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画行稳 双卷致远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画家柳子谷花鸟图片 作画行稳 双卷致远

作画行稳 双卷致远

2024-04-11 00: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作画行稳 双卷致远——柳子谷中国近现代名家大红袍画集

柳子谷(1901-1986)

柳子谷(1901-1986)江西玉山县人,名习斌,号怀玉山人,画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与徐悲鸿、张书旂被誉为“金陵三杰”,有“画竹圣手”“板桥第二”之谓。作画兼擅山水、人物、花卉,尤精兰竹。

柳子谷先生与家人(摄于1938年)

柳子谷的人生

柳咏絮 ,沈阳市文史研究馆馆员。1937年生,柳子谷之女,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

2021年9月16日,柳咏絮在沈阳的家中接受我们采访,回忆父亲柳子谷的艺术与人生。柳咏絮说——

“丹青抗日第一人”

“今年是父亲120周年诞辰纪念,沈阳日报对父亲的艺术人生进行采访,我感到很高兴。父亲出生在1901年,与世纪同龄,老家是江西玉山县,一个地地道道的江南山村。我一岁和十二岁时去过,两次都没生活多少时间,六七十岁时为筹建柳子谷纪念馆去过多次。那里环境特别美,玉山是人杰地灵的地方,被称为博士县。父亲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是祖母把他带大的。他对祖母的感情特别深。”

“父亲小时候很爱画画,十多岁时就在老家民宅上画了壁画,十多年前我们去探访老家时那壁画还在,现在这文物遭到破坏了。他18岁时离开家到南昌读书,和傅抱石经常聚会并结成好友。后到上海学习,喜爱画画的初心不变,一直坚持。我经常听父亲讲,他在上海美专上学是边打工,边学画。1924入上海美专,师从刘海粟、潘天寿。”

“父亲的责任感非常强,一生从艺修身、养性,情系民族文化艺术事业振兴,其艺术使命的担当精神,对后人依然很有教益。”

“1926年,他走出上海美专,满怀报国雄心毅然投笔从戎,参加北伐战争,以笔为戟,奔赴前线,参加北伐的近现代画家仅有三人,柳子谷、叶浅予、关良,真是寥若晨星。”

“父亲在林伯渠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第六军总政治部当美术干部,创作《雪中从军图》得到林伯渠的鼓励并在画上题诗‘万里长征人,怀才意不薄。于斯风景中,合赋从军乐’。在那个环境里,父亲充分发挥自己绘画能力做宣传工作。”

“1933年,父亲创作《水灾图》《流民图》等百幅画义卖赈灾,获‘急公好义’锦旗。年轻时父亲便将爱国主义、人道主义作为自己绘画创作的主题,要求作品直面时代,关注社会和人生。”

“1934年至1935年,父亲先后在南京、上海办个人画展,两次画展在文化艺术界影响很大,许多知名人士如于右任、宗白华、蔡元培、张大千、徐悲鸿、张书旂、何香凝、柳亚子、梅兰芳等前来参观无不盛赞。当时的《新民报》《朝报》《艺风》《美术生活》等杂志、报刊报道画展盛况、刊发名人题词,如于右任:‘子谷绘山水,取法宋元,旁及百家,昔人谓与宋人血战岂不然哉——识者谓,可以起近代之衰’。蔡元培评价他:‘坚贞君子节,正直古人风’。徐悲鸿评:‘柳氏作品为真气远出,妙造自然’。”

“那时父亲在南京结识了许多画家,其中与徐悲鸿、张书旂先生过从甚密,经常在一起探讨绘画艺术,曾合作《岁寒三友》,时有‘金陵三杰’之佳话。”

“1936年父亲在政府挂了个闲职工作,与于右任、何香凝、蔡元培等一起参加书画活动,父亲年轻多做些服务工作,和大家相处很好,父亲出画册办画展时,得于右任等名人题签、题词。”

“由于父亲的绘画出众,人品好又与政界文人很熟,他曾利用这些有利条件营救被捕的共产党员。这件事是我们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上海《解放日报》刊登的一篇署名张继恩的文章中看到的。张继恩是张书旂哥哥家的孩子,曾任周恩来总理的机要秘书,新中国成立后在上海工作,通过他发表在报纸上的回忆文章,我们才知道,父亲默默无闻地做一些爱党、爱人民的工作。”

“1937年他的《独酌》画作辑入《现代书画集》。”

“1938年父亲应张治中将军之邀,同时兼任湖南通道及绥宁两县县长并兼任人民抗日自卫团长。其间遇饥荒,父亲画竹义卖赈灾,义卖捐款支援建设芷江机场。他还题写‘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至今还竖立在绥宁县。”

“任县长两年,父亲深受乡民赞誉,离职时百姓沿途相送,有赠联:‘万家生佛千秋泽,一代艺人百里侯’。《绥宁民间故事》收录了‘柳子谷作画帮穷人’的故事。”

“抗日战争开始后,父亲创作了《梁红玉击鼓抗金图》《戚继光抗倭图》《雪中归军图》等,因所作反映抗日斗争作品多,被称为近、现代画坛‘丹青抗日第一人’。”

“抗日战争快结束时,社会比较动荡,父亲到重庆,办了一次画展,画展作品卖了很多,买了一座小洋房,那时我七八岁,记得父亲经常出去卖画维持一大家人生活。画展期间,沈醉买了《霸王别姬》《梁红玉击鼓抗金》赠戴笠,他们便相识了,在沈醉的回忆录中还提到了父亲,这在‘文革’事情就大了。”

“1996年为筹备父亲遗作展,我和弟弟到北京沈醉家,他住在全国政协后院,当时没有预约,沈醉爱人接待我们说:沈醉病了不能见客。当沈醉在屋里听见我说是柳子谷的女儿,就说:‘让她进来。’破例接待了我们。我把父亲的画册送给他,他一边看一边说:‘你父亲把我坑苦了’,我感到诧异,他接着说,‘红卫兵’小将来逼我说柳子谷是特务,我始终说他不是特务,就是一个画家,为此我挨了不少打。’一个人不说假话、不昧良心去坑一个好人,这是做人的本分。”

“辽宁成了第二故乡”

“再回到1946年,父亲在重庆与徐悲鸿重聚,参加徐悲鸿与廖静文婚礼。”

“1948年,李宗仁竞选副总统时父亲正在南京开画展,因父亲的知名度很高,李宗仁便购买了画展除非卖品外的全部展品以酬谢选举代表。”

“在解放军即将南下时,‘国民政府’紧急开会,让职员当场决定是去台湾,还是自谋生路,何去何从当机立断。父亲看透了国民党的腐败,黑暗,自知自己的历史清白,长期以卖画为生,虽在旧社会做过工作,国共合作时当过县长,带领人民积极抗日,没做过坏事,还救过共产党人,是个爱国知识分子和画家、心里坦荡荡。在美国生活多年的张书旂,虽多次邀请父亲去美国,父亲还是毫不犹豫地决定带着我们回江西老家迎接解放。”

“一声炮响,玉山解放了。解放军和我们同住在一个祠堂里,解放军睡在地上,和我们相处十分友好。后来母亲说:‘我们靠卖画维生,需要到大城市活动’,于是我们就到了杭州,住在同学家花园中的水榭里。在杭州,父亲办了他生前最后一次画展。两年后经马寅初推荐,我随父母离开了南方到辽宁,于是辽宁成了我们的第二故乡。”

“父亲先到沈阳报到,后被分到大连一所中学当老师,生活稳定了,父亲心情特别好,在上海美专学习的西画又捡起来,在家经常画素描静物,到文化宫画油画,常画人物速写,还创作时政漫画和反映少年生活的作品发表在报刊杂志上”。

“抗美援朝初期,父亲与著名画家朱鸣冈、罗尗子三个人在大连搞画展,义卖捐赠买飞机,以实际行动支援抗美援朝。那时正值‘肃反’运动,父亲将自己的历史一五一十原原本本全都道了出来。当时大连四中领导,得知父亲曾与国民党上层人物有往来,又当过县长,便下令叫停义卖捐飞机活动,这对父亲的打击非常大,心情沉重,满腔的报国热情不仅不能实现还要被审查。但他特别自信,相信会澄清的,便慢慢地平静下来将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后来组织给父亲的结论是‘一般历史问题’,但他并不知道是被‘内控’使用,因此几十年父亲的艺术活动处于被封闭受限制状态,在社会上慢慢的销声匿迹直到‘文革’以后。”

“用作品说话,让历史筛选”

“1957年,父亲调到沈阳师范学院教中国画,到1962年去山东,在辽宁五年,创作了《抗美援朝战争画卷》《山村新貌》两件不可取代的中国画作品。”

“1959年父亲与军旅美术工作者满健合作《抗美援朝战争画卷》27米长卷,画面气势磅礴,宏大壮观,震撼人心,笔墨意境雄浑而又深邃,这画的创作是在没时间、没经费的情况下怀着满腔热情完成的。在辽宁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全国画展审稿会上,与会的专家被这画震撼了。可是在那个年代竟因一个青年教师说了一句‘这是为彭德怀树碑立传’,作品失去了进北京展出的机会,画家满腔热情创造出一件具有极高文化价值的历史巨作,因一个小人物一句非常不负责任的话,而被打入‘冷宫’几十年,甚至险些被毁掉。这悲剧多可怕啊!”

“1958年父亲随沈阳政协文教组到辽阳梨庇峪采风,他很有感触,为创作《山村新貌》长卷积累了素材,后来父亲被借调到鞍山师范学院,完成了《山村新貌》7.5米长卷。《山村新貌》创作的条件十分艰苦,创作期间我去看过父亲,50多岁的南方人胃又不好,我很难过地看着他吃高粱米,还经常拿暖瓶泡大米吃,但他精神特别好,挺乐观。”

“《抗美援朝战争画卷》和《山村新貌》长卷两件作品凝聚了画家的激情,以精湛的技法全面展示了两件重大历史事件的面貌。如果说《抗美援朝战争画卷》是一部史诗画卷,那么《山村新貌》则是一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和平赞歌,父亲以此证明中国画是有生命力的。两幅长卷是父亲的代表作,也是中国人民对那个年代的集体记忆,它的历史和艺术审美意义是其他作品不可取代的。”

“著名美术史论家刘曦林说:‘读史论,渐知先生在美术史上的位置,一位旧时的文人画家在新时代里能绘出《抗美援朝战争画卷》和《山村新貌》巨制者更是凤毛麟角’。史诗性创作实践了父亲‘用作品说话,让历史筛选’的艺术理想。”

“1962年,山东省委书记舒同将父亲调到山东艺术专科学校后,参加一次全国中国画研讨会,与阔别20多年的好友王雪涛、李苦禅、郭味渠等相聚合作作画,相互赠画,非常愉快。”

“他的心里是阳光的”

“‘文革’期间,父亲因历史问题免不了被‘揪斗’,挨了批斗回家,母亲打热水给他洗洗脚,然后他就看画、做诗、唱诗。他是因几十年前的历史问题被‘揪斗’,所以心里很平静。记得那时他在拐棍上刻着:‘不读毛主席的书,寸步难行。’山东艺术专科学校单应桂教授说:‘我感觉柳老这个人,特别自信。别人爱怎么说怎么说,他该什么样就什么样,胜似闲庭信步’。”

“父亲不仅被‘批斗’挨打,还被抄家无数次,家中藏画、金石印章、影集等被一洗而空,后来多次落实政策,也追不回来。山东艺术专科学校的领导经常到父母家赔礼道歉,我多次去山艺追问落实政策之事都无结果。一年夏天,父亲对我说:‘别追了,实在找不到,就算了吧。抄我家的人,都是我的学生和同志,他们都懂画,他们不会把画毁掉的,只不过那些画不属于我们的了’。父亲这么豁达,我也就放弃追查。后来山艺党委发文件,表彰我父亲,父亲去世以后,组织上给我母亲的待遇很高。最近几年在网上陆续出现当年被抄家抄走的藏品,如徐悲鸿题了上款赠父亲的《双马图》和对联及与父亲谈艺术的信函。”

“《抗美援朝战争画卷》《山村新貌》这两件长卷,‘文革’期间是我先生满健,把画放在炉筒子里,用报纸堵上,躲过抄家劫难留下来。父亲生前将《抗美援朝战争画卷》捐给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父亲捐这件作品时特别感动、高兴,心情舒畅,他被‘内控’几十年,总算抬起头做一个正常的人,得到党和国家的信任并给这件作品高度评价,视为珍宝。”

“《山村新貌》由我保存了近50年,父亲要捐《山村新貌》,并以书信文字嘱咐我:‘这张画你保存,以后捐给国家,不能卖。’这话牢牢印在我的脑海里,我努力筹建柳子谷纪念馆,拟将这件国宝级的画卷,作镇馆藏品。如今纪念馆已建立,但这件作品被迫离开了我流落海外,我未能完成父亲的遗愿,感到十分痛心。”

“再说一件事,大约在1990年,我参加民进辽宁省委会议,十分戏剧性的遇到当年父亲在大连任教的中学领导孙某某,他十分忏悔地对我说:‘1953年,徐悲鸿在中央美院当院长,给你父亲发函,请他到北京去讲课,此信函被我给压下,让你父亲失去了一次改变人生的机会,当即在他的笔记本上写:‘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见《归去来辞》’至今我还保存着这个字条。假期我去济南探亲,向父亲提到此事,父亲十分感叹,慢慢地连连说:‘都过去了,都过去了。’”

“一个人的命运在十字路口上,一个机会的错过,命运就被改变,好在父亲心胸特别豁达,虽受到一些不公正待遇,但他的心里是阳光的,这在他的作品中得到诠释。”

柳子谷的艺术

2021年10月22日,柳咏絮接着讲父亲的艺术成就——

用中国画的艺术语言

表现时代风貌

“父亲的一生,绘画的成就达到的高度,两个代表作,一个是《抗美援朝战争画卷》,一个是《山村新貌》,这两个代表作,是在中国美术史上立得住的巨作,有叙事、有环境、有人物,内容丰富。在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上,还没有可取代的作品。从表现方法上看,以散点透视和焦点透视相结合,既有宏观的大场面,又有局部的细节,每个情节的衔接用云、树、山石,非常自然,非常流畅。”

“父亲的笔墨技法传统而有新意,丰富而多变,不守旧。人物、山石、树木、飞机、大炮、辎重、硝烟、工厂等各种环境和物品,和传统的笔墨非常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讲传承,讲创新,讲鉴古开今,父亲用中国画的艺术语言表现时代的风貌,画卷的时代特点十分浓郁。”

“父亲早年专工山水画,以研究宋画为主,尤其对马远、夏圭,浸入得很深,理解得很到家,画得也很透明,很清新,从这两件长卷作品看到他雄厚的北派山水功力。”

被蔡元培称为“画竹圣手”

“他的墨竹画在继承、创新,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创造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他以家乡水竹为载体,写尽四季之竹,将风雨、晴晦、烟云、昼夜等不同时空气象融入画面,并配以或明月、花卉,或草虫、鸡鸭之类,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尤其是将山水画重意境的艺术特色巧妙地融入竹画之中,更具感染力。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便被蔡元培先生称为‘画竹圣手’,曾以‘坚贞君子节,正直古人风’赞誉柳子谷;于右任则称其竹画为‘英雄气概美人姿’。”

“父亲推崇诗书画融合的理念。他的花鸟画艺术继承了借物抒怀的特点,他说‘我喜欢在画上题诗,也常引题别人诗句。以诗提炼作品内涵意境,以诗言志,寄托个人情志、信念、理想,使画得到升华’。如作品《故园春色好》樱花繁茂,一只栖在枝上的白头鸟呼唤另一只飞翔的鸟,题句‘故园春色好,头白亦归栖’,抒写了画家的情思、志趣、心境。又如他画劲竹,题诗:‘一杆硬似铁,顶住狂风雪,写入丹青手,从无低头叶。’显然,在艰难的岁月表现他的艺术人格和刚毅的性格。”

“诗、书、画”三绝 “景、情、理”三真

“形神兼备是父亲一贯的艺术主张,他认为:‘形似难,神似更难,形神统一则难上难,’他注重‘形似’,并用适当的夸张、变形,以准确表现对象的‘神’。他喜爱更接近自然美的小写意画法,生动活泼,更具雅俗共赏性。是继任伯年之后很突出的一位画家,高雅、有生命力、体现着天地自然的和谐,让人感受到绘画的书写性、典雅、飘逸之气。他反对一笔草草,反对绘画形象的谬误与笔墨的粗率。”

“父亲作画求形神兼备、雅俗共赏、天人合一的审美理想,使作品达到‘诗、书、画’三绝,‘景、情、理’三真的境界,进而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主题与形象的默契,情趣与理趣的和谐,这就是柳子谷绘画艺术的独特风格。”

“父亲的座右铭:‘寻理应求水落石,争鸣不虑火烧身’,可以反映出他的人品,他说‘人品与画品的统一,是对画家个人修养的基本要求。’”

“他在艺术上很好地解决了传统与创新、功力和修养、画格和人格、生活和艺术,以及山水、人物、花鸟画,诗书画的有机融合等方面的问题。”

“1980年代,辽宁、山东电视台摄制《柳子谷和他的两部鸿篇巨制》《画家柳子谷》等多部专题片,片中采访美术理论家邵大箴、孙克、薛永年、杨庚新等十多位专家、学者,他们对父亲的画作以‘国宝’称之。二十一世纪有更多媒体不同角度介绍他的艺术人生。先后出版了《谈话未敢忘子谷》《兰竹精神》史料和艺术专著。”

“2015年山东艺术学院校园竹林中矗立父亲大型铜像,铜像四周镌刻着于右任、蔡元培、徐悲鸿、刘海粟为父亲的题词。家乡玉山县政府和玉山的父老乡亲,更以柳子谷为荣,继命名‘柳子谷路’之后,兴建广场名人墙中的‘柳子谷浮雕’‘柳子谷文化园’及‘柳子谷竹园’,又共建‘柳子谷纪念馆’等,以多种方式缅怀纪念他,传承他的绘画艺术,以他的精神激励后人。”

满健谈柳子谷

满健 1929年出生于湖南桃源县。剧作家。1948年就读长沙华中高艺学校。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多次立功受奖。绘画作品《秋实》参加第一届全国青年美展。出版《口红》剧本、《奇袭》电影编剧及十余部影视作品。与著名画家柳子谷合作《抗美援朝战争画卷》由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2021年10月22日,应我们邀请谈《抗美援朝战争画卷》和《山村新貌》两件作品,满健说——

“我和柳老合作《抗美援朝战争画卷》是1957年。1956年下半年我把草图画完了,时任沈阳军区政治部主任杜平,他当年是抗美援朝志愿军政治部主任,看过我的草图说,这个画的构思、整个想法都挺好,一定好好完成。”

“我在当兵前是学画的,在美专学了一年多。当时我想找一个基本功雄厚的画家合作,这样能取长补短,也能加快速度。当时东北三省的画家,没遇到理想的,也想自己接着画了,但担心自己的基本功。一个偶然机会,有个战友在沈师院学习,告诉我有个画展,在展览上我看到柳老的一张农村冬天雪景画,眼睛一亮,我高兴地说:找到了有功底的人了,他的基本功太好了。他的用笔,用墨,功底够,与这个人合作,这画一定成功。”

“我们认识以后,我把我的想法和他一谈,他很明确,只要你构图能想到的,不管画什么,没问题,我可以给你表达。于是我放开思想不管是天上的飞机,地下的坦克,修桥,行军等,我从头至尾,把大轮廓草图15米勾出,柳老定稿。他作画功力纯熟到什么程度?他直接下笔,大小、比例、用色,什么都不会有问题,轻重控制得非常准确,一次完成。”

“1959年第一次在辽宁美术馆展出,所有的专家、教授,看过没有不说好的,专家教授们都提出这幅画应该参加全国美展,评选都通过了,但未展成。”

“直到1984年,中央有领导在山东电视台看到这幅画的照片,安排一位画家和一位宣传部干事到山东访问,见到柳老看到原作,回去汇报,领导认定这是好作品。我们画的原标题《二次战役歼敌图》,二次战役我从头至尾参加了,我对朝鲜战场比较熟悉,我作为38军一分子,画的是38军的事迹,可军委领导看过作品后说:这画已经概括了整个抗美援朝战争,建议把画名改为《抗美援朝战争画卷》,军委领导指定了给画作写题和题跋的人,这画就完整了。这在创作中也是很少有的,我们非常高兴。”

“这张画在北京展出时,一位志愿军老同志看了,指着画面:当时我带团就是从这里过去的。另一位志愿军老同志说:这座桥我到过。这说明作品让曾经经历的人感到真实、亲切,仿若身临其境。这时是1996年,柳老已经去世10年了。”

“我在朝鲜三年,战争过程是亲身经历的。我熟悉这段生活,记忆也清晰,有好题材,有生活,如果没有扎扎实实的基本功,也表现不出来。如果没有柳老那么深厚的功底,是不可能成为一件经典画作的。”

“再就是柳老另一件长卷《山村新貌》,我在北京工作回沈阳时,我听柳老说:有人说,这幅画是歌颂错误路线的,应该赶紧把画处理掉。我仔细地看了画卷,认为画的是农业机械化、追求幸福生活的画卷。柳老就说:画放你这。1984年他以书信的方式嘱托我们将这件作品捐给国家。我们一直在找机会完成这一使命。”

“《山村新貌》在今天来说,应该是一件国宝。1996年在北京展出,专家们希望打开玻璃柜看看真迹,他们看了之后说:这是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前来参观展览,盛况空前。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表现农村建设的中国画,还没发现第二幅表现得这么完整。画作已辑入《百年中国画集》《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纳入《中国现代名家画集》系列。”

“‘三面红旗起大势,穷则思变古有之。伟大中华复兴日,功过是非话昔时。’这是柳子谷先生1981年为自己二十年前作品《山村新貌》图卷之题句,从中可以进一步了解画家的创作思想和对自己作品的再认识。”

2021年12月8日,柳咏絮再与我们交流,修订访谈文本,再叙“子谷家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