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饮、瘀血、结石(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痰饮致病特点有症状复杂 痰饮、瘀血、结石(一)

痰饮、瘀血、结石(一)

#痰饮、瘀血、结石(一)|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痰饮、瘀血、结石都是疾病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同时又能作用于人体,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某些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从而加重原有疾病的病情,或引起新的疾病,故也属于致病因素之一。由于这些病理产物形成于其他疾病的过程中,而且是有形的物质,故称“继发性病因”或“内生有形实邪”。 一、痰饮 痰饮,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痰饮包括痰和饮两种物质;狭义的痰饮,则是“饮”中的一种类型或说名称。痰和饮都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但痰的性质黏浊稠厚,饮的性质清稀而薄。痰又可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有形之痰,指视之可见,听之有声的痰液,如咳咯或呕吐而出之痰,或喉中鸣响之痰,同时也包括如痰核、瘰疠等触之有形的痰,故有形之痰又称“外痰”。无形之痰,则是不能被感官直觉,即看不到排出体外或其他实质性的、只能从症状上测知的痰,如癫狂、眩晕等,因此,又称其为“内痰”,或“隐形之痰”。所以中医对“痰”的认识,主要是通过临床的症状和体征来分析的。饮的流动性强,依据其在体内所停留的部位不同,症状表现的各异,又有“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的不同名称。 痰饮的形成总的说,痰饮是由水液聚积而成。引起水液结聚的病因,则不外乎外感六淫,或七情内伤,或饮食不节,或劳逸过度等。由此导致脏腑失调,气化不利,水液代谢障碍,运行不畅而积聚为痰饮。由于与水液代谢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肺、脾、肾、肝、三焦等,故痰饮形成也与这些脏腑的功能失常有关。如肺主通调水道、输布津液,如果肺失宣降,津液不布,水道不利,便可停聚而为痰饮;脾主运化水湿,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水湿停聚,也可化生痰饮;肾主蒸化水气,肾阳不足,蒸化无力,水液内停,也可上泛而化生痰饮;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行则水行,若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则水液停积而为痰饮;三焦为水液通行的道路,若三焦水道不利,也能聚水生痰化饮。此外,痰饮的形成,有时还与某些外感或内伤的因素直接相关。例如,感受热邪,可以化火炼液生痰;感受湿邪,留滞体内,可化生痰饮;过嗜肥甘厚味,湿浊内生化为痰;饮食积滞生痰;血瘀内停,水液运行不利化为痰等等。总之,凡与水液代谢有关的脏腑功能失调,以及影响津液正常运行的因素,均可导致痰饮的形成。 痰饮的致病特点痰与饮虽有稠厚与清稀之别,但都有流动性。一旦形成,便可随气流窜全身,外而皮肉筋骨,内而五脏六腑,无处不到,从而会产生不同的病变。所以古人有“怪病多痰”、“百病皆因痰作祟”的说法。痰饮致病的特点,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方面。 一是阻滞气血运行。痰饮为有形实邪,可随气而行,一旦流滞在某一脏腑或某处组织,就会阻滞气机,妨碍血行,甚至产生瘀血,故有“痰必兼瘀”之说。如某些脏器或器官形成的囊肿,往往是痰瘀互结的结果。又如痰饮流注于经络筋骨,使气机阻滞,气血不畅,可引起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甚至半身不遂,或形成痰核瘰疬、阴疽(发于肌肉筋骨间的疮肿)流注(肢体深部组织的化脓性疾病)等。若痰饮阻肺,肺气不得宣降,可见胸闷气喘、咳嗽咯痰;痰饮在胃,则胃失和降,可见恶心呕吐、痞满不舒;痰阻心脉,可见胸闷心悸、胸痛等症。痰气结于咽喉,可致咽中梗阻如有异物感。 二是易于蒙蔽心神。痰浊随气升降,“上至巅顶,下至涌泉”。若痰随气上,最易蒙蔽清窍,扰动心神,从而出现头晕目眩、精神不振,或痰与火结,上蒙心窍,则神明被扰,可出现神昏谵语,或引起癫、狂、痫等疾病。 三是致病广泛,病证多端。因为痰能随气流动,无处不到,流注到不同的部位,即发生不同的病证。加之痰饮还可以挟风、挟热、兼瘀、兼滞,故其在临床所表现的症状纷纭复杂,变化多端,病种甚广,有不少属于疑难病证,因此,方有“怪病多痰”之说。此外,痰饮虽是水液代谢障碍的病理产物,一旦形成又会影响气机的失常,从而加重水液代谢障碍。如饮邪泛溢肌肤,可致水肿;饮在胸胁,可见胸胁胀痛,咳嗽引痛(如胸积水病);饮在膈上,常见喘咳不能平卧;饮在肠间,每致肠鸣辘辘,腹满食少等。 虽然痰饮引起的病证广泛复杂,但若确定某一病证是否由痰所致,尚需结合痰的特有表现。如咯痰,喉中痰鸣,或呕吐痰涎,舌苔腻、脉滑等,为主要指征;又如胸闷、头重,肢体酸重倦怠,嗜睡,或肥胖、肢体麻木、口干不欲饮、恶心等,则为次要指征。以眩晕为例,如眩晕而头重如裹、胸闷呕恶、易倦怠、嗜睡、舌苔白腻等,则为痰浊蒙蔽清阳、停阻中焦所致;若见头眩涨痛、耳鸣面红、烦躁失眠,舌红苔薄等,则属肝阳上亢所致。所以,在诊断痰病时,既要熟悉痰的常见症状和体征,又要全面审察患者的整体表现和局部特有症状。 (待续) 《求医问药》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