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游千年,大美敦煌】初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画作净土 【神游千年,大美敦煌】初唐

【神游千年,大美敦煌】初唐

#【神游千年,大美敦煌】初唐|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敦煌系列连载”的总目录(可链接到每一篇):

【神游千年,大美敦煌】连载目录(可链接到每一篇)

----------------------------------------------------------------------------------------------

【阅前提示:】本文有一些是高清大图,点开图片,可看大图(每张图皆已注明像素尺寸,如【1600x2300】)。

-----------------------------------------------------------------------------------------------

【神游千年,大美敦煌】初唐-71窟-北壁-阿弥陀经变:思维菩萨,定神静思之美【高清大图】

第71窟位于莫高窟南区中段第一层,初唐时营造的覆斗形顶洞窟,西壁开一龛。

窟顶四披画有千佛,西壁平顶敞口龛内塑趺坐佛、阿难、迦叶、二菩萨。龛顶画千佛。龛壁浮塑佛光,两侧各画二飞天、赴会佛一铺及项光、莲花。龛外南、北侧各存孔雀卷草边饰一段。

北壁-阿弥陀经变(西方净土变)

1.初唐-敦煌71窟北壁-净土变【2035x1527 超大图】

(▲提醒:上图与下图皆为高清超大图,在图片上点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此方式可查看原始尺寸的最大图)

北壁《阿弥陀经变》

北壁画阿弥陀经变一铺。

虽然这幅壁画曾被熏黑,但在上世纪70年代,通过敦煌研究院的保护专家们精心修复,使其唐时的状态得以还原。

《阿弥陀经》也称《小无量寿经》,姚秦(公元384~417年)鸠摩罗什所译。本经的内容是说有一次释迦牟尼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给舍利弗等众弟子讲解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美妙景象和阿弥陀佛的无限功德,只要发愿皈依佛法,念念不忘阿弥陀佛的名号,死后即可去极乐世界生活。

由于该经详细地讲述了大乘佛教关于彼岸世界的观点,加之文句通俗,篇幅不长,容易背诵,修行方法简便,所以流传很广,影响很大,也是净土宗信仰者每天必读的功课。

1.初唐-敦煌71窟北壁-净土变【2874x2177 超大图】

大唐“诗仙”李白《金银泥画西方净土变相赞》中颂扬了西方净土世界的美妙,原文如下:

“我闻金方之西,日没之所,去中华十万亿刹,有极乐世界焉。彼国之佛,身长六十万亿恒沙由旬,眉间白毫向右,宛转如五须弥山,目光清白,若四大海水。端坐说法,湛然常存。沼明金沙,岸列珍树,栏楯弥覆,罗网周张。砗磲琉璃,为楼殿之饰;颇黎码瑙,耀阶砌之荣。皆诸佛所证,无虚言者。金银泥画西方净土变柑,盖冯翊郡秦夫人奉为亡夫湖川刺史韦公之所建也。夫人蕴冰玉之清,敷圣善之训,以伉俪大义,希拯拔于幽涂;父子恩深,用薰修于景福。誓舍珍物,购求名工,图金创端,绘银设像。八法功德,波动青莲之池;七宝香花,光映黄金之地。清风所拂,如生五音,百千妙乐,咸疑动作。若已发愿,及未发愿;若已当生,及未当生。精念七日,必生其国,功德罔极,酌而难名。赞曰:

向西日没处,遥瞻大悲颜。目净碧海水,身光紫金山。勤念必往生,是故称极乐。珠网珍宝树,天花散香阁。图画了在眼,愿托彼道场。以此功德海,冥祐为舟梁。八十一劫罪,如风扫轻霜。庶观无量寿,长放玉毫光。 ”

(▼注:对李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以下系列:)

【诗仙李白】连载目录(可链接到每一篇)

阿弥陀经变、无量寿经变、观无量寿经变,统称为“西方净土变”,敦煌莫高窟共保存215铺,其绘制数量可谓是盛况空前。莫高窟初唐第71窟北壁西方净土变,便是其中的代表画作,通过《观无量寿经》的记载,绘制了“树上生宝楼阁”、“不鼓自鸣”、“九品往生”等内容。

(注:文末有更多链接——敦煌其他窟的“净土变”)

1.初唐-敦煌71窟北壁-净土变局部1【1600x1600 大图】

中央主体画面,平台上,正中为阿弥陀佛于树下讲法,四周疏疏落落地分布着八位坐于琉璃地面之上的菩萨,姿态各异:或胡跪持花,或合十盘坐,或盘腿支腮沉思,或看着自己的手印出神。

绘画线条疏密有致、稳健有力,色彩浓淡变化艳而不俗,把这些人物的精神气质清晰刻画而出,也体现了净土世界的自由、闲暇、舒适。

其中右侧上部两位菩萨的姿态较为相近,被称为“思惟菩萨”

2.初唐-敦煌71窟北壁-净土变之宝地上的供养菩萨【1003x1414】

这一平台上主尊佛周围席地而坐的几位思惟菩萨:

2.初唐-敦煌71窟北壁-净土变之宝地上的供养菩萨【临摹】高鹏临摹 1986年,图源《敦煌壁画复原图》【1728x3013 高清大图】

(▲提醒:上图为高清超大图,在图片上点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此方式可查看原始尺寸的最大图)

2.初唐-敦煌71窟北壁-净土变之宝地上的供养菩萨【临摹】牛玉生临摹

思维菩萨

下图:位于主尊佛身边右侧的两位思惟菩萨,被认为是敦煌石窟里最美、最经典的菩萨之一:

2.初唐-敦煌71窟北壁-净土变之思惟菩萨【2242x3018 超大图】

(▲提醒:上图为高清超大图,在图片上点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此方式可查看原始尺寸的最大图)

第71窟壁画《西方净土变》中的两位思惟菩萨,位于阿弥陀佛座侧(壁画右半部分)。

较上面一位思惟菩萨,头戴宝冠,梳高髻,黑发分披双肩,交脚趺坐于伏瓣莲上,身姿扭向一边,右手打着手印,眼望自己的手印,默默出神。

较下面一位思惟菩萨,宝蓝色长发,面容姣好,姿态自然,左手叉腰,右肘依托在右膝上,右手支颐沉思,表现出内心澄静与外表宁谧的完美统一。菩萨千年不变的微笑,正是对煌煌大唐的赞叹。

2.初唐-敦煌71窟北壁-净土变之思惟菩萨【临摹】80x53cm【600x952】

这几位菩萨,身上都有很多装饰,头顶上都梳着高高的发髻,上面有宝冠;面相丰满圆润、曲眉秀眼、鼻梁高挺、朱唇微闭,每一位的神情姿态都不一样。

上半身基本上是半裸,斜披锦帔,腰缠腰带,手臂上搭着透体的薄纱丝带。整个画面显得雍容华贵,体现出唐代当时以丰满为美的审美观念。

下图:思惟菩萨之一:

2.初唐-敦煌71窟北壁-净土变之思惟菩萨1【1175x1986 大图】

右边最上面一位思维菩萨,交脚趺坐于伏瓣莲上,坐姿很随意。头戴宝冠,梳高髻,头发与其他三位的发色一样,是黑色的,分披双肩。面容姣好,身姿扭向一边,低着头,好像若有所思,又像在看右手手印,默默出神。

2.初唐-敦煌71窟北壁-净土变之思惟菩萨1局部【978x1105】

2.初唐-敦煌71窟北壁-净土变之思惟菩萨1特写【996x1462】

菩萨在看着自己的右手手印,默默出神。

2.初唐-敦煌71窟北壁-净土变之思惟菩萨1胸像【创意设计】

2.初唐-敦煌71窟北壁-净土变之思惟菩萨1与2【临摹】高山修正临摹作局部【1080x1730 大图】

可以看出,初唐壁画中的人物造型已经由早期的清秀、瘦削,渐渐演变为丰满、结实,体现出唐代健康、朝气蓬勃的精神气度。尽管嘴唇上还留着小胡须,但菩萨形态显然已摆脱“挺然丈夫之象”,体现出典型的女性菩萨形象。线描婉转、流畅,稳健而有力,注重主次、疏密、虚实、浓淡关系而富于变化;色彩上以绛色、绿色、肉粉色做晕染,艳丽而不俗。画中还善于表现透明的效果,突出薄衣轻纱。

地面花砖表现的是佛经中所描述极乐世界“金绳为界”,此处界画很有立体感。

下图:思惟菩萨之二:

2.初唐-敦煌71窟北壁-净土变之思惟菩萨2【1574x1978 大图】

右侧中间这位思惟菩萨,坐于莲花座上,面容姣好,宝蓝色的长发及肩,右手托腮,支颐沉思。

左腿弯曲平放,左手很自然地放在膝盖上,右小腿立起;右肘撑在膝盖上,右手食指放在嘴边,显得很随意轻松。

2.初唐-敦煌71窟北壁-净土变之思惟菩萨2局部【978x1105】

这位菩萨的面部显得非常清晰,披肩长发是蓝色的。这种蓝是用蓝色的青金石画出来的,就是把蓝宝石直接磨成粉末。青金石是经丝绸之路从阿富汗传入中国的,那时比黄金都要贵。这种颜料在莫高窟早期壁画里用得比较多,画出来的颜色经久不变,现在去洞窟看都像刚刚画出来的一样,保存得特别好。

2.初唐-敦煌71窟北壁-净土变之思惟菩萨2与1【1079x1297 大图】

下图:思惟菩萨之三:位于主尊佛左下角

2.初唐-敦煌71窟北壁-净土变之思惟菩萨3【2184x2996 超大图】

2.初唐-敦煌71窟北壁-净土变之思惟菩萨3局部【978x1370】

2.初唐-敦煌71窟北壁-净土变之思惟菩萨3特写【1006x1463】

2.初唐-敦煌71窟北壁-净土变之思惟菩萨3临摹:常沙娜临摹,常书鸿题字 1947年 63×36.5cm

2.初唐-敦煌71窟北壁-净土变之思惟菩萨3由敦煌壁画启发的感想海报【750x1155】

从这两身菩萨的外表宁谧上可以看出其内心澄净,他们通过一系列头、手的配合,如:支颐、托腮、抚膝、侧目等,把“思惟”这一心理活动,具象化的表现出来,并进一步诠释出了思惟所代表的各种形态,这样姿态的造像形式在佛教艺术中也被称为“思惟”像。

佛教造像是最为直观的展现,在印度早于佛教造像之前,就已经出现了魔罗“思惟”。在犍陀罗佛教造像中,表达“思惟”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有佛陀、佛母、外道、菩萨等等。当佛教造像艺术流传到中国后,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程度的呈现了多种艺术造型。在敦煌莫高窟也不例外,从南北朝起就有了造像形式,到了唐代经变画中,绘画形式的思惟像更是多的不胜枚举,不过,有关“思惟”的形象,在唐代以后就再也没有出现了。相比较而言,“思惟菩萨”在佛教造像中数量不多,流行时间也并不长,但其艺术性却一向很引人瞩目。

思惟是人类共有的心理活动,呈现的是内心的自信与安宁,在西方美术同类题材中,也有很多关于思惟的形象,例如:罗丹的《思想者》、米开朗基罗的《先知耶利米》等等,但其表达情感的境界却是大为不同。反观佛教的思惟造像,则都表现出洗练圆熟,优雅内省的气质,强调了菩萨作为觉悟者的神性,体现出一种超越俗世的宁静与解脱,这也是中国文化幽静玄远的神韵所在。

【延伸阅读:】

▼米开朗琪罗、多纳泰罗等——文艺复兴雕塑、壁画大师的煌煌巨作:

梵蒂冈博物馆(11)西斯廷礼拜堂-天顶画:十二先知、装饰人像、耶稣祖先,米开朗琪罗巨作【详尽欣赏】

佛罗伦萨-圣洛伦佐教堂,大师力作:新圣器室-米开朗琪罗雕塑:昼夜晨昏,老圣器室-多纳泰罗雕饰与讲经坛

文艺复兴早期雕塑大师:多纳泰罗一生所有作品:丰富庄重,深刻有力【200多幅图欣赏】

2.初唐-敦煌71窟北壁-净土变之思惟菩萨3由景德镇陶瓷拼成,展览于兰州敦煌艺术馆莫高窟壁画墙。孟令武拍摄【3776x2520 高清超大图】

(▲提醒:上图为高清超大图,在图片上点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此方式可查看原始尺寸的最大图)

2.初唐-敦煌71窟北壁-净土变之思惟菩萨3与托花菩萨【考古照片】出自《伯希和敦煌石窟图录》卷3 p227【2952x2426 大图】

2.初唐-敦煌71窟北壁-净土变之思惟菩萨与右下供养菩萨【临摹】李振甫临摹

2.初唐-敦煌71窟北壁-净土变之右下供养菩萨1【临摹】高鹏临摹

上图:

右下侧靠近外面的一位菩萨,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上,双手合十,抬头望着前方,顺着他的眼光看去,正好是弥勒佛的眼睛位置,神情专注,虔诚听法。

2.初唐-敦煌71窟北壁-净土变之右下供养菩萨2【临摹】高鹏临摹

上图:

右下侧靠近中间的一位菩萨,半蹲着,不是盘腿而坐的姿势,一只手拿着一枝莲花的花蕾,另一只手扶在自己的脖子上,目光向前看,但没有向佛看,好像若有所思的样子。

2.初唐-敦煌71窟北壁-净土变之主尊佛、坐于琉璃宝地上八位菩萨与【1365x1600】

画面正中为阿弥陀佛于树下讲法,四周围绕八位坐于琉璃地面之上的胁侍菩萨,其天衣色彩典雅,表现了一种透明效果,突出衣物的薄纱质感。

绘画线条疏密有致、稳健有力,色彩浓淡变化艳而不俗,把这些人物的精神气质清晰刻画而出,也体现了净土世界的自由、闲暇、舒适。

2.初唐-敦煌71窟北壁-净土变之主尊佛【1480x2224 大图】

上图:

主尊阿弥陀佛的头光、身光,都装饰饱满的莲花瓣,比较少见。

下图:这幅壁画的左半部分

3.初唐-敦煌71窟北壁-净土变之左侧1:大菩萨【2447x3026 大图 1.4MB】

(▲提醒:上图为高清超大图,在图片上点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此方式可查看原始尺寸的最大图)

3.初唐-敦煌71窟北壁-净土变之左侧2:佛陀右上座菩萨【966x1463】

3.初唐-敦煌71窟北壁-净土变之左侧3:大菩萨、身后有两开间的阁【712x1000】

【莫高窟唐代壁画中的楼、阁、台】

这三种建筑之中,对的区分比较微妙,陈明达先生有定义:自地面安柱网,柱网上安铺作即是平座,上面再立柱网建殿屋,即是。自地面建殿屋,又再上面建平座,殿屋,则为

简单来说,第一层之上有腰檐的,即是没有腰檐、只有平座的,即是。 两种建筑有些相似,现在已经混淆了。

莫高窟初唐的壁画中,对两种建筑区别还是很明显的,而且阁的频率出现很高,在盛唐二者区别仍然明显,盛唐以后,逐渐混淆。

3.初唐-敦煌71窟北壁-净土变之左侧3:大菩萨身后两开间的阁【1272x2835 大图】

“阁楼”二字我们常一并使用,但在唐代其所指代的是两种不同建筑形式。简单地说,两层之间设平座及腰檐的为两层间设平座却无腰檐的为,如莫高窟初唐71窟北壁中的这一座。敦煌壁画中阁与楼都曾反复出现在一起,说明这两种建筑形式是同时存在的。

3.初唐-敦煌71窟北壁-净土变之左侧4:小桥流水,平台上走来佛菩萨【1600x1600 大图】

(▲提醒:上图为高清超大图,在图片上点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此方式可查看原始尺寸的最大图)

南壁-弥勒经变

4.初唐-敦煌71窟南壁-弥勒经变局部【2078x1184 超大图】

南壁《弥勒经变》

南壁画弥勒经变一铺(上图是其局部)。《弥勒经变》是依据《弥勒上生经》绘制的。

弥勒菩萨着红色袈裟,头戴宝冠,饰有项饰、手镯,其表现的是兜率天宫中说法的弥勒菩萨。弥勒菩萨五十一亿七千万年之后,将下生阎浮提世界,那时此世将是为乐土:庄稼一种七收,树上生衣,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处处充满宁静、安乐与祥和。

下图:主尊佛右侧几位菩萨与建筑

4.初唐-敦煌71窟南壁-弥勒经变局部1 【2424x3096 超大图 1.3MB】

(▲提醒:上图为超大图,在图片上点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此方式可查看原始尺寸的最大图)

下图:主尊佛右侧侍立的一位菩萨

4.初唐-敦煌71窟南壁-弥勒经变局部2【686x1597】

下图:主尊佛右侧围坐的四位菩萨

4.初唐-敦煌71窟南壁-弥勒经变局部3【1378x872】

下图:主尊佛右侧菩萨身后的一座建筑

4.初唐-敦煌71窟南壁-弥勒经变局部4【1057x1600】

4.初唐-敦煌71窟南壁-弥勒经变局部5【845x673】

下图:71窟《弥勒经变》局部

此窟重点为阿弥陀经变,南壁的《弥勒上生经》及相对的北壁《弥勒下生经》。

弥勒经变又称为“弥勒净土变”,由初唐开始,将弥勒上生、下生合绘于一壁,前者多绘于画面上部,后者为下部。

5.初唐-敦煌71窟南壁-弥勒经变局部:右下倚坐佛【2428x3165 超大图】

(▲提醒:上图为超大图,在图片上点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此方式可查看原始尺寸的最大图)

5.初唐-敦煌71窟南壁-弥勒经变局部:右下倚坐佛前的跪拜菩萨1【1023x1597】

5.初唐-敦煌71窟南壁-弥勒经变局部:右下倚坐佛前的跪拜菩萨2【1023x1386】

5.初唐-敦煌71窟南壁-弥勒经变局部:右下倚坐佛前的跪拜菩萨3【1022x2961】

5.初唐-敦煌71窟南壁-弥勒经变局部:右下倚坐弥勒佛【1779x2907 超大图】

-----------------------------------------------------------------------------------------------

【提醒:】本文包括许多高清大图,在图片上点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此方式可查看原始尺寸的最大图 (每张图皆已注明像素尺寸,如【1600x2300】)。

-----------------------------------------------------------------------------------------------

【相关阅读】

▼329窟、322窟的布局也类似此窟——北壁《弥勒经变》、南壁《阿弥陀经变》:

【神游千年,大美敦煌】初唐-329窟-北壁《弥勒经变》;南壁《阿弥陀经变》;东壁门-说法图六铺

【神游千年,大美敦煌】初唐-322窟-西龛彩塑配壁画、飞天热烈;南北壁千佛簇拥说法图;莲花藻井一圈伎乐飞天【高清大图】

▼其他窟的《阿弥陀经变》:

【神游千年,大美敦煌】初唐-321窟-北壁《阿弥陀经变》:满空飞天多姿、不鼓自鸣乐器、祥云楼阁

▼220窟的《阿弥陀经变画》,最为壮观盛大、美妙绝伦,详见

【神游千年,大美敦煌】初唐-220窟“最美传奇窟”-南壁-阿弥陀经变:净土宝池虚空,佛菩萨济济一堂赏乐舞【高清大图】

▼重点推荐:

【神游千年,大美敦煌】初唐-220窟“最美传奇窟”-北壁-药师经变:七尊巨佛,富丽庄严,琉璃燃灯,胡旋舞乐辉煌【高清大图】

-----------------------------------------------------------------------------------------------

▼“敦煌-唐朝各窟”的目录索引:

【神游千年,大美敦煌】唐朝各窟-目录索引

▼更多精彩图文:

GIF 动态图(19) 佛、菩萨、飞天,光彩耀动;嫦娥奔月、七夕相会,仙气飘飘

与佛家文化有关的图文【目录索引】(可链接到每一篇)

明清彩绘与版画《释氏源流应化事迹》:释迦佛传、历代高僧传记【目录篇】

--------------------------------------------------------------------------------------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