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医患关系最理想的样子”如何维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病者念什么 后疫情时代,“医患关系最理想的样子”如何维持?

后疫情时代,“医患关系最理想的样子”如何维持?

2023-11-21 19: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澎湃号·湃客“懂点心理学”专栏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师生撰写,内容聚焦时事热点,科普生活知识,涉及亲子教育、家庭关系、职场之道等诸多方面。将心理学应用于日常,让生活更加精彩。

撰文/ 王青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

张缘缘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硕士生

“疫情带给了太多人伤痛,却也让我们看到了医患关系最理想的样子。”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一位网友的评论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我国4.2万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奔赴一线,成为了“最美逆行者”的代名词。疫情期间涌现了太多动人的故事,让英雄、勇士、白衣天使这些赞美的词汇与医疗工作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也让我们看见原本令整个社会感到忧虑和焦灼的医患关系,呈现了出相互理解、高度协调、和谐友好的良性转化趋势。

图/ CFP

2020年2月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77.50%的被调查者在疫情发生后,对医务人员印象好转;55.38%被调查者对于子女从事医学行业表示非常支持[1]。

2020年6-7月,《小康》杂志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进行了“2020中国信用小康指数”调查,结果显示,在公众对公务员、律师、医生、教师、农民等30多个职业群体的诚信形象认知中,医生排名第二,与2019年的第七名和2018年的第五名相比排名明显提升[2]。

新冠疫情期间医患关系的增强固然可喜,但我们应该进行深刻思考的是:如何维持“战时”状态之下和谐的医患关系,使之成为常态。

图/ CFP

首先,让我们简单地看一看,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源有哪些成因[3,4]。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医患关系紧张的成因众多,根源在医疗制度且具体表现在医患关系之中。对于大多数普通的医护工作者和病人来说,把希望都寄托于医疗体制改革,恐怕在短期内难以实现。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在日常的医患互动和沟通中具体地做到什么。

增强和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强医患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机制。倾听、共情和以患者为中心等等,这些沟通方式都是提升医生沟通能力的有效途径。对此,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一种针对医患关系和医患沟通的做法:正念沟通。

图/ CFP

正念沟通指的是个体对当下对话情境的即时认知,包括在沟通过程中有意识的认知过程和即时的正念状态[5]。医疗领域的研究者结合领域特性,将正念沟通定义为一种积极、专注地与患者交流的过程[6]。正念中“关爱”这一品质对于医患沟通有着重要性,医疗工作者准确表达的关爱是使沟通中的共情真正产生疗愈作用的关键。

我们认为,正念沟通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1)对患者和当下对话内容的注意;(2)开放、不评判的态度;(3)冷静和不冲突的行为;(4)准确传达的关爱7。

培养正念,进行正念练习,是一种能够提升正念沟通水平的方法。正念是对当下有意识的、不加评判地觉察,常见的练习方法有正念呼吸、身体扫描、慈心冥想等。研究表明,进行正念练习或参加正念沟通课程的医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倾听患者,对患者的经历有更深的理解,更多地站在患者角度思考问题;患者也认为医生在沟通中更加以患者为中心[8-12]。由此可见,医护工作者练习正念,在工作中提升正念沟通水平,可能是建立和维持良好医患关系的有效手段。

图/ CFP

那么患者是否需要与医护人员进行正念沟通呢?答案是:需要。尽管目前国际上还没有较多关于培养患者的正念沟通的研究,我们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互动都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具有流动性的过程,任何一方的正念沟通都将影响另一方作出反应的方式。

基于正念的基本特征,患者也可以做到以下几点:(1)关注当下和对话的内容;(2)留意自己的情绪;(3)尽可能准确表达自己的病情;(4)冷静和不冲突的行为;(5)对医生进行共情。

我们相信,通过正念沟通,后疫情时代的医患关系会保持一种良性的动态循环,健康、积极地促进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吴君华,李惠,徐维国,岳崇梅. (2020). COVID-19疫情背景下公众对医疗职业的认知及其子女学医意向的调查分析.医学信息, 33(14): 125-128.

2郭玲.(2020). 医生信任度创新高.小康. (22):46.

3张文娟,郝艳华,吴群红,梁立波,李球杰,韩松翰,张靖婧. (2014). 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对策. 医学与社会, 27(04):44-46.

4谢嫒. (2018). 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名医, 9, 251.

5Stroud, S. R. (2010). Toward a Deweyan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Mindfulness. Imagination, Cognition and Personality, 30(1), 57-75.

6Anthony, M. K., & Vidal, K. (2010). Mindful Communication: A Novel Approach to Improving Delegation and Increasing Patient Safety. The online journal of issues in nursing, 15(2).

7Arendt, J. F. W., Verdorfer, A. P., & Kugler, K. G. (2019). Mindfulness and Leadership: Communication as a Behavioral Correlate of Leader Mindfulness and Its Effect on Follower Satisfaction.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0, 667.

8Beach, M. C., Roter, D., Korthuis, P. T., Epstein, R. M., Sharp, V., Ratanawongsa, N., ... & Saha, S. (2013). A multicenter study of physician mindfulness and health care quality. The Annals of Family Medicine, 11(5), 421-428.

9Dobkin, P. L., Bernardi, N. F., & Bagnis, C. I. (2016). Enhancing clinicians' well-being and patient-centered care through mindfulness. Journa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the Health Professions, 36(1), 11-16.

10Beckman, H., Wendland, M., Mooney, C. J., Krasner, M. S., Quill, T. E., Suchman, A. L., & Epstein, R. (2012). The impact of a program in mindful communication on primary care physicians. Academic Medicine, 87(6), 815-819.

11Krasner, M. S., Epstein, R., Beckman, H., Suchman, A. L., Mooney, C. J., & Quill, T. E. (2009). Association of an Educational Program in Mindful Communication With Burnout, Empathy, and Attitudes Among Primary Care Physicians. Jama, 302(12), 1284-1293.

12Gerhart, J., Omahony, S., Abrams, I., Grosse, J., Greene, M. M., & Levy, M. M. (2016). A pilot test of a mindfulness-based communication training to enhance resilience in palliative care professionals. Journal of Contextual Behavioral Science, 5(2), 89-96.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