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法王”杨永信:曾电击6000网瘾少年,如今下场令人唏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电击大王杨永信是谁 “雷电法王”杨永信:曾电击6000网瘾少年,如今下场令人唏嘘

“雷电法王”杨永信:曾电击6000网瘾少年,如今下场令人唏嘘

2024-05-05 04: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06年,杨永信在临沂成立“第四人民医院网络成瘾戒治中心”

该中心,旨在帮助“网瘾少年”摆脱电子游戏的荼毒,恢复身心健康状态。

却没想到,它自诞生那一天起,便偏离了轨道,成为无数青少年们的噩梦。

进入网瘾治疗中心之前,这些孩子是父母心中的“问题儿童”。

半个小时之后,他们走出治疗中心,便成了懂得父母辛苦和不易的“天使”。

杨永信的“第四人民医院网络成瘾戒治中心”,真的有看上去的那么神奇吗?也不尽然。

自2006年—2016年期间,在戒治中心接受治疗的儿童,多达6000多人。

他们走出戒治中心,对原生家庭,或多或少都造成了打击。

可以说,这6000个家庭,在杨永信的摧残下,毁于一旦。

更有甚者,在走出戒治中心后,跟父母反目成仇。

“从今往后,你们不再是我的父母,我要跟你们断绝关系!”

“以后,我活着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你们感受痛苦!”

这些少年少女,到底在戒治中心遭遇了什么,才会发出如此让人绝望的呐喊?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恶魔”杨永信,和他临沂网戒中心的故事。

2000年前后,网络在国内得到空前发展,成为很多网友心中的“精神食粮”。

电子小说、社交平台、电子游戏等等,每一样都是新奇物件。

让不少少年少女沉醉其中,无法自拔。

在互联网极度繁荣的环境中,“网瘾”问题也随之而来。

在父母心中,“网瘾”如同洪水猛兽。

他们毁掉了孩子的精神,让他们不思进取,整天浑浑噩噩。

更有甚者,称儿子沉迷电子游戏后,浑身散发恶臭,整个人变得十分暴躁,动不动就对父母发脾气。

他们肆无忌惮地宣泄对网络的不满,殊不知,孩子的沉迷,跟网络其实关系不大。

就拿那位吐槽孩子脾气大的母亲来说,没有网络,她就能保证孩子不对她发脾气了吗?

当然不会,如果不改变教育方式,孩子的怨气会一直累计,只是换种方式发泄罢了。

很简单的道理,但父母已经被网络冲昏头脑,失去了思考能力。

他们开始寻找一种能帮孩子戒除网络的方法。

正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供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网瘾治疗中心应运而生。

杨永信,就这样乘着这股东风,走到了大众面前。

杨永信之所以能爆红,全凭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刘银明。

刘银明,北大中文系博士毕业,曾经做过央视记者,出版过很多文学作品和专题片。

其中最出名的,当属2006年出版的图书《战网魔》。

从书名中不难看出,刘银明这个人极其痛恨网络,甚至在作品中,将网络妖魔化。

你说这样一个人,他懂网络吗?

自然不懂,但却可以轻易给网络下定义,这是非常可怕的行为。

就好像一个什么也不懂得领导担任电子厂厂长,上任之后瞎指挥。

在他的领导下,厂子怎么可能不黄呢?

但现实就是这么魔幻,刘银明非但没被打到,反而在央视加持下,成为鏖战网魔的英雄。

2008年,央视将《战网魔》拍成12集纪录片。

纪录片中,杨永信讲述自己是如何与网瘾激战,并获得全面胜利的。

洋洋得意的样子,仿若自己是“大英雄”。

正是因为该纪录片,让杨永信和他的网瘾治疗中心名声大噪。

很多家长将杨永信当成救命稻草,纷纷将孩子送过去,希望在治疗后,孩子能“重新做人”。

悲剧,就在这样的偏见下,发生了。

事实上,这些被送过去的孩子,真的有网瘾吗?也不全是。

有的孩子,因为父母长期在外工作,疏于教育,再加上青春期,所以表现得非常叛逆。

有的孩子,则只是因为青春期烦恼,导致成绩有所下滑。

他们的父母看到孩子的变化后,不管导致他们变化的诱因,统统塞给杨永信来处理。

而杨永信也非常大度,不管什么问题,只要交钱,照单全收。

半年后,还你一个听话又懂事的孩子。

作为青少年,自然不会愿意去治疗中心那种地方,但是面对父母强权,他们根本说了不算。

杨永信的治疗中心提供一种服务,只要父母出车费,他们就会派专车上门去接。

到地之后,不管孩子愿不愿意,都会被强制带到治疗中心,接受治疗。

到了治疗中心之后,孩子们都会表现得非常不情愿,甚至在现场大闹。

对此,杨永信有自己的处理办法。

他会让人将孩子带到13号治疗室,然后用一台电休克治疗仪,不断电击孩子的太阳穴。

肉眼不可见的电流穿透孩子的身体,带来巨大的痛苦,此时杨永信会笑嘻嘻地问道。

“你为什么不听话呢?为什么要让父母担心呢?”

如果这个时候还敢顶嘴,杨永信就会继续加大电流,直到你彻底服软为止。

整个过程,大概持续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为止,没有人能承受持续一个小时的电击。

服软之后,在杨永信的“建议”下,孩子会走出治疗室,和父母抱头痛哭,说自己错了。

父母看到孩子在30分钟的治疗下,就会有如此改善,对杨永信心服口服。

因此不理会孩子央求的目光,乖乖将钱,将孩子独自一人扔在治疗中心。

他们的痛苦生活,也就此开始。

根据走出治疗中心的孩子所说,里面的生活,外面人根本无法想象。

二战时期的集中营,怕也是不过如此。

治疗中心没有任何娱乐设备,每天除了军训之外,回到住所,学员们就只能对着墙发呆。

治疗中心完全就是杨永信的“一言堂”,为了确立自己的权威,他想了很多种办法。

他让学员们相互监督,一旦有人表现出对网瘾治疗的不积极,就会受到惩罚。

这种相互监督有多离谱呢?

例如有一天,你望着治疗中心外的蓝天怔怔地出神,立刻就会有人举报你。

“谁谁谁,表现出对网瘾的无限向往,消极治疗!”

这个时候,你就会被几个强壮的学员,带到13号电疗室,接受长达半个小时的电疗。

对学员来说,电疗的过程度日如年,一分钟对他们来说,就像过了一个小时一样。

“没有人能承受,无穷无尽地电击!”

一个走出治疗中心多年的网友,提起曾经的经历,依旧满脸惶恐,心有余悸。

不仅是电击,在治疗中心,学员每天都要完成规定训练,强度远远超出他们能承受的极限。

例如受害者“小雪”,她曾被要求做200个跪拜操,做到四五十个的时候,她就坚持不住了。

整个腰椎针扎般地疼痛,到医院做CT,结果出来,腰间盘突出。

有的学员,实在承受不住高强度的训练,之后被送到电疗室,被电到大小便失禁。

没有尽头的悲惨生活,让学员失望,甚至有人想通过割腕自杀的方式,结束这种痛苦。

最终,被送到医院,抢救了过来。

一桩桩,一件件,让人触目惊心,而这一切,不过是治疗中心的冰山一角罢了。

直到2009年,一位叫柴静的记者,带着质疑的态度,前往治疗中心采访杨永信。

在采访中,柴静首次询问关于电击的治疗方式。

首先是杨永信使用的DX—2A电休克治疗仪。

该治疗仪研发出来,是为治疗狂躁症等精神疾病患者。

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使用,会造成永久性认知损伤,会让大脑短路,失去记忆。

除此之外,柴静还了解到,这种治疗仪早在2000年就被停产。

因为该设备对于精神疾病的人刺激太大,并不人道,所以被国家紧急叫停。

柴静询问杨永信是否知道仪器存在问题,杨永信的回应让她大吃一惊。

柴静:“您知道这个仪器早就被淘汰了吗?”

杨永信:“我不知道!”

柴静:“因为它不人道,早就被淘汰了!”

杨永信:“我是一个基层精神科医生,如果被停用或者被召回的话,我再使用绝对是非法的!”

柴静:“您医院是否有在使用医院普遍使用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仪?”

杨永信:“有!”

柴静:“也就是说,医院有可以不给病人造成痛苦的治疗方法!”

杨永信:“有,但是无法用在这些孩子身上,因为他们没有刺激,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治疗!”

柴静:“也就是说您治疗的手段,就是要引起他们的痛苦,对吗?”

杨永信:“是的,就是为了让他们有种不舒服的体验,否则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

从采访过程就能看得出来,杨永信完全知道自己的治疗方法,会对孩子造成怎样的痛苦。

但他对此并不在乎,整个采访,回应的可谓滴水不漏。

但即使如此,杨永信的治疗中心依旧引起了大众的怀疑,并在网上引发极大的舆论。

因为杨永信的电休克治疗仪,会对孩子的大脑,造成永久性伤害。

但这依旧无法扳倒杨永信,因为家长们依旧对其深信不疑。

这场质疑造成的唯一改变,便是让杨永信将电休克治疗仪,换成了低脉冲治疗仪。

对孩子的伤害,没有任何改变,只不过换了种说法罢了。

直到2016年,随着网络的普及,父母不再将其当成洪水猛兽。

杨永信的治疗中心,才退出历史舞台。

作为背后的始作俑者,10年来,他并没受到任何惩罚。

不仅如此,还成功升官发财,时至今日,已经坐到了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的位置。

“第四人民医院网络成瘾戒治中心”的事情,也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当初,很多网友都觉得这件事非常魔幻。

杨永信明明错得如此彻底,为什么杨永信和他的治疗中心,还能如此繁荣呢?

归其原因,还是需求问题。

父母难道不知道电疗多么痛苦吗?当然知道,但他们并不在乎。

只要孩子从里面出来,能够对自己言听计从,一切治疗手段都是值得的。

哪怕这种言听计从,是装出来的。

至于网友们的呼声,他们从头到尾就是看客,并没有参与到产业链中去。

他们的呼声,自然不会有任何用处。

再加上《战网魔》获得了央视的加持,杨永信变得更加有恃无恐。

仅三年时间,便凭借网瘾治疗中心,豪赚8000万收益。

他是赚到了钱,但那些上当的家长,花大价钱将孩子送进治疗中心,换来的只有一地鸡毛。

仔细想想,这些家长连“网络”、“网瘾”是什么都不知道,凭什么给孩子下定义呢?

将心比心,等父母老了,更年期开始发脾气,不听孩子话的时候。

孩子是否也能以不懂事为由,将他们送进治疗中心呢?

没事来个电击治疗,每天做运动,不知道那个时候,这些父母心中会作何感想呢?

做不到将心比心,自作主张地将孩子送到治疗中心,自然不会换来好的结果。

只有真正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对症下药,和孩子成为朋友,才能拥抱美好的明天。

每一个孩子都是盛开的花朵,他们都值得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