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广场标志性建筑回归,它还有这样一段故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白枪杆根图片 虎门广场标志性建筑回归,它还有这样一段故事?

虎门广场标志性建筑回归,它还有这样一段故事?

2024-01-23 08: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历史图片)

为何要修复?

2015年,由于雕塑下面是软地基层,同时受虎门广场地下人防工程施工影响,雕塑的局部基础产生变异。虎门镇委镇政府对该雕塑的保护非常重视,要求人防工程投资单位对烟枪雕塑进行修复。但在修复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烟枪雕塑的内部支撑龙骨骨架部分连接点已脱落或锈蚀,烟枪造型整体变形,花岗岩‘拳头’雕塑有一只已经严重移位,必须重新考虑可行的整体修复方案。”因烟枪受损严重,必须“大修”,因此才整体拆除,异地进行修复。

为保证雕塑得到原样修复,虎门镇政府和修复公司征求烟枪雕塑的创作者,中国著名雕塑家潘鹤先生的意见,并由其子--著名雕塑家潘奋先生主持整过雕塑修复工作。

(图片来源:虎门太平)

虎门广场和《较量》的那段历史

1994年,虎门镇政府萌发了在政府办公楼前建设虎门广场(原名太平广场)的想法。当时,虎门镇政府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把广场建设成虎门一绝。”那么,该如何规划才能使虎门广场突出虎门特色呢?答案很一致,虎门具有其他地方不能比的人文地理环境,更有不可相比的历史背景。但是,选取什么历史文化能作为虎门特色的代表,决策者并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

此时,有人提出,不如建设一座城市雕塑,事实上,虎门对雕塑并不陌生。早在1993年,虎门镇就斥资建了一个镇标,镇标的意义很抽象:底座是一个圆形的球状雕塑,球状雕塑四周布满放射状的“刺”。这种夸张而抽象的表达手法,寓意虎门发展的爆发力,异军突起。

然而,当时有人就对镇标的设计就提出了异议:一个球状的雕塑,周围又布满了“刺”,咋一看有点丑,意义表达也不明晰。而且,雕塑不具备一点虎门特色:把镇标放到其他镇街,也能合理地存在。

之后,虎门镇政府敲定由省内顶尖雕塑家潘鹤为虎门广场设计一城市雕塑,便邀请其前来虎门实地考察。然而,潘鹤的出现,改变了原先的广场设计计划,并诞生了《较量》这一作品。

1995年7月,潘鹤来到虎门寻求灵感。当他登上虎门大人山,俯瞰了虎门全景之后,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何不以现代金属材料铸成一支碑形的大鸦片烟枪,这支烟枪做成扭曲形状或被绳栓住,其碑底雕有一幅幅远古至今的人文历史传说的浮雕。

虎门广场的城雕倒不如取材于鸦片战争之前的虎门销烟壮举。此壮举表现出虎门人追求和平自由,不畏强暴,敢于斗争而取得胜利的品质。往上追溯数百年历史,再推至改革开放,虎门人能率先走出国门,虎门服装走向了世界,都是秉承了这一种精神。

潘鹤说,这座城雕建成后,主体建筑雕塑象征虎门军民不畏强暴,销毁帝国主义鸦片的鸦片烟枪。虎门销烟是掀开中国近代史的一页,这个壮举在整个世界上是绝无仅有,因而,离开虎门广场,这城雕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潘鹤回到广州后,开始设计图纸。历时半载,图纸初步设计完成,再交由潘鹤的儿子潘雷、潘奋进行雕塑。而虎门广场用大理石堆砌了一块喷泉、雕塑结合一起的底座。

1996年上半年,在城雕的底座建成后,2辆大货车从广州把巨型的烟枪雕塑运到了虎门广场,再把雕塑完成的“折断烟枪”装到了建成的基座上。原先底座两侧的大理石堆是两只强有力的手,把一根硕大的烟枪掰断成“人”字形,似乎迸出“咔嚓”的折断声。

后来,潘鹤把雕塑命名为《较量》,意思是中国人不屈不挠的反侵略决心,反抗帝国主义的入侵,与帝国主义较量;虎门销烟是人类敲响了禁毒的第一声警钟,被折断的烟枪,表明了中国人与毒品的较量。

之后,在《较量》的大型雕塑后面树立了一块英雄壁,壁上36名先人带着愤怒的表情,不断地把鸦片运到销烟池边,再把鸦片倒进了了销烟池。英雄壁后有一篇《虎门广场记》,出自原东莞文联副主席邓慕尧之手,简要地记述了虎门的前世与今生。

据资料显示,虎门广场耗资2000万元,1994年开始规划建设,1996年建成投入使用,占地面积约4.7万平方米。建成后,虎门广场成了虎门的“胸腔”。

(历史图片,摄影:李华)

目前,雕塑的安装与广场的修复工程正在进行中,相信不久的将来,将以新面貌向市民开放!

文章来源于 虎门镇宣教文体局、南方日报、虎门报。

图片来源于 虎门镇宣教文体局、虎门太平。

编辑:欣

责编:YAN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