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桥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皮影创意节目 影桥文化

影桥文化

2024-07-12 16: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华州皮影戏,2006年被国家文化部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华传统文化从此走上了国际文化艺术的舞台。

梦幻般的演技、跌宕起伏的剧情、精彩绝伦的唱腔、华州影戏潜移默化地传播着我国优秀的民间文化。1955年,周总理看了《金碗钗》后,赞叹说"很好,其源于二华一带,应更名为华剧,中华民族之剧"。国学大师季羡林、国务院参事冯骥才、现代武侠掌门人金庸、陕派领军人物贾平凹、陈忠实等人均为之泼墨挥毫。华州皮影戏的唱腔,分为老腔和时腔两种。时腔又称"碗碗腔",因表演乐器中以敲打铜铃、铜碗为节拍而得名,又说其主奏乐器为月琴(古称阮弦),又叫阮儿腔,久了变成碗碗腔。其表演婉转细腻,柔和优美,据《重修华县县志稿》称:其唱腔悠悠扬扬、典雅飘逸,知音者闻声,莫不神魂俱醉。影戏舞台的搭建遵循世代流传的口诀:"两张方桌、九块楼板、用椽七长八短、四条撇绳一挽、五页芦席一卷、十二根钱串、撇一撅头、你就甭管"。传统以油灯悬于幕布(古称"亮子")后,艺人们前三后二,"五人忙"于其中,所以又称其为"灯影",其签手一人挑签,四人掌控17种乐器配合。所用影人以陕西特有的秦川牛皮经二十多道工序手工制作而成,表演剧目多达二三百种,以元末明初著名剧作家华县人李十三第十四代孙李芳桂所做《十大本》最为有名,剧情或惩恶扬善、或伦理规范、以历史故事才子佳人社会风情戏居多,雅俗共赏。其技法虚实相间、喷烟、多人、驾云、替换,涵盖所有电影元素,故有"现代电影始祖"的美誉。电影《活着》、《秋菊打官司》、《孙子从美国来》、《一个人的皮影》,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西安世园会都有影戏的参与。多年来,华州皮影戏出访香港、台湾、日本、韩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各国友人多次来华参观学习,已与台湾、法国皮影戏剧团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华县成为中国皮影艺术之乡,拥有多名国家级皮影戏传承人,古老的华州影戏在影源人的手中重现风采,焕发现代气息,人说"不看影戏、不知礼仪",华州影戏的传承与发展必将大力推动中华传统文明走向全世界。

中国电影鼻祖——华州皮影戏

华州皮影,距今2000多年,被誉为"中华戏曲之父"和"世界皮影之父",中国所有的戏曲种类,均起源于陕西秦腔,秦腔最初起源于皮影,而皮影又起源于华州。因而可以说,华州皮影就是中国一切戏曲艺术的总源头。华州皮影在国内外皮影史的地位,近似于秦始皇兵马俑在中外考古史的地位。

华州皮影戏,是一种以兽皮做成的剪影,在灯光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同时操纵几个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

华州皮影表演团队,现有7名皮影戏传承人,曾多次受邀赴法国、德国、日本等地表演,并参与拍摄了由张艺谋执导的《活着》等影视作品。

皮影老艺术家平均年龄72岁,随着年龄的增大,老艺术家非常担心这个独特的文化艺术突然失传,为了让这项世界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老艺术家们每天坚持演出,希望通过社会和媒体,可以让更多的人欣赏中华文化魅力,更多的中国人可以学习皮影,传承五千年中华文明。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