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来,我们都未曾忘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男修道院 15年来,我们都未曾忘记

15年来,我们都未曾忘记

2023-05-21 09: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5年过去了。

2008年5月12日永远留在国人的记忆里,成为一道最疼痛的伤疤。扭曲、断裂、崩塌、山体错动、大地撕裂,看起来无坚不摧的建筑几乎在瞬间成为废墟。

在诸多自然灾害当中,地震的发生往往毫无征兆,还会引发次生灾害。生命在自然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建筑与文化遗产亦在不可抗力面前显得脆弱。面对每一次挫折能顽强站起,家园在修复重建当中彰显人类的生命力。所谓“建筑是石头的史诗”,或许史诗并非指建筑表面上的铭文和彩绘,而是一次次推倒重来当中蕴含的坚韧不屈的精神,从古至今不曾改变。

今天,卷宗梳理了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全球范围内的几次大地震,并将目光放在那些受伤的建筑。

2023年2月6日

土耳其南部

7.8级地震

土耳其横跨亚欧大陆,是世界文明的的十字路口,赫梯、亚述、萨珊、拜占庭、奥斯曼等各个帝国都曾在此留下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7.8级地震让许多人类文明遗迹受损。

Gaziantep Castle 

加济安泰普城堡

加济安泰普城堡旧貌©️CNN Travel mitzo_bs/Adobe Stock

加济安泰普城堡在大地震后围墙倒塌,巨石滚落至山下。©️Mehmet Akif Parlak/Anadolu Agency via Getty Images

加济安泰普,又名安泰普,是土耳其第六大城市,最早的建造痕迹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曾是赫梯的宗教中心。加济安泰普城堡始建于公元二至四世纪的罗马时期,最初作为瞭望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扩建。

公元六世纪(公元527-565年),在热衷修建城堡的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努斯在位期间,城堡经历一次重要修复,新增城墙、12座塔楼及与之相连的拱形廊道;城墙一直延伸到山丘的边界。直径约100米,周长1200米的城堡呈不规则圆形,一条护城河环绕四周,来访者可以通过一座桥进入其中。城堡上的铭文记录它在后面数百年来的修缮历程。其中较为重要的是1481年埃及苏丹卡特贝对城堡进行的第二次大修,奥斯曼帝国时期苏莱曼大帝于1557年重建正门两侧的塔楼和城堡桥。最近一次翻修是因为在2020年发现一系列地下隧道,原本计划向游客开放地下隧道的城堡如今已部分成为废墟。目前,城堡东部、南部和东南部突出的外墙损毁严重,断壁残垣散落在道路上。

The Citadel of Aleppo 

阿勒颇城堡

阿勒颇城堡在地震前的外观

地震后城堡内一处受损较为严重的塔楼。

Aleppo古城内亦有多处文化遗产受损。

阿勒颇古城占地面积约3.5平方公里,位于叙利亚西北部,也就是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新月沃土北部,公元前2000年即有人在此定居。其中阿勒颇城堡是中世纪伊斯兰堡垒建筑的杰作,站在城堡上可以俯瞰整个阿勒颇古城。椭圆形的城堡占地七公顷,是世界上最古老,也是最大的城堡之一,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左右。阿勒颇哈姆丹王朝 (Hamdanid) 统治期间,城堡开始建设。此后古希腊、拜占庭、阿尤布王朝和马穆鲁克都曾占领该地。城堡的大部分遗迹被认为是建于12世纪至13世纪的由萨拉丁建立的阿尤布王朝时期,在十字军东征期间成为军事要塞。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座城堡见证过十字军的身影,承受过旭烈兀和帖木儿军队的铁骑,近年来又在叙利亚内战中遭到严重破坏,本次地震更是对其造成巨大的影响,古城墙西侧的塔楼已经倒塌,古老的露天市场也遭到损毁。

Yeni Camii in Malatya 

耶尼清真寺

清真寺的前后对比,地震后的清真寺屋顶严重受损,尖塔也倒塌©️DHA Photo(下图)。

位于土耳其东南部马拉蒂亚市中心的Yeni Camii(“Yeni”译为“新”,亦被称作新清真寺)历史悠久,在去年刚刚修复完成。这座清真寺可谓命运多舛,场地原有的HacıYusuf清真寺在1894年3月3日的地震中被毁,市民参与众筹新建。在1964年3月14日发生的地震中,清真寺再次遭到严重破坏,圆顶出现裂缝,部分墙壁的石头脱落。当地政府主持修复,并新增大型宣礼塔,教堂在2020年地震中再次受损,刚刚修复完成重新开放。而目前清真寺的穹顶又一次倒在废墟之中。

2022年7月27日

菲律宾吕宋岛

7.0级地震

2022年7月27日发生于菲律宾吕宋岛的强烈地震,震级7级 ,震源深度约为46千米,最大烈度为VIII(8)度。地震共造成11人死亡和616人受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美岸古城区受到重创。

Tayum Church 

圣.卡塔利娜·德·亚历杭德里亚教区教堂

教堂在地震前后的立面对比。

教堂室内受损严重©️Jonathan Cellona,ABS-CNB News

Santa Catalina de Alejandria教区教堂,也被称为Tayum教堂,是一座1803年竣工的巴洛克式教堂。除了主要的半圆形拱形大门和波浪状飞檐和圆形高浮雕壁柱外,首层没有开窗和其余装饰,山墙柔和起伏。立面右侧矗立着一座四层高的钟楼,底部为矩形,上层为八角形。2001年,该教堂与其他25座西班牙时代的教堂一起被菲律宾国家博物馆列为国家文化宝藏。2022年7月27日,教堂在菲律宾的这场大地震中受损。

2017年9月7日

墨西哥恰帕斯州托纳拉

8.2级地震

2017年9月19日

墨西哥中部莫雷洛斯州

7.1级地震

连续的两场大地震摧毁着墨西哥。地震破坏了这个罗马天主教国家的150多座宗教建筑,包括莫雷洛斯州16世纪的11座修道院。雕塑倒塌,曾经高耸入云的教堂中殿现在向天空敞开。尽管许多教区居民设法挽救了具有历史价值的物品,但是损毁的屋顶让壁画等不可移动艺术品暴露在外,可能会遭到永久性破坏。

Our Lady of los Angeles

圣母天使教堂

圣母天使教堂的穹顶在地震中坍塌一半。

教堂的穹顶与室内壁画修复同步进行中©️AP Photo/Rebecca Blackwell

圣母天使教堂始建于19世纪,穹顶的彩色玻璃从德国运到此处,伫立在祭坛旁边的圣母像的历史可追溯到433年前,西班牙船只运送的一幅圣母玛利亚画像在途中发现被水损坏,委托该市一位画家制作了一件复制品。这座经历过七次洪水和地震复制品已经开裂,油漆也逐渐褪色,然而在教堂受损严重的情况下,圣母像在玻璃柜中几乎毫发无伤。目前教堂的修复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2015年4月25日

尼泊尔

8.1级地震

尼泊尔及周边地区位于地震高发区上,1905年印度8.0级地震、1934年尼泊尔8.1级地震、1950年察隅8.6级地震等都曾经造成严重的伤亡。2015年的地震更是对历史建筑造成巨大的破坏:位于加德满都的杜巴广场受损严重,广场内三分之二的历史建筑倒塌,巴德岗古城面目全毁,达拉哈拉塔变为废墟……在本次地震中损毁的重点古建筑共计14座,其中12座为世界文化遗产,大部分完全坍塌,重建至今仍在继续。

Durbar Square

杜巴广场

Maju Dewal在地震中上层建筑物完全坍塌,只留下底层地基部分。

杜巴广场位于加德满都,包括尼泊尔十六世纪至十九世纪之间的古迹建筑,广场上总共有五十座以上的寺庙和宫殿。其中老皇宫(哈努曼多卡宫)损毁严重、加萨满达庙(独木庙)、玛珠庙、迪路迦摩罕纳拉扬神庙、纳拉扬毗湿奴庙完全坍塌。

Dharahara Tower

达拉哈拉塔

九层高的达拉哈拉塔在地震中完全倒塌。©️NBC News

达拉哈拉又称比姆森塔,是尼泊尔第一任首相比姆森·塔帕在1832年所建的高塔。位于加德满都孙德哈拉(Sundhara)的中心,是加德满都的地标性建筑之一。九层高的达拉哈拉内有一个螺旋楼梯,共213级台阶。第八层有环形阳台,游人可在此俯瞰加德满都谷地。1934年大地震时, 达拉哈拉受到过严重损坏,后来经过修复,2005年面向游客开放。2015年4月25日的地震导致达拉哈拉完全倒塌。

2011年5月11日

西班牙洛尔卡

4.5 & 5.1级地震

洛尔卡市位于西班牙东南部,曾是摩尔人和基督教徒多次争夺的战略要地,后于1243年被西班牙王阿方索十世收复,这里见证过西班牙19世纪的内战,饱经沧桑,许多建筑更是重要历史遗迹。本次地震尽管主地震震级不大,但建筑物的损坏严重, 并且在主震之后的第一个月内发生了113次余震,当地近80%的建筑物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相关机构在震后曾对全市的6416栋建筑进行安全检查,轻度损坏4035栋、中度损坏1328栋、689栋中度至严重损坏,329处必须拆除。至少23栋历史建筑受损。

The Church of Santiago de Lorca 

圣地亚哥德洛尔卡教堂

教堂的穹顶坍塌。

纵观历史,圣地亚哥德洛尔卡教堂曾经由于地震和火灾教堂曾经历了大量的整修和重建。教堂始建于1470年,由于1674年地震的重大破坏在18世纪前一直处于废墟状态。1745年启动大规模重建,1780年完成,次年向公众开放。然而教堂的平静在130年之后被打破,1911年4月29日一场严重的火灾让它被迫再次修复,1915年开放。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战火蔓延至此,圣殿内所有可以移动的财产被付之一炬。1940年,教堂重建,钟楼修复完成,而穹顶则一直等到1994年才得以复原,结果好景不长,2011年的这场地震让教堂又一次受到重创,钟楼受损,穹顶倒塌,随即进入漫长的修复过程,2018年已经完成修复。

Convent of Virgen de Las Huertas

方济会修道院

修道院钟楼坍塌。

距离市中心不远的方济会修道院建于15世纪末,1653年的洪水几乎将其完全摧毁。现在的修道院建于18世纪中叶,成为洛尔卡最杰出的宗教建筑之一。1936年,修道院在西班牙内战期间被洗劫一空。洛卡尔的守护神La Virgen de las Huertas就在这座修道院内,由居住在那里的方济各会牧师看守。历史学家Cánovas Cobeño和San Julián伯爵都安葬在这座修道院中。2011年,地动山摇,修道院和圣所遭受了重大的结构性破坏,钟楼被毁,部分建筑和绘画难以修复,在地震后的一段时间,只能进行结构加固工作。

2011年2月22日

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奇

6.3级地震

克赖斯特彻奇市新西兰的第二大城市,2011年的6.3级地震成为新西兰有史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自然灾害之一。因为此次地震震级大、震源深度较浅,且震中位于市中心,此后又发生多次余震,所以对当地造成了巨大破坏,城市内同名大教堂被毁。

Christ Church Cathedral

基督城大教堂

教堂一侧立面的花窗全部坍塌,目前修复团队已经开始进行教堂面貌的恢复工作。

克赖斯特彻奇大教堂建造于1864年至1904年之间,位于克赖斯特彻奇市中心,教堂周边环绕着广场。教堂在开始修建之后历经1881年、1888年、1901年、1922年和2010年等多次地震,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而2011年的地震摧毁了塔尖和塔的上部,建筑主体受损严重。为方便搜救,塔楼在震后迅速被拆除,其余部分于2012年3月拆除,包含玫瑰窗的西墙严重受损,在2011年6月的地震中部分倒塌,并在2011年12月的地震中进一步受损。英国圣公会决定拆除该建筑并用新结构取而代之,遭到各种团体反对,2017年9月,当地政府宣布教堂将被修复,目前设计和结构加固正在同步进行。

Rose Historic Chapel

玫瑰历史教堂

修复团队从废墟中整理出的残损的建筑结构。

位于新西兰基督城的科伦坡街玫瑰历史教堂,前身为圣玛丽修道院教堂,由阿尔弗雷德·埃德加·卢特雷尔和爱德华·西德尼·卢特雷尔兄弟设计,于1910年修建完成,是圣玛丽修道院仅存的建筑,其余建筑已于1994年拆除。在2011年地震中建筑受到较为严重的损坏,修复工作一直在持续进行,到2018年才恢复开放。受损的柱子、拱门、壁龛和墙裙栏杆等都被从废墟中拯救出来,并被细致修复还原。

2010年1月12日

海地地震

7.0级地震

Haiti National Palace 

国家宫

国家宫上层坍塌©️Frederic Dupoux/Getty Images

国家宫最早为法属圣多明哥殖民地总督的官邸,曾在战争中被军队炸毁,1881年重建。1912年,在海地建筑家Georges Baussan在国家宫竞赛中胜出,建筑布局呈E型,三个翼楼从前面向后延伸。工程于1914年5月启动,1915年,正在建设中的宫殿被一群暴徒点燃,建筑主体直到1920年才建设完成。毕业于巴黎建筑学院的Baussan是海地著名建筑师,市政厅和最高法院大楼也是出自他手,他的儿子Robert Baussan也是一位建筑师,师从法国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2010年1月12日,国家宫上方两层在地震中倒塌。2012年海地的管理部门清除建筑废墟,2017年海地总统摩依士宣布将对宫殿进行重建。

Cathedral of Our Lady of the Assumption 

圣母升天大教堂

在地震中受损的教堂在废墟清理后依然保持着地震后的状态。上图为2011年的教堂,下图为震后一个月后的教堂。

建筑师Segundo Cardona的教堂修复方案。

圣母升天大教堂通常被称为太子港大教堂,1881年由法国建筑师设计,采用拉丁十字的平面形式,玫瑰花窗带有强烈的哥特式建筑风格,教堂始建于 1884年至1914年间,由比利时工程师建造,在1928年12月13日落成,成为太子港罗马天主教总教区的主教堂,也是海地的重要地标。大教堂在 2010年1月12日的地震中遭到破坏,塔楼倒塌,立面部分开裂。大主教Joseph Serge Miot也死于这场地震。与国家宫殿一样,太子港教堂也将重建。2012年,波多黎各建筑事务所SCF Arquitectos创始人、主持建筑师Segundo Cardona赢得了重新设计太子港大教堂的竞赛。

2009年4月6日

意大利中部拉奎拉

6.3级地震

2009年的拉奎拉地震发生在意大利中部的阿布鲁佐地区,其首府拉奎拉和周围的村庄遭受的破坏最为严重。自2008年12月以来,这里已经发生了数千次前震和余震。2009年4月6日的6.3级强震造成城内许多古建筑物都在此次大地震中倒塌。文化遗产受到的破坏在意大利地震史上前所未有。有关机构调查了近1677座历史建筑受损,其中包括973座教堂,649座宫殿,其余55座其他类型的历史建筑。

La Chiesa di Santa Maria Paganica

圣玛利亚教堂

教堂在地震前后的对比,一侧几乎全部坍塌。

修复中的教堂。

Santa Maria di Paganica 始建于14世纪,楣梁上铭文的日期是1308年。与当地许多建筑物一样,教堂经历过1349年和1461年的地震,在1703年的地震中倒塌,除了立面和广场一侧的一些扶壁外,几乎什么都没有剩下,直到20世纪初才修复完成,屋顶天花上的天使报喜、耶稣降生等圣母生活场景由Carlo Patrignani在1900年代初期绘制。2009年的地震让建筑再次遭到损毁,穹顶几乎完全倒塌。教堂加固修复工作于2022年启动,然而由于审批流程推迟开工。

Santa Maria del Suffragio

圣母玛利亚教堂

顶部受损严重的教堂,同样在地震后展开了修复工作。

Santa Maria del Suffragio,通常称为Anima Sante教堂,是拉奎拉的一座18世纪教堂。教堂长约40米,宽18米,外墙高度为25米,穹顶高达35米。1703年的地震破坏了Confraternita del Suffragio旧址,1713年10月10日,教堂开始在罗马建筑师Carlo Buratti的主持下修建,于1726年完成。1770年,Gianfrancesco Leomporri添加了巴洛克风格的立面,1805年,Giuseppe Valadier完成新古典主义穹顶的建造,圣母玛利亚教堂成为该地区最重要的宗教场所之一。在2009年4月6日的地震中,建筑遭受严重破坏,穹顶几乎完全倒塌。这座教堂是震后首批进行加固的教堂之一,并于2010年3月19日,也就是悲剧发生近一年后,中殿的部分区域允许临时开放。

然而以上并不是全部。2003年,位于伊朗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巴姆城堡——世界上最大的土坯堡垒之一被地震摧毁,不仅城堡几乎被夷为平地,巴姆市超过85%的土砖房也遭到破坏;2012年瑞波地震摧毁了缅甸的寺院和宝塔;2013年菲律宾薄荷岛的西班牙时期教堂遭到严重破坏,2016年厄瓜多尔地震至少造成当地14所博物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阿富汗等地区由于种种原因,震后的建筑损坏情况无法得到有效评估。

我们只能在一次次的自然灾害中吸取教训。在1966年3月河北邢台发生7.2级大地震,1970年1月云南通海7.7级大地震,1973年2月四川炉霍7.7级大地震之后,1974年8月3日我国颁布了第一本工程抗震设计规范;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国家在1978年修订《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12地震后,住建部参考美国、日本、欧洲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抗震标准,于2008年7月30日发布实施《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建筑与历史遗迹受损固然让人惋惜,而地震中失去生命的人才最让人心痛。脆弱的生命无法像建筑一样被修复,唯有铭记才能延续一个民族与时代的生命力。

撰文:李里

编辑:杜涵茜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