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原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白杨礼赞课后记 白杨礼赞原文

白杨礼赞原文

2023-10-15 00: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词语注释

[边际] 边缘,界限(多指地区和空间)。

[视野] 眼睛看到的空间范围;眼界。

[错综] 纵横交错。

[开垦] 把荒地开辟成可以种植的土地。

[妙手偶得] 课文中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语出陆游诗《文章》:“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妙手,指技艺高超的人 。

[精华] (事物)最重要、最好的部分。

[主宰] 支配。通常还有掌握、支配人或事物的力量的意思。

[诸如此类] 与此相似的种种事物。

[力争上游] 努力奋斗,争取先进。

[旁逸斜出] 意思是(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逸,逃,逃跑。

[姿态] 姿势,样儿。还可指态度、气度。

[屈曲] 弯曲、曲折的意思。

[盘旋] 环绕着飞或走。

[伟岸] 魁伟,高直。

[朴质] 质朴,纯真,不矫饰。

[温和] 指性情温柔平和。

[坚强不屈] 坚毅刚强,不屈服。

[宛然] 仿佛,好像。

[纵横决荡] 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磨折] 折磨、磨难、挫折。

[贱视] 轻视。

[秀颀] 美而高。

[鄙视] 轻视,看不起。

[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

[恹恹]精神不好,困倦的样子。

写作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对国民党的诱降。国民党反动政府阴谋制造了“皖南事变”,进犯抗日根据地;日寇也因此肆无忌惮地向我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面对这种严酷的现实,全国人民,特别是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与毛泽东的领导下,毫不妥协,坚持抗战。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他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抗日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这篇散文就是作者以昂扬的革命激情,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茅盾的作品大部分是着力暴露旧社会黑暗的,正面歌颂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作品并不多,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但是,当他一踏上解放区的土地,便深深地被那里的一切所感动。于是,他不顾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把解放区的新鲜空气带给了国统区的广大人民,用笔表示了他对共产党、对根据地军民的衷心赞美,写下了《白杨礼赞》这样热情洋溢的赞歌。

(编辑:郑娜)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北京文艺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北京文艺网的价值判断。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