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点亮老家河南|非遗加红色美育,激发中石林振兴的无限活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石林乡属于哪个县管的 非遗点亮老家河南|非遗加红色美育,激发中石林振兴的无限活力

非遗点亮老家河南|非遗加红色美育,激发中石林振兴的无限活力

2024-07-11 19: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石林镇的中石林村是一个红色村庄。1947年6月10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军事会议——石林会议,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作为鹤壁的红色文化窗口、山城名片的红色石林,中石林村不仅见证了伟大的历史时刻,也一直吸引着体味革命荣光、见证红色印记的游客。

非遗点亮老家河南|非遗加红色美育,激发中石林振兴的无限活力

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中石林村

  新时代,如何发挥红色文化优势,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非遗资源,让中石林村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增强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学习传承发扬革命传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堂?“非遗点亮老家河南”系列活动在中石林村开发的“童视石林”乡土美育课程,为这个问题送来了一份红色美育的特别答卷。

  集结顶级高校资源 挖掘非遗与红色资源

  文化最深处的根系在乡土,非遗最活跃的舞台在乡村。在中石林村的“非遗点亮老家河南”系列活动中,开展乡村美育,让未来一代沐浴在红色文化和非遗创造中,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秉承这样的理念,“非遗点亮老家河南”活动的中石林文创项目负责人、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徐耘春老师,发起并组建了一个汇聚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三所顶尖高校人才的“童视石林”红色美育团队。

非遗点亮老家河南|非遗加红色美育,激发中石林振兴的无限活力

团队成员冒着近40℃的酷暑在田间走访

  2022年暑期,从全国各地集结到中石林村,团队成员们在鹤壁市山城区文旅局局长陈传信的陪同下,冒着酷暑走遍村子的角角落落,与当地剪纸、石头画、泥塑等非遗项目传承人多次交流,了解非遗资源和红色文化,先后整理出129项中石林乡土资源,形成3万余字的访谈资料,研发6册乡村美术教师培训材料,总结近4万字的“童视石林”乡土美育课程教材。

非遗点亮老家河南|非遗加红色美育,激发中石林振兴的无限活力

团队成员前往当地非遗传承人工作室中参观,为美育课程寻找素材

  记者查阅后发现,这套美育课程教材包含“红色文化与非遗”“石林民俗文化”“乡村农耕野趣”3大板块,共计13个单元,以“寻根—回音—传承”为教学脉络,充分利用中石林村的历史文化资源、非遗资源、自然资源,注重真实情境与持续性的社会性互动,全方位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的发展。内容翔实,可操作性强,蔚为大观。在2023年第十八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童视石林”乡土美育课程一举获得特等奖。

  徐耘春告诉记者:“我们希望以中石林的美育课程为个案,通过美育活动、艺术策展、研学课程等具体方式,进一步培养童心力、启发社会力,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助力乡村振兴。”

  非遗加红色美育 让孩子们更加自豪

  2022年8月17日,“童塑石林”红色美育课程的第一堂课在石林中心小学开课。面对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徐耘春和授课老师们不免既兴奋又紧张,他们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让孩子们有所收获,感受非遗与红色文化相交相融的独特魅力。

非遗点亮老家河南|非遗加红色美育,激发中石林振兴的无限活力

美育课堂开课当天,同学们在合影时十分期待具体的课程

  石林剪纸是我国众多地方民间剪纸中一朵绚丽多彩的奇葩。石林人用剪纸剪出了“河南省文化艺术(剪纸)之乡”的美名。课堂上,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郑姜熠结合石林剪纸特色与石林红色文化,从一个“红色的五角星”出发,带领孩子探索非遗剪纸的妙趣。回忆起上课的情景,郑姜熠至今记忆犹新:“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刚开始还有些怯生生的,回答问题都不敢举手。不过,随着课程推进,大家都能大方地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了。”

非遗点亮老家河南|非遗加红色美育,激发中石林振兴的无限活力

剪纸课堂上的学生正在认真地完成剪纸作品

  捏、揉、搓、刻、粘……泥塑最能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课堂上,上海师范大学的陈思怡特别邀请到了鹤壁马氏泥塑传承人马文武现场演示。从摔泥、捏泥开始,马文武耐心地教导孩子们。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孩子们分组完成了4件泥塑作品,还特别自豪地向老师介绍自己充满想象力的设计。回想起来,陈思怡认为,“这就是孩子们在用自己的方式规划心目中的红色石林吧”。

非遗点亮老家河南|非遗加红色美育,激发中石林振兴的无限活力

学生们在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学习剪纸

非遗点亮老家河南|非遗加红色美育,激发中石林振兴的无限活力

剪纸课堂上,学生们介绍自己的作品

  “刘邓大军来石林做什么?”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团队成员带领孩子们寓情于景地讲述刘邓大军以“九门相照”为司令部,在法隆寺召开会议的故事。真切加深了孩子们对非遗和红色文化的认识。

  这份认识在后续的成果发表会上转化为了2000多名学生的剪纸、石头画、泥塑等非遗和红色作品。看完作品展示后,学生家长李秀琴兴奋地对老师们说:“你们让孩子一两天就喜欢上了这个课,我也很受启发。我们虽然是石林人,可是对石林深层次的了解并不多。课程让孩子们深入地了解家乡,动手去创造美,并为自己是石林人而感到骄傲。我希望这个活动可以延续下去!”

非遗点亮老家河南|非遗加红色美育,激发中石林振兴的无限活力

课程成果展上,以石林剪纸为代表的非遗成果备受关注

  石林中心小学的学生李乐馨特别喜欢这些课程。他高兴地向记者表示:“我们结识了很多好朋友,了解到特别多我们这边的非遗和红色文化。我感到很自豪,今后我也要多多宣传我的家乡,让更多的人来感受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

非遗点亮老家河南|非遗加红色美育,激发中石林振兴的无限活力

非遗加美育课堂上的孩子们

  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

  非遗与红色文化在中石林村的完美融合转化不止于美育课堂,相关成果还体现在“非遗点亮老家河南”系列活动的空间项类目上。将军园、将军院一号、二号、三号、四号和中石林大街、大柏树广场、释林书院等在地项目的营造,极大地丰富、提升了当地的旅游资源和业态。

非遗点亮老家河南|非遗加红色美育,激发中石林振兴的无限活力

“非遗点亮老家河南”改造完成的将军院等空间项目,为当地带去了民宿、旅游的业态升级

  为了最大限度挖掘和释放非遗蕴含的无限可能,依照“联合创新+研发+出品”的模式,文创类项目还帮助中石林村联合艺术家与非遗传承人开发了系列文创产品。其中,“永生花”鹤壁窑瓷片装置以独特的设计,成为其中的佼佼者,受到众多游客青睐。

  在创作中,来自中国美术学院的雕塑家徐鑫桦联合当地非遗传承人,将鹤壁窑废弃的瓷器碎片与城市钢筋废料进行结合、转化,传达出活化历史、映照当下的深刻内涵。徐鑫桦介绍:“作品中的碎瓷片与废钢筋代表着古与今的对照,不仅体现着活化非遗美学的意义,还体现出现代雕塑的硬朗与线条的柔美。”

非遗点亮老家河南|非遗加红色美育,激发中石林振兴的无限活力

以碎瓷片和废钢筋制作的“永生花”鹤壁窑瓷片装置

  从美育课堂到在地项目再到文创产品,一系列的提升让陈传信对“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无限期待。采访中,他兴奋地向记者介绍:“‘非遗点亮老家河南’系列活动极大地提升了中石林村甚至石林镇的红色资源、非遗资源的内涵与价值,开发出的20多类具有石林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大大提高了中石林村的知名度。”

  在项目的带动下,村民们不再土里刨食、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吃上了“旅游饭”。现如今,游客走进中石林村,不仅可以参观红色景点,还可以吃到地道的农家饭,欣赏村里将军湖的美景,体验采摘草莓和彩色大白菜的乐趣。2023年9月,中石林村被河南省文旅厅评为“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今年中秋国庆假期里,超过16万的全国各地游客慕名前来,为山城区带来了1733余万元的旅游收入。

  “1947年的刘邓大军石林会议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而‘非遗点亮老家’系列活动对中石林村、山城区的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来说,也是一次标志性转折!未来路还很长,相信携手共进、不懈努力、执着向前、无私奉献,终将有所收获!”陈传信充满信心。(通讯员:王岗飞)

责任编辑:陈璐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