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乡愁》早读诵读资料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白玉苦瓜是散文集吗 第3课《乡愁》早读诵读资料

第3课《乡愁》早读诵读资料

2024-07-10 01: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3课《乡愁》早读朗读资料

整理归纳:匡振华

一、熟悉作者

余光中(1928-2017),生于南京,后移居台湾岛。当代诗人、散文家和诗评家,被誉为“诗坛祭酒”。诗集有《舟子的悲歌》《白玉苦瓜》《灵河》等,散文集《左手的缪思》等。

二、背诵全诗并理解主题思想

《乡愁》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表达了诗人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以结束分离之苦的强烈愿望。

三、字音字形识记

乡愁(chóu)一枚(méi)窄窄(zhǎi)一湾(wān)

坟墓(mù)海峡(xiá)

夜幕(mù)狭窄(xiá)

羡慕(mù)侠客(xiá)

四、重点问题

1.作者是以什么变化组织诗歌的?

答:全诗以时间的变化组织诗歌,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

2.找出这首诗歌中的意象,并说说它们所寄托的情感。

①邮票——少年时代乡愁的骨肉之情②船票——青年时代乡愁的恋人之情

③坟墓——中年时代乡愁的生死之情④海峡——晚年时代乡愁的故国之情

诗人借助以上这些代表着漂泊、隔离和诀别的具体意象,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对亲人、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及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结束分离之苦的强烈愿望。

3.本诗中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是按什么关系排列的?为什么?

答:递进关系。因为前三个意象表达对亲人的思念,最后一个意象抒发了思乡之情,感情越来越浓烈,前三个意象为最后一个意象的感情做铺垫,最后一个意象是前三个意象感情的升华。

4.诗的四种意象前表示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何特点?在本诗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这是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5.这首诗歌语言精练,情感深挚,请赏析下列诗句。

赏析语句的角度与答题模板

赏析:这几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乡愁”比作“邮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

将乡愁寄托在给家人的书信里,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②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答:“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家国之思。这句话蕴含着诗人渴望亲人团聚、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③四节诗歌的最后都出现“我在……头/……头”,这是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反复。反复陈述分离之苦,使情感逐层加深,突出诗人对家乡、对亲人、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五、知识迁移运用(如何巧用语文课堂所学,写好自己的文章?希望下面几篇文章能给大家启发。)

篇一我从书中品味乡愁

我升入初中就住校了。繁忙的学习生活,往往使我不能回家。

我思念着家门前的桑树,思念着街上诱惑我的各种美食……每当那时,我心中就生出了一种叫做乡愁的情愫。所以,读书中的乡愁,就会引发我的深深共鸣……故乡永远是心灵的牵绊。鲁迅先生写过一篇小说《故乡》,“我”回到二十年未归的故乡,萧条凄凉,物是人非。碧绿西瓜地里捏着叉刺猹的小英雄面目全非,他叫“我”“老爷”,他面容枯槁,形如木偶,有无法言说的苦……故乡远离了鲁迅先生的视线,对故乡刻骨铭心的思念和热爱化做他荷戟独行的动力。他拿起了匕首投枪般的笔,用看惯手术刀的目光,雕刻着故乡的变化。

故乡永远是魂牵梦萦的地方。余光中的《乡愁》,每每读来,总是骨鲠在喉。“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盈盈一水间”,与对岸的大陆“脉脉不得语”。老先生“在这头”,望着“在那头”的大陆,挥之不去的思乡情深埋于心。不知道多少次,他迎着余晖独酌独饮,乡愁挥之不去,“酒入愁肠,化做相思泪”。他的诗蕴涵着对祖国情意缱倦的赤子之情。

故乡永远是灵魂的归宿。一枚小小的枣核,承载着无尽的故乡梦。萧乾笔下久居异乡的老华侨将故乡的枣核视如珍宝,她的花园是具体而微的北海公园。每到月明风清之夜,她和老伴牵着手,徜徉其中,似乎看到了故乡之景,嗅到了故乡泥土的芬芳。迎着微风,望着初生的新月,思绪在回旋着、回旋着……

我读懂了“月是故乡明”的感慨,我读懂了“低头思故乡”的黯然。那些用血泪写成的乡愁深深地感染着我。想想,我还是庆幸的,现在的我有许多机会回故乡。也许有一天,我会走的更远,但乡愁——那种承载着我们对国家、民族、故乡的眷爱之情一定会萦绕我心。

故乡,永远是历经风雨洗礼和岁月雕琢后每个游子心的归宿。我从书中品味着乡愁,我感受到游子们对故土的深情,那是一种渗透在骨髓中的爱。

篇二:因为亲人所以有乡愁

太阳给了小草温暖,于是小草便慢慢地充满绿意;亲人给了我温暖,于是我快乐地成长。

──题记5岁,关爱藏在奶奶的毛衣里。”来,试试奶奶给你新织的毛衣!” 于是我便飞也似的跑了过去。”哇,好漂亮的毛衣,我真喜欢,谢谢奶奶!”穿上新毛衣,好暖和,好暖和。我看见奶奶的眼中笑出了一朵花,正在灿烂地对我开放。我每天都穿着这件毛衣,每天都能感到幸福的滋味,感受到被宠的滋味,于是我发现,我就是在奶奶的毛衣中慢慢地长大。

8岁,关爱藏在爷爷的招手里。每到放学,跟着队伍刚走到校门口时,我就开始急切地寻找爷爷,他在哪儿?突然我看见有人在招手,在那儿,那是爷爷!我连蹦带跳地跑了过去,爷爷一脸慈祥地对我笑着。以后每天放学,爷爷总在人群里向我招手,使我能很快找到他,在那挥舞的手臂里,我感受到了温暖,感受到了爱意。于是我发现,我就是在爷爷的招手中慢慢地长大。

14岁,关爱藏在爸爸的鸡汤里。”来,尝尝这鸡汤怎么样,好不好喝?”说着,一股浓

浓的香味钻进了我的鼻子里。”嗯,真好喝!”止不住的赞美之情流露了出来。”是吗?那以后爸爸常熬给你喝!”爸爸乐得开心地笑着,又一头钻进厨房里忙碌起来。我分明从那鸡汤中喝出了温馨,喝出了关怀。于是,我发现,我就是在爸爸的鸡汤中慢慢地长大。

而今天,关爱藏在妈妈的叮嘱里。”要细心,不要紧张。”“要认真看清每一道题,先易后难”……一句句朴实的话语,却道出了数不尽的关爱。妈妈送我到校门口,不再多说,但我分明感觉到身后有热切的目光。我知道,那是妈妈的目光,充满关切的目光,在这目光里,我感受到期待,感受到力量。于是我发现,我就是在妈妈的叮嘱中慢慢地长大。

因为有了太阳光和热的付出,小草才显得生机盎然;因为有了亲人的关心和爱护,我的心中才有了永不停息的动力。他们在我前进的人生旅途中,默默地为我加油,为我鼓励。

我快乐,我自豪,我就这样在亲人的关爱中慢慢地长大。

篇三:乡愁

乡愁是什么?余光中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问姐姐,乡愁是什么?她淡淡一笑,是樱花。好特别的比喻。坐在她身边,看着她拿着画笔,在纸上画着。画室好静,我渐渐地睡着了,梦中有一片樱花林,我徜徉在铺满花瓣的小径上,静静地听着花朵绽放的声音,又偶见一片花瓣落下,在我的额头或鼻尖上跳跃着,轻轻的。夕阳的余晖懒懒地洒在我的身上,与这柔柔的画面谐和成一幅图画。当我醒来时,一片樱花林呈现于眼前,与梦中的景象惊人地相似,姐姐一边收拾画具,一边侧脸问:”什么样的感觉?”“快乐。”对,快乐就是樱花的花语,而快乐就是我的乡愁。”什么?”“故乡有我的亲人与朋友,那里洒下我多少欢笑,细品那些欢笑,从中不能体味出快乐吗?”

原来乡愁不是只有惆怅与悲苦,还有快乐。

我问母亲,乡愁是什么?她略忖一下说:是雨。”为什么?”我问。她说:”小时候,总爱打着那把小花伞去看雨,听雨,感受雨,一些小雨点总是出其不意地打在我的脸上,凉凉的。她们像小仙女似的,在我的伞上轻快地跳着华尔兹,我的心也随之不停地旋转。”好美啊!我叹道。因为我也出生在一个秋季的雨天,并且读过的有关雨的趣事、轶闻、诗、画,不胜枚举。”下雨天,留客天……”“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等等。还有余光中的那首诗:”看看那冷雨,听听那冷雨,嗅嗅那冷雨,舔舔那冷雨。”写得多么生动。所以我爱雨,但从未去真正体味雨,体味她的那般柔情。”您感觉雨的柔情是乡愁吗?”不,我爱雨恣情席卷树上仅剩的枯叶时的果断。当在我落入尘世的喧嚣中,想想故乡清冷的雨,她会将我带出泥淖,清白做人。原来,乡愁不仅是快乐,还是警示。

我问外婆,乡愁是什么?是石磨。外婆看着我微笑。”小时候的记忆就是在那石磨边,用磨成的面粉做成一块块精巧的年糕,用它换回我的学费。”“您感觉忙碌是乡愁吗?”“不,乡愁是一种鞭策,它告诉我,只有自食其力才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幸福与祥和。”原来,乡愁不仅是警示,还是鼓舞。

如果问我乡愁是什么?我以为:乡愁既是惆怅,也是快乐,更是警示与鼓舞。乡愁是你用心中的一片净土小心翼翼保护起来的一颗璀璨的宝珠。那里有最真实的你、最柔情的你与最坚强的你。乡愁,永远都是你心灵的家园,从古至今都是。古有王维的”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杜甫的”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游子们啊,回去看看吧,那里有你的根,那里有你魂牵梦萦的亲人。

记住,故乡永远在远方等你。

篇四“我”的成长之路

不问金樽与玉箸,不问明镜与青帘,世间的一切一切都是我想象的依据,宇宙的万事万物都是我笔下煽动的诗篇,也许地球的主宰不是我,但是,因为有成长中的“我”,历史的长河才会更加的浓墨重彩,我是谁?——李白。

也许是因为出生得平凡,才会死得伟大,活得精彩。玩世不恭的我在铁杵的教育下开始奋发,在想象的引领下开始进取,也许上帝老儿真的和我开了一个玩笑,让我一身白衣的着装,清俊的脸上挂着的只有那么一种平淡。科举的次第永远只在脑海里停留一瞬间,腐败的官场永远屈服不了我那份骨子里的青莲:这就是我,李白。

天生的才气不是可以掩饰得住的,浪漫的情怀不是谁可以主宰得了的,天子的盛情难却只有为朝廷效力,但是宫廷之中的明争暗斗实在是让我不可忍,一次冒失的顶撞惹怒了太师,一次无意的摩擦惹怒了后官妃子,一次无名的上谏惹怒了天子,于是我被赶了出来,可那又能怎样;还不是“花间一壶酒”的衣袂悠然,但不同的是他们的陷害阴谋没有实现,为下一次正义化身的出现赢得了时间。有人劝我一个诗人别太偏离权势,那么做只是做无用功,但是我就是不愿意,因为有成长中的我,那些污秽别想存在,于是后人将洁傲一身的美名赐予了我“青莲居士”。

闲情逸致,月清风高,酒壶相伴,诗歌添满,杜甫的现实令我钦佩,我的浪漫让我飘然,酒后的奋笔疾书留下了千古的绝唱,醉中的愤慨抹下了人间的传诵,诗坛的名气因为有我愈加鼎盛,时代的节拍因为有我而愈加的诗情画意。我,一个李白,一个仅有的李白书写的不光是文字的符号,更是心灵的呐喊。因为有我的成长,文学的气息浓浓的存在。

市井的趣事是伴着我的酒发生的,人间的悲喜是伴着我的诗存在的。不必炫耀也会让人感知到我的存在。我不知道几百年后的世间将会不会存在我的诗篇,但我想,一个李白就只有一个李白的命运,一个李白的存在只会带来一种别样的精彩。

朋友们,活得玉竹般的坚韧、活得梅兰般的品德,也许不需要酒相随,也许不需要白衣清带,但是既然存在,就要因为有我的成长之路而存在。

所以,我感谢赶我出宫的皇帝,给我提供了云游四海的机会,展示了我的才情!

【得分亮点】

这篇作文假托李白的口吻来行文,写李白对其成长的感悟,这一方面扣紧了文题,突出了中心,另外也使得本文形式新颖,特别是第一段的“我是谁?——李白。”更是调足了读者的胃口,吸引着读者往下读。看来要想让你的文章与众不同,要想让你的文章从众多的考生作文中脱颖而出,没有一点新的东西还真不行。这篇文章综合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既有力地突出了中心,也使得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如“不问金樽与玉箸,不问明镜与青帘”“市井的趣事是伴着我的酒发生的,人间的悲喜是伴着我的诗存在的。”“活得玉竹般的坚韧、活得梅兰般的品德”这里妙用对仗、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颇具李白诗歌语言的浪漫主义色彩,读来给人以美的享受。

第3课 乡愁

第 3 课乡愁 第1课时阅读导航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理解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余光中(1928—2017),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永春。60年代起余光中创作了不少怀乡诗,故而被人们称为“乡愁诗人”。著有诗 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 《乡愁》写于1972年。同所有漂流到海岛的人一样,余光中身 居台湾,但内心深处时刻涌动着浓浓的思乡之情。由于台湾和大陆被人为地长期隔绝,这种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多年的当代诗人,饱含深情地写下了这首“浅易”但韵味无穷的《乡愁》。《乡愁》这首抒情诗,借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些具体的事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实物化,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以结束分离之苦的强烈愿望。 1.诗人所描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深化、升华的? 点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个对象,分别是人 生“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诗人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

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从而,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 2.诗歌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这些意象是并列还是递进关系? 点拨:这些意象,形式上看起来是并列的,从感情的抒发来看,则层层推进。邮票、船票、坟墓这三个意象,不过是铺垫,末节的“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它所抒发的爱国主义深情,比起前面三节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具有一种崇高美,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1.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窄?窄(zhǎi)坟墓?(mù)海峡?(xiá)一枚?(méi)一湾?(wān)邮?票(y óu) 2. 掌握下列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浅:①jiān(浅浅水声)②qiǎn(深浅) 3. 辨清字形。 (1)枚méi(枚举)玫méi(玫瑰)畋tián(畋猎) (2)墓mù(坟墓)暮mù(暮色)幕mù(屏幕)慕mù(羡慕)募mù(募捐)蓦mò(蓦然) (3)峡xiá(海峡)狭xiá(狭窄)侠xiá(侠客)颊jiá(脸颊)浃jiā(汗流浃背) 第2课时课堂掌控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乡愁》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乡愁》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1)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____)票 (2)乡愁是一张窄.(_____)窄的船票 (3)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____)墓 (4)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_____) 2.填空。 (1)本诗作者是著名诗人___,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 (2)后来啊/______/我在外头/______ (3)诗中抒发了诗人对祖国的思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形式上的四个小节,将“乡愁”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在时间上是前后顺承的,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B.这首诗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向——“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的内涵既单纯又丰富。 C.诗歌把“乡愁”寄托在四种物象上,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十分具体。 D.这首诗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音乐美上,但该诗在结构上并无美感。 阅读《乡愁》一诗,回答问题。 4.朗读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应该是() A.急速、悲壮 B.欢快、幸福 C.缓慢、忧伤 D.轻柔、平淡 5.在诗中,四个时间序词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四个时间序词代表哪四个人生阶段?诗人在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 6.这首诗的结构形式体现出既统一又变化的美,你是怎样理解这一点?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乡愁诗人与运河 ①清明时节的大运河水,总在黏稠住人的沉沉思绪。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部编版)第3课《乡愁》教案

第3课乡愁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品味诗歌语言。 2.体会意象和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3.深刻理解作者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及更为深沉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体会意象和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反复诵读诗歌,品味诗歌语言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作者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及更为深沉的爱国情怀 【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地图像什么?(鸡)那么宝岛台湾又像什么?(鸡蛋)没错,鸡蛋是鸡的孩子,而宝岛台湾就是我们祖国的孩子,但是,它曾经离开我们太久太久。这让无数的赤子牵挂心头,无法释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让我们从这位台湾游子的心里感受那一份令人牵挂的浓浓的乡愁…… 【新课解读】 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朗读提示及要求: 1.范读欣赏。以第一节为例,给诗歌划分朗读节奏,注意朗读重音、诗人的感情。(多媒体播放朗读材料) 学生明确: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2.读完整首诗,你的脑海里留下几个什么词语?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明确: 四个: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 表达了诗人渴望亲人团聚、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小结: 二、深入探究——把握意象 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是在余光中的《乡愁》里,却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乡愁? 明确:作者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四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对应物上,这样,诗人的乡愁就不至于无所依附。 2.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步步加深、升华的?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乡愁》教案

第三课《乡愁》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技巧,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理解诗人以独特的意象抒发思乡之情的手法及借助时空变化来推进抒情的特色。 3.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4.通过诵读品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准确理解诗歌的主题;发挥想像和联想,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音韵美。 5.感受作者在特殊的时代、地理条件下产生的思乡念国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崇高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人以独特的意象抒发思乡之情的手法及借助时空变化来推进抒情的特色。 教学难点 发挥想像和联想,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音韵美。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对于背井离乡、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回家”是他们最大的愿望、最美的梦想。然而,因为种种原因,一些人却有家不能回、有亲不能见,于是,就有了那一首首流传千古、满载思乡之情的诗章。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一首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的思乡之作——《乡愁》。(板书课题) 二、自我研学 (一)知识梳理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2017),台湾诗人、散文家,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代表作《乡愁》。 (2)背景链接 余光中的一生是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与亲人的多次聚散离合之中度过的。1971年,20多年没有

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乡愁》这首诗。 2.生难字词 (1) 字音 邮.票(y óu) 窄.(zh ǎi) 矮. (ǎi) 大陆.(l ù) 乡愁.(ch óu) 坟墓. (m ù) (2)词义 【乡愁】思乡的愁闷。 【邮票】邮政部门发行的、用来贴在邮件上表明已付邮资的凭证。 【海峡】 两块陆地之间连接两个海或两个洋的狭窄通道。 (二)整体感知 1.朗读指导 (1)听录音,感受一下诗的感情基调和诗的朗读节奏。 明确: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深沉的,深沉中又略带哀伤,所以朗读时的速度是缓慢的。 (2)生小声朗读,边读边标出节奏和重音(“/”“·”), 师巡回,指导有疑难的同学。 明确: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1)师述:诗歌的语言无时不在敲打着我们的心灵,就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感知诗意。 (2)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四个小节的内容。 明确:母子分离、夫妻分别、母子死别、家国分离。 三、合作探究 (三)精读课文 1.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乡愁萦绕了诗人一生? 明确:“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概括了诗人整个人生,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2.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诗人哪四个人生阶段?这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 明确: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乡愁》精品教案

3乡愁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在艺术上的巧妙构思和韵律上的音乐美。 2.体会诗歌语言的简洁精练,感受意象选择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3.深刻理解作者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及深沉的爱国情怀,感受两岸人民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一、导入新课 故乡,是每个离家的人都魂牵梦绕的地方,它是起点也是终点,是开始也是结束。离开故乡,有时带着憧憬、希望去追寻理想,有时带着寂寞惆怅和深沉的苍凉去奔波。但不管怎样,家乡总是游子心中最温柔、最留恋的地方。同学们想家的时候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游子,与亲人们长期不得相见,那才是真正的愁,真正的痛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诗——《乡愁》,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教学提示】 可播放余光中先生朗读《乡愁》的视频文件导入教学。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 作者简介: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1928年出生于南京,1949年离开大陆,2017年12月14日离世。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成为他诗歌作品中重要的内容。20世纪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20多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目标导学二: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1.自读诗歌,熟悉诗歌内容。 2.反复朗读诗歌,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并说说阅读本诗需要遵循哪些要求。 明确:本诗感情是忧郁深沉的,所以语速要稍慢且舒缓。重音和节奏的处理如下:共四节,第一节稍平淡,回忆的口气;第二节增加了遗憾的语气;第三节,要体现出深深的失落和痛苦;第四节,表现出而今的惆怅。节与节之间要有足够的停顿,特别在前三节与第四节之间,约停2秒。读的时候要配合相应的想象。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公开课教案《乡愁》

教学目标: 1.感知《乡愁》的意境和情感。 2.让学生初步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和运用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结合音画营造氛围,让学生走进自己所不熟悉的乡愁世界。 2.感性和理性相结合,初步学习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欣赏法,讨论法,评价法。 媒体设计: 1.余光中《乡愁》和席慕蓉《乡愁》朗诵 2.《归乡》、《思乡曲》音乐比较。 教学步骤: 一、导入:有这样一句诗“狐死必首丘”,这是我国伟大诗人屈原在《九章·哀郢》中写到的,也就是说狐狸死时必将头朝向出生的山丘。兽尚且如此,人又怎能不承受思乡之愁?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啊,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无论你走得多远,你的根都在故园的井土之中。今天,我们来学习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思乡之作----《乡愁》。 二、朗读,感知诗意 朗诵是解读诗歌的敲门砖,我们只有对诗歌进行反复诵读,才能真正走进解读诗歌的艺术殿堂。 1.自由读。请同学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时揣摩节奏和重音。 2.指名读,师生共评。(在这个环节里,要指出节奏和重音的处理原因) 引出本诗歌朗诵的基本要求:本诗感情是忧郁深沉的,所以语速要稍慢且舒缓。重音和节奏的处理如下:第一节稍平淡,回忆的口气;第二节增加了遗憾的语气;第三节,要体现出深深的失落和痛苦;第四节,

表现出而今的惆怅。节与节之间要有足够的停顿,特别在前三节与第四节间,约停2----3秒。读的时候要配合相应想象,全情投入。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重读“小小”) 我/在这头 (重读“这”,以下类推) 母亲/在那头 (重读“那”,以下类推)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重读窄窄)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注意“啊”与前一字连读轻声,不能当单字重读)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重读矮矮) 我/在外头 (语调稍微提高) 母亲/在里头 (语气要转激烈,“在里头”可拖轻微颤音) 而/现在 (语气转平和)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重读“浅浅”)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那头”拖长音,表现深深的惆怅和期盼) 3.再选曲子请同学配乐朗诵(《思乡曲》或《归乡》) 4.再欣赏陈铎的示范配乐朗诵 5.请同学齐读 三、分析《乡愁》 1.随着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诵,课堂上也弥漫了浓浓的乡愁。通过朗诵这首诗,我们可体会到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中那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让诗人怅惘叹息不已,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明确: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乡愁》教案

《乡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首诗歌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个新诗单元,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诗人抒发的真挚感情,揣摩诗歌含蓄、精练的语言。本诗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作品,诗中表现的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乡愁,但诗人不落俗套,构思独特,借助时空的变化来推进诗情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对家乡的深情思念。基于以上原因,《乡愁》的教学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有感情的朗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联想想象,走入诗人创设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作者所表达的乡愁,同化爱家爱乡爱国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联想想象,走入诗人创设的优美意境。 【教学难点】 联想想象,走入诗人创设的优美意境。 课前准备: 教师: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喜欢听音乐吗?(喜欢)那我们就来欣赏一段由美籍华人费翔演唱的名曲《故乡的云》。(播放音乐) 提问:听了这首歌后,你想到了什么?唤起了你怎样的情感?抽学生回答。

这种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情感就是乡愁。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这其中不乏千古传诵的名篇。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有关乡愁的诗句。大家熟悉的李白的《静夜诗》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有“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剪不段,理还烂,是离愁,别有一班滋味在心头”。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今天我们来学习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先生的思乡之作《乡愁》〔板书:乡愁余光中〕(二)合作探究: 1、作者简介 提问:谁来介绍一下余光中?〔不要求学生介绍得很全面,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补充〕教师总结: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1928年出生于南京,1950年去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从现代诗的创作和影响来说,目前台湾诗人还很少有人超过他。 2、熟悉课文,指导朗读 (1)诗歌欣赏最重要的就是朗读。先听老师范读一遍。请大家注意感情、节奏和重音。〔配乐二胡曲《江河水》〕 (2)提问: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昂扬激越还是忧郁深沉? 〔采用自由提问式,让学生无拘束回答,学生应该容易明白。教师补充:这首诗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 (3)朗读要求:要用忧郁深沉的感情,用注意把握好节奏和重音。 (4)分四小组朗读一小节,学生评点。 (5)全班齐读。 (6)学生自由诵读、体会。 3、品味语言,鉴赏诗歌 (1)随着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诵,课堂上也弥漫了浓浓的乡愁。通过朗诵这首诗,我们可体会到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中那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让诗人怅惘叹息不已,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第3课《乡愁》示范教案

3 乡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技巧,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理解诗人以独特的意象抒发思乡之情的手法及借助时空变化来推进抒情的特色。 3、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过程和方法 1、通过诵读品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准确理解诗歌的主题。 2、发挥想像和联想,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音韵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作者在特殊的时代、地理条件下产生的思乡念国之情。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崇高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人以独特的意象抒发思乡之情的手法及借助时空变化来推进抒情的特色。 教学难点 发挥想像和联想,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音韵美。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对于背井离乡、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回家”是他们最大的愿望、最美的梦想。然而,因为种种原因,一些人却有家不能回、有亲不能见,于是,就有了那一首首流传千古、满载思乡之情的诗章。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大屏幕显示课题)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余光中,当代著名诗人。祖籍福建,1928年生于南京,1950年赴台。(大屏幕显示)虽然,诗人的后半生是在台湾度过的。但他却与大陆有割不断的血脉联系。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诗人有家难回,思乡之情也愈来愈浓。《乡愁》就是诗人思乡的代表作。现在,我们一起倾听《乡愁》。 2、多媒体播放《乡愁》 3、朗读指导 深情的诵读,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乡愁。朗读是语文的基本功之一,读诗,更要注意把握节奏和重音。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斜线表示停顿、着重号表示重音。 乡愁余光中

第3课《乡愁》名师教案

3 乡愁 在中国文化长河里,乡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很多文人墨客,或遭战乱,背井离乡;或遭贬谪,辗转他乡;或不被理解,异乡漂泊……无论怎样,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是他们心头永远也无法释怀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来聆听一位台湾诗人的游子心声吧! 1.朗读全诗,体会诗人浓厚强烈的思乡愁绪。 2.通过分析“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理解这些意象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3.抓住“小时候”“长大后”等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诗歌精巧的构思和严谨的结构。 4.体会叠词在诗中的表达效果,并加以运用。 一、新课导入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大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他们对故乡的眷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乡情结,“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的思乡情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乡情愫,“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思乡情感,让漫漫人生多了一个历久弥新的主题。诗人们把思乡之愁诉诸笔端,使我们品味到思乡的凄婉哀伤,感受到思亲的绵延悠长。今天我们一起来赏读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去体味一个游子对祖国的赤子衷肠。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乡愁

小时候 乡愁 ..的/邮票 .. ../是一枚/小小 我/在这头 .. 母亲/在那头 .. 长大后 乡愁 .. ../是一张/窄窄 ..的/船票 我/在这头 .. 新娘/在那头 .. 后来啊 乡愁 .. ..的/坟墓 ../是一方/矮矮 我/在外头 .. 母亲/在里头 .. 而现在 乡愁 .. ../是一湾/浅浅 ..的/海峡 我/在这头 .. 大陆/在那头 .. 2.根据你的积累,完成下面的思乡思亲名句。 (1)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2)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第一单元第3课《乡愁》教学设计

《乡愁》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求注重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训练,为了达到这个要求,本环节我可以设计以下四个活动——听诗、读诗、品诗、写诗。可以浅化对课文内容的挖掘,简化课堂烦琐的环节,腾出时间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悟情的效果。在四十分钟里通过不断地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发展学生思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老师适时传授新知、指导方法、训练技能。教师遵循学科、年级、课文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导和教,能起到推动、规范、优化学生学习活动的作用,这是语文教学走向科学、高效的途径之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能力目标:体会本诗运用四个意象表现主题的特点。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爱国之情。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乡愁》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诗歌。《乡愁》是一首游子思乡的深情恋歌,是一首如泣如诉动人心魄的情诗。它以独特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完美的形式,表现了一个深刻的主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时代感,它在给我们强烈的情感震撼的同时,也给了我们愉悦的审美感受。 2.教学对象分析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能“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做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七年级学生由于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把本课教学分为“听、读、品、写”四个环节,通过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使学生对主题的理解一步步加深。 3.教学环境分析 本节课内容需要展示大量精美的图片及音乐背景,同时需要借助多媒体播放视频,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因此,本节课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体会本诗运用四个意象表现主题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课《乡愁》课文详细解析

《乡愁》课文详细解析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 .....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段析】小时候离家在外读书,唯有通过那枚寸小的邮票(以写信的方式),来向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这思念的对象既是母亲,也是故乡。在这里,故乡即母亲,母亲即故乡。 【品味】 “小小的”与下文中“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正语反出,以轻描淡写的形式,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之情。 “一枚”与下文的“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运用得极准确。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 .....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段析】长大后,为生活所驱遣而远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所以,那缕缕乡愁,便只有寄托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上。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品味】“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 【段析】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到后来,时空的隔离再也得下到沟通了,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生者与死者,永远地隔开了!诗到了这里,感情加重,悲剧氛围更强!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①“乡愁”应该是一种很有分量的盛情。请你找一找诗歌中每个形象的前面部用了哪些修饰诗,它们有着怎样的特点,它们又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歌中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②有人说把诗歌的第四节删去会更好,你认为呢,) 【品味】 “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 【段析】现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不仅把“我”与故乡分开了,而且无法逾越。到这里,诗人的乡愁得到了升华。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答案速查 ①“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②如果去掉第四节,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画龙点睛,把个人的思乡之愁升华为普遍的家国之思了(国愁与民愁)。

部编语文9上 --第3课《乡愁》同步练习(含答案)

3 乡愁 01 积累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 (1)他非常喜欢收集有关十二生肖的邮piào(票)。 (2)你这样下去,真的是自掘坟mù(墓)了,现在回头还来得及! (3)民族的深情像一条纽带,把海xiá(峡)两岸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余光中的《乡愁》和《乡愁四韵》,是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 B.《红海行动》体现出我们的态度: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可要是侵犯到国家利益、人民安危,我们也绝不退缩。 C.是什么力量让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短短40年中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D.中国春节正逐步成为全球旅游消费旺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成为热门选择,“外卡内用”也成为春节消费新时尚。 (解析:A.引用的句子作为整个句子的一部分,引号内句末逗号应放在引号外。)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D) A.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B.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C.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D.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4.填空。 (1)《乡愁》的作者是余光中,他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诗人和诗评家。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表达了华夏儿女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5.下列对《乡愁》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有家难归,到有国难回的无奈,表现了天涯游子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 B.这首诗写思念亲人是假,思念祖国是真。诗人将对祖国的思念依附到对亲人的思念上,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了,诗的意境也就出来了。 C.这首诗在音节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更辅以短语的重复,量词的变换,极具古典诗歌的韵律。 D.这首诗虽然分为相对独立的四个镜头,但却以“乡愁”贯穿其间;并且由前三个镜头到第四个镜头是一次质的升华。 6.余光中曾用对联的形式给一家报纸题词,请你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1)上联:海峡无阻下联:陆岛有情 (2)上联:一湾浅浅的海峡下联:两岸深深的乡心 7.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简要说明画面的内容。(不超过40个字) 【示例】回到祖国怀抱的香港、澳门和祖国母亲一起向台湾招手说:“回来吧,就缺你了。”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课《乡愁》公开课教案

《乡愁》公开课教案 一、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评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我的教学设计是通过听说读品写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使理解加深,对乡愁这一中国诗歌中历史常新的普遍主题有一定的认识。教学中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在具体操作上要努力搭建好师生课堂交流的平台,创造一种宽松、祥和、愉快的对话氛围,利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碰撞,激起智慧的火花,从而共同探疑、解疑,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培养个性。《乡愁》一诗的内容不算太难懂,教学中应加强朗读,借助多媒体增强可感性,感悟乡愁。 二、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乡愁》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诗两首》中的第二首。整个单元都是以爱国和思乡为主题的诗歌,无不蕴含着诗人深沉而炽热的情感,感动了无数读者。本诗是台湾诗人余光中众多以乡愁为主题诗篇中一曲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恋歌。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种物象,并以时间的发展贯穿组合,概括了诗人深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 本课应充分注重朗读训练,规范学生诵读过程中的语速、语气和节奏,在诵读中感知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拟从诗歌结构美、音韵美几个角度逐层深入赏析。在精彩赏析中,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陶冶性情。 (二)学情

我授课的学生是初三年级的学生,学生之前对现代诗歌有一定接触,对诗歌的感悟能力及应用能力处在初级水平。所以,在备课时,我将重难点放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放在朗读上,第二是放在诗歌的结构和音律等赏析方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朗读诗歌,掌握朗读诗歌的基本方法;理解诗歌四个意象的情感内涵;领会诗歌凝炼含蓄的语言美。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悟诗歌的情感;通过讨论交流体会诗歌的韵律美;通过仿写诗歌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强烈而真挚的思家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朗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并体会作者深沉的情感 2.赏析诗歌,品味诗歌的韵律美 难点 品味诗歌的音律美 五、教学方法 基于本课内容和洋思教学方法,主要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在本节课学习的过程中采取如下方法:多媒体课件图片展示法、朗读指导法、讨论法、练习法。

第3课《乡愁》早读诵读资料

第3课《乡愁》早读朗读资料 整理归纳:匡振华 一、熟悉作者 余光中(1928-2017),生于南京,后移居台湾岛。当代诗人、散文家和诗评家,被誉为“诗坛祭酒”。诗集有《舟子的悲歌》《白玉苦瓜》《灵河》等,散文集《左手的缪思》等。 二、背诵全诗并理解主题思想 《乡愁》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表达了诗人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以结束分离之苦的强烈愿望。 三、字音字形识记 乡愁(chóu)一枚(méi)窄窄(zhǎi)一湾(wān) 坟墓(mù)海峡(xiá) 夜幕(mù)狭窄(xiá) 羡慕(mù)侠客(xiá) 四、重点问题 1.作者是以什么变化组织诗歌的? 答:全诗以时间的变化组织诗歌,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 2.找出这首诗歌中的意象,并说说它们所寄托的情感。 ①邮票——少年时代乡愁的骨肉之情②船票——青年时代乡愁的恋人之情 ③坟墓——中年时代乡愁的生死之情④海峡——晚年时代乡愁的故国之情 诗人借助以上这些代表着漂泊、隔离和诀别的具体意象,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对亲人、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及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结束分离之苦的强烈愿望。 3.本诗中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是按什么关系排列的?为什么? 答:递进关系。因为前三个意象表达对亲人的思念,最后一个意象抒发了思乡之情,感情越来越浓烈,前三个意象为最后一个意象的感情做铺垫,最后一个意象是前三个意象感情的升华。 4.诗的四种意象前表示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何特点?在本诗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这是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5.这首诗歌语言精练,情感深挚,请赏析下列诗句。 赏析语句的角度与答题模板 赏析:这几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乡愁”比作“邮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乡愁》巩固练习

3 乡愁 1.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关爱是yīwān()清泉,给人心灵的滋润。 (2)海南岛四面环海,与祖国大陆之间隔着一道琼州hǎi xiá()。 (3)每yīméi()硬币都是一件精美的浮雕艺术品。 2.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漫长的历史中,战乱、动荡、天灾往往就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形态,乡愁也就成了那个时代的普遍情感。 ②不管是“低头思故乡”的李白,或是“月落乌啼霜满天”的张继,还是“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王维,都在异乡的大地上,远望苍茫,发出最为动人的乡愁呼唤。 ③也难怪在中国的文化史中,乡愁始终是庞大的文学命题,由此留下了数不清的乡愁文字。 ④古人背井离乡成为游子,乡愁就成了他们生命中绕不开的主题。 A.①③②④ B.③④①② C.④①③② D.②①④③ 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以形式上的四个小节,将“乡愁”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在时间上是前后顺承的,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B.这首诗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的内涵既单纯又丰富。 C.诗歌把“乡愁”寄托在四种物象上,使抽象的乡愁变得具体可感。 D.这首诗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音乐美上,该诗在结构上并无美感。 4.将下列关于“乡愁”的古诗词补充完整。 (1)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2)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烽火连三月, 。(杜甫《春望》) (4)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回不去的才叫故乡 陈晓卿 ①故乡是什么? ②字面上的故乡是指自己的出生地。但事实上,每个人心里还装着另外一个故乡——那是自己非常依恋的地方;是自己可以看不惯,但绝不允许别人骂的地方;是无论自己开心还是沮丧,都可以寄托情感的地方。

2019人教部编版九上第3课《乡愁》同步练习(含答案)

3乡愁 01积累运用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1) 他非常喜欢收集有关十二生肖的邮pi a 0(票。 (2) 你这样下去,真的是自掘坟m u (墓了,现在回头还来得及! (3) 民族的深情像一条纽带,把海xi a (峡)两岸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2.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A.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余光中的《乡愁》和《乡愁四韵》,是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 B. 《红海行动》体现出我们的态度: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可要是侵犯到国家利益、人民安危,我们也绝不退缩。 C. 是什么力量让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短短40年中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D. 中国春节正逐步成为全球旅游消费旺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成为热门选择,“外卡内用”也成为春节消费新时尚。 (解析:A.引用的句子作为整个句子的一部分,引号内句末逗号应放在引号外。) 3.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D) A.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 土地 B.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C.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D.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4. 填空。 (1) 《乡愁》的作者是余光中,他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诗人和诗评家。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 表达了华夏儿女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5. 下列对《乡愁》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有家难归,到有国难回的无奈,表现了天涯游子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 B. 这首诗写思念亲人是假,思念祖国是真。诗人将对祖国的思念依附到对亲人的思念上,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了,诗的意境也就出来了。 C. 这首诗在音节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更辅以短语的重复,量词的变换,极具古典诗歌的韵律。 D. 这首诗虽然分为相对独立的四个镜头,但却以“乡愁”贯穿其间;并且由前三个镜头到第四个镜头是一次质的升华。 6. 余光中曾用对联的形式给一家报纸题词,请你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1) 上联:海峡无阻下联:陆岛有情 (2) 上联:一湾浅浅的海峡下联:两岸深深的乡心 7?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简要说明画面的内容。(不超过40个字)

第3课《乡愁》同步练习(含答案)

3 乡愁同步练习 01 积累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 (1)他非常喜欢收集有关十二生肖的邮piào(票)。 (2)你这样下去,真的是自掘坟mù(墓)了,现在回头还来得及! (3)民族的深情像一条纽带,把海xiá(峡)两岸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余光中的《乡愁》和《乡愁四韵》,是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 B.《红海行动》体现出我们的态度: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可要是侵犯到国家利益、人民安危,我们也绝不退缩。 C.是什么力量让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短短40年中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D.中国春节正逐步成为全球旅游消费旺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成为热门选择,“外卡内用”也成为春节消费新时尚。 (解析:A.引用的句子作为整个句子的一部分,引号内句末逗号应放在引号外。)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D) A.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B.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C.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D.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4.填空。 (1)《乡愁》的作者是余光中,他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诗人和诗评家。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表达了华夏儿女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5.下列对《乡愁》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有家难归,到有国难回的无奈,表现了天涯游子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 B.这首诗写思念亲人是假,思念祖国是真。诗人将对祖国的思念依附到对亲人的思念上,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了,诗的意境也就出来了。 C.这首诗在音节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更辅以短语的重复,量词的变换,极具古典诗歌的韵律。 D.这首诗虽然分为相对独立的四个镜头,但却以“乡愁”贯穿其间;并且由前三个镜头到第四个镜头是一次质的升华。 6.余光中曾用对联的形式给一家报纸题词,请你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1)上联:海峡无阻下联:陆岛有情 (2)上联:一湾浅浅的海峡下联:两岸深深的乡心 7.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简要说明画面的内容。(不超过40个字) 【示例】回到祖国怀抱的香港、澳门和祖国母亲一起向台湾招手说:“回来吧,就缺你了。”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乡愁》同步习题(含答案)

《乡愁》基础练习 一、基础积累 1、结合诗意解释下列词语 乡愁: 海峡: 一方: 2、填空 ①.本诗选自《白玉·苦瓜》作者是著名诗人,1928年生于南京,现居台湾。 ②后来啊我在外头。 ③抒发对故国思念深情的诗句是:。 3、给下边诗节划分出朗读节奏: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二、能力训练 4、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感情,但在《乡愁》诗里,它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怎样实现这一转化的? 答: 5、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答: 6、对诗中“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与“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形容词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是一种轻描淡写的方式,表现乡愁不是很重。 B.看似一种轻描淡写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重量轻的对象之上,恰好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浓烈的思乡之情。 C.运用反衬,也更引人对祖国和平统一的渴望与深思。 7、诗的最后一节对全诗有怎样的拓展作用? 答: 参考答案 一、基础积累 1、乡愁: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海峡:陆地间相对狭窄的海面。一方:一堆。 2、①余光中②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母亲在里头③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3、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二、能力训练:

4、诗人巧妙的将“乡愁”这种感情进行了物化,把它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具体可感对象上,形成诗的意象,从而增加诗的艺术感染力。 5、“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对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级“乡愁”的对应物,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的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合合离离,乡愁寄托在船票上;到后来,母亲的一方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浅浅的海峡又把自己与祖国大陆分开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一群人的家国之思了。 6、A 7、如果去掉最后一诗节,只能算是一般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最后一诗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成又画龙点睛,乡愁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了。 《乡愁》提高练习 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1、朗读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应该是()。 A. 急速、悲壮 B. 欢快、幸福 C. 缓慢、忧伤 D. 轻柔、平淡 2、全诗是采用什么顺序、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 答: 3、作者在《乡愁》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其乡愁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第3课《乡愁》名师教案

3 乡愁教案 在中国文化长河里,乡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很多文人墨客,或遭战乱,背井离乡;或遭贬谪,辗转他乡;或不被理解,异乡漂泊……无论怎样,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是他们心头永远也无法释怀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来聆听一位台湾诗人的游子心声吧! 1.朗读全诗,体会诗人浓厚强烈的思乡愁绪。 2.通过分析“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理解这些意象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3.抓住“小时候”“长大后”等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诗歌精巧的构思和严谨的结构。 4.体会叠词在诗中的表达效果,并加以运用。 一、新课导入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大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他们对故乡的眷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乡情结,“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的思乡情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乡情愫,“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思乡情感,让漫漫人生多了一个历久弥新的主题。诗人们把思乡之愁诉诸笔端,使我们品味到思乡的凄婉哀伤,感受到思亲的绵延悠长。今天我们一起来赏读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去体味一个游子对祖国的赤子衷肠。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乡愁 小时候 乡愁 .. ../是一枚/小小 ..的/邮票 我/在这头 .. 母亲/在那头 .. 长大后 乡愁 .. ..的/船票 ../是一张/窄窄 我/在这头 .. 新娘/在那头 .. 后来啊 乡愁 .. ..的/坟墓 ../是一方/矮矮 我/在外头 .. 母亲/在里头 .. 而现在

乡愁 .. ..的/海峡 ../是一湾/浅浅 我/在这头 .. 大陆/在那头 .. 2.根据你的积累,完成下面的思乡思亲名句。 (1)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2)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3)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作者链接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1928年出生于南京。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主要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朗诵全诗,探究问题: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交流点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个对象,分别是人生“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 小时候,诗人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 (二)文本探究 1.诗人借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形象来表达乡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交流点拨】运用独特的比喻,化抽象的、难以捕捉的离愁别绪为具体可感的东西,看似平常,却蕴涵饱满的诗情。 2.“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形象分别寄托了作者在什么年龄段的怎样的感情? 【交流点拨】邮票——少年——母子深情;船票——青年——夫妻恩爱;坟墓——中年——生死别离;海峡——老年——思乡之愁。 3.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交流点拨】如果去掉第四节,这首诗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画龙点睛,将乡愁的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了。 (三)语言品析 1.“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再加上“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等数量词,是不是说余光中的乡愁比较淡? 【交流点拨】“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这是正语反说。邮票虽小,牵系绵长母子情;船票虽窄,负载重重夫妻情;矮矮的坟墓载不下巨大的悲痛,浅浅的海峡阻碍了无尽的乡思。 2.找出这首诗中相同位置的字、词、句,进行归类、品析。请用“__________美,美在__________”这一句式把品析的结果说出来。 【交流点拨】生甲:“枚、张、方、湾”这些量词美,美在它们富于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