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直击白洋淀生态治理现状 雄安新区能否打破瓶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白洋淀水资源现状概况 特稿|直击白洋淀生态治理现状 雄安新区能否打破瓶颈

特稿|直击白洋淀生态治理现状 雄安新区能否打破瓶颈

2023-08-13 05: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现在治理白洋淀,比建设雄安新区还要提前。”保定市安新县端村镇边村村长、63岁的张小民近日多次去县里参加会议,讨论白洋淀的治理方案。端村镇边村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中南部,白洋淀围堤北岸,村民多以农业和水产捕捞、水产养殖为业,多年来深受水域污染之害,死鱼事件频发。

而高层对于生态治理已启动规划布局。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在4月4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综合来看,雄安新区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拥有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淀等;水资源比较丰富,可满足区域生态用水需求。

何立峰透露,下一步,将加快组织规划编制工作,指导河北省和有关方面高标准高质量组织编制雄安新区总体规划、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则在4月5日表示,关于雄安新区的四个定位,第一个就是绿色生态宜居。“我们希望雄安新区成为一个创业创新的集聚地,需要好的生态环境,绝不能牺牲绿色生态来发展。”

保尔森基金会主席、美国前财长亨利·保尔森在他的《与中国打交道》一书中分析称,在缺水威胁下,白洋淀的污染程度已经恶化,其困境对中国,甚至全世界来说,都不陌生:从海边的滩涂到淡水湖和沼泽地,中国的主要湿地在迅速消失;为了城市和工业发展,它们被抽干并填平,由于砍伐森林而被淤积,由于上游建坝而失去了水源,或者为了扩大农业用地而被填埋。

保尔森在书中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对于中国湿地保护的构想。书中称,习近平在2013年4月的一次会面中对他说,“我们应该建设更多的湿地,它们将是地球的肾脏。”

毫无疑问,雄安新区的建设绕不开发展模式的重构。这或许将为白洋淀的生态环境治理带来新的契机。

劣五类攻坚战

4月2日起,财新记者实地探访白洋淀区域,见证了这一“华北之肾”仍深陷缺水和污染的双重困境。由于接纳流域内工业废水、生活废水以及淀区旅游业、网箱养鱼业的发展,白洋淀水质严重恶化,富营养化现象突出,虽经多年治理仍未有明显改观。2015年,保定市政府就曾被环保部约谈,后再度启动沿岸排污企业的关停和整改,污染情况有所收敛,但大部分区域水质仍为劣五类。

据财新记者查阅保定市环保局公开数据获知,府河入淀口及安新县城附近污染最严重,人口密集的村庄周围水域次之,而人类生活影响较小的水域水质良好。记者探访的端村和南刘庄监测断面水质长年保持在劣Ⅴ类。

作为华北大平原上的最大淡水湖,位于河北省中部的白洋淀总面积 362.8平方公里。在保定与沧州境内,其分属保定市的安新、雄县、容城、高阳以及沧州市的任丘五个县管辖,其中85%的水域在保定市安新县境内。淀区由 143 个淀泊、3700多条沟壕、80 万公顷芦苇组成,一度曾是文人笔下风景秀美的“桃花源”。

历史上的白洋淀水域面积曾经达到1000平方公里,水量丰富,上游潴龙河、孝义河、唐河、府河、漕河、瀑河、清水河、萍河和白沟引河等河流注入,史称“九河入梢”;下游湖水,则经淀东的赵北口东流,与海河相通。目前,历史上流入白洋淀的九条河流大部分已断流,惟一流入白洋淀的府河,径流量为入淀河流之首,却是一条没有自然源头,收纳保定市排放生活和工业污水的“纳污河”。

20世纪80年代以来,白洋淀便已陷入干淀和污染的持续循环。据不少文献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气候干旱、上游和周边城镇工业的兴起、上游大量水库修建、支流断流等。其实,历史上的白洋淀丰水年多,旱年较少,素有“十年九涝”之说。但1958年后,上游共修建大中型水库百余座,总库容36亿立方米。但进入缺水期,水库的拦蓄进一步削减了入淀水量,成为入淀多数河流断流的原因之一。此外,华北水资源稀缺,自1970年后各地普遍开凿深井供水,形成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近年由于干旱不解,白洋淀周边提水、引水、工农业争水等都加速着白洋淀的衰废过程。

重要的是,当地排污监管和治理却跟不上地方产业的发展。白洋淀上游以及周边乡镇遍布造纸、毛纺印染、皮革制造、羽绒业、有色金属冶炼等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排进入淀内。同时,白洋淀却缺乏天然水的补给,除支流纷纷断流外,常年蒸发量和降雨量基本相当。

2000年开始,白洋淀死鱼事件即时有发生。2006年曾有一次大爆发,被认为是污染加剧的恶果。据安新县宣传部副部长张伟胜回忆,2006年死鱼事件主要是上游造纸厂偷排偷放污水所致。至今,据财新记者在当地了解,局部的死鱼现象依然频发。最近的一次大规模死鱼事件则发生在2016年8月,又吸引不少媒体前往报道。

4月4日,财新记者来到安新县端村镇边村,却发现这里仍被景区未批先建、上游污水直排、淀内生活垃圾等环境问题困扰。边村村长张小民告诉财新记者,每逢雨季,白洋淀上游就会有企业利用汛期偷排污水入淀,每每酿成死鱼和水污染事件,近几年仍无法断绝,但是具体是哪个工厂排污,他们并不掌握。

边村的渔民告诉财新记者,每逢雨季污水到来,打上来的鱼吃着会有一股怪味,大家都不敢吃,渔民们也只能停止打鱼。

安新县白洋淀湿地保护区管理处主任刘东臣告诉财新记者,上游污染排放是白洋淀的重要污染原因。白洋淀是九河下梢之地,途经好多县区,都有工厂,污水都有可能顺河而下流到白洋淀。“保定市这些年治理力度很大,关停了很多上游污染企业。但以往产生的污染并没有被冲洗掉,仍有潜在危险。”

在白洋淀淀区内生活着十万人,也成为污染白洋淀的一大源头。在淀区两边大多数的村庄,生活垃圾被随意丢弃在淀内。财新记者发现,很多村民家中都有排污管子直接伸入白洋淀内。

据安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胜伟介绍,为解决淀区村民的生活污水问题,安新县投资2.69亿元,建设了149座污水处理站,铺设污水管网39.88万米,硬化修复路面87.3万平方米;生活垃圾方面,则投资1.2亿元,建了6个垃圾中转站,并给每个村配备垃圾车与垃圾箱。此外,县里还投资2600多万元,新建或改建公厕185座。但财新记者采访发现,除了少数美丽乡村的样板示范点,绝大多数村落的污水处理厂都处于停用状态,生活垃圾被肆意倾倒、填满、燃烧。

“政府投资4个多亿搞污水处理厂,但这些设备几乎就没用过,完全是个失败的面子工程。”在安新县马堡村,村民小张指着一座污水处理厂对财新记者说。财新记者看到污水处理厂的蓄水池里倒满了垃圾,散发出阵阵恶臭。

在边村,淀内水面漂浮着不少塑料袋等生活垃圾。据当地村民向财新记者介绍,这里的生活垃圾一直没有人管,村民家里的垃圾很多都装进塑料袋里往淀里扔,淀水因此会发红变臭,“跟酱汤似的”。鱼、鸭的粪便也都在淀里堆着,足有一米多高,夏天的时候,整个湖面都泛着臭气。

养鱼业一直都是淀区居民的一项主要谋生方式。据刘东臣介绍,安新县曾大力鼓励老百姓发展养鱼业,产量还曾在全国创过记录。但后来人们发现,大面积养鱼,会对水体造成很大污染,于是下决心清网。从2014年至今,安新县共分四个阶段对网箱养鱼进行清理,共清理水面11840亩。清理从主航道、大水面开始,逐步深入到小淀区,然而至今还有一万多亩水域的网箱养鱼仍待清理。“政府原本计划有第五阶段的清理,但现在雄安新区横空出世,地方政府原有的职能、方案都要暂停一段。”刘东臣说。

无序、过度开发的旅游业,也一度成为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安全的最大威胁,景点设施未批先建、未验收先投入使用等环境违法行为屡见不鲜。2014年安新县政府进行的一项排查显示,安新县在白洋淀景区内共有建设项目19家,其中,已经办理环评审批手续并通过验收的只有1家。

“现在农村里违法建筑的多了去了,多少年以来没人管。”在边村,村民指向一处装修豪华的码头饭店,那里曾经是一片芦苇地。

“白洋淀生态支撑主要在于芦苇,芦苇可以净化生态,作用非常大。”刘东臣介绍。但是为了建设豪华的温泉别墅、高尔夫球场等旅游项目,白洋淀大片湿地和芦苇因此消失。

最典型案例是计划占地 760 公顷(1.14 万亩),总投资 32 亿元的河北卓正集团休闲旅游综合体项目。为建设酒店、禅院、会所等设施,该项目在2014年被叫停前,已将湿地核心保护区内3000余亩芦苇填的水抽干,湿地成为旱地。虽然企业后续进行了场地修复,但已被破坏的湿地已无法再恢复原貌了。

环保部2015年时勒令保定市政府进行治理,要求在当年6月底前对白洋淀景点未批先建、上游污水直排、淀内生活垃圾等环境问题整改到位。

4月3日,保定市安新县宣传部副部长张胜伟告诉财新记者,现在安新县只保留了一些大企业,这些企业都建有污水处理厂。近年来,在河北“利剑斩污”和产能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大量污染企业被关停,尤其是水污染严重的造纸行业被大力整顿。“现在工业污染的事情已经翻篇了。”张胜伟说。

但财新记者采访发现,一些高污染的企业仍然存在。以撑起安新县经济半边天的有色金属业为例,拆解、冶炼铅、铝、锌、铜等有色金属的小作坊遍布安州镇。沿着白洋淀大道由东往西走,道路两旁多为大门紧闭、高墙森森的独门院落。不时有满载废旧电线、铝条、铜屑等原材料的卡车进出其中。据当地人介绍,院子里的人一到晚上就会架起大锅,从废旧电线、蓄电池等材料里提炼有色金属。

2016年,河北颁布《河北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进一步提出,在白洋淀全面取缔淀内网箱养殖,合理控制旅游开发强度,严格落实红线保护制度,通过实施“调水”“控源”“净淀”“清河”“修复”等综合治理措施,强化白洋淀生态功能,到2017年,淀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不过,多项治理目标至今仍有相当部分难以兑现。

补水依赖

事实上,白洋淀的总体水质近几年一直在劣V类到V类徘徊,2016年虽有略微改善,仍远达不到水功能区域要求。究其原因,由于白洋淀缺乏清洁水源补充,从淀外接纳的多是污水,淀内又受圈地养殖、旅游业发展等人为污染拖累,湿地自净能力有限。近几年政府已大力进行各项生态环境整治,很多经费和措施都不易落到实处,而现有措施更难让白洋淀水质得到本质改善。

“有水皆污、有河皆干”成为白洋淀面临的窘境。每当白洋淀出现严重污染,最立竿见影的治理方式却是补水。有专家指出,白洋淀要发挥最佳的生态功能,保持生物多样性,水位应维持在7.5米至8.5米最为适宜,这至少要高于1.2亿立方米。现在白洋淀入淀河流中多数已断流,如果不及时补水,7.5-8.5米这样的水位得不到保障。然而,历次补水后的白洋淀水位都仅维持在最低水位6.5米以上。这意味着仅能略微改善水质,不能治本。

河北省大清河河务管理处工程师徐丽娟撰文介绍,白洋淀生态补水至今共经历了上游水库补水、跨河系引岳济淀、跨流域引黄济淀三个阶段。多年来,白洋淀几乎每年都会接受一两次生态补水,1997年-2009年,大清河系的安各庄、王快、西大洋三个水库多次为白洋淀补水;2004年2月,“引岳济淀”跨流域调水工程从海河河系的岳城水库开闸放水;2006年,“引黄入淀”工程启动;正在施工中的引黄入冀补淀工程也将于2017年底前建成通水,在建成后将实现向白洋淀年均生态补水1.1亿立方米。

目前,白洋淀在丰水期的水位一般维持在7.4-8米左右,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完工通水后,白洋淀的整体水位将有望稳定在8米以上。

然而,水源地水量不足,补水也很难见效。同时,白洋淀是浅盆型,水面大,蒸发量也大。保定市水利局建管处副处长周振锋此前接受新京报采访时介绍,北方气候干燥,如果没有有效降雨,上游水库和黄河的水量也吃紧。

周振锋说,目前补水白洋淀的三大水库中,西大洋和王快水库每年要向保定市供水6600多万立方米。而王快水库和安各庄水库在2009年-2014年间,还曾作为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前的应急水源向北京供水,“水库首先要满足保定市生产、生活用水,结余出的水量才有条件作为生态水提供给白洋淀。”

而“引黄济淀”的补水也要考量当年黄河的水量,除此之外,补水由于沿途的水损失,到达白洋淀后也仅剩来水量的一半。

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完工后输水送冀,也对白洋淀的缺水压力有所缓解。据保定市水利部门官员公开披露,目前“南水北调”虽然没有直接向白洋淀供水,但通过向周边的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城市供水,置换出一些水源,间接减轻了白洋淀的干渴。有不少学者认为,未来如果将“南水北调”的输水能力进一步发挥,应该能够满足该区域的用水需求。

然而,跨区域调水成本高昂,未来更须考虑其可持续性。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估计,雄安新区的三个县加起来大概130万人口,如果未来雄安新区承接非首都功能,加上创新创业的人涌入,人口可能达到200-300万。增加甚至2倍以上的人口。

由此可见,如果新区的产业结构和生活用水方式不做根本性调整,白洋淀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还将加剧。这也意味着生态和环境问题的更大隐患。

呼唤治理创新

多年来,现代化的污染治理模式仍未能在淀区普及。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陈贺分析,污水处理厂即使都达标排放,排出的一级A标准的水也相当于地表水的劣V类,与白洋淀水功能区域要求的Ⅲ类水体水质(化学需氧量20毫克/升)相比仍属于污水,如果不进一步提高污水排放标准,白洋淀是污水淀的现状根本不会改变。

有调研显示,淀区内的人们普遍缺乏对白洋淀的保护意识,淀内生活废弃物及农业污染源更有增加的趋势。张胜伟介绍,为了解决淀内污染问题,安新县进行了美丽乡村建设,改水改厕,垃圾集中处理,采取“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方式。针对污水,每个村都有小型污水处理厂,解决污水直接入淀、直接排放的问题。

但据财新记者了解,目前安新县仍做不到将每个村的所有垃圾都转运出来,只有美丽乡村范围内的做到了。据介绍,这是因为“省里没有足够大的财力”把每个村到覆盖到,只能分类分重点做。张胜伟透露,为了建设美丽乡村,河北省财政拨款4个多亿,分到整个白洋淀片区,包括安新、任丘、雄县等多个地区。“分下去就没什么钱了。”

居住在白洋淀附近河北任丘的华北石油通信公司员工王晓晔向财新记者表示,为了让淀内的村子更好看些,沿村建起了一圈白墙黛瓦的砖墙,将村庄和水域隔开,看起来很漂亮,但没什么实际用处,同时淀中村垃圾和污水处理等比较实在的方面却没什么改观,还是停留在十年前的水平。

张小民也向记者透露,虽然定期有船只会将村里的生活垃圾运走,但很快村子就会恢复垃圾遍地的面貌,根本难以根治。砖墙的建造除了美观也有护堤的作用,但因为经费不足,目前工程已搁置,由于缺乏维护,部分墙面已经倒塌。

新区成立后,白洋淀的治理力度急需加强。河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梁淑轩告诉财新记者,她预计雄安新区发展速度会很快,往后环境问题会更快、更多地出现。如果不及时治理白洋淀,新区建设时,水质会进一步恶化,甚至变成死水,其后果对于新区建设会造成更大的困扰。

陈贺认为,雄安新区建成后,势必不能从白洋淀里抽水使用,因为当前白洋淀的水污染问题严重,不具备生活、建设用水能力。因此可能会开采部分地下水,这就同白洋淀“抢水”了,地下水位下降,会导致白洋淀下渗情况加剧。他支出,在新区建设过程中,至少要保证白洋淀不继续恶化,同时逐渐进行修复工作,最关键的是要把“南水北调”的水用好。

原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明对财新记者表达了类似忧虑:在华北平原整体缺水的大背景下,目前政府对缺水问题重视不足,地下水更是处在枯竭边缘,此前河北投入70多亿专治地下水,新的开发不能使前功尽弃。

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则认为,随着未来新区人口增加,有必要将新区内高耗能高耗水的产业进行调整。

自然之友总干事张伯驹认为,规划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白洋淀地区生态脆弱,应先做好生态再来开发,这需要科学的规划和公众的广泛参与。

张伯驹说,雄安新区的生态规划要基于整个流域管理的大尺度的生态框架,包括地表径流、饮用水源地、地下水和排污系统,在整个产业的布局上把水资源放在第一位。

“尤其要珍惜和重视利用白洋淀地区的湿地的资源。”张伯驹介绍,湿地不仅是对地下水的有效补充和地表水来源的有效涵养,还有很强的排污和清污功能,必须把白洋淀湿地的生态功能发挥出来,并延续他的生态的价值,把雄安新区的这个特点利用好。

另外,还需要重视水的循环利用,尤其是中水回用。张伯驹分析,未来雄安新区将主要包含政务和生活区,并不是一个工业的新区,所以大量的用水都会在清洗、园林灌溉、马桶冲洗、景观用水等方面,都可以利用中水的系统来解决。

张伯驹认为,北京的中水系统用的并不好,在有些社区水价比自来水还贵,导致建了中水处理系统也不启用。未来雄安新区要吸取经验,把中水回用作为重点来进行推动,形成习惯,把这个做成样板也会是对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贡献。

环保组织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认为,白洋淀之前一直是欠发达地区,资源分配和投入力度之前都不是优先的,雄安新区这个特大型的工程挑战非常大,但也是一个契机。“最终解决的办法还是看能不能建立高效、节约、循环的用水,建成节水型的新区。如果要克服水的问题,肯定要朝着这个方面努力。”马军向财新记者表示。

据财新记者了解, 保定市承诺将投资近246亿元用于改善白洋淀的生态环境。保定市环保局的一位负责人2017年1月曾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为全域保护和改善白洋淀生态环境,保定市此次共规划了10类156个项目,将大力抓好河流整治、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工作,一旦发现有违规排污事件将立即处理。随着雄安新区蓝图日渐清晰,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才能让背负巨大投入的生态环境治理不再重蹈以往运动式执法的覆辙。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