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猩心性(大猩猩)书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画一个大猩猩 猩猩心性(大猩猩)书评

猩猩心性(大猩猩)书评

2024-07-14 18: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作为以“超现实主义”著称的画家,安东尼布朗的绘本一向充满了天马行空的细节。其招牌做法是把各种写实的事物“不合理”地放置在一起,以此表达出幽默、荒诞和反讽等不同效果。在他的第一部绘本《穿越魔镜》里,“超现实”本身就是主题,轮船开到马路上、唱诗班的孩子满天飞、猫被老鼠追着跑,反复堆叠的超现实场景被用来描绘孩子内心丰富的趣味、强大的想象力,并用以反衬成人的单调和沉闷。而在后来的许多绘本里,“超现实”演变成了衬托故事气氛、制造戏剧效果的工具,故事主题则多从儿童视角出发,讲述家庭生活中的小事。《大猩猩》也是如此,故事里只有女儿和爸爸两个人物,而一只大猩猩的乱入却带来了神奇的展开。

阅读:除了无字绘本,一部绘本当然是既有图画,又有文字。和带插图的故事书不同,绘本中的图画并非锦上添花,更不是可有可无。多数时候,绘本中图画的作用如果不是更胜一筹,至少也是和文字平分秋色的。因此,绘本阅读自然而然地包含两个动作,读文字,看图画。对文字的理解是一个抽象的过程,但也常常需要大脑的加工,把文字想象成可见可闻的鲜活场景;对图画的理解正相反,是从直观感受中提炼出可以用语言描述的抽象概念。对两类信息源的解读会贯穿阅读始终,并交织在一起。一般而言,图片和文字的关系有三种情况:”增强“,图片和文字描述的是同一内容或同一场景,图片提供了更丰富的细节信息;”互补“,图片和文字各自提供部分内容,拼凑起来才能形成完整的故事;还有一种较少见的是”冲突“,图片和文字提供的信息是相互对立的,借此引发戏剧效果。

在本书中,”增强“和”互补“关系都存在。《大猩猩》的文字是极其简单的。除了对情节必要的交代,没有任何修饰词,而充满细节的图画则被用于增强文字的表述。比如,安娜孤独地看电视的那张图片里,电视荧光照到的角落里,墙纸是儿童房常见的蝴蝶花草图案,但在光没有照到的部分,图案却幻化成可怖的阴影。于是,图片不仅仅对映了“爸爸从来不陪她做什么”这段文字,还进一步描绘了安娜在这种场景下的心情。至于“互补”,则被用于书中唯一的三联画场景。在三联画中,玩具猩猩逐渐变大,成了真的猩猩。但这组画对应的文字只是说“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对如何“奇怪”却未置一词。如果这时读者没有看画,只听文字,肯定会觉得故事漏掉了什么,对接下来安娜为何害怕莫名其妙。在这里,三联画和“奇怪”(文字中唯一的修饰词)形成了互补。相应的效果是,读者虽然看到了猩猩变大的场景,却无从知道这到底是魔法还是安娜的梦境,也因此为故事留下了开放性的解读空间。

感受:相对文字书,图画书显而易见的好处是更容易引起读者的情绪共鸣,尤其是识字不多、对言外之意也体会不深的小读者们。通过构图和对人物表情的描绘,安东尼布朗很好地在书中完成了传递情绪的任务。比如,开篇吃饭的场景是个色调冰冷的正视图,餐桌另一头的爸爸拿着报纸板着脸,像是远远地躲在报纸构成的城墙后面,拒绝与安娜交流。但在结尾的场景里,当爸爸突然邀请安娜去动物园时,他也同时走到了安娜的椅子后面,并弯腰亲了她的头顶。结合“乖女儿,生日快乐”的台词和爸爸身上的红色毛衣,气氛一下子变得明媚温馨。通过色调、景别、构图来引导情绪的地方还有很多。另一个例子是书中两度出现的背影图,第一次是猩猩牵着安娜的手带她去吃夜宵,第二次是爸爸牵着安娜的手带她去动物园。因为猩猩和爸爸穿戴同样的大衣和帽子,这两幅图非常相像。看到第二幅图时,认真的读者多半会在似曾相识的感觉之外,产生梦想成真的感慨。

思考:对一个有深度的故事而言,思考会是读者在阅读和感受时自然而然的反应。在《大猩猩》里,有一些问题是通过叙述中小小的反常,直接摆出来的,比如:安娜的妈妈去哪里了?大猩猩穿戴爸爸的大衣和帽子,为什么正合身?动物园里的猩猩为什么虽然漂亮却看起来不高兴?安娜听到爸爸邀请她去动物园,为什么先是呆住了?书中一些图画的细节暗示了其中某些问题的答案,而有些问题本身也是一种暗示。动物园里的猩猩为什么不开心?图片上猩猩面前纵横交错的栏杆已经给出了明显的解释。但不开心的不仅仅是被关在笼子里、失去自由的猩猩。在早先的另一张图片里,安娜半夜起床打开了礼物包裹,取出了其中的猩猩玩偶。这个本可以用近景表现的场景,却是透过床尾的栏杆,用中景来表现的。于是,撅着嘴的安娜像极了和猩猩一起被关在栏杆后面的一个动物。而她的不高兴,是否也同样来自于限制和孤独呢?这些问题并无标准答案,甚至答案也仅是开始。通过安娜的经历反思自己身边的事情,应该才是安东尼 布朗真正希望读者可以去做的事情。

扩展:最后,别忘了猩猩控安东尼在书中给读者留下的趣味细节,猩猩画、猩猩书、猩猩树雕、猩猩灯罩(灯罩两次出现时,上面的猩猩动作一样吗?),等等。这些细节在故事之外另辟了一片游戏天地,让本书值得反复玩味。其中更有若干部分是对其他文化的符号的戏谑式引用。(找找看,猩猩超人、猩猩卓别林、猩猩蒙娜丽莎和猩猩自由女神都在哪里?)这些引用让更多故事交汇在此,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可以停留的地方,也成为读者们出发去下一个故事的起点。

参考:Lewis, D. (2001). Showing and telling: The difference that makes a difference. Reading, 35(3), 94-98.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