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货商业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百货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

2024-06-26 11: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近期,由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与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共同撰写的《2021-2022年中国百货零售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系统分析了当前零售发展的总体现状、主要特点、面临问题、发展趋势、政策建议等。

对于百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行业专家、企业经营者、政府主管部门等,从各自角度都可以归纳出若干问题。报告从行业全局角度,选择最为共性和基础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现将百货零售业发展的五大问题摘录如下。

 1 理念与时尚特质不符

百货业是时尚的行业,大型百货商场是时尚引领者和消费聚集地,是所在城市商业繁荣的代表,是高端品牌不可或缺的市场通道,有的百货店更是所在城市的地标建筑。经营百货,需要对时尚潮流有深入地把握,在此基础上,才能选择相匹配的商品和服务。

中国的零售业,在数字化应用和体验上领先于国际同行,这也给行业一些错觉,认为我们的零售业已领先世界。其实在很多方面,中国零售业仍有很多向国际同行学习的地方。对于百货业态,形象展示、橱窗设计、商品管理、顾客服务等方面,我们仍有欠缺。本质上是很多百货店仍以传统理念指导经营,缺乏对时尚的敏感性,更缺乏转变传统理念的迫切性。经营理念与消费需求之间存在鸿沟,导致需求与供给错位。

传统的思维,有的来自于现行体制,如有很多百货是国有性质,上级管理的思维就是传统的,企业管理层变革意识和动力不强。有的源于自身,查阅百货上市公司的高管信息,70后的成员占比近40%,有极少数80后,其它多为60后。观察发现,近期出现的一些时尚性强、经营较好的百货门店,一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运营团队年轻化。

当前零售业是数字化转型的时代,也是品质升级的时代,更是理念转换的时代。新的理念和年轻的团队更能把握消费需求变化,拥有更符合社会潮流的经营理念,最大化提供与需求匹配的商品和服务。

 2 发展策略和方向不明

在零售业整体增长乏力、业绩增长不佳的大背景下,单个企业的发展方向在哪里,是每个企业必须面对的战略选择。

在发展方向上,是否还要坚持做零售?我们看到部分零售商在发展方向上进行转型,有的转型为新能源,有的转型为办公空间,有的介入数字支付领域,有的投资大健康,这些转型或投资的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在战略选择上,是否坚守百货业态?有的提出购物中心化,但是以百货的体量和物业条件,适合转成购物中心的很少,实践上看真正成功的案例并不多。调改的企业,大部分是尝试做一些局部调整,如增加儿童业态、增加网红店,坚持了百货的属性和模式。

在战术选择上,还有一些问题,如是否要继续开店?是否应该加大数字化投入?是否应该加大自营?这些在企业内部都有一定分歧,有一些企业没有形成明确的策略和目标体系。

在商品经营方面,百货强于购物中心。虽然百货业态也不完全掌控专柜或品牌的销售、价格、库存,但相比购物中心而言,其商品定位、品牌组合能力等仍然有明显的优势。零售的本质还是商品和服务,千变万化,百货业态中“货”的本质和能力不能再丢了。

 3 业绩增长手段缺乏

在消费总体疲软、存量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大部分企业在面对疫情散点频发导致的客流下降时,缺乏业绩增长的手段。笼统来说,提升业绩的选项有很多,但每一个选项都有不同的难点。

例如,新开店,既需要大量的投入,同时周边消费是否能支撑新店的业绩也存在不确定性,经营上存在风险;开发集合店,既需要专业的团队,更需要品牌商的支持;增加体验业态,意味着可能在增加客流的同时,降低企业的租金或扣点收入;增加自营,面临自有资金和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

在全渠道方面,一些企业依托社群运营、微信及小程序生态、直播等方式,取得了不错的增长。对于早期储备线上线下融合能力的企业,疫情发生后,反应速度很快,线上也发挥了较大作用,并且随着业务量增加,资源和能力投入更加强化了这部分能力,持续的疫情影响使得部分企业获得新的增长点。

也有很多百货企业,虽然早期对线上线下融合有共识,但由于投入精力有限,重视程度不够,数字化建设局限于内部管理体系,因疫情影响临时上线的平台仅能满足应急之需,并不能支撑业务长远需求,是否继续投入也因策略不明难以决策。从整个行业角度来看,仅有少部分企业借助数字化和全渠道实现新增长。

线上零售无法像互联网那样,一个模式、一个创新就可能打开市场或扭转不利局面。零售就是细节,靠的是点点滴滴的积累和循序渐进的改变。

 4 数字化突破难度大

数字化突破难,主要来自零售企业自身的阻碍。一是投入产出无法量化,难以决策。数字化是综合系统,对于数字化程度难以量化和界定。数字化的成果不一定直接体现在销售提升上,而是更多体现在隐形方面,如效率提升和满足消费需求变化。因此,企业难以就投入产出比进行量化,难以评估,不易决策。

二是人才匮乏,组织架构不适应。这是大多数零售企业的现状,数字化需要专业的团队和人才,费用也不菲,一般零售企业很难支付明显高于现有团队的费用,组织架构也不适应同一体系出现差异巨大的组织形式。

三是系统多,打通困难。零售企业内部系统众多,并且由不同的服务商提供,实现打通比较困难,不仅需要资金的投入,还需要协调各家配合。系统不打通,会员、库存和营销的协同效果就难以实现。

四是认知差异,思想难统一。数字化转型是公司长期发展的关键和使命,需要公司上下思想同一,更是一把手工程,需要领导人充分重视、了解、参与,在内部上下、外部关系达成共识的前提下,才有可能顺利开展。

五是节点多,缺一不可。例如,基层员工的数字化突破,流程数字化了,会员数字化了,但是如果没有一线员工的数字化,链条在这个节点上就无法打通。

服务商难以快速全面响应企业需求,也限制了数字化的顺利推进。企业对数字化的需求多、变化快、个性化强,服务商很难快速响应,不能提供完全满足这些需求的解决方案。有的大型企业自建团队自己开发,虽然能最大限度服务自身的个性化需求,但需要大量投资支撑,吞噬了有限的利润空间。很多企业是通过打补丁的方式,即在原有系统上进行补充对接开发,能够基本满足当下的一些需求,问题是系统越来越复杂,梳理难度越来越大。

 5 商品力弱吸引力乏

百货业态是品质消费的重要场所,相对于其他业态,对商品力要求更高,是其核心竞争力。经营业绩突出的百货店,基本上都有很强的商品力,包括清晰的商品定位、差异化的商品组合、有竞争力的商品价格等,形成了较高的竞争壁垒。

大多数百货店,依然处于同质化竞争状态,表现为经营同质化和商品同质化。经营同质化体现在行业基本采用联营为主,出租和部分自营结合的方式,联营为主的模式下,商场的功能主要在招商,以及商品结构、品牌结构上的搭配,对消费者需求的把控不够,选品能力不足。

一些自营为主的百货零售企业近年来业绩良好,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较高,较好满足了消费者需求。但打造一个自营体系面临很大挑战,对大多数企业来讲短时间内难以有所突破。挑战主要体现在:资金占用多压力大、缺少专业买手团队、消费者需求难以把握、公司现有体制限制等(表3-1)。

表3-1:百货业样本企业开展自采自营的难点

困难程度

具体难点

第一

资金占用多压力大

第二

难以培养专业买手团队

第三

找不到合适的供应商或品牌商不配合

第四

消费者需求难以把握

第五

管理水平跟不上,经验积累不够

第六

难以保留买手人才

第七

现有公司体制限制

数据来源: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问卷调查

商品同质化是困扰百货零售行业的老问题,同质化的主要原因,一是优质品牌数量有限,且集中于一、二线市场,企业可选择面小。二是网点总体过剩,新开商业体招商困难,很难招到与其他项目差异化的品牌或商品。

获取报告全文

END

 往期推荐 

“第十九届中国百货零售业年会”延期至6月下旬召开

从两家上市公司年报,分析百货业态发展

直播达人马帅谈如何打造高转化的百货专柜直播间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