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盛京丨回忆沈阳浑河改道那些事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盛京小馆 老盛京丨回忆沈阳浑河改道那些事儿

老盛京丨回忆沈阳浑河改道那些事儿

2024-07-03 23: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沈阳二台子关帝庙,浑河曾从庙前流过。

沈阳故宫博物院原研究员李仲元认为,11万年前,沈阳最早的人类在如今沈阳农业大学的后山上活动,滚滚的浑河从山前流过,为他们的生存提供了水源,同时也创造了渔猎条件。从那时开始,古老的“沈阳人”就开始一河两岸的生活。

新乐遗址与浑河故道关系图

“一湾塔影水流春,寒食烟生树树新”,盛京八景中的“塔湾夕照”,相传与古代浑河有关 “湾”说的是浑河流经此处形成的河湾,如今“塔湾”地区也因此得名。

这里醉人的风景,让清朝乾隆皇帝都为之赞叹,如今人们渐渐忘却宝塔最初建立的意义,无论是宝塔碑文还是民间传说,都在说明,这座浑河边的宝塔,在风水上,真是那句“宝塔镇河妖”。

▲ 出版于日本三四十年代的图集中刊登的塔湾舍利塔

在“靠天吃饭”的古代,天气对于粮食收成,甚至百姓安危都有直接影响。在沈阳地区,浑河也经常出现洪水泛滥的情况。到了辽代,沈州(沈阳)已经是一方沃土,但仍免不了受到洪水的威胁。这一年,风雨再次突然降临,大风连续刮了七天七夜没有停歇,暴雨不停,生活在这里的百姓已经无法正常生活,认为这是浑河里的河妖-黄龙在作怪。当洪水退去后,当地百姓决定兴建一座宝塔,镇住让河水肆虐的“河妖”,祈求百姓平安, 风调雨顺。

辽金时期浑河改道五里河,被称为沈水,留下万泉公园、小河沿等名胜

◆“长苕湖公园”建园之初,设施较为简陋,有几条曲折的沙石路,通往公园的深处,图为1938年时的长苕湖公园。

1888年,沈阳小河沿大雨后的情形。

佟悦指出,浑河改道为沈阳城的形成创造了新的格局。这就是在自然生态上留下了“小沈水”的万泉河和南运河,在人文建筑上留下了沈阳故宫。

20世纪初年浑河沈阳段的一处渡口

1915年,万泉公园里又建了方亭、温室等,还仿京师万牲园(今北京动物园),向公园和动物园相结合的雏形发展。1920年,东三省官银号将所经营的菜园、花圃、鱼池、球场等并入小河沿,还开挖了一条人工河让原来的两湖相通,构成对称的环形湖,湖上有两桥,名“落霞”与“卧波”,每年荷花盛开之际,公园里都要举办盂兰灯会,赏荷花,观河灯,游人云集,热闹非凡。所以,民国初期金梁的《奉天古迹考》和后来的《东北先锋日报》等评选“盛京八景”时,万泉公园分别以“万泉莲舟”和“万泉扁舟”入选。

◆1952年,沈阳市政府为了改变城市面貌和环境卫生,造福人民,成立“臭水泡子改建运河工程处”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万泉公园已从当年的“东关外”变成了城中园。1979年,万泉公园改称“沈阳动物园”,成为那个时代沈阳人难忘的记忆。

元朝时浑河第二次改道,形成今天的浑河

浑河第二次改道的时间无确切史料记载。结合史料分析,浑河改道城南的最早时间可推至金代或元代元贞二年之前。《辽东志》标绘的浑河主道与今大致相同,表明浑河最晚在《辽东志》始修前(1443年)已改道。

佟悦介绍说,因为浑河的第二次改道,明朝才选择了建沈阳中卫城,清朝选择在这里建皇宫,这个位置不仅是真正意义上的“沈阳”,同时,也是城北浑河故道和城南浑河及小沈水之间的相对高地,是沈阳的第二条“龙脊”。

1905年,浑河上的大宣桥。

图为东北野战军跨过沈阳浑河铁桥向市区进军。

如今沈阳的浑河已经是辽宁省第二大河,全长415公里,在沈阳境内流长132公里,河面宽度平均400米,最宽处约1公里。目前,省博物馆、省图书馆、省科技馆、省档案馆、沈阳奥体中心、盛京大剧院、新世界博览馆等大型公共文体设施沿浑河带集聚,城市滨水形象初见端倪。

随着“一河两岸”正式写入《沈阳振兴发展战略规划》,未来浑河两岸将成为沈阳最重要的核心区和战略发展空间,更是沈阳最具有文化品位的滨水景观区。

(主体内容根据辽宁日报改编,向原作者吴限致谢!)

来源 | 盛京摆渡

版权 | 归属于权利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