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为何很多老人还没死,就提前给自己准备棺材,不晦气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男方提亲需要准备什么东西家里有老奶奶的准备什么礼物 在农村,为何很多老人还没死,就提前给自己准备棺材,不晦气吗?

在农村,为何很多老人还没死,就提前给自己准备棺材,不晦气吗?

2024-07-17 06: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农村的老人们害怕自己老了儿女们不管自己,本着“靠人不如靠己”的想法,所以就自己攒钱提前给自己买一副棺材。

2、在农村老人们相信,活人在世时给自己提前准备一副棺材,用上好的木材来打造,木料越好,棺材越气派,就越有福,这样在农村也越有面子。

3、人们对死亡都存在敬畏之心,很多老人随着年纪越老越大,就变得越来越恐惧死亡。提前买一副棺材放在家里摆着,时时刻刻提醒着自己:人总有那么一天,生死看淡,从容面对。

4、我们农村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村里都是一些“老弱病残”,有些老人为了不拖累儿女们,减轻儿女们的负担,就提前给自己准备好身后事,除了会提前买好棺材,甚至有些还会提前买好寿衣、寿材,等到那一天来临时,直接就能用了,免得儿女们再多花钱。

棺材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一提到棺材,很多人就会觉得晦气,不吉利。但现在也有一种说法叫做“见棺发财”,利用了棺材的谐音,来让棺材听上去不那么恐怖。

而棺材又称作“寿棺”、“丧房”、在殡葬中是专门用来装逝者遗体的。通常民间做棺材的材质都是木质的,但又分为好木质和差木质,有钱人家可能会用榆木、檀香木、甚至金丝楠木来打造棺材,而在古代一些身份高贵的皇族、贵族则会用黄金、玉石来打造棺木。

无论用什么材质来做棺材,人们的用意都是一样的: 因为这个是用来承载逝者遗体的,希望用好材质的棺材能保存好尸身。所以很多人认为,在死后如果能“睡”进一副好棺材里,那真的是一件幸事,也意味着儿女们的孝顺。

在农村之所以很多老人都提前备好棺材,是因为棺材这种丧葬用品一般情况下是买不来的,买不到现成的,都是专门去一些殡葬用品店,量身打造的。而且有的殡葬用品店打造一副好棺材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在棺材打好后,还要“试睡”,要是长了或者短了,还得重新修改重新打造。

而且我们才一些影视剧中能看到,一副好棺材它上面的雕花非常的讲究,而且做工非常的精美。特别是一些水晶棺,并不是准备一个透明的水晶挖个槽把人放进去就可以了,高档的水晶棺,它的外部装饰也是特别华美的。

再加人们深受几千年传统文化影响,喜欢“好大喜功”,为了凸显自己的孝道,葬礼是怎么隆重怎么来,棺材更是准备的越精致越能在外人面前显得自己孝顺一面。

所以棺材的发展,也由最初的简单的长方形“盒子”,慢慢演变成现在这种: 前端大,后端小,呈梯形状的摸样。

棺材外形做好后,就开始在上面描画雕花,棺材的正面材头上画的是碑 厅 鹤鹿,琉璃。棺材的两旁分别画着两条正在腾云驾雾的黄金龙追逐戏弄着宝珠,有时也会画上一些古代神话中的神仙,天上仙境,在材头上也会刻上大大的“寿”字,或者在材身上刻上 “寿山福海”这种寓意吉祥的词汇。

民间制作一副棺材有什么讲究?

在古代,如果木匠有一手制作棺材的本事那是非常吃香的,很多木匠这种做棺材的手艺都是祖传的,更是有“传男不传女”一说,因为制作一副好寿 材不容易,从设计外形、寻找好木材、上色喷漆等都需要很多繁琐的工序。

棺材又在农村俗称为 “十页瓦”、“十大块”,因为一般一副棺材是 由十页木材制成的,有时也会用 十二页木材来作,用十二页制作的叫“十二元”。十页木料做成的,其中盖(顶盖)为三页,底(底部)为三页,棺材邦(两边)各两页,档(前后)为5-11块其他贵重木料。

在民间制作一副棺材也是有讲究的,家境富裕与否做出来的棺材也是不同的:

1、家里条件富裕的,通常会用用4根整木方料做寿材,称为 “四角”,即盖板、底板和边板用整块方料做成,不用边角料拼凑,而棺木内有一块由7颗星连成的抬尸板,称 “七星板”。

2、一些家庭富裕有讲究的有时也会选择6根整木或者8根整木料来制作,称之为“六角”和“八角”寿木。

3、中等家庭里,通常都选择用10根整木来制作,成为“十角”寿木,选用的木料也要比“八角”寿木要小。

4、普通家庭里,做“十二角”寿木,即由12根小木筒做成,比“十个角”方料又稍小一点。

棺材做好后,家境富裕的会请专门的画师在上面雕刻作画,雕刻后再喷漆上色,一般在材头上会刻画上一个大大的“寿”字,有的也会写“福”字,最后用一个红色的绒布盖在棺材上,绒布上会绣上“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字样。

在民间,对于“横死”的人下葬时特别有讲究的,“横死”的人棺材不能选用 柳木,棺木选料多以 松柏为主,因为松柏象征长寿,柳树不结籽,恐会绝后。

农村老人提前给自己准备棺材是什么原因?

中国几千年的殡葬习俗,有很多规矩都是一代传一代的,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清明节祭祖,也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习俗。

上文中也提到了,在大舅家看到的那副黑漆漆的棺材,我们心里都觉得不吉利,很晦气,但听完大舅的话又觉得人这一辈子不容易,特别是对于农村的一些孤寡老人来说,膝下无儿无女,掰着手指头熬日子,日子熬到头了,也就活够了。

现在农村殡葬也都讲究一条龙服务了,如果人去世了,只要有钱根本不用操心身后事,农村殡葬公司会帮忙安排妥当。所以现在农村很少见到有人把棺材提前备好放在家中,但是在以前的农村,攒钱买棺材、买寿衣寿材堪比买房娶媳妇,这人生头等大事。

很多农村老年人,在身体健康时会提前让家里人把棺材做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害怕意外突然来袭,提前准备好棺材以防不备之需。

在上文中我跟大家介绍了棺木的来源以及制作,一副好的棺材制作过程特别复杂,而且这种东西平时不容易买到。如果家中有人即将去世,家属们都是提前量好身高尺寸送到寿材店里,选好木料让人“量身打造”。

打造一副棺材是需要时间的,如果有意外去世的人,生前没有来得及准备棺材,死后只能躺在停尸板上,长时间不能入棺,一直等到买到棺材或者借到棺材为止。

所以,很多农村老人就怕突然意外到来时,如果没有提前准备好棺材,会影响儿女们办理身后事,毕竟在农村红白事是大事,如果死后连一副棺材都没有,肯定会遭到村里人的闲言闲语。

2、为了不给子女们添麻烦,减轻儿女们的负担。

就如同现在买墓地一样,在一线、二线的大城市里,墓地的价格已经1平米10万元了,就连普通的三、四线城市,一平米的墓地也得3万元以上,墓地的价格堪比房价。

而在以前的农村,棺材就像是人死后睡觉的“床榻”,以前农村家家户户生活条件都一般,很多老人疼爱子女,不想在死后再给儿女们添麻烦,于是在活着时候就开始偷偷攒“棺材钱”,希望能活着时就准备好自己的身后事,减轻儿女们的负担。

就像现在很多老人还健在,就提前去墓园给自己买好了墓地,不需要儿女们再来操心一样。

3、防止儿女们不孝顺,不为自己下葬而惹人笑话。

老人们提前给自己备好棺材也是怕儿女们不孝顺,在自己死后就草草的入殓下葬。毕竟在农村红白事是大事,就算是白事,也会有很多亲朋好友们过来观礼,如果葬礼太过于敷衍了事,连一副像样的棺材都没有,肯定会遭到村里人的指指点点。

老人们自己准备好棺材,也是侧面的提醒着儿女们一定要孝顺父母,不要做出那种“不孝顺”的蠢事。

4、受传统思想影响,觉得提前准备好棺材,人能活的更久点。

在民间棺材也叫做寿棺,或者是喜棺。人生70古来稀,70岁去世的老人叫做“喜丧”,如果老人生前儿女绕膝,能健康平安的活到这个岁数去世的,都不容易,家人们也会把丧事当做喜事来操办,请来乐队敲锣打鼓,大摆宴席,办得热热闹闹。

而农村很多老人虽然心里惧怕死亡,但为了能活的更久点,就提前备好棺材放在家中“挡灾冲喜”,觉得这样人就能活的更久点,死后也能以“喜丧”下葬。

农村的丧葬还有哪些奇怪现象?

俗话说,“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婚丧嫁娶,各安天命。”中国几千年的殡葬文化,里面的习俗讲究很多,在过去那个封建的社会 “生养死葬”是人们衡量 “孝”的一个标准。

虽然现在的农村,对于红白事已经开始移风易俗,特别是对于白事方面不再铺张浪费,能简单操办就简单操办。但是对于老一辈的农民们来说,有些丧葬风俗习惯还是需要遵循的。

1、农村老人下葬忌讳“光”着走。在农村如果有老人身体不好,不久即将离世。那么儿女们会提前为老人准备好寿衣、寿鞋。而这些“寿衣”多是准备单数件,一般以棉绸居多,忌讳使用“缎子”或“皮具”等材质做成的衣服。

2、农村老人下葬忌讳儿女不到场。红白事在农村是很有讲究的,特别是白事,儿孙晚辈、亲戚朋友都要到现场观礼,送别逝者,人来的越多,越代表着大伙儿对逝者的“不舍得”,以免逝者走的孤单。

3、农村老人下葬忌讳守孝时穿艳丽衣服。人死后需要停灵3天,这3天儿女们需要守灵,期间对于穿着方面是有要求的,不能穿红色、粉色这样比较艳丽的衣服,大多数衣服颜色都是灰、白、黑色,来聊表哀思。同时,守孝之人不可过度饮酒行乐,而女性更不可浓妆艳抹。

结语。

在农村像这样的怪相很多,甚至很常见,农村人不会觉得晦气,更多了一份坦然面对生死的良好心态。

可怜天下父母心,农村老人们其实这样做的出发点,还是为了自己儿女们考虑,毕竟在以前那个年代,买一副棺材需要花费很多钱,老人们不愿意看着儿女们为了身后事而辛苦操劳,想要减轻儿女们的经济负担,于是在自己还能“动”时,就偷偷攒钱,里面的缘由也无不透着心酸和无奈。

对于农村丧葬中出现的这些现象,你有什么看法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