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常规疾病的防治方略(文附20多张疾病彩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白虫病图片大全 草鱼常规疾病的防治方略(文附20多张疾病彩图)

草鱼常规疾病的防治方略(文附20多张疾病彩图)

2024-07-11 22: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病原:由草鱼呼肠孤病毒引起。

病症:按病鱼的症状可分为3种类型,即“红鳍红鳃盖型”“肠炎型”“红肌肉型”。以上3 种类型可能同时存在,也可能单独出现。本病在实际诊断中,只要发现草鱼口腔充血,即可确诊为该病。

并发症:本病常与草鱼细菌性疾病如烂鳃病、赤皮病及肠炎病等同时并发。

防治处方:全池泼洒“聚维酮碘溶液”(水质过肥时应先使用一次强氧化制剂改良水质)1~2 次,同时内服“氟苯尼考”及“复合多维制剂”5~7天,病情稳定后选用“EM 菌”“乳酸菌”等改良水质与底质,以防水质恶化使病情反复。

特别提示:

1.本病的另外一种常见症状是肠炎型的病毒性出血病,表现为肠道充血发红且有黄色黏稠脓液。

2.一旦确诊为本病,在防治药物上不得使用强刺激性的药物如“强氯精”“敌百虫”“硫酸铜”等治疗,更不得使用任何外用杀虫剂作为治疗药物。

二、草鱼烂鳃病的防治方法

烂鳃病是一种传染迅速、病程长、比较常见的鱼病,一经发病便难控制其蔓延。近年来草鱼烂鳃病在各地草鱼养殖集中区经常发生,尤其是在梅雨季节、春夏之交、夏秋之交及种青养鱼池塘频繁发生,在天气突变、水质突变及池塘缺氧时常引起草鱼大量或持续性死亡,病鱼表现为鳃丝腐烂并带污泥,严重时鳃丝软骨外露,鳃盖内表皮被腐蚀,形成一个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

病原:引起草鱼烂鳃的病原主要是嗜纤维黏细菌、柱状黄杆菌。常见烂鳃情况有两种:一种是细菌性烂鳃,第二种是因寄生虫(车轮虫、斜管虫、指环虫、杯体虫等)寄生后而引起继发细菌性烂鳃,且第二种是引起草鱼大量或持续性死亡的常见情况。

病症:病鱼常见的症状是吃食不旺或停止吃食,身体变黑,尤其是头部变黑,离群独游。剪开鳃盖,部分呈现块状烂鳃,有的沿鳃丝边缘有明显镶泥边缘带,有的鳃部呈紫红色或白色,有的鳃盖表皮腐蚀而呈“开天窗”,更有甚者鳃丝末端溃烂,严重时鳃丝缺损,患病鱼在水体表面游动而使尾鳍露出水面。

并发症:经常可见与车轮虫、指环虫等寄生虫病并发,与赤皮病、肠炎病等细菌性疾病及“肝胆综合征”并发,也常有在同一池塘与草鱼病毒性出血病并发的病例发生。

防治处方:

1.细菌性烂鳃病的防治:镜检鳃上无寄生虫时按本法治疗。首先全池泼洒外用杀菌剂“二氧化氯”“高锰酸钾”等,第二天选用“苯扎溴铵”或“戊二醛”全池泼洒,并同时内服“恩诺沙星+维生素K3粉”一个疗程。

2.并发寄生虫病时细菌性烂鳃病的防治:镜检鳃上有寄生虫时按本法治疗。首先使用外用杀虫剂如“辛硫磷”或“氯氰菊酯”,鳃上感染杯体虫时选用“硫酸锌粉”,然后再按细菌性疾病防治方法防治。

3.并发赤皮病时烂鳃病的防治:防治方案基本同细菌性烂鳃病的防治方法,但必须注意使用化学或微生物水质改良剂改良水质与底质,可选用“过硫酸氢钾”“过碳酸钠”“乳酸菌”等。

4.并发“肝胆综合征”时烂鳃病的防治:在内服药物中加入“保肝护肝制剂+复合多维制剂”。

5.并发病毒性出血病时烂鳃病的防治:按病毒性出血病的防治方法防治。

特别提示:

1.对未检出寄生虫的尤其是鳃呈紫红色或白色或鳃丝溃烂缺损的烂鳃病,不得使用外用杀虫剂。

2.对鳃丝出血严重的如呈紫红色等应在内服药物中加入“复合多维制剂”。

3.对鳃丝末端溃烂严重的必须选用“过硫酸氢钾”或“过碳酸钠”等改良水质与底质。

4.杯体虫寄生引起的烂鳃多发生在2 龄大草鱼的鳃上。

三、草鱼赤皮病的防治

本病是草鱼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疾病之一,又称出血性腐败病。此病发生于2~3龄大草鱼,当年鱼也可发生,常与肠炎病、烂鳃病同时发生,形成并发症。该病在我国各草鱼主养地区一年四季都有流行,但是以水温25~30℃时为流行盛期。病原:由荧光假单胞菌引起,常因机械损伤或寄生虫的寄生而引起本病发生。病症:鱼体两侧、腹部的局部或大面积鳞片脱落、充血、发炎,鳍条间的组织常被破坏而腐蚀呈“蛀鳍”现象。并发寄生虫病时常表现为体色发黑。

并发症:常与肠炎病、烂鳃病及寄生虫病(如车轮虫病等)并发。

防治处方:全池泼洒“二氧化氯”“苯扎溴铵”“溴氯海因”“强氯精”等外用杀菌剂,然后内服“维生素K3粉+恩诺沙星或氟苯尼考”一个疗程;如并发寄生虫病时则首先杀虫后再按上述方法防治;如并发“肝胆综合征”应在内服药物中加入“保肝护肝制剂+复合多维制剂”;如并发病毒性出血病的则不能按本法防治,应按病毒性出血病的防治法防治。

特别提示:使用药物防治本病时注意使用化学或微生物水质改良剂改良水质与底质,可选用“过硫酸氢钾”“过碳酸钠”或“高铁酸钾”等。

四、草鱼肠炎病的防治

本病是草鱼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之一,从鱼种到成鱼均可患病, 水温18℃以上开始流行,25~30℃是流行高峰期,常与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等并发。本病多因为饲料腐败、过量投饵及水质不良等导致。

病原:由肠型点状气单胞菌引起。

病症:肛门红肿,腹部膨大,从头部提起鱼时,肛门口有黄色黏液流出。解剖鱼后,肠道膨胀或肠道充血发炎并有脓液流出。

并发症:常与烂鳃病、赤皮病等细菌性疾病及“肝胆综合征”并发。

防治处方:全池泼洒“强氯精”或“二氧化氯”“溴氯海因”“苯扎溴铵”等外用杀菌剂,然后内服“硫酸新霉素”或“恩诺沙星”或“氟苯尼考”+“复合多维制剂”一个疗程。

特别提示:一旦确诊为肠炎病时首先停食1~2天,然后再使用内服药物治疗。

五、草鱼肝胆综合征的防治

“草鱼肝胆综合征”伴随着配合饲料的推广普及应运而生,是一种以肝胆疾病为主要特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具有发病面积广、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在水体环境恶化、饲料蛋白质含量过高、滥用药物及缺乏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等情况下,鱼类肝脏、胆囊受到损害,导致此病的发生。

病因:引起“肝胆综合征”的原因很多,不过一般认为养殖密度过大、过量投饲、水体中有毒物质过多、水质败坏及维生素的缺乏等原因可引发鱼类患“肝胆综合征”。

病症:患病鱼上食台但并不吃食或吃食不正常,偶有在食台周围上下窜游,或远离食台漫游。病鱼尾鳍末端发白,肝脏明显肿大,颜色为土黄色或花肝,甚至为绿色,肝脏易碎或产生豆腐渣样病变,胆囊明显肿大或萎缩。

并发症:常与肠炎病、赤皮病、烂鳃病及病毒性出血病并发。

防治处方:使用微生态制剂或水质改良剂维护良好水质,定期使用“保肝护肝制剂+复合多维制剂”内服能较好地防治本病。

特别提示:本病为鱼类的一种慢性疾病,防治的重点在于养殖周期的定期预防。“肝胆综合征”以肝胆肿大、变色为主要症状,但肝胆如为暗绿色时则可能是硫酸铜中毒所致。

正大水产(湖北)有限公司 郭志文

转载及征稿声明

版权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