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谈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直角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小学 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谈起

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谈起

#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谈起|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我们的自由思想的数学将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开始谈起,将陆续为读者推导出近百个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本文先从最常用最基本的公式讲起。

在开始之前,先约定一下与三角形相关的一些量的符号记法,在以后的文章中,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这些记号都是表达相同的意思。

如上图所示,三角形ABC,记a,b,c为三边的长,A,B,C为三个对应的三个内角的大小,R表示外接圆半径,r表示内切圆半径,p表示周长的一半,即p=\frac{1}{2} (a+b+c)S_\triangle 表示其面积,h_ah_bh_c表示对应边上的高,m_am_bm_c表示对应边上的中线长,t_at_bt_c表示对应角的角平分线长。

如上面的三角形高线图所示,首先,我们能够想到的三角形面积公式是底乘高的一半,即

S_\triangle = \frac{1}{2} ah_a=\frac{1}{2}  bh_b=\frac{1}{2}  ch_c

我们记为公式一

公式一在小学的课本上就知道了,它是这么得来的。面积的概念既是数学上的,也是物理上的,其定义大致就是物体所占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并定义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面积为一个单位面积,以此来衡量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大小。因此,很自然地就能知道正方形的面积就是边长的平方,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以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通过割补形成等价的长方形,于是面积就是底乘以高,而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于是其面积自然就是底乘以高的一半。

利用三角函数可以将高用边和角的三角函数求出,很明显,h_a=c sinB=b sinC,这样就会有

S_\triangle  =\frac{1}{2}  ab sinC=\frac{1}{2}  ac sinB=\frac{1}{2}  bc sinA

我们记为公式二

在探讨下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之前,我们顺便证明一下正弦定理。

如上图所示,AD为直径,所以∠ACD=90°,由同弧所对圆周角相等,所以∠B = ∠D,从而有,b=2R sinD=2R sinB,同理有a=2R sinA,c=2R sinC,于是就有\frac{a}{sinA} = \frac{b}{sinB} = \frac{c}{sinC} =2R,这便是正弦定理。

实际上,正弦定理压根底不需要额外的工具来证明,在高中课本里,为了表达向量的作用,使用了向量来证明,其实要得到正弦定理,由公式二便可以直接得到了,因为在推导公式二时,我们已经得到了h_a=c sinB=b sinC,所以b sinC=c sinB,所以\frac{a}{sinA} = \frac{b}{sinB},同理有:\frac{a}{sinA} = \frac{b}{sinB} = \frac{c}{sinC},我们之所以给出上面的证明,目的在于引出其中的几何意义以及三角形外接圆半径R。

三角形的外接圆是由它三条边上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得来的,并且在初中我们就已经证明了,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唯一一个外接圆,这样,外接圆就成了与三角形绑定的一种特性,是三角形几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元素,直接由它就联系了三角形与圆这两种几何图形。外接圆,以及后面将要说到的内切圆,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事物原本的属性可能会联系着另一个事物的属性,更可能惊奇地发现它们之间存在一种类似于函数的对应关系。如果把三角形看做是自变量,外接圆或者是内切圆看成是因变量,这种对应关系和函数关系一样。我们传统中的函数定义,自变量是数,因变量也是数,那么这种几何图形与几何图形的对应关系,或许可以有一个专业的名词,叫做“泛函”,确切的来说,应该只能用“映射”一词,以免和数学中专业的泛函概念产生误解。学过编程的读者或许知道,在C#、Java中就有泛型这一概念,而“泛”这个字的含义就是广泛、泛化的意思,于是泛型就是可以代表许多类型的意思,而不只是一种类型的变量,那么泛函也就是这个意思,泛函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理论上可以是任何对象,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几何图形,更有可能是函数本身。关于泛函的问题,尤其是几何图形与几何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的问题,日后,我们还会在别的文章里详细说明,本文就不再多说了。

将正弦定理c=2R sinC带入公式二中,消去 sinC ,则有:

S_\triangle = \frac{abc}{4R}

记为公式三

将正弦定理带入到公式二中,消去a,b,于是有:

S_\triangle = \frac{1}{2} ab sinC=\frac{1}{2}\cdot 2R\cdot sinA\cdot 2R sinB\cdot sinC=2R^2  sinA  sinB  sinC

S_\triangle =2R^2  sinA  sinB  sinC

公式四

如上面的三角形ABC内切圆图所示,对三角形ABC进行分割,其面积可以分成三个小三角形面积之和,即:

S_\triangle =S_\triangle IBC+S_\triangle IAC+S_\triangle IAB=\frac{1}{2} BC\cdot r+\frac{1}{2} AC\cdot r+\frac{1}{2} AB\cdot r= \frac{1}{2}(a+b+c)\cdot r=rp

S_\triangle=rp

公式五

在内切圆图中,有a=r cot\frac{B}{2} + r cot \frac{C}{2}b=r cot\frac{A}{2}+r cot\frac{C}{2}c=r cot\frac{B}{2}+r cot\frac{A}{2},带入公式五中,则有:

S_\triangle =r^2 (cot\frac{A}{2}+cot\frac{B}{2}+cot\frac{C}{2})

记为公式六

内切圆是由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所得来的,它和外接圆一样是一个三角形唯一的一个属性,因此也就成了与边长和角度一样重要的量。利用内切圆的圆心和圆的半径垂直于切线的性质,将三角形分割为三个可求解面积的小三角形,这种分割法求面积是最常用的求解方法之一,基本思想就是将未知的图形面积转化为已知图形的面积,将大图化小图,将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直到我们可以求解为止,这样的思想并不局限于几何求面积,也不局限与数学问题,在生活中,这都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对公式五带入正弦定理有:S_\triangle= rp = r \frac{1}{2}(a+b+c)

= r \cdot \frac{1}{2} (2RsinA + 2RSinB + 2RsinC)

= Rr(sinA + sinB + sinC)

记为公式七

利用余弦定理我们可以将角转化为边,由cosC=\frac{a^2+b^2-c^2}{2ab},可以得到sinC=\sqrt{ (1-cos^2C )}=\sqrt{1-(\frac{a^2+b^2-c^2}{2ab} )^2}

所以S_\triangle =\frac{1}{2} ab sinC=\frac{1}{2} ab \sqrt{1-(\frac{a^2+b^2-c^2}{2ab} )^2 }

 =\frac{1}{2}\sqrt{a^2 b^2-(\frac{a^2+b^2-c^2}{2})^2}

S_\triangle = \frac{1}{2}\sqrt{a^2 b^2-(\frac{a^2+b^2-c^2}{2})^2}

公式八,此式又称为秦九韶公式

我们对秦九韶公式进行一些变换:

S_\triangle = \frac{1}{2}\sqrt{a^2 b^2-(\frac{a^2+b^2-c^2}{2})^2}

= \frac{1}{2}\sqrt{(ab+\frac{a^2+b^2-c^2}{2})(ab-\frac{a^2+b^2-c^2}{2})} (平方差公式)

= \frac{1}{4}\sqrt{(a^2+b^2 + 2ab-c^2)(c^2 - a^2-b^2 + 2ab)}

= \frac{1}{4}\sqrt{[(a+b)^2-c^2][c^2 - (a-b)^2]}

= \sqrt{(\frac{a+b}{2})^2-(\frac{c}{2})^2}\sqrt{(\frac{c}{2})^2 - (\frac{a-b}{2})^2}

当我们遇到三角形三边和与差的问题时,记住这个变形的公式,往往会给解题带来新的思路和便捷。

秦九韶公式还可以经过变换得到一个形式很整齐的公式,叫做海伦公式,形式如下:

S_\triangle =\sqrt{(p(p-a)(p-b)(p-c))}

p 即是半周长。我们将此式子记为公式八

为了完整,我们逆向证明一下这个公式。

由于\sqrt{(p(p-a)(p-b)(p-c))}

=\sqrt{\frac{a+b+c}{2} \cdot \frac{b+c-a}{2} \cdot \frac{a+c-b}{2}\cdot \frac{a+b-c}{2}}

=\sqrt{\frac{a^2+b^2-c^2+2ab}{4} \cdot \frac{c^2-a^2-b^2+2ab}{4}}

由余弦定理a^2+b^2-2ab cosC=c^2,代入上式得:

=\sqrt{ \frac{ab(1+cosC)}{2} \cdot \frac{ab(1-cosC)}{2}}

=\sqrt{(\frac{ab}{2})^{2} (1-cos^{2}C)}

==\sqrt{(\frac{ab}{2})^{2} sin^{2}C}

=\frac{1}{2} ab sinC

上式结果为公式二,证毕。

将秦九韶公式完全展开整理可得:8S_\triangle ^2 = 2(a^2b^2+b^2c^2+c^2a^2)-(a^4+b^4+c^4)

由于三角形就是三条线段所围成的图形,也是平面几何,乃至立体几何中,都是属于最简单的一种封闭图形,因此它的地位可以说是几何的基石。既然三条线段就可以决定了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关于三角形形状的确定,我将会在另外的文章里详细说明),那么它的面积自然就一定可以用三条边长来给出,于是秦九韶公式就很自然地成为研究对象了,但是到具体应用的时候,往往需要变形得到新的公式,虽然秦九韶公式和海伦公式本质上是一样的,但是到了具体求解问题时,它们却会有着不同的用途,因此,我们需要有一种变形变通的能力,对应于生活也一样,同一件事物,或者本质一样的事物,其表现形式不同,也会有不同的用处,或者是不同的解决方案。

由公式一和公式二,h_a=c sinB=b sinC

于是S_\triangle = \frac{1}{2}bcsinA=\frac{1}{2}\cdot \frac{h_a}{sinB}\cdot \frac{h_a}{sinC}\cdot sinA=\frac{h_a^2sinA}{2sinBsinC}

记为公式九

对比公式三和公式五,可以得出Rr = \frac{abc}{2(a+b+c)},带入上式,便有:

S_\triangle = \frac{abc}{2(a+b+c)}(sinA+sinB+sinC)

记为公式十

类似于公式十这样的公式,看起来好像没用,因为其中包含了a、b、c、A、B、C全部的量,若要是知道了这么多的量,面积早就由公式二、公式八得出了,哪里还需要这个?其实不然,公式十表达的意思是:当我们知道了三边的乘积,三边的和,以及三个角的正弦值之和,这三个量时,我们就可以直接求解面积了,而不需要知道边长和角度的具体值。

总结:以上公式所涉及的量都是三角形中最为常用的量,即边长和角度,所推导出的三角形面积公式也是常用的公式,其中公式一、公式二、公式五、公式七最为常用,而公式四和公式六将会在日后的文章里表现出特别的意义。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