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家画作品品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画牡丹国画的名家有哪些人 历代名家画作品品鉴

历代名家画作品品鉴

2024-06-06 03: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李苦禅 芋叶螃蟹 镜心

月下独酌

李白

蟹鳌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插了梅花便过年 李苦禅

最早古人吃蟹,是最看重蟹螯的。晋朝大酒鬼毕卓就说过:“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了一生足矣。”文学家李渔也曾经赞叹道,蟹螯这个东西,直到终身,一天都不能忘怀。

【明】陈淳 《花卉册 蟹》

徐渭画作

【明】徐渭 黄甲图

明代画家徐渭擅长画蟹,在作品《黄甲图》中,画家以奔放精练的笔墨写出螃蟹的爬行之状和荷叶萧疏的清秋气氛。蟹的造型,虽然是寥寥数笔,却浓、淡、枯、勾、点、抹诸多笔法参用,用质感、形状、神态历历具足。覆盖在上面的荷叶,用笔阔大,一气贯成,偃仰有致,在点画之外更具无尽的秋意。

此画画在生纸上,作画时在墨中加了胶水,这样可以避免水墨渗散,徐渭喜用此法。

《黄甲图》上的题诗则高标韻逸:“兀然有物气豪粗,莫问年来珠有无。养就孤标人不识,时来黄甲独传胪”,那份傲气,那身傲骨,正是他颠沛一生的缩写。

徐渭《题画蟹》

“谁将画蟹托题诗,正是秋深稻熟时。饱却黄云归穴去,付君甲胄欲何为?”

清代画家郎葆辰

以水墨画蟹著称于世,名闻天下,人称“郎螃蟹”。他笔下的螃蟹形神兼备,且喜欢在蟹画上题诗,诗画交融,更添蟹画之意趣。他曾画一幅《蟹菊图》,并在画上题诗道:“东篱霜冷菊黄初,斗酒双螯小醉时。若使季鹰知此味,秋风应不忆鲈鱼。”起到了诗为画增色的效果。仔细赏画吟诗,顿有余音绕梁之妙,回味穷远。

《双蟹图》

郎葆辰性情鲠直,但有时却很不识时务。他担任御史时,为了维护“风化”而上书,请求皇帝降旨禁止妇女外出看戏,结果招致妇女们的咒骂,于是有人写诗讽刺:”卓午香车巷口多,珠帘高卷听笙歌。无端撞着郎螃蟹,惹得团脐闹一窝。”

“卓午”就是正午,一二句写出了中午妇女乘车看戏的景况。她们所乘的是“香车”,车上有珠帘,自然是富贵人家的妇女。后两句写得很精彩。“团脐”指雌蟹,因它的腹脐是圆的,这里喻指那些喜欢看戏的妇女。诗人根据字义,将“郎”意会为“雄”,进而将郎葆辰喻为雄蟹,借雌蟹们遇着雄蟹时骚动得“闹一窝”的场面,来表现妇女对郎葆辰奏章的强烈反感,使诗充满了谐趣,构思甚巧。可以想像,郎葆辰读罢定会啼笑皆非。

《蟹戏图》

海派名家任伯年

海派画家中最喜画蟹的要数任伯年,任伯年精人物花卉,擅写生,是中国画坛近代六十名家之一。1873年,任伯年创作了《菊蟹图》。1882年和1885年,又分别创作了《把酒持螯图》和《金秋荷蟹图》。这些画作充分显示了任伯年在色彩运用上的大胆创新。

他继承了中国民间绘画色彩鲜艳夺目、对比强烈的特点,同时学习了西方绘画中的冷暖色调,把各种鲜艳的色彩放在统一的色调中,强调和谐,形成了艳而不俗的风格。他还借鉴西洋画的白粉来减缓艳丽色彩的对比关系。如在《把酒持螯图》中,几只色红如火的熟蟹被青色的酒壶衬托得愈发艳丽,与篮中的黄菊相呼应,而赭色的篮子、黑色的菊叶与白菊起到了协调的作用,以黑白对比和橙黄红的对比,使作品主题更加突出。

《把酒持螯图》 任伯年

显然,上海的文人墨客热衷于描绘蟹,不仅因为蟹是中秋重阳时节的桌上佳馔,更因蟹有着吉祥的古意。任伯年的扇面《二甲传胪》,画中两只螃蟹从盛开的菊花中相对穿过。因为螃蟹有甲壳,一只蟹即“一甲”,两只蟹即“二甲”,指代科举考试等级,表达出人们对仕途通达的美好憧憬。

傅山蟹画《芦荡秋蟹图》

傅山(1607~1684),初名鼎臣,字青竹,青主,后改名山,一字仁仲、公之它、傅道人等。入清后又名真山,号朱衣道人,山西曲阳人。

收藏金石甚富,精鉴赏,博通经史诸子和佛道之学,开清代子学研究之风气。工诗文、善书画、各体皆精妙,亦精篆刻、医学,善画山水墨竹,山水纯以骨胜、墨竹气韵生动,为明末书法大家。

满族画家爱新觉罗·溥佐

爱新觉罗·溥佐(1918-2001)满族,北京人。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之堂弟。自幼在父亲爱新觉罗·载瀛及兄溥雪斋、溥毅斋、溥松窗熏陶下,酷爱书画。

丁公默送蝤蛑

苏轼

溪边石蟹小如钱,喜见轮困赤玉盘。

半壳含黄宜点酒,两螯斫雪劝加餐。

蛮珍海错闻名久,怪雨腥风入坐寒。

堪笑吴兴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

浙派领袖吴茀之

吴茀之(1900-1977) 中国花鸟画大师,现代浙派首领人。初名士绥,改名溪(溪),以字行,号溪子,别署广明畸士,又号逸道人。浙江省浦江县前吴村人。吴茀之的写生观及其对花鸟画的理念,是以革新与个人品格为根基的,体现出关照自然、高逸灵秀的人文情怀。

现代画家吴茀之画蟹颇有造诣,曾绘一幅珍如拱璧的《螃蟹图》,并在画上方题了一首十分有趣的咏蟹诗:“九月团,十月尖。潇洒水国天,有酒非尔不为欢。”诗画合壁,相映成趣。

钱大礼 蟹菊图(与吴茀之先生合作,陆俨少先生题签) 67×42cm

白石老人作品

咏蟹

皮日休

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

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白石老人作品

谢何十三送蟹

黄庭坚

形模虽入妇女笑,风味可解壮士颜。

寒蒲束缚十六辈,已觉酒舆生江山。

亚明 丙子(1996)年作 酒蟹图

亚明,(1924~2002年),安徽合肥人。原姓叶,名家炳,号敬植,后改名亚明。

偶得长鱼巨蟹命酒小饮盖久无此举也

宋陆游

老生日日困盐齑,异味棕鱼与楮鸡。

敢望槎头分缩项,况当霜后得团脐。

堪怜妄出缘香饵,尚想横行向草泥。

东崦夜来梅已动,一樽芳酝径须携。

亚明 佐卮

螃蟹诗

李自成

一身甲胄肆横行,满腹元黄未易评。

惯向秋畦私窃谷,偏於夜簖暗偷营。

双螯恰似钢叉举,八股浑如宝剑擎。

只怕钓鳌人设饵,捉将沸釜送残生。

王雪涛 秋味图

王雪涛(1903--1982),河北成安人,原名庭钧,字晓封,号迟园,中国现代著名小写意花鸟画家。

题蟹

郑板桥

八爪横行四野惊,双鳌舞动威风凌。

孰知腹内空无物,蘸取姜醋伴酒吟。

朱屺瞻

生卒:1892年-1996年

男,汉族,江苏太仓人,1892年生,八岁起临摹古画,中年时期两次东渡日本学习油画,五十年代后主攻中国画.

朱屺瞻 作品

螃蟹浑身甲胄

蜘蛛满腹经纶

1984年作 菊蟹图 立轴 设色纸本

营私借壳蔽法海

履责舞锤挡悟空

朱屺瞻作品

直走三尺难信步

探戈千里可横行

唐云作品

唐云(1910—1993),字侠尘,别号药城、药尘、药翁、老药、大石、大石翁,画室名“大石斋”、“山雷轩”。

文人们对螃蟹可是情有独钟的,写螃蟹的诗歌,自《楚辞》开始,随便就能找个几十上百首。要说的是元朝大画家倪瓒,他写了本《云林堂饮食制度集》,专门讲了煮毛蟹和蜜酿蝤蛑(海蟹)的方法。前者是用生姜桂皮紫苏和盐同煮,水一开就翻个,再一开,就能吃了。他特别强调,一个人顶多煮两只,要是不够吃,就再煮。特别忌讳煮了好多吃不了,放柴了,就糟蹋了。至于蜜酿蝤蛑,则要先煮,海蟹一旦变色就捞出来,取出蟹脚和蟹身里的肉,蟹黄蟹膏也取出,单放。先把蟹肉码在蟹壳里,鸡蛋黄和蜂蜜搅拌后撒上,上面再铺蟹黄蟹膏,上屉略蒸,鸡蛋一凝固,取出就吃,非常鲜美。

但要是比起李渔来,这些都是小巫见大巫了。据说李渔一顿,能吃掉二三十个螃蟹。这种吃法甚至给他造成了经济压力,一到夏天,他就开始攒钱——这笔钱是专门用来买蟹的,被他称作“买命钱”。李渔对螃蟹之痴狂,无以复加,他称秋天为“蟹秋”,还要备下“蟹瓮”和“蟹酿”,来腌制“蟹糟”——大概就是醉螃蟹吧,是冬天吃的。而操办这一切的小丫鬟,则被他称为“蟹奴”。他夸赞螃蟹“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是色香味三者的极致,“更无一物可以上之”。后人能与李渔比肩的,可能就是画家徐悲鸿了,徐悲鸿说过:“鱼是我的命,螃蟹是我的冤家,见了冤家不要命。”

螃蟹咏二首

曹雪芹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涤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斯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王天池作品

王天池 (1914.3—1986.7)山东黄县人。擅长中国画。

娄师白作品

娄师白(1918年6月2日—2010年12月13日),原名娄绍怀,曾用名娄少怀,字亦鸣,斋号老安馆;湖南浏阳人.

“二甲传胪”的典故

中国有着悠久的食蟹文化。《汲冢周书》有周成王时,海阳献蟹入贡的记载。宋朝傅肱专有《蟹经》一书,汇集各种食蟹之法。古人形容螃蟹的鲜美:“充盘煮熟堆琳琅,橙膏酱渫调堪尝,一斗擘开红玉满,双螯啰出琼酥香”。“螃蟹、菊花、美酒”在清代画家边寿民的作品中经常相伴出现。上图《菊蟹》现藏故宫博物院,边寿民画中亦有诗云:“稻蟹膏方满,罏头酒正香,若辞连日醉,辜负菊花香”。

国家博物馆亦藏有边寿民《菊蟹图》扇面一幅,虽只浓墨淡彩,满纸早已溢满秋的繁盛与趣味。“甕醅着意煮,篱菊尽情开。□□长淮水,霜螯下牐来。”谁能抗拒蟹的丰美,曾写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一代文豪苏轼也难挡蟹的诱惑,作诗云:“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把螃蟹堪比庐山。元代大画家倪瓒逸笔草草、清虚淡远的意境令后世无数画家竞相模仿,却无法超越,而他更写下《云桂堂饮食制度集》来介绍蟹的烹制方法。蟹肉独特的细腻与鲜美,让人怎敢不食人间烟火。

而蟹“二甲传胪”的寓意更让多少文人趋之若鹜。古代文房用品中会出现螃蟹用双螯钳夹一根芦苇的形象,其实是取其谐音“二夹传芦”来寓意“二甲传胪”。“传胪”即“金殿传胪”,是皇帝宣布登第进士名次的典礼,“二甲传胪”的艺术题材,是古代读书人对金榜题名、功名利禄的美好祈愿。

徐渭画的《杂画册 ・螃蟹》(故宫博物院藏)中就自题“传芦”。

徐渭鱼蟹图(天津市历史博物馆藏)自题:“钳芦何处去,输与海中神。”

明代画家陈淳也曾画过《墨蟹图》(上海博物馆藏)。边寿民四十三岁时画的《杂画・菊花》卷中有“笔在白阳青藤之间”的自题,可知他对陈淳、徐渭的崇拜。陈淳的水墨写意手法对于边寿民的螃蟹创作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明代画家沈周曾专门创作过《郭索图》一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绘一螃蟹双螯钳着一根芦穗,八爪横行,瞪着的双目下是一个圆圆的背甲,上面的双凹就像撅着的嘴,使得整只螃蟹看上去倒像一张人的脸,无奈之中又有几分滑稽。画家自题诗云:“郭索郭索,还用草缚。不敢横行,沙水夜落。”

蟹有四名,以其横行,曰螃蟹;以其行声,曰郭索;以其外骨,曰介士;以其内空,曰无肠。画家笔下的蟹,或墨色淋漓,或浓淡相宜,诉说着文人的得意与失意,讽刺与自嘲。

蟹,让这个菊香四溢,繁华清冷的秋,生动而妙趣横生。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