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财政厅 预算绩效信息公开 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奖补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山东省财政厅 预算绩效信息公开 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奖补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山东省财政厅 预算绩效信息公开 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奖补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2024-06-25 10: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立项背景及实施目的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7〕1号)和《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原农业部、财政部自2017年启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山东省作为农业大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从2018年开始推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重点围绕优质粮油、生态畜牧、现代水产、设施蔬菜、特色水果、食用菌、中药材、花卉苗木等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开发,累计批准创建省级以上产业园126家,其中,国家级15家、省级122家(其中11家同时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二)项目预算安排和支出情况

省财政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对获批创建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给予支持,每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奖补3000万元,通过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分两次安排,在获批创建后先安排1500万元,并在认定挂牌后安排剩余1500万元。对于批准纳入现代农业产业园管理体系的县(市、区),在通过评价认定并获得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称号后,予以适当奖补,认定未通过的不予奖补。省财政厅于2022年3月30日,通过《山东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22年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省财政补助)预算指标的通知》(鲁财农整指〔2022〕6号)下达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农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资金)37000万元,用于2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补助。

(三)项目绩效目标

根据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要求,“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属于指导性任务,由具体承担创建任务的县(市、区),分别制定年度总体绩效目标和具体指标。

二、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评价的范围和目的

1.评价范围

本次评价涉及2022年纳入省财政奖补范围的2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以及纳入管理体系的5个参照管理项目,共28个项目。评价基准日为2022年12月31日。按照开展现场评价不低于“资金使用单位总量的30%、项目预算总金额的60%”的要求,选择烟台市开发区、东营市广饶县、高密市等19个县(市、区)开展现场评价,涉及预算金额23500万元;对其他9个县(市、区)开展非现场绩效评价。现场评价创建主体个数比例67.86%,项目预算金额比例63.51%,均符合要求。

2.评价目的

通过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绩效目标实现程度进行科学、客观、公正地衡量和评判,对项目落实、资金管理机制、项目进展和资金使用效果等情况进行评价,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发现项目建设管理运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促进项目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

(二)评价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省政府发布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

2.《中共山东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鲁发〔2019〕2号);

3.财政部发布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财预〔2020〕10号);

4.《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省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鲁办发〔2018〕29号);

5.《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公布2019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的通知》(鲁农发规字〔2019〕21号);

6.《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公布2020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的通知》(鲁农发规字〔2020〕27号);

7.《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公布2021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的通知》(鲁农发规字〔2021〕24号);

8.《山东省省级项目支出绩效财政评价和部门评价工作规程》(鲁财绩〔2020〕4号)及其他预算绩效管理相关规定;

9.档案管理规范、相关行业标准及技术规范等;

10.项目背景及发展规划;项目创建方案、项目财政资金使用方案、项目实施情况、项目中期评估报告、核查认定报告、专家论证意见等项目资料;

11.财政部门预算批复、专项资金管理制度、资金及财务管理办法、会计资料;

12.其他相关资料。  

(三)评价指标体系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包括决策、过程、产出、效益四个指标,分别占15%、35%、25%、25%的权重;一级指标下面共分为12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下面分为34个三级指标。绩效评价结果采取评分与评级相结合的形式。评分实行百分制,满分为100分。根据得分情况将评价结果划分为四个等级:考核得分90分(含)以上为优,80分(含)-90分为良,60分(含)-80分为中,60分以下为差。

(四)评价方法

绩效评价采取定量评价、定性评价和特色指标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在本项目中,主要运用以下方法:

1.比较法。通过对绩效目标与实施效果、历史与当期情况、不同县(市、区)同类支出的比较,综合分析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2.因素分析法。通过综合分析影响绩效目标实现、实施效果的内外因素,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3.专家论证法。通过专家评估、公众问卷及抽样调查等对财政支出效果进行评判,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现场评价阶段,组织相关人员深入项目点,听取创建主体、实施主体对项目实施情况介绍,通过实地勘察、核实资料等方式了解情况,并对照绩效目标和评价指标及赋分标准,进行评价打分。综合分析评价阶段,对非现场评价结果、现场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并征求专家意见,得出项目资金绩效综合评分。

三、评价结论

(一)综合评价结论

2022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奖补资金绩效评价综合得分81.79分,绩效评价等级为“良”。

(二)绩效分析

1.项目决策。权重分值15分,评价得分12.37分,得分率82.47%。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规划编制合理性不足,在园区范围、实施主体、财政资金使用等方面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更,个别项目资金使用不够集中,相关指标的核算标准过于宽泛,个别项目在全面统筹布局生产、加工、科研、营销等功能板块上存在缺失。二是绩效目标合理性有欠缺,部分项目绩效目标或工作任务目标与项目实际内容的相关性不够紧密,存在内容缺失、矮化指标等现象,预期产出效益和效果不能与正常的业绩水平完全匹配。三是绩效指标不够明确,绩效指标的细化程度不够,指标内容不能充分反映项目创建的各项目标。四是存在财政资金拨付不及时、不到位的情况,个别县(市、区)自筹资金尚未达到规定比例。

2.项目过程。权重分值35分,评价得分26.12分,得分率74.63%。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评价监测机制不完善,未形成规范的省级管理制度和有效机制,在确保园区建管运维长期持续见效方面,存在机制建设不到位的问题。二是个别县(市、区)管理不规范,出现档案保管不善,自评结论与实际情况不一致,“园长制”落实情况与要求不符等情况。三是财务监控约束性不强,财政资金使用率不高,个别县(市、区)存在未建立专账核算,审批程序和手续不合规的问题。

3.项目产出。权重分值25分,评价得分20.89分,得分率83.56%。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部分项目进度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个别县(市、区)适度规模经营比重不高。二是品牌创建能力不足,品牌意识需进一步加强。个别县(市、区)创新产出不足,绿色、有机和地标农产品产地认证数量少。

4.项目效益。权重分值25分,评价得分22.41分,得分率89.64%。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联农带农效果不明显。二是各县(市、区)大数据平台建设推进较慢,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水平滞后。三是个别县(市、区)组织不力,有效问卷数量不足,造成满意度不达标。

(三)取得成效

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所在县(市、区)不断探索出台支持园区建设的政策措施,努力加大资金整合和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奖补机制引导带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绝大多数自筹资金超过省财政奖补资金的3倍以上。各县(市、区)在创建过程中,努力发挥实施主体的联农带农作用,助推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确保农民群众实实在在分享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二三产业增值收益。郯城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食品加工为主导产业,有效促进周边村民实现就地就业、带动村民致富增收。

四、存在问题

(一)制度设计方面

一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标准弹性大,创建任务“完成进度原则上达到80%”就可通过认定的要求不易操作,且导致项目后续建设缺乏管理,不能确保项目实施效果。二是监测、评价两项机制不健全,执行不到位,未有效建立“按月调度通报”的创建进展监测机制和“能进能退动态管理”的绩效评价机制,未按照要求对2020年度创建项目在批准创建后第二年开展中期评估。

(二)项目管理方面

一是方案编制有缺陷,导致认定过程约束不严。部分县(市、区)方案存在名称表述不清,指标核算宽泛、布局板块缺陷、分配过于分散等问题,影响整体产业链布局。二是创建、实施主体基础管理能力不强。存在财务监控有效性不明显、园长制落实与要求不符、档案资料不能及时归档、实施主体未建立专账核算的问题。三是项目实际产出和效益与创建目标存在差距,部分项目建设进度明显滞后,实施主体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链环节布局不合理,数字农业信息化建设滞后,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

(三)绩效管理方面

一是建设目标指标设置不科学,可操作性差。部分指标数据的来源、方式没有统一标准和规定,真实性、准确性无法保证,不能获得统计部门确认。二是创建主体绩效管理需进一步加强。项目绩效目标或工作任务目标与项目实际内容的关联不够紧密,未对照实施方案设置细化的绩效指标;个别自评报告格式及内容不够规范,自评结论与实际情况存在不一致的情况。

五、意见建议

(一)制度设计方面

一是尽快完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管理机制,截至目前,全省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已达126个,基本覆盖所有县(市、区),现有“一县一园”模式亟需转变。建议暂不扩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范围,集中资金优先配置给已批准创建产业园的提质升级。二是强化认定条件硬约束,只有创建任务的实物工作量全部完成才可通过认定,即便于实际操作又能规避执行风险。三是完善日常监测管理,出台规范的省级相关制度和机制,建立监测评价统计信息采集标准和信息结果使用方案。

(二)项目管理方面

一是提高统筹整合能力,发挥生产示范基地、产品研发中试等可复制可推广典型项目的引领作用,撬动更多有效资源和社会资本融入园区建设。二是做好创建前核心要素的筛选,重点关注主导产业加工转化率能否快速提升,特别是规模份额而不是总值,突出实施主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加强过程管理,责任到人,促使各项目成果文件及时、完整归档。四是压实项目建设责任,督促施工方在保质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按照时间节点要求,确保如期完成创建任务。五是提升区域服务水平,树立服务意识,解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中出现的用地、人才、技术需求,加快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六是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以订单农业推行主导产业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扩大企业加工能力,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效果明显。七是引导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种质资源、繁育培植、标准种植(养殖)、产品加工、综合利用、仓储物流、市场营销、餐饮商超、健康厨房、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的完整产业链条。八是推进数字化建设,以“互联网+”等智慧农业管理新方法,实现生产交易可追溯,全面掌握区域内产业规模数据。九是加强主导产业品牌提升,树立农产品商品化导向,提高产品竞争力,实现农产品提质增效。十是鼓励主导产业科技支撑,引导建设具备一定“技术壁垒”的先进性科技前沿项目,形成“技工贸”良性循环,确保项目建成后效益能持续、有保障。

(三)绩效管理方面

一是强化绩效观念,把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项目建设全过程,压实绩效责任,让“谁申请资金,谁编制目标,谁承担责任”的工作原则转化为创建、实施主体全体人员的思想主动和行动自觉。二是加强对指标设置的引导,多设置有权威数据来源,可衡量、可考评、能见效的指标,切实加强指标的精准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突出指标设置的导向性、公平性和差异性。三是提高绩效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关联度,确保实施主体按照批复内容实施项目,加强对项目推进进度的监控,分析项目建设过程存在的问题和偏差,及时纠偏,提高项目进度和预算执行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