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中的北京人(北京人)书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病毒的来源依然是人类的祖先 《北京人》中的北京人(北京人)书评

《北京人》中的北京人(北京人)书评

2024-07-14 15: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作为曹禺先生的代表作,《北京人》无疑是出色的。这出三幕的话剧,讲述了一个没落的士大夫家庭内的矛盾纠葛。虽然没有大起大落的剧情,但人物刻画细腻丰满,心理描写细致入微,语言如诗化的散文,依然让人手不释卷。除此之外,这部作品象征手法的运用也是典型而出色的,众多的意象,背后都有着丰富的内涵。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北京人”这一名词在剧中的多重含义,初窥《北京人》的艺术价值。

“北京人”这一名词在剧中代指多个意象,亦有多重含义。我认为,在这出话剧中有“四种北京人”。第一种是“猿人黑影”(四十万年前的始祖北京人),第二种是剧中出现的人物——“北京人”,第三种是指袁家父女,第四种则是指曾家诸人。

对于“体巨如山的猿人的黑影”,袁任敢有一段很精彩的描述—— “这是人类的祖先,这也是人类的希望。那时候的人要爱就爱,要恨就恨,要哭就哭,要喊就喊,不怕死,也不怕生。他们整年尽着自己的性情,自由地活着,没有礼教来束缚,没有文明来捆绑,没有虚伪,没有欺诈,没有阴险,没有陷害,没有矛盾,也没有苦恼;吃生肉,喝鲜血,太阳晒着,风吹着,雨淋着,没有现在这么多人吃人的文明,而他们是非常快活的!” 这段描述之所以精彩,是因为它揭开了文明的阴暗面——压抑人的真性情,束缚人的自由,剥夺人的快乐,充斥着虚伪、阴险、陷害、矛盾、苦恼。这是一种控诉——对现代文明的控诉,也是一种向往——对真、善、美的向往。这里的“黑影”是一个象征,象征着人类的原初状态。

剧中的人物——“北京人”则是与原初的人类一脉相承。剧中对他的描写是极有特殊意味的。“ 他约莫有七尺多高,熊腰虎背,大半裸身,披着半个兽皮,浑身上下毛茸茸的。两眼炯炯发光,嵌在深陷的眼眶内,塌鼻子,大嘴,下巴伸出去有如人猿,头发也似人猿一样,低低压在黑而浓的粗肩上。深褐色的皮肤下,筋肉一粒一粒凸出有如棕色的枣栗。他的巨大的手掌似乎轻轻一扭便可扭断了任何敌人的脖颈。他整个是力量,野得可怕的力量,充沛丰满的生命和人类日后无穷的希望都似在这个人身内藏畜着。 ”他的穿着和外貌整个保持着原始人类的形态,与原初的人类几乎是一致的。不仅如此,他还和原初人类一样尽着自己的性情,自由而没有苦恼。与原初人类不同的是,他能喝酒,能与现代人相处,能在必要的时候与人交谈。在全剧的最后,本是哑巴的“北京人”开口说话了。他开口说话时的情境,是瑞贞和愫方要离开曾家,大门却被锁着了,他开口说话,并帮助瑞贞和愫方打开了大门。这是很有意味的:瑞贞和愫方在曾家受尽苦难,受尽束缚,她们要自由,要打破束缚。这让人联想到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对自由平等的追求,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是很自然的。但出人意表的是,解救她们的却是个“野蛮人”。我认为,先生笔下的“北京人”是原初北京人的进化,他保有原初北京人的真性情和自由,保有原初北京人的外貌和衣着,但他掌握了语言,还多了一份同情和善良。“北京人”这个角色,反映的是先生认为的理想的进化轨迹。

袁家父女是一对奇特的父女。先看袁圆—— “论身体的发育,十七八岁的女孩也没有她这般丰满;论她的心理,则如夏午的雨云,阴晴万变。正哭得伤心,转眼就开怀大笑,笑得高兴时忽然面颊上又挂起可爱的泪珠,活脱脱像一个莫名其妙的娃娃。但她一切都来得自然简单,率直爽朗,无论如何顽皮,绝无一丝不快的造作之感。” 这真是一个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天真自然的女孩子。至于袁任敢, “他有一副幽默而聪明的眼睛,眼里时常闪出一种嘲讽的目光,偶尔也泄露着学着们常有的那种凝神入化的深思。嘴角常在微笑,仿佛他不止是研究人类的祖先,同时也嘲笑着人类何以又变得这般堕落。” 他不修边幅,但富有智慧。父女二人平等相待,共同嬉戏,没有隔阂,没有虚情假意,如一对朋友。 我想袁家父女是作者认为的真正理想的现代北京人。他们自由而有个性,真诚且真实。抛却了吃生肉,喝鲜血此类的野蛮,摆脱了风吹雨淋日晒的落后,使用现代的文明成果,但绝不扔掉原初北京人最可贵的精神品质,绝不让虚伪、阴险、陷害、矛盾、苦恼腐蚀他们。

“原初北京人——‘北京人’——袁任敢和袁圆”, 这三种北京人之间是一脉相承的,是层层进化的,是先生理想中的人类发展模式。这一进化系统的反面,则是曾家众人,被所谓的“文明”折磨着一群人。

首先一点,曾家的男性们的外貌,就是一副不堪重负,受尽折磨的样子。曾文清 “面色苍白,宽前额,高颧骨,无色的嘴唇,看来异常敏感,凹下去的眼眸流露出失望的神色,悲哀而沉郁。” 曾霆 “生得文弱清秀,一如他的父亲。苍白而瘦削的脸上,深湛的黑眼睛,有若一泓澄净的古潭。” 曾皓 “鬓发斑白,身体虚弱,黄黄的脸上微微有几根稀落惨灰的短须。” 这样的外貌,一看就知是不健康的,是不阳光的,透着一股酸腐陈旧的味道。接着,就是这一家人中各人的性格。曾思懿 “自命知书达理,精明干练,整天满脸堆着笑容,心里却藏着刀,虚伪,自私,多话,从来不知自省。” 曾文清 “给与人的是那么一种沉滞懒散之感,懒于动作,懒于思想,懒于用心,懒于说话,懒于举步,懒于起床,懒于见人,懒于做任何严重费力的事情。” 江泰留学归来却是 “纵情欢乐,尽量享受,与北平土生的公子哥的神气,毫无二致。” 只会纸上谈兵,一事无成。曾皓吝啬、自私、注重繁文缛节、酷爱夸张他在家中的威严。增文彩则十分懦弱。这样一群人组成一个家庭,又怎么会少得了勾心斗角?虚伪、阴险、苦恼、掩饰、愤恨、不满……,充斥在这个吃老本的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的每一丝空气里。这群自诩文明的人,读着“文明的书”,守着“文明的礼”,最终被“文明”推向了毁灭。

《 北京人 》 这部剧中曾家人的悲剧,是性格悲剧。但又一点是不言而喻的,他们的性格是封建文明的产物,推倒这个家庭的同样是文明中的各种陋习。试想,若非“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曾家人怎会没有一技之长求生存?若非封建包办婚姻,曾霆和瑞贞的悲剧又怎会出现?

《北京人》中的四种北京人,是两个截然相反的阵营,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至于孰高孰低,孰优孰劣,我想剧本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