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沐老师: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真皮的结构与功能介绍 子沐老师: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子沐老师: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2024-04-13 08: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皮脂膜的生理功能作用:

1、屏障作用:皮脂膜是皮肤锁水最重要的一层,能有效锁住水分 ,防止皮肤水分的过渡蒸发,并能防止外界水分及某些物质大量透入,其结果是皮肤的含水量保持正常状态。

2、润泽皮肤:皮脂膜是由皮脂和水分乳化而成,其脂质部分有效滋润皮肤,让皮肤保持润滑和滋养,而使皮肤柔韧、滑润、富有光泽;皮脂膜中的水分可使皮肤保持一定的湿润,防止干裂。

3、免疫作用:皮脂膜是皮肤表面的免疫层,抗感染作用,皮脂膜中的一些游离脂肪酸能够抑制某些致病性微生物的生长,对皮肤有自我净化作用。

表皮

表皮来源于外胚层,是人体最外面的一层组织,属于复层鳞状上皮,厚薄因所在部位而不同。角质形成细胞又称上皮细胞,占表皮细胞的95%以上,代谢活跃,能连续不断的进行细胞分化和更新。在其分化和成熟的不同阶段,细胞的形态、大小及排列均有不同。根据角质形成细胞各发展阶段的特点,将表皮分为5层。以手掌和脚掌皮肤为例,由内向外依次分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5层,反映了表皮细胞在角质化过程中的演变,其中基底层、棘层又合称表皮生发层。

1、基底层:即基底细胞层,是表皮的最底层。基底层是表皮中分裂增生能力最强的一层细胞,每天30%~50%的基底细胞进行核分裂,分裂周期约为19天,产生的新细胞向上推移进入棘层,所以基底层也称为生发层。基底层增生的细胞向表皮层不断推移,逐渐分化为其他各层。在皮肤创伤愈合的过程中,基底层细胞有重要的再生修复作用。

2、棘层:位于基底层之上,由4-10层多边形、体积较大的棘层细胞组成,也有分裂增生能力,但仅限于深层接近基底层的细胞。棘层深部细胞呈多边形,愈向浅层愈扁平。

3、颗粒层:位于棘细胞层浅部,常见于掌、跖表皮内,细胞厚度可达10层。由于它在正常表皮细胞和死亡角化细胞之间过渡,因此也称为过渡带。颗粒层上部细胞内的“膜被颗粒”向细胞间隙释放磷脂类物质,使邻近细胞间不易分离,成为防水屏障,使体表水不易渗入,也阻止体内水外渗。

4、透明层:是角质层前期,由2~3层扁平细胞组成,无胞核,仅见于手掌和脚底的表皮。HE染色呈嗜酸性,切片上呈波形带状弯曲,有强折光性,故名透明层。具有防止水、电解质与化学物质通过的屏障作用。在静电上,颗粒细胞层为荷阴电荷带,透明层为荷阳电荷带,构成表皮的重要防御屏障。

5、角质层:是表皮的最外层,由多层角质细胞和角层脂质组成。角质层主要由 5 至10 层扁平、没有细胞核的死亡细胞组成,而掌跖部可达40-50层。当这些细胞脱落时,底下位于基底层的细胞会被推上来,形成新的角质层。以人类的前臂为例,每平方厘米表皮在每小时会有 1300 个角质层细胞脱落,形成微尘。会脱落的角质层外层又称为分离层 。此层由于皮脂膜的形成,可防止水分流失。角质层正常含水量为20%—25%,皮肤干时角质层含水量底于。1 0%会干 燥、脱屑,低于5%出现红、肿、热、痛、痒。

角质层的五大作用:

(1) 机械性的保护作用:耐受轻度的磨擦;抵御较重的撞击;缓冲外来的冲击;

(2) 物理性的保护作用:对光线照射起着漫散的作用,减少进入真皮层的光线强度;

(3) 化学性的保护作用:对酸、碱有一定的缓冲能力;

(4) 生物性的保护作用:可以防止微生物的侵入,能抑制微生物及真菌的生长;

(5) 防止体内物质丧失:节制体内水分过量散失,使皮肤含水量处于正常状态。

真皮

真皮来源于中胚叶,由结缔组织组成,含有毛发、毛囊、皮脂腺、汗腺等结构。真皮与皮下组织之间界限不明显,故真皮的精确厚度不易计算。以颈部、肩部、背部等处的真皮最厚,其余较薄,肢体伸侧面比屈侧面的真皮厚,眼睑和包皮处最薄,女性真皮一般比男性薄。真皮可分为浅在的乳头层、网状层、真皮结缔组织,其中真皮结缔组织中包含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

1、乳头层:乳头层位于真皮浅部,与表皮的基底层紧密相连,由大量的结缔组织形成真皮乳头,突向表皮基底层,形成波浪状的接触面。乳头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和感觉神经末梢,如触觉小体。毛细血管网可以供给表皮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同时运走代谢产物;神经末梢可以感受触的刺激。

2、网状层:一般说真皮是致密结缔组织,在人类主要是指网状层。该层胶原纤维集成粗壮的束。网状层中弹性纤维较丰富,在毛囊和腺体周围,弹性纤维比较细密。除基质因素外,由于纤维的数量多和特殊排列,使真皮具有很大的韧性和一定的弹性。

3、真皮结缔组织:真皮结缔组织主要由3种纤维组成,包括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网状纤维,在这些纤维之间是基质。各种纤维和基质都是由成纤维细胞所合成。在真皮中这3种纤维以胶原纤维最为丰富,起着真皮结构的支架作用,并使真皮具有韧性,弹性纤维使皮肤具有弹性,网状纤维表现为纤细的胶原纤维。

①胶原纤维

胶原作为皮肤结缔组织内重要的结构蛋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

A:作为细胞和细胞间的粘合剂,让细胞能固定在皮肤组织上,构造出皮肤的形状,同时保持皮肤组织的结构完整性和稳定性;

B:可以提供皮肤组织所必需的养分,改善皮肤细胞生存的环境和促进皮肤组织的新陈代谢,使其富有弹性与光泽,有利于美容、消皱、养发,延缓衰老;

C:胶原蛋白具有独特的修复功能,与周围组织的亲和性好,能够帮助伤口愈合与组织复原,修复皮肤瘢痕;

D:胶原蛋白分子中含有大量的亲水基,因此具有良好的保湿功效,能够保持真皮层内的水分,达到保持肌肤润泽的目的;

F:胶原蛋白可以调节和稳定PH值,有乳化胶体的作用,有助于减轻各种表面活性剂、酸、碱等刺激物质对皮肤、毛发的额外损害;

生理状态下,由于年龄、生活压力、饮食失调、物理及化学外部刺激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胶原蛋白变性及含量减少,失去原有功能,就会使皮肤失去光泽和弹性,引起暗沉、色斑、干燥松弛等问题,皮肤衰老现象便随之而来。同时,在某些病理状态下,由于胶原蛋白损伤、变性以及含量上的改变,造成皮肤组织结构破坏和功能异常,就会出现诸如瘢痕疙瘩、硬皮病、反应性穿透性胶原病等许多结缔组织病。

②弹性纤维

弹性纤维占真皮总体积的2%~4%,其作用是维持皮肤具有一定弹性。与胶原纤维相反,弹性纤维是有伸展性的,且伸展后仍能恢复原状。

③网状纤维

网状纤维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细胶原纤维,直径0.2-1um。网状原纤维可能主要来自Ⅲ型胶原,形成的原纤维纤细,也有周期性的横纹。

皮下组织

皮下组织分布于真皮和肌膜之间,上方与真皮、下方与肌膜紧密连接,广泛分布于体表,形成所谓脂肪层,占体重的18%。其厚度因体表部位、年龄、性别、内分泌、营养和健康状况等不同而有明显差异。皮下组织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种特殊器官。其主要功能有以下几种:

1、对外来冲击起衬垫作用,缓冲冲击对身体的伤害;

2、热的不良导体和绝缘带,防寒和保温;

3、高能物质(如脂质)合成、储存和供应的场所;

4、特殊的网状内皮组织,参与机体防御反应;

5、表现女性曲线美和青春丰满美;

第三节 皮肤的分类

正常人的皮肤因其特性不同,就表现出不同的类型。皮肤的类型是皮肤保健的基础,护肤品及美容保健的方式应该根据皮肤类型选择。根据皮肤角质层的含水量、皮脂腺分泌状况及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等,将面部皮肤主要分为五类:中性皮肤、干性皮肤、油性皮肤、混合性皮肤和敏感性皮肤。

1、中性皮肤:中性皮肤亦称正常皮肤、普通皮肤,是多数人追求的理想皮肤类型。中性皮肤的皮脂分泌及水分含量基本保持均衡,角质层皮脂与含水量适宜,角质层含水量达20%以上,PH为5~6.5,皮脂腺、汗腺的分泌量适中,皮肤既不干燥也不油腻,红润细腻而富有弹性,皮肤表面滋润光滑、质地细腻;皮肤纹理不粗不细,毛孔较小,皮肤厚度中等、富有弹性,皮脂腺、汗腺分泌通常,能适应季节的变化。夏季皮脂和汗液分泌较多,皮肤稍感湿润,倾向油性,冬季分泌减少,皮肤稍感干燥,趋向干性。面部皮肤洁白红润,较耐晒,不易出现皱纹,对外界刺激不太敏感,没有皮肤瑕疵。中性皮肤多见于青春期前的少女。

2、干性皮肤:干性皮肤又称干燥型皮肤,主要是角质形成细胞中天然保湿因子及皮脂分泌减少,皮肤角质水分含量低于10%,PH值4.5~5,皮脂腺分泌量少,皮肤表现为缺少油脂、易干燥,起细小皱纹,甚至手感粗糙,皮肤薄、无光泽、弹性较差、易产生皱纹,但皮肤毛孔细小而不明显,质地细腻,干燥、脱屑,耐晒性差,对外界刺激较敏感,易老化,出现皱纹及色素沉着。日晒后皮肤易出现红斑,风吹后易皲裂、脱屑,皮肤毛细血管较明显,易破裂,洗脸后皮肤有紧绷感;

干性皮肤的形成有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两个方面:

内因:包括先天性皮脂腺分泌力弱,后天性皮脂腺和汗腺分泌能力衰退、维生素A缺乏、偏食少脂肪饮食、肾上腺皮质分泌减少、皮肤血循环差、营养不良及过度疲劳等因素。

外因:有烈日暴晒、寒风吹袭、错用或滥用化妆品以及洗浴过度等因素。

干性皮肤又可分为干性缺水皮肤和干性缺油皮肤:

①缺油性干性皮肤(缺少天然油脂):皮肤油脂、汗腺分泌少,皮肤细嫩、毛孔细而不明显,皮质薄而透明,不易出暗疮,因常年缺少自然油脂滋润,脸部皮肤显得干涩无光,皮肤易老化,产生碎皱纹。从外观看皮肤紧凑,犹如纸张出现条纹,一些弯曲部位与重复活动地方尤甚。放大镜下毛孔幼细,有些部位较敏感,毛细血管明显,如果缺少滋润会出现皮肤脱屑现象。在接触时感到表面组织粗糙,眼部、颈部出现松弛。

②缺水性干性皮肤(缺少滋润,脱水性皮肤):缺少组织的紧凑与充实,没有水分或水分剧烈减少。通常深度的脱水皮肤具有一层厚的表皮,可防止水分蒸发。表面脱水是由于无法保持皮肤的湿润性,从而使皮脂分泌降低,皮肤丧失保护能力。

3、油性皮肤:油性皮肤也称多脂型皮肤或脂质性皮肤,多见于青春期至25岁青年人、中年人及肥胖者。此种类型皮肤角质层皮脂与含水量不平衡,使角质层含水量低于20%,PH在5.6~6.6,皮脂腺分泌旺盛,皮脂分泌量较多,皮肤表面尤其是面部皮肤油腻发亮,毛孔粗大,易粘附灰尘,残留污垢,易出现粉刺、发生痤疮、脂溢性皮炎及脂溢性脱发等皮肤疾患。对日光、风等外界刺激具有较强的耐受性,皮肤弹性较好,不易产生皱纹,耐衰老。油性皮肤形成的原因可能为先天性皮脂腺分泌活跃、雄雌激素分泌旺盛、偏食含脂量较高的食物及香浓调味品摄入过多等。

4、混合性皮肤:混合性皮肤即油性与干性或中性皮肤混合存在的一种皮肤类型,其兼有油性皮肤和干性皮肤两种特点,一般在面部“T”形带(前额、鼻翼、鼻唇沟、口及下颏)部位表现为油脂分泌较多的油性皮肤,在两颊等面部其他区域表现为干燥脱屑等干性皮肤特征或者为中性皮肤特征。混合性皮肤多见于20~35岁.

5、敏感性皮肤:敏感性皮肤又称过敏性皮肤,多见于过敏性体质。遇外界多种刺激如日光、冷、热、刮风、环境污染及不恰当用化妆品后局部皮肤出现瘙痒、刺痛、红斑、丘疹水疱及渗出。皮肤正常的女性,在月经来潮前1周左右,有时皮肤状态可发生变化而成为敏感性皮肤。敏感性皮肤与遗传有关,大部分人都有敏感性皮肤家族史。此外,食物、季节变化及其他外界环境都可引起皮肤敏感。在冬天皮肤的敏感性强于夏天,因为冬天气温较低,而且空气湿度较低,使角质层含水量降低。此外一些蛋白质食物如:牛肉、羊肉、虾、牛奶、螃蟹、海鱼等及外界环境中的屋尘、枕料、羽毛、早春花粉等都可诱发皮肤敏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