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元钱买一堆菜!今冬蔬菜为何跌出“白菜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白菜价格图 几元钱买一堆菜!今冬蔬菜为何跌出“白菜价”?

几元钱买一堆菜!今冬蔬菜为何跌出“白菜价”?

2024-06-30 21: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买了50斤萝卜来腌萝卜干,

才花了10元钱。”

“0.19元一斤的白菜好多年没见过了,

真的是‘白菜价’。”

最近

不少人感叹今冬菜价如此便宜

蔬菜跌出“白菜价”

近五年最低

那么

蔬菜为何卖不上价了?

冷空气来袭

对低迷的菜价有影响吗?

未来蔬菜价格走势如何?

又该如何防止“菜贱伤农”?

今冬菜价大幅下降

这两天,记者走访北京多个超市、菜市场,大白菜的斤价集中在5角至1元之间,白萝卜价格多在1元至1.5元。11月开始,北方地区白菜、萝卜、土豆等应季蔬菜大量上市,丰收的喜悦尚在,田间菜农却先感受到了阵阵“寒意”。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秋冬菜价明显偏低。11月份,农业农村部监测的28种蔬菜全国平均批发价每公斤4.58元,环比下跌5.8%,较近三年同期平均价低5.2%。分品种看,环比价格19种下跌,9种上涨。其中菠菜价格大跌26.6%,大白菜大跌26.4%。

北京新发地市场价格监测显示,整个11月大白菜批发价一斤最低0.2元、最高也才0.45元,土豆价格降幅达三成,圆白菜、芹菜价格也降到近年来的最低点。而在地头,大白菜、萝卜等蔬菜“身价”更低,让大家对“白菜价”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图源:农视网记者摄)

山东是全国蔬菜主产区之一。常去逛超市的山东胶州王先生告诉记者,今年蔬菜比去年便宜了不少,“像最近大白菜0.3一斤,白萝卜0.8一斤,青萝卜0.5一斤,价格都比较低”。在江苏扬州,有不少人趁着蔬菜价格便宜,买了一些用来腌制。“趁着便宜多买一点,吃不完可以腌起来,一个冬季能省不少菜钱。”市民吴女士称,她最近忙着逛菜市场、超市,哪样蔬菜便宜就多买一些回去。

不过,近日受寒潮影响,华北、黄淮等地迎来今冬首场大范围降雪,菜价出现反弹。12月8日,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蔬菜加权平均价是2.85元/公斤,比上周同期12月1日的2.81元/公斤上涨1.42%。

“随着天气转冷,运输成本上升,大白菜等应季菜价格估计会止跌,绿叶菜价格也会有所上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

据新发地市场分析师刘通了解,这几日,受天气原因影响,大白菜价格已经有上涨的趋势,其他蔬菜也开始恢复性上涨,“但受存量影响,预计上涨不会太多。”

今冬菜价为何跌入“低谷”?

入冬菜价为何下跌?农业农村部蔬菜市场分析预警团队首席分析师张晶表示,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秋季天气整体偏暖,气候条件适宜蔬菜生长,单产增加明显。尤其是大白菜,单产增加约20%。二是蔬菜种植面积增加,稳产保供基础较好。去年大白菜、圆白菜、白萝卜等“大路菜”价格处于高位,今年种植意愿较强,北方冷凉蔬菜产区以及山东、江苏等地均有所扩种。11月初,全国蔬菜在田面积同比增加1.2%。秋季耐储品种供给总量大,市场供给增加,导致价格持续探底。三是前期不利天气影响,部分产区上市推迟,相关品种露地菜与冷棚菜同时上市。大白菜价格一度较近三年同期低30%以上,为近几年同期的最低点,个别产区甚至跌破成本,出现局地阶段性卖难。

(图源:华夏时报)

同时,近年来,随着北方冬春蔬菜供应改善,居民冬储蔬菜习惯改变,由过去大量采购蔬菜储藏变为随吃随买,常年的短期集中采购大幅减少,市场供过于求,进而导致价格下跌。

那么,今冬菜价会维持跌势吗?专家表示,耐储蔬菜是冬季保供稳价的压舱石,预计整体态势平稳。当前全国此类蔬菜存量充足、供应充足,在蔬菜供应量中占比大,价格波动幅度很小。其中,湖北、四川的白萝卜、大白菜、圆白菜产量较高,面临一定销售压力。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研究员李辉尚预计,两次大范围寒潮过后,市场整体将快速进入“南菜北运”供应阶段,北方设施蔬菜供给将逐步增加。跨区运输和设施生产成本上升,使菜价下降空间有限,后期菜价有望逐步转入季节性上行阶段。

如何防止“菜贵伤民,菜贱伤农”?

菜价涨涨跌跌,虽说是正常的市场现象,但价格大幅下跌对于农民的影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值得思考的是,如何避免此类“菜贵伤农,菜贱伤农”现象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

(图源:新华网)

“菜贵伤民,菜贱伤农”,菜价跌破成本线,不仅会给菜农造成损失,也会挫伤其种植积极性,不利于后期菜价稳定。面对蔬菜滞销、卖难等问题,相关部门已开始行动。

12月12日,农业农村部部署当前蔬菜产销工作,要求健全省部联动工作机制,搭建信息、产品、基地等对接平台,提升产销对接针对性、精准性、有效性。对于可能出现滞销卖难的蔬菜品种,强化产销对接服务,努力保障菜农收益。

近日,中国蔬菜协会发布了三种蔬菜产业地图,包括面积产量、主栽品种、上市周期等信息,希望回答“在哪里、有多少”等问题。这启示我们,要统筹抓好生产发展、产销衔接、流通运输、市场调控等各项工作。

在生产端,要提升产业素质,种植大户要懂农亦要懂商。蔬菜机械化种植水平远低于粮食,用工贵日益成为产业瓶颈,这要求生产主体在降低成本上做文章。近年来,有机类和健康类蔬菜发展迅猛,而同质化的大路货则可能滞销。种植大户要研究市场,选好品种,提升品质,打出品牌。山东寿光不断延伸蔬菜产业链,从设施、会展、标准等方面助力菜农增收,值得其他主产区借鉴。不妨支持建设田头预冷贮运保鲜设施,降低损耗,错峰上市。

在流通端,推动产销深度对接,不断提升流通效率。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要求,加强信息监测调度,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确保区域间快速调运。扩大终端市场交易面积,减收免收摊位费和交易费,降低交易成本。大中城市要更重视行业组织和电商企业的平台作用,鼓励流通企业适度让利于民,与产地大户建立利益共同体,推动蔬菜产销良性发展。

“关于蔬菜产销,相关部门做了很多努力,也提供了价格信息等,但目前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种植存在盲目性。”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称,还是要把农民组织起来,成立专业协会、合作社,系统了解市场行情,根据气候变化调节生产规模。另外,也可发展深加工产业,平抑集中上市带来的价格波动。”

“菜篮子”是基础民生

蔬菜保供稳价是道必答题

破解“菜贵伤民、菜贱伤农”问题

让市民吃得上、买得起

农民有收益、能稳住

是一项长期任务

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来源|中国新闻网、经济日报、每日经济新闻、扬州日报、华夏时报等

原标题:《几元钱买一堆菜!今冬蔬菜为何跌出“白菜价”?》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