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代数知识点概括第一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矩阵a是mxn矩阵 线性代数知识点概括第一章

线性代数知识点概括第一章

2023-12-30 06: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搜索公众号:潘一粟的学习笔记,回复“线性代数”获得后面的内容

目前已更新高数前两章和线代前三章(一定会在今年内更完)

1.1矩阵

矩阵:mxn个数组成的m行n列的数表,称为mxn矩阵

系数矩阵:只由线性方程组系数组成的矩阵

增广矩阵:在系数矩阵的基础上加上常数,记作A-(横在A上方)

同型矩阵:行数和列数分别相等的两个矩阵

相等矩阵:元素完全相同的两个矩阵

行向量:一个1xn矩阵

列向量:一个mx1矩阵

方阵:行数与列数相等的矩阵,n阶方阵记作An

主对角线:a11,a22,a33…即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一系列元素

对角矩阵:只有主对角线上有元素的方阵,记作diag(d1,d2,d3,…dn)

数量矩阵:主对角线上元素都相等的对角矩阵

单位矩阵:主对角线上元素都为1的对角矩阵,n阶单位矩阵记作En

三角矩阵:当方阵A的主对角线下(上)方的元素都是0时,称A为上(下)三角矩阵

对称矩阵:a i j =a j i(就是关于主对角线对称)

反对陈矩阵:a i j=- a j i

转置:将矩阵的行列互换,原来的第一行变成第一列,以此类推,记作A^T

(A^T)^T=A

负矩阵(两个矩阵之间的关系):bij=-aij,记作-A

推论:当A=-A^T时,A为反对称矩阵。

1.2矩阵的运算

加法

A+B=B+A(交换律)

A+(B+C)=(A+B)+C(结合律)

A+O=A

一定存在B,使A+B=O

数乘

1A=A

λ(A+B)=λA+λB

(λ+μ)A=λA+μA

λ(μA)=(λμ)A

乘法(C=AB)

1.只有A的列数等于B的行数时,AB才有意义(从行列数的角度来看,乘法就是mxn X nxq=mxq)

2.计算方式:C的第i行第j列的元素等于第一个矩阵A的第i行与第二个矩阵的第j列的对应元素乘积的和

一般来说:AB≠BA(注:若满足AB=BA,那么C一定是对称矩阵)

存在A≠O,BO,但AB=O的情况

推论:AB=AC不能得到B=C

乘法规律有以下几条:

1.(AB)C=A(BC)

2.λ(AB)=(λA)B=A(λB)

3.A(B+C)=AB+AC,(B+C)A=BA+CA

4.(A+B)^T=A^T+B^T,(λA)^T=λA^T,(AB)^T=B^TA^T(注意反过来了)

A^m记作A的m次方幂,A^0=En

1.3矩阵的分块

分块矩阵的原理很简单,类似于中学的视作整体法,所以不赘述,讲一个该节的结论

AA^T=O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O

1.4方阵的行列式(detA)

只有方阵有行列式,行列式是数

排列:由1~n的n个数排成的有序数组(一个数只出现一次)

12……n称为自然排列

逆序:观察任意两个数,如果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即为逆序

逆序数:一个排列逆序的数量,记作τ(i1i2i3……in)

奇排列:逆序数为奇数的排列,偶排列同理

对换:交换两个数的位置

定理1:排列经过一次对换后其奇偶性改变

定理2:任一排列可由自然排列n次对换得来,且n与τ(i1i2i3……in)的奇偶性相同

行列式定义为数Σ(-1)^τ(i1i2i3……in)x a1j1a2j2a3j3……anjn

看公式很容易看不懂,大致来说就是在每一行取一个元素(不能多去)相乘,再乘以这些元素列数组成的逆序数,最后把所有情况相加,这种方法着实难算,基本只用于123阶方阵

二阶行列式=a11a22-a12a21

三阶行列式=a11a22a33+a12a23a31+a13a21a32-a13a22a31-a11a23a32-a12a21a33

三角矩阵的行列式就是主对角线元素相乘

推论:detA=det(A^T)

行列式性质:

1.若方阵有两行(列)相同或成比例,则detA=0

2.detE=1

3.方阵A有零行,则detA=0

矩阵的初等行变换:倍乘变换,倍加变换,交换变换

定理3

detA(kri)=kdetA(倍乘变换)

detA(rj+kri)=detA(倍加变换)

detA(ri↔rj)= -detA(交换变换)

通过初等变换可以把矩阵化成上下三角形式,这样计算行列式只要对角线相乘就可以了

推论 det kA=kⁿdet A(这个在后面简化求特征值的时候会用到)

余子式:元素aij的余子式指方阵划去aij所在行和列后形成的新的矩阵的行列式,记作Mij

代数余子式Aij=(-1)^(i+j)Mij

计算行列式的方法2:行列式等于某一行的元素与其代数余子式乘积之和

例如四阶矩阵,我们可以通过初等变换,把第一行变成1 0 0 0,这样就可以降阶变成求三阶行列式。

推论 一行的元素与另一行相应元素的代数余子式的乘积之和为零

k阶子方阵:n阶方阵中位于第i1,…ik行(k≤n)和第j1,…jk列交叉处的元素按照它们在A中的相对位置构成的方阵。其行列式为detA的一个k阶子式

该概念可以看作,原来的余子式是原方阵去掉了一个1x1的元素,而现在可以去掉2x2及以上的元素,剩下来的也可以看作余子式

Laplace定理:任意取定行列式的某k行,位于这些行上的所有可能的C(k,n)个k阶子式与各自的代数余子式乘积之和,等于原行列式

定理4 detAB=detAdetB

范德蒙德行列式:第n行是第二行的n-1次方,detA=Π(ai-aj)(i>j)

1.5逆矩阵

对于矩阵A,如果存在B,使AB=BA=E,则称A可逆,记B=A^(-1),为A的逆矩阵;否则就称A不可逆(注意,只由AB=BA,推不出可逆,必须要等于E)

定理1 逆矩阵唯一

只有A为方阵时才讨论可逆性

E的逆矩阵是他本身

定理2 若A可逆,则AB=AC可以推出B=C

伴随矩阵:伴随矩阵看图反而容易看错,跟着我的口述画图理解更佳。即矩阵A的每一个元素对应的代数余子式按原来的对应位置排列,这时候还不是伴随矩阵,再将该矩阵转置一下,这才是伴随矩阵。很多同学忘记转置了,所以就会错误。

伴随矩阵记作A*

定理3 AA*=A*A=丨A丨E(若detA=1,A*也是可逆矩阵)

所以,A^(-1)=A*/detA

推论 若A可逆,则det A^(-1)=1/detA

另外 detA*=(detA)^(n-1)

(AB)^(-1)=B^(-1)A^(-1),这个形式与之前的转置十分类似

A可逆则A^T也可逆

1.6矩阵的初等变换

初等变换之前已经讲过了

阶梯形矩阵:1.零行在非零行的下面2.每个非零行的第一个非零元素(主元)位于上一行的第一个主元的右边。

如果把阶梯形矩阵左下角的0看作台阶,它就是一级一级向下向右的

行最简形矩阵:在阶梯形矩阵矩阵的基础上,每行的主元为1,且主元所在列的其余元素都为0

标准形矩阵:左上角为单位矩阵,其余元素全为0

定理1 任意矩阵均可通过初等变换变为标准形矩阵

引理:若方阵A与B等价(即可以通过初等变换相互变)则A可逆当且仅当B可逆

换句话说,初等变换不改变矩阵的可逆性

定理2 矩阵可逆当且仅当其行最简形矩阵是单位矩阵

推论 方阵A可逆当且仅当它是有限个初等矩阵的乘积

也就是左乘行变右乘列变,例如ABC,A矩阵如何从单位矩阵行变换变来的,这些行变换就会映射到B身上,C是如何从单位矩阵列变换变来的,这些列变换也会映射到B身上

求逆矩阵的新办法,将矩阵(A,E)通过行变换变为(E,A^(-1))

解矩阵方程AX=B的方法:1.X=A^(-1)B

2.A^(-1)(A,B)=(E,A^(-1)B),就是对(A,B)进行初等行变换,变成(E,A^(-1)B),去掉左边的单位矩阵,右边的就是解

1.7矩阵的秩

矩阵的秩:矩阵A的不等于零的子式的最高阶数,记作rank(A)

基本结论:

1.若A是mxn矩阵,则秩≤min{m,n}

2.n阶方阵可逆当且仅当rank(A)=n

3.rank(A)=rank(A^T)

引理:阶梯形矩阵的秩等于其非零行的个数

定理1:初等变换不改变矩阵的秩

定理2:两个同型矩阵等价当且仅当它们秩相等

相关性质:

1.rank(AB)≤min{rank(A),rank(B)}

2.若AmxnBnxl=O,则rank(A)+rank(B)≤n

3.max{rank(A),rank(B)}≤rank(A,B)≤rank(A)+rank(B)

4.rank(A+B)≤rank(A)+rank(B)

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判定定理:设n元线性方程组的增广矩阵为A▔

1.无解当且仅当rank(A)

2.有唯一解当且仅当rank(A)=rank(A▔)=n

3.有无穷多解当且仅当rank(A)=rank(A▔)

自由未知量:可以自由取值的未知量,只有rank(A)

齐次线性方程组一定有零解,当rank(A)=n时只有零解。若为方阵,则detA≠0时只有零解

这样就有了解齐次线性方程基本步骤:

1.写出增广矩阵,用虚线隔开未知量系数和常数,这样就能同时处理两个矩阵了

2.初等行变换化为行最简形矩阵

3.重新写成方程组的形式,右边都是自由未知量。具体怎么写呢?以第一行为例,如果第一行是10010,就先写成x1+x4=0,再把左边只保留x1(主元),变成x1=-x4,每一行都这么处理,显然x4是自由未知量

4.自由未知量依次取值,比如自由未知量有x1,x2,x3。那么就依次取值为(1,0,0)(0,1,0)(0,0,1),得到若干列向量,每个前面乘以一个系数kn,再相加即可

非齐次线性方程的解法只要在最后一步做出一点修改,添加一个不乘以系数的自由未知量全取0的常数列向量就可以了,最后是一个经典的解=特解+齐次版本的通解形式,这个形式在微分方程也会涉及

克拉默法则:

方程个数与未知数个数相同可用

设A=aij是n阶方阵,则n元线性方程组AX=β有唯一解当且仅当detA≠0.此时,xi=detAi/detA

其中Ai是将矩阵A的第i列用β替代得到矩阵

这样解方程变成了算行列式,变简单了很多,但很少用到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