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时尚|白族扎染的格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白族扎染的传承意义 非遗时尚|白族扎染的格调

非遗时尚|白族扎染的格调

#非遗时尚|白族扎染的格调|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周城是一座城池。

城池里活跃着精神气儿十足的女人们。卖菜的,卖凉粉的,招揽客人的,手里拿着针线剪刀做手工的,都有活计在忙碌――她们是这座城池的主人,穿的花花绿绿满身银饰,和背后的苍山眼前的洱海一样,美丽的很是自信。

(男人们则清一色蓝灰色土布大衫圆顶布帽,手里拿着烟斗扎堆扯闲天儿晒太阳,似乎不属于这个季节和这座城池。)

一个叫应真的女人热情的抖开手里的蓝白扎染桌布,跟我说,周城是搞大理白族扎染的,你来我们家院子买围巾买裙子吧,我自己做的。

周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属最大的一个村落,白族扎染之乡,村里“家家有染缸、户户出扎染”。

我曾在不同场合穿过不同品牌的中式印染衣物,也曾世界各地的探访过植物染的民间手艺之地,在泰国、日本、中国的贵州、广西、四川等地采访并亲自制作过使用板蓝根等植物染料制作的蜡染、扎染工艺,这一次则认真的在周城晃荡整日,好好地了解了一番这一个民间非遗白族扎染的时尚细节。

中午时分我走到周城的门楼跟前,看到一个凉粉档口坐着优雅的女子在吃凉粉,她叫古蕊,从丽江古城过来和周城的扎染工厂做业务交流,她定期交过来自己设计好的胚布服装,在这里染好带回丽江售卖。

每次来,必须吃一碗大婶的凉粉,因为“特别清甜,丽江吃不到这么好吃的凉粉”。

就跟我在凉粉档口,一边和做凉粉的大婶聊天一边盘点生意经。怎么说呢,白族扎染,总的来说是惊艳的,如果能再加上一点点跟现代接轨的原创设计和新的裁剪形式,可能会更有时尚氛围,更能走进普通人的衣橱里吧。

一块布,值得花多久去等待?

一门手艺,值得多少代去传承?

千年非遗,又该如何流行并流传起来?

白族扎染又称疙瘩花,是我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艺。1500多年前,白族先民就已掌握印染技术。2006年,白族扎染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扎染是区别于蜡染的一种印染手法,在中国民间很多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将染色织物部分绞结起来使之无法统一上色的一种印染技术。结扎的技法千变万化,趣味无穷,人们可采用纱、线、绳等对织物进行多种形式的组合后进行染色,然后将绞结的线一一拆除,从而形成深浅不一、层次分明的色晕和皱印。

白族扎染的染料和很多种植物染一样以蓝靛草板蓝根为主,不同之处还有采自苍山上生长的寥蓝、艾蒿等天然植物制作而成。染出的颜色青里带翠,凝重素雅。而且拥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对皮肤有消炎保健作用。与化学染料相比,植物染料色泽自然,褪变较慢,穿着更舒适。

色彩以蓝色和白色为主色。扎染的蓝与白,透过千年时光,浸染成为白族人生活的底色。白色在白族地区是吉祥的象征,青色则象征希望、纯朴和真挚,青白结合代表白族人“清清白白,光明磊落”。

一块扎染布从白棉土布到成品历经绘制图案、制作图样版式、印版描画、扎花、浸染、漂洗、拆花、晾晒等步骤。其中最主要的是扎花、浸染两道工序,它决定了成品后的图案布局、花样、色泽等艺术效果。

在中国妇基会坐落于各个非遗发生地的“妈妈制造”非遗保护项目璞真扎染艺术博物馆旁边,我遇到了一位80岁的白族老人叫段路,从12岁开始跟着师傅学习扎染手艺,到现在还在自家老院子里带着儿子、孙女一起开染坊。

刚开始学习的第一步,就是织布,那时候还是手扔的织布梭子,一根线一根线的织出来白面土布。这就是传统扎染使用的布料,现在土布已较少,主要用工业机织生白布、包装布等布料,吸水性强,质地柔软。

扎花前,匠人需要先构思一个完整的花纹样式,而这往往凝聚着匠人长期的生活阅历和艺术思想。这,也是很多年轻一代的白族手艺人开始琢磨的创新点,慢慢的从最传统的蝴蝶、石头、樱花梨花、动物图案过渡到现在更丰富更复杂的抽象花纹。

将设计的花纹以打洞的形式印在塑料布上,然后将塑料布印板铺在白棉土布上。用蘸了颜料的刷子在塑料布上面描图,颜料透过小孔,印在白棉土布上。

按白棉土布上的花纹图案,分别使用撮皱、折叠、翻卷、挤揪等扎花方法,使其成为一定形状,然后用针线一针一针地缝合、缠扎,将其扎紧缝严,让布料变成一串串"疙瘩”。

扎缝时宽、窄、松、紧、疏、密的差异,会造成染色的深浅不一,形成不同纹样的艺术效果。扎好的“疙瘩”,很难用肉眼看出纹样的形制,只有浸染、拆线后才能检验工艺效果,漏扎、错扎、多扎均会影响图案成形。即使同一个匠人在不同时间创作的同一作品也不会一模一样,所以扎染具有不可复制性。

将扎好"疙瘩"的布料先用清水浸泡一下,再放入染缸里,或浸泡冷染,或加温煮热染,经一定时间后捞出晾干,然后再将布料放入染缸浸染。如此反复浸染十多次,每浸一次色深一层,即"青出于蓝"。扎起疙瘩的部分不会着色,展开后即形成花纹。

浸染完成后放入清水中,将多余的染料漂除。漂洗的程度根据布料颜色的深浅而定,漂得过多或漂洗不够都会影响花纹图案的成色。布料晾干后就可以拆线了。将"疙瘩"挑开,熨平整,被线扎缠缝合的部分末受色,便出现蓝底白花的图案花纹来。

看到菜场卖菜的老婆婆,守着自己的摊位收纳剪刀,一点点拆开“小疙瘩”――这道工序虽不算复杂,却必须要细心,否则拆破了布料,一块布就成废料了。

将熨平整的扎染布平铺开来,晾晒在院子里的竹竿上。经过阳光的照射,风的轻抚带走布中的水分。晾晒后,一块漂亮的扎染布就完成了。扎染布的花纹边界受到染液的浸润,图案产生自然晕纹,青里带翠,凝重素雅,薄如烟雾,使得花色更显丰富自然。

白族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扎染。初生儿需用染有八卦图案的布包裹,而老人的寿衣,颜色深如墨黑的扎染布裁制。女子出嫁,必带几样扎染的嫁妆;孩子出生,襁褓、背带皆用扎染;衣裙、窗帘、桌布、床单等,无一不用扎染……

还看到街边一个叫做“壹匠”的鞋坊,正在为全手工制作的绣花鞋涂胶上底,匠人老爷爷说,普通的白族妇女,一般都有三双这种全手工制作的绣花鞋,应对不同的节庆大日子,一千多块钱一双,26天打造而成,搭配扎染的衣服穿搭,世世代代审美观,就这样子。

扎染匠人们世世代代初心不变,始终坚持着祖上传下来的最质朴纯粹的手艺。时光留下的印迹无法泯灭的,是这古老又并不过时的艺术之美。

当然,在我看来,古老的手艺确实值得传承,不足之处在于,整个周城,所有的店铺里售卖的扎染产品,从花色花纹到裁剪手法,都是大同小异的,也没有特别亮眼的独立设计品牌,传承有余创新不足。就像丽江古城的古蕊所说,如果有越来越多的原创设计师参与到活化传统扎染技艺的设计当中来,也许,更有潮流性的设计思路的慢慢加入,会让白族扎染被更多的现代女子看见、穿着吧。

逛了许久,买了一条花纹特别的围巾,搭配抽象扎染毛衣到喜洲古镇游荡一番,也算是热爱非遗的一种表现吧。

――――――――――――――――――――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