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电音也是艺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电音的综艺 为何电音也是艺术?

为何电音也是艺术?

2023-05-12 04: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他们对已有的声波进行处理,同时制作和合成新的声波,在此基础上实验性地制作音乐,电子音乐逐渐发展开来。电子音乐有house、Techno、trap等多种风格及风格混合体,不仅有很“嗨”的音乐,同时也有相对缓和的节奏。

需要提到的是,以合成音色为主的电子舞曲只是电子音乐中的一小部分,由于其较高的曝光率而被大众误读为就是电子音乐。事实上,除电子舞曲之外,电音还有实验艺术音乐、使用合成音色的流行音乐、环境音乐等诸多类型。

电音部分风格表

「第一支纯粹用机器制作音乐的团队」

Kraftwerk

成立于1970年的德国电音团体“Kraftwerk”与传统音乐背道而驰,他们从现代经典世界中引入极简主义(重复和简单),是第一个纯粹用机器制作音乐的团队。(Techno/高科技舞曲风格)

Kraftwerk于1977年发布了第一张科技舞曲专辑:跨欧洲快车(Trans-Europe Expres),面无表情、简单的经典声音阐释了Kraftwerk的“机器人审美”,其突破性的创作深深影响了电子音乐的发展。

Kraftwerk演唱会多是环绕式立体体验,带上3D眼镜能够更好地感受其电子之美。

如今,电子音乐逐渐成为可负担得起的音乐类型,并不断衍化、升级,并迅速在法国、德国、美国、哥伦比亚等西方多个国家普及和发展起来。

除了音乐制作人,很多电影、文学、雕塑等更多类型的艺术家被电音的魅力所吸引,也逐渐融入到这场关于“声音科技”的实验和探索热潮中。

「电音在中国的风靡时代」

让·米歇尔·雅尔

让·米歇尔·雅尔(Jean Michel Jarre)是法国著名电子音乐家。1981年10月,雅尔带着由60人的电子乐队和15吨重的演奏设备来到了中国(北京、上海),9天内开启了5次电子演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更是转播了雅尔的音乐会,电音热潮迅速席卷中国大地。

雅尔与35位中国民乐演奏者共同合作了《渔舟唱晚》,电音与各种器材声音在相互碰撞中融汇,宏伟大气、意境远扬,可谓是电音向传统音乐致敬的经典之作。

让·米歇尔·雅尔专辑《Les Concerts en Chine 》,1982年

雅尔的“官方”演唱会让大众迅速熟悉并接受了这个外来的前卫音乐类型,张蔷、以崔健为首的“七巧板”乐队、井冈山等年轻音乐人纷纷发表了融入电音元素的专辑。一时间,充满节奏的韵律浸溢大街小巷,人们随之舞蹈,享受蹦迪带来的快乐。

《动物世界》(1981年12月开播)片头曲《Just Blue》:

许镜清

《西游记》片头曲《云宫电音》便是由许镜清创作的一首中国原创电音作品,它能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冲破阻碍,最终被呈现于国家级影视作品中实属不易。回望历史,许镜清先生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电音鼻祖。

许镜清先生挑战传统,将电子合成器、电子鼓等电音设备运用到了音乐的创作中,再加上古筝、编钟、小号、竖琴、非洲手鼓等多重乐器的融入,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境遇和心态得到了完美地阐释。

《西游记》片头曲《云宫电音》:

「音乐大师之间的交流」

音乐的跨界交流往往能够激起不一样的火花,这不仅是不同音乐类型的堆砌,更是两种关于声音灵魂的交流和融汇。在电子音乐大师关于声音本质的探索合作中,我们体会到了自然和力量。

坂本龙一&Alva Noto

坂本龙一喜于探索和尝试各种类型的音乐,青年时与细野晴臣、高桥幸宏组建了合成器摇滚乐队YMO(黄色魔术交响乐团),将日本原创电子音乐开创性地推向了全世界,有日本传奇音乐之父之称。

坂本龙一&Alva Noto,“TWO",2018年

坂本龙一与善于运用脉冲、蜂鸣和微声创作的德国实验性电子音乐大师Alva Noto有着长达十余年的合作,两人除了为大家所知的奥斯卡电影《荒野猎人》配乐制作之外,还一起发行过多张专辑。6月17日,他们再次聚首于巴塞罗那蒙锥克山的希腊剧场,开启了又一次多元化音乐的碰撞。

坂本龙一&Alva Noto,“TWO",2018年

依山而建的希腊剧场为两位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天然土壤,来自于环境的自然声音与音乐在空间中互相融合。坂本龙一通过琴弦间放置的毛刷等工具来创作打击乐,其揉捏纸团和塑料而产生的“噪音”、时而细腻的钢琴声与Alva Noto冷峻至简的电音在层次韵律的交流中达到平衡,深邃、纯净在空间中延展,浓郁的艺术气息悠远绵长。

"The Glass House"

两位艺术家曾于2016年在美国建筑师Philip Johnson的 “The Glass House”中进行了一次不公开的创作。他们利用屋内的生活器具、合成器、建筑玻璃等各种环境元素进行音乐创作,时而跳动、时而诡异,不同的音色在空间中交织,这场幽闭空间中的实验性演出流露出两位艺术家对声音的极致痴迷与沉醉。

「电音作为艺术元素融入于沉浸空间 」

电音作为一种音乐类型,除了运用于各种风格的音乐艺术创作中,还会在其它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中出现,影像、装置、数字艺术、多媒体视觉沉浸空间等艺术形式都可能存在电音元素的融入。

声音的“数学之美”

池田亮司《叠加(Superposition)》,2012年

日本艺术家池田亮司(Ryoji Ikeda )感兴趣于正弦波、白噪音、干扰信号、高低频率等各种原始状态下的声音元素,在探索如何超越理性的思维逻辑过程中探寻“数学之美”。

作品《叠加(Superposition)》展现了其由原子力学的数学原理为出发点对自然本质的思考,声音、视觉、空间、人的行为及偶然发生等元素在并置中被重组、演奏和呈现。

池田亮司《test pattern》

相对于旋律的营造,池田亮司更多关注于研究以极其细微姿态出现的节奏。他认为音乐作为一个古老的学科,与数学有着很大关系:音乐就像数学,音乐中的“数学之美”是让人感动和心动的存在。音乐、时间与场地在其数学思维的重塑下,声音(声音被他视为一种“感觉”而非物理现象)与人类感知之间的可能性于多次探索中被阐释。

池田亮司《supersymmetry[experience]》,2014年

《Datamatics》的声音和视觉都来自于纯数据,抽象或拟态地呈现出无限的沉浸式空间。

探索万物根源

相对于更关注声音的电子艺术家,数字多媒体等其它形式的艺术家可能更注重创作本身,电子音乐则作为其中必不可少的艺术元素出现。

曹雨西《墨》,2015年

粒子在水中的状态通过电脑数字编程被模拟:多个粒子流动、随机撞击并留下“墨”痕。软件制作的古筝和速度可控的编程使《墨》呈现出与传统新媒体艺术不同的微妙与宁谧,在对空间氛围的呼应中阐释了艺术家心中的“桃花源”。

《Oriens東》中的“Oriens”是接近于无意义的词汇,正如其呈现的犹如“黑洞”般可以是任何“圆”形的物质形态,给观者带来了无限的想象力。在沉浸式图像、电子节奏音效和前沿激光技术合力下,展览空间场域感十足。

曹雨西《Oriens東》 @.zip沉浸空间

电音不仅延伸到了文中提到的数字、影像及沉浸空间等艺术形式里,还在时尚、电影、自然及科学等很多维度的体系中有着无限的探索潜力。一场关于声音的探索已经开启,相信随着电音在时代的潮流中渐露头角,其包容而又反叛的精神和独特的声音魅力将在你我中不断弥漫、生长。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