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男女比例不是 1:1 ?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男女比例的意思 为什么现在男女比例不是 1:1 ?

为什么现在男女比例不是 1:1 ?

2023-03-25 09: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陆雨奇

已经把三个原因总结的很好了,但多数人似乎对计生政策对男女比例失调的影响不太赞同。最近刚好在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因此仅仅作为讨论把自己的一些观点放上来。

由于多年来的宣传教育结果,在很多人看来,人口过多一直是一个大问题。很多人宣称,中国能承载的人口上限是16亿或者17亿,适度人口则为6-7亿左右。在多数人的想法当中,很多问题都可以归结到人口问题上面,不止一次有人幻想和懊恼,若是当初太祖采纳了马寅初的建议,现在的人民生活水平会更高——当然他们选择性忽略了中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恰好就是50-70年代高生育率下两代人所带来的。

因此即使“计划生育”政策反自然,反人类,在执行过程中带来诸如“强制性引产”等恶劣行径,大多数人依然认为这项政策是好的。人们直观的认为,人口过多导致资源分配不够、百姓穷苦,而“计划生育”的出台有效缓解了人口压力,因此虽然灭绝人性,但这是必要的手段。

先无论中国所能承载人口上限为17亿和适度人口理论是否正确,计划生育政策是否真的如宣传中那样有效的减少了出生人口,大部分人在为计划生育政策辩护时,一再强调如今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现象跟计划生育毫无关系,认为仅仅是中国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作祟。我个人在查阅了多方资料后,现将所收集的资料进行一个小小的总结,不算什么严肃的结论,仅仅只是给各位提供一种方向共同探讨。

一、男女比例失调的主要原因在于“重男轻女”传统思想作怪

我想谁都不会否认这个原因是根本原因,在正常的生育环境下,出生人口性别比理论值大约在102~107之间。由于男性平均寿命普遍比女性平均寿命短,因此一个国家的正常人口性别比是不会失调的。然而当父母生育子女时有“性别选择”,人为的提高了出生男女性别比时,整个国家的性别比失调,就是必然发生的事情了。首先要明确的是,正是“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作怪,因此父母会做出“性别选择”,因此导致出生男女性别比人为的升高。

问题在于,“重男轻女”思想古以有之,并非近代才发生。应该说,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这种思想依然存在,但必然是越来越弱的,何故以前出生男女性别比未失调,而直到80年代初超过理论值开始缓慢上升,90年代后一路飙升,甚至一度达到了123的可怕高峰?

(1957~2011中国出生性别比)

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出生性别比实际上是存在一定波动性的,然而自80年代开始就是缓步上升,近几年因为控制力度大等原因,虽然数据有所回落,但仍然在高位徘徊。而80年代刚好是计划生育开始严格执行的年代。

二、与韩国、台湾的对比

同为中华文化圈,重男轻女思想严重,韩国和台湾是最适合与中国进行对比的国家和地区:

可以看出来,出生性别比失调的问题不仅在中国很严重,在台湾和韩国一样是难题。因此很多为计生政策辩护者常常拿这两个地区作为例子反驳,认为两个地区没有计生政策仍然出现了出生性别比失调的问题,因此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失调,和计生政策毫无关系。

事实是这样吗?

我们从图表上可以清晰的看到,无论是台湾还是韩国,在出生性别比增高的过程中所伴随的是总和生育率的下降。在一个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的东亚国家,当生育率降低时,就容易采取人为的方式进行性别选择,中国亦是如此:

(1970~2000年中国总和生育率及出生性别比)

奇妙的是在70年代生育率急速下降的过程中,出生性别比却非常平稳,始终维持在107附近。80年代开始全面执行计划生育,总和生育率平稳下滑,出生性别比开始逐渐上升,直至90年代突飞猛进。这说明在重男轻女文化的国度里,出生性别比很可能与总和生育率成负相关,而要达成这个过程的先决条件是,总和生育率要低于某个值。从前面的数据来看,中韩台三地的性别比例失调似乎都是在总和生育率低于2开始,发生改变的。

三、80年代出生性别比失调及其原因

虽然早在1980年就发现男女出生性别比有失调的迹象,但是为了维护计划生育的正确性,计生委曾宣称,出生性别比失调的原因在于人口普查时有瞒报、漏报女婴的现象。但随着普查越来越严格,出生性别比却越来越高,这个理由显然已经站不住脚。

很多学者提出,这种现象主要来源于80年代B超的普及,很多人通过B超判断胎儿性别后进行性别选择,大量的女婴还没出生就惨遭流产。2011年中国财经日报以《“失踪”的女孩:中国出生性别失衡调查》为题进行报道,该文章称,1980~2000年这20年间出生队列的失踪女性数量在920万人左右。

显然以人工手段进行性别选择是造成失衡的主要原因,不规范的B超使用难咎其职。但驱动大量人群进行性别选择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呢?

一个家庭能生育多少孩子,主要是以家庭经济和养育成本为主。韩国生育率的下降就是因为工业化进程加快,导致养育成本变高的自然选择,然而中国不是这种情况。很多人说孩子生多了根本养不起,但其实都是以如今的养育成本去判断二十甚至三十年前的水平。在60年代一个家庭普遍有3~4个孩子,很少存在养不起的问题。

又有人说,在那个年代养育3~4个孩子只能保证最基本的生存,但教育投资就大大减弱了。这是事实,但我们还要了解到,一个家庭孩子越少,相反平均养育成本就越高。80、90后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你非要说我们班有个同学有一个姐姐我也没办法),不仅养育成本高昂,在成年后遇到婚姻问题,房子和车子都成了硬性标准,这正是一胎化政策带来的弊端——只生了一个孩子,不代表降低了父母的压力,孩子成年后,也抵不过两个人的劳动力。

因此,当有外力强制控制生育数量时,性别偏好问题就变的更加严重。一个正常的家庭大概能养育3个孩子,在第一胎是女孩后会寄望第二胎或第三胎出现男孩。但是只能生一个的时候,这个家庭就不会让第一胎女孩这种情况发生了。

有些人批驳这些人的愚昧(当然也是事实),认为即使没有计生政策,他们一样会去做B超,一样会去做性别选择,然后堕胎(甚至于溺婴)。但这些人忽略了人类固有的情感,大多数人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做出这类选择:

从表中可以看出,事实上第一个孩子的出生性别比并不夸张,而二孩和三孩却畸高。我个人对此的判断是,一个正常的家庭在第一胎时多数不愿进行性别选择,因此较为正常(相对而言)。但由于计生政策的惩罚制度,二孩从出生就面临着极大的压力,此时极其渴望儿子的家庭,做出性别选择就不奇怪了,三孩更是如此。

四、中国各城市之间状况

即使跟台湾和韩国这种情况相近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对比,依然会有人认为国情不同。其实我觉得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在中国内部之间的城市进行对比:

少数民族在相对宽松的计划生育政策下,出生男女性别比显然低于汉族。

安徽、福建、广东、海南、湖北等省市性别比失衡严重,而西藏、新疆、云南、贵州等地出生性别比则基本在正常范围内。我们可以猜测下,出生性别比失衡严重的地区,在80年代一定经过计划生育的压力而导致生育率急剧降低,而不那么严重的位置,则生育率较为平稳。

这是安徽的数据:

这是贵州的数据:

我们要注意到:贵州在2000年的时候,总和生育率还维持在2.41这个人口世代更替之上的水平,而同时期的安徽,总和生育率则只有1.46。

其实在80年代,中国曾将山西翼城这样一个小县城作为二胎试验点。由于当时计划生育的绝对正确性,这个试验点一直比较神秘。直到近年来,开放二胎呼吁越来越高,这个小县城才逐渐曝光。抱歉实在没有搜索到数据,如果各位有兴趣可以在网上自行搜索,据说翼城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侧面反映了,在没有一胎化的高压政策下,即使有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作怪,出生性别比也是不会高到如今的地步的。

数据全部引用自网络,如有不适宜之处烦请告知。以上结论仅为个人观点,欢迎各位斧正。另外推荐给各位查看这些数据的网站:

防风人口预测与结构分析

各位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查看数据。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