下午)确诊癌症的当天(晚上),病人就死了。这病人肯定不是因为癌症死的,而是因为确诊了癌症死的。

进与退,争与让(梁孝永康2017 2022.4.19)

人与人之间的博弈,在无数场合都在无形的进行着!

当你去商场买东西,导购员给你介绍一个产品,说了很多好处,如果你最后不买,你就得找一个理由,把导购员的话压回去,这样自己才能趁势走人。这其实就是一场无形的博弈。有些人在这种场合,在语言上压不住导购员,自己就会处于一种心理弱势,结果买了自己不想买的东西。还有些人甚至不愿意看到导购员的出现,导购员一来,他就开始有心理压力,觉得不买东西不好意思。这就是还没博弈,就已经输了。这样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气场很弱,总是被别人压制,只能按照别人的去做,很难让别人按照自己的去做。

酒桌上,就是一种语言的博弈。当别人向你敬酒,他肯定会说一个理由,如果你没有理由反驳,那你只能喝。你如果没有理由反驳,你还不喝,那就是不给面子,这人也就得罪了。所以你看那种不会说话的人,别人一敬酒,他就只能喝。而会说话的人,他就能三言两语把别人的理由化解,自己不但不喝,还能给别人台阶下,让别人不丢面子,这就是说话的艺术。

别人一出招,你不知道怎么接,对方就会继续进攻,直达你的底线。你就会处于气场上的绝对弱势,被别人压制。相反,别人一出招,你就能接住,并且能有效反击,这种反击不是发怒,也不是骂人,而是正常的语言交锋,甚至是打哈哈的面带微笑,三言两语就能拆掉别人的招式,别人就知道你不是好惹的,会对你尊敬客气。

这种博弈是一种无形的较量,双方可能没意识到,但其实很多场合都在进行。没有博弈能力的人,也许你是个老好人,但是你没有威严感,会成为一个存在感很低的人。你帮别人,别人觉得是理所当然。因为每次别人叫你帮忙,你都会去做,不会拒绝。你的边界,别人可以随意践踏,反正你也不会生气。当两个人在一起,你总是按别人的方式去做,哪怕你自己不喜欢,你也只能如此。长期下去,对方就会觉得本该如此,并不会觉得你好,还会觉得你没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微妙,你是处于弱势,还是强势,还是大概平等的,是长期博弈达到的一种平衡状态。一旦形成了,就很难扭转。

但博弈,并非什么事都要博赢。

人生中有90%以上的事情,我们无需争执,尽管让别人赢就行了。

比如我说价值投资好,别人说价值投资在中国行不通,我会和他去争吗?我不会。当别人的观点和自己不一样的时候,很多人喜欢争,在网上这种争的不可开交,甚至最后互相辱骂的现象随处可见。我写文章这么多年了,反对的,辱骂的,多的很。我如果每一个都去争执,我一天光干这个就忙的不行。我从不争执,也不反驳,也不拉黑,也不删除,别人爱说什么就说什么。

其实人有一种心理,就是总觉得自己是对的,而且希望别人也认可他。他们争来争去,即使赢了,最后能得到啥?啥也得不到,就是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你看,我说的对吧!这样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觉得很有成就感。

类似于这种东西,我们是从不去追求的,我总是很乐意把这种成就感让给别人。在网上,由于观点分歧的人太多,我基本不会搭理,因为也回复不过来。在生活中,我和人聊天,遇到这样的人,我肯定支持他的观点,还要说嗯嗯,确实厉害,让我学到很多东西,这样他就非常开心。

就像去年过年我去一个大爷家里玩,他问我有没有五千一个月,我说差不多吧!他说他孙子现在一万多一个月了,言谈间很是骄傲,甚至有些傲慢。因为在我们老家那种地方,一个月能赚一万是非常牛逼的。我赶紧问他孙子的工作,然后夸他孙子年轻有为,他非常开心,和我聊了一下午。

其实世人追求的是啥!是一种虚荣,面子,让别人觉得自己是对的,让别人感觉自己牛逼。这些东西我们都不争,都让给别人。很多人就喜欢在嘴巴上赢别人,过个嘴瘾,我们也不争,让他赢。不但让他赢,还要说一些细节,比如这个地方你的做法真的厉害,一般人真做不到,让他非常舒服。

我们之所以让别人赢,不是我们故意如此,而是:

1,我们的认知也有限,也许别人真是对的,还是虚心一点向别人学习。

2,这些东西没必要争赢,得不到啥好处。

3,既然别人都想要这种没实际意义的成就感,我们就送给别人,就当送一个免费的人情,我发现比送礼更让别人高兴,这样我们人缘就特别好。

所以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一般是退让,是不争。只要这些事情能做到不争,你会发现,生活中绝大多数事情,都没有烦恼了,都舒服了。

但是真遇到事了,就要坚定的进取。

比如我在网上写的投资观念,我都是长期执行的。很多人他反对我的,他有一套自己的理论,说的也是头头是道,但是真做起来,他不一定能坚定,很容易动摇。

生活中也是如此,很多人夸夸其谈总是要赢(我们让他赢)。真面对事情了,他就没有主见,特别是遇到困难挫折了,就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此时就看你的真功夫了,如果你是一个人,你按自己的去做就行。如果你有其他合作人,或者家人,团队,你就得说服其他人按你的去做。此时才需要你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去说服,才需要你“赢”。而平时,尽管让别人赢。

什么样的人能成为领导?就是总有办法让周围的人听自己的,按自己的去做,而且别人还心甘情愿。当我负责一个团队,我有自己的方案,我就得向上级详细的说明我的方案,取得其支持。也要向团队下面的人说清楚,有挑事的你要能压制他,有反对的你要能说服他,还要给其面子,抚慰他。这种时候,才需要你进取,才需要你赢。

无论是事业,感情,还是人际交往,只要你敢于主动,你就会比别人多十倍百倍的机会。很多老板都是跑业务出身,跑业务最基本的就是你要主动,那就有机会,人就是这样,真正敢主动的人极少。曾经我问一个花花公子,我说你怎么身边女朋友不断,怎么做到的?因为我看他也不是很帅,也不是很有钱。他的回答很简单,就是敢于主动搭讪任何女人,不要怕被拒绝,就这一招。我这么说不是要大家学习他这种方式,而是说明一个道理,当需要你“进”的时候,你敢于进攻,你就能开挂。

不怕事,不怕人。遇到责任,你敢扛,遇到大人物,你敢上。遇到刺头当众给你难堪,你能化解,还能笑着反杀回去。遇到团队观念不一致,你既有威严又有耐心的说服大众。这才是人际关系中需要“进”,需要“赢”的地方。因为它会产生很大的作用,而那些没啥作用的争执和分歧,你赢了有啥意义?就让给别人赢吧!

可惜的是,我看到大多数人。平时喜欢争,喜欢赢。真遇到事情了,一句话都不敢说。或者有些人,什么都不敢争,内心自卑,很怕得罪人,最终只能被别人不断践踏。不要以为每个人都有分寸,真正有分寸的人很少。有些人自己明明得到8分了,你只有2分,他还要得寸进尺。这倒不是说他是坏人,因为他可能自己也意识不到,人总是会以自我为中心,不太能从别人的立场去想问题,这是人性的必然。所以你必须有自己的威严和边界,捍卫自己的立场。

但大多数事情,又没有争的必要,就让别人去赢,把虚荣留给别人,把实惠留给自己吧!

汇编室:很多观点,都和我当下的想法非常相似

对皇帝而言,为什么太监比状元更值得信赖?(2022.4.20 forcode)

1、太监没有家人,私心较少,不用考虑老婆孩子的利益;

2、太监有生理残疾,被其他人歧视,更依赖皇帝的保护;

3、状元容易恃才傲物,读完四书五经,容易有各种原则,内心里不一定服从皇帝的判断,就好像北大清华的毕业生,现实生活中更难相处,状元就更难相处了……

 4、皇帝从小跟太监相处,更熟悉,感情深,容易成为心腹;

 奥斯曼帝国好像也有太监

//为什么这些云游僧侣遭到了禁止?其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太自由了。他们的财务既自由又安全,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省吃俭用,而是因为他们缺少需求。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仅靠乞讨就能赚到钱,我们却要从社会最底层开始打拼积累一他们比我们自由多了。 如果你负责运营一个有组织的教会,你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僧侣拥有完全的自由;如果你经营的是一家公司,那么完全自由的员工对于你来说绝对是噩梦。

圣本笃明确提出了“稳定来自个体行为的转变与顺从”( stabilitatesua et conversatione morum suorum et oboedientia)这一原则,他编撰的修道手册,很明显是要剥夺僧侣的个人自由。根据这份手册的要求,僧侣们首先需要经历一年的观察考验期,从而确定他们是否足够顺从。其实每个机构都希望其成员失去一部分自由,只有这样才能把人“组织”起来。那么你用什么办法オ能把人“组织”起来呢?第一,以培训的名义对他们进行心理操纵。第二,把他们拧在一起,让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参与“风险共担”,和公司共担风险;让他们明白如果不服从组织权威,就会失去某些重要的东西一一你现在明白了吧?为什么你难控制那些以乞讨为生的云游僧侣,因为他们轻慢地对待任何物质财富,以至你很难让他们失去什么。

在黑手党的组织体系中,事情就変简单了,如果一个小头目怀疑某马仔(正式受戒人道的成员)不忠诚,就可以把他“做掉”,让他在汽车后备厢里安静一段时间。然后,大头目会出席他的葬礼,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其他马仔更忠诚。 现代化大公司创造出来的奴隶制形式令人非常惊奇。最好的奴隶就是你支付给他超额工资,让他意识到自己不值这个钱,同时又很害怕失去眼前的这一切。

跨国公司创造了外派人员这一岗位,他们类似于外交人员,在离总部很远的地方拿着优厚的报酬,过着舒适的生活,并代表公司开展业务。所有的大型企业都有过外派人员,时至今日仍然有些公司保留着该岗位。尽管成本极高,但它却是一个十分有效的策略。为什么?因为员工离总部越远,他在自己的空间内自主性就越大,你就越想让他成为奴隶,以免他自作主张惹出麻烦来。

社会希望圣人和道德英雄都是独身者,这样他们面对道德困境时就不用考虑来自家庭的压力,不用为供养孩子而从捍卫社会公众利益的立场上后退妥协。一家之主往往是脆弱的,没有多少自由和选择权可言。类似的案例在历史上屡见不鮮。江户时代的武士必须把自己的家人留在幕府做人质,以此向统治者保证自己不会背叛。罗马人和匈奴人曾经相互交换永久访问者”。即双方统治者都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对方国家去一一他们自小就在对方国家的宫廷长大,准确地说是在一座豪华的监狱里长大。

奧斯曼帝国的领袖主要依赖禁卫军的保护,这些禁卫军士兵从小就被苏丹派人从基督徒家庭中掠夺过来,并且从来也不结婚。由于他们既没有组建自己的家庭,又和原先的家人失去了联系,所以他们会完全效忠于苏丹,更准确的说法是,只有这样,苏丹才相信他们的忠诚。

大公司喜欢招募成了家的员工,这已经不是秘密了。像这种承担家庭责任的员工很容易控制,如果他们还被一大笔房贷压得喘不过气来那就更好了。

焦巍一季报出炉 自评这是“介于忏悔录和自白书之间的复盘手记”(2022.4.20)

银华基金知名基金经理焦巍在管理规模173亿元的银华富裕主题混合基金的一季报中诚恳发声,表示自己认为不能再有资格将连续三个季度净值下滑推诿于天灾和外部不确定性的影响。自评这是“介于忏悔录和自白书之间的复盘手记”。

以下为一季报截取:从 2021 年 Q3 开始,本基金已经连续第三个季度净值下滑。基金管理人认为不能再有资格将净值表现推诿于天灾和外部不确定性的影响,而是需要从自身进行深刻的检讨和从行动上做出切实的调整。固然,我们可以寄希望于疫情的自然过去,外部环境出现有利于组合的政策反转。但是,在困难的时刻,悲观主义者往往因为不盲目的乐观等待而更加能够做好充分的准备,乐观主义者则面对超出乐观预期的偏差而心理崩塌。基于以上思路,我们在一季度对持仓的思路做了以下调整和坚持:

第一,我们对医药股的持仓进行了切割,保留和增加了能够直接和终端消费者对接的医美及OTC 中药品种,减仓了创新药的疫苗,以及 CXO 龙头公司。一方面,从国内的角度看,医保资金由于防疫支出而恐将更进一步强化国内集采的灵魂砍价力度,进而影响上游创新药的投融资力度。另一方面,事实证明我们对疫苗和医药政策的判断与现实不符,曾经寄希望很重的技术路径和公司都遇到了非自身能够把握的困难。第三方面,对新冠用药高峰过去和生物医药国际合作问题的担心叠加在一起,造成基金管理人心理很难再承受用高仓位来承担三重不确定性。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本基金净值最大的回撤来源于在下跌中对医药的硬抗和逐步加仓。在一季度的再次动荡中,我们的反省是不应再重仓在自己未能熟练把握的细分行业和下跌后往往遇到无法从公司自身原因解释的投资对象。以后,我们对医药的投资主要以 C 端为主,适度分散。

第二,我们的投资不再单纯集中于消费和医药两个赛道,而是转变为以 C 端商业模式为主,和有限能理解范围内的 B 端商业模式为辅。白酒与医药,在过去的很长时间内都是水草肥美盛产牛股的丰盛之地,此后也仍然不会改变。但是,就如同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两条腿的直立行走促进了脑部进化的结果一样。放弃四肢行走的结果是在野生状态下生存能力的下降。在 A 股的丛林中,大消费投资、成长投资、价值投资和周期投资仿佛构成了动物的四肢。依赖的支撑躯干越少,在进攻时候就越有力度,但在灾难状态时也就越缺少保护。去年三季度开始的净值回撤教育了基金管理人,我们至少需要在成长因子和价值因子方面有所布局,部分放弃组合的鲜明特性和进攻锐度,来换取着陆状态的平稳。

第三,意识到估值和边际变化对组合大部分公司的重要性,不再死守坚决不卖出好公司的信条,而改之为动态平衡。回首去年高点期间,持仓公司很多 PE 达到三位数之时,不但需要弥补收益 DCF 的分母被加长,而且组合的反脆弱性由于缺少估值保护变得波动巨大。这是同 2015 年一样给管理人的深刻教训。在上一次的教训中,我们学到的是必须注重手中公司的质地。而这一次,我们体会到估值天花板和在云际附近的边际变化发生时应对的僵化会带来巨大伤害。在一季度,我们增加了银行股的配置,就是基于此项原因。

第四,我们的不变和坚持:一方面,对好公司和好商业模式的长期投资不变,即使短期受到煎熬和诱惑。比如体现在对大消费的投资上,本基金管理人坚信人类与病毒终将达成或者进化到某种生物状态,而病毒本身不可能长期影响人性的马斯洛需求。同时,四十年改革开放共同富裕的道路不会改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必将不断塑造新的伟大公司。另一方面,对不能理解和把握的商业模式和投资对象的钝感力不变。例如,在翻看历任富豪榜排名的历史时,我们看到了财富转移的领域从最初的地产到互联网再到当下新能源产业的转变,这对我们的投资绝非没有诱惑和启发。但当我们看到这些公司利润表里产业政策补贴的体量时,又被自己的胆怯和无力把握所阻滞。经过去年下半年的沧海桑田,基金管理人对于政策扶持的行业和规范的行业都采取了敬而远之的态度,非不想也,实不能也。

在一季度市场整体的巨大变化下,市场主体的博弈力度和时间维度都空前的提高了。在这种博弈面前,管理人确实有临渊羡鱼但无法退而结网之惑。但我们深信,不管任何博弈,加之以时间维度拉长,最终都会从非对称的信息博弈变成对称信息博弈。对于本管理人而言,既然身处其中难以窥其全貌和别人的底牌,不如回归时间的维度,在年报,季报的时点明牌翻出之后,对标的和当时的决策场景进行后手的复盘。这样才能秉承慎独的心态,找出自己的失误和致胜之处,并进行纪律性纠正。在这种心态下,本基金的一季报变得介于忏悔录和自白书之间的复盘手记,敬请投资人谅解。

汇编室:看看低迷的行情把基金经理逼到什么份上了。

令我深受启发的雪球金句文摘集(2021年12月)

令我深受启发的雪球金句汇编集(2022年1月)

令我深受启发的雪球金句文摘集(2022年2月)

令我深受启发的雪球金句文摘集(2022年3月上)

令我深受启发的雪球金句文摘集(2022年3月下)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