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大熊猫吃的不是竹子,是“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男生肉食动物什么意思 什么?大熊猫吃的不是竹子,是“肉”?

什么?大熊猫吃的不是竹子,是“肉”?

2024-07-06 11: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同样是来自牙齿的证据显示,八百万年前,大熊猫的祖先——始熊猫,其实是彻头彻尾的无肉不欢型。

 

黄万波等人的文章《熊猫类牙齿的釉质结构分折》中,论述了始熊猫食肉的牙齿证据。牙齿结构的外面一层为釉质(又称珐琅质),里面一层为白垩层(又称牙本质)。釉质层由若干条釉柱组成,性质坚硬、耐磨。通过观察釉质层的形态,可以推测出动物的食性。

 

始熊猫的釉柱粗、数量少,釉柱绞绕程度弱、柱间质厚。这样的结构较脆弱,无法研磨坚硬的食物,这表明始熊猫吃的东西较杂,且质地相对较软。而现生熊猫牙齿的釉柱细、数量多,釉柱绞绕程度强、柱间质薄,能适应于咀嚼质地坚硬的食物。可见在800万年前,大熊猫刚刚从熊类的家族树上分家时,竹子还未登上它们的主菜单。

 

尽管经过数百万年的演化,熊猫的内在,还保留着一些肉食的痕迹。

 

大熊猫的消化道结构与肉食动物相似,具有一个简单的袋状胃和相对较短的肠道。肉食动物的肠道短,通常是它们身长的4到8倍。相比之下,植食动物的肠道要长得多。这是因为植食动物为了消化吸收植物食材中较坚硬的纤维成分,如纤维素与半纤维素等,需要食物残渣在肠道内停留较长时间,以便肠道菌群有足够的时间分解这些硬质纤维。例如,羊的肠道就是它身体长度的25倍。而大熊猫肠道长度平均是体长的5.85倍,更接近肉食动物的肠道长度。

 

另外,2010年公布的大熊猫基因组已证实,大熊猫并没有编码类似纤维素与半纤维素消化酶的基因,也就是说它们缺乏消化富含纤维的植物食材的基本能力。而类似消化酶在植食动物中普遍存在。中科院和悉尼大学的熊猫营养供能研究,也测定了大熊猫粪便中的蛋白质含量,发现它们的肠道对蛋白质的生物利用率相当高——人家本来就是为了吃肉而生,何必拥有纤维消化酶呢?

 

哪怕在几百万年的演化过程中,大熊猫重新设计了自己的颅骨、牙齿、手部的解剖结构,但是较短的食肉动物肠道以及缺乏分解纤维的消化酶仍然没有改变。因为它们不太在意竹子中的纤维成分,吸引它们的是竹子中的蛋白质。而对付蛋白质,目前的肠道结构已绰绰有余。

 

当然,竹食还是改变了一些大熊猫的消化道特征。尽管消化道很短,但大熊猫的食道相比其他哺乳动物更加坚硬。这为它吞咽竹子时提供了保护,使其免受竹茎上坚硬的木质碎片的伤害。大熊猫的胃壁非常厚,并且胃壁肌肉极度发达,这就是为了挤压和搅动粗糙的竹子碎片而演化出的适应。消化道还有许多粘液细胞,能够分泌大量粘液,防止切割或撕裂肠壁,就好像汽车零件上使用的润滑油。新鲜的熊猫粪便上,往往覆盖着一层粘液。

 

另外,虽然大熊猫没有分解纤维的消化酶,但是分析它们新鲜粪便中的肠道菌群的基因序列发现,野生大熊猫肠道里有高比例的梭菌属。梭菌属是已知在植食动物体内发挥消化纤维素功能的细菌类别。这些结果揭示, 大熊猫可能通过肠道微生物群的演化,实现对竹子纤维素的轻微消化。当然,最后大熊猫的供能,还是以竹子中的蛋白质为主。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