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甲骨三千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甲骨文最早是在什么上面发现 殷墟甲骨三千年

殷墟甲骨三千年

2023-11-04 10: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王懿荣

他是一位金石学家,对古文字有较深的造诣,经认真研究,他认为这是商代的文字。这个故事纯属传闻,不大可靠,但王懿荣最早发现和收购甲骨文则是公认的事实,所以,学术界将1899年作为甲骨文发现之年。

金石学

金石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为古代的铜器、碑石,特别是其上的文字铭刻及拓片;广义上还包括竹简、甲骨、玉器、砖瓦、封泥、兵符、铭器等一般文物。因此,金石学家一般兼通文字学、历史、书法、文学、图书学等多种知识。

殷墟甲骨文发现至今已经120年了,一百多年来,它的出土总数约十五万片。1928年之前,殷墟甲骨文,是当地农民私自发掘出土的。1928年至1937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殷墟进行了十五次发掘。新中国成立以后,从1950年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继续在殷墟做考古工作。

1929年春殷墟第二次发掘

马王庙南斜中北沟全景

1931年春殷墟第四次发掘

王湘在清理E10坑出土的鲸鱼肩胛骨

数十年的殷墟发掘,发现了三万五千多片甲骨文。虽然从数量上看,发掘出土的甲骨文,只占甲骨文总片数的23%。但因农民私掘出土的甲骨,多属小片,其上的文字较少,而考古发掘品,大块的和完整的数量较多,其上的文字也多,内容丰富。不仅如此,科学发掘的甲骨,是按田野考古的操作规程获取的,可以了解甲骨埋藏的情况以及与甲骨共出的其他遗物,因而其科学价值远高于私掘品。

九十多年来,在殷墟甲骨文的发掘中,有三次重大的发现。

01 1936年小屯东北地H127坑甲骨的发现

1936年6月12日,在殷墟第13次发掘即将结束时,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的王湘、石璋如,于小屯村东北地的一个直径1.8米、编号为H127圆坑的灰土中,发现了成堆的刻辞卜甲,由于甲骨层厚达一米多,当时正值酷暑,赤日炎炎,这些埋藏了三千多年的甲骨,经不住烈日的灼炙。所以他们一方面连夜工作,将甲骨堆积层周围的泥土往下挖,使甲骨层变成甲骨坑,另一方面制作一个长、宽均1.8米,厚1.1米的大木箱。经四昼夜奋战,将内含甲骨的灰土柱装于木箱之中。

H127坑挖成灰土柱,装上箱底的情形

H127坑装箱后外运情形

因甲骨箱重达数吨,王、石二先生组织了48名工人来抬它,足足花两天时间才走完小屯至火车站的五里路程,将甲骨箱运到安阳火车站。后来又几经周折,直至7月12日,才将甲骨箱运到南京历史语言研究所。

H127坑,共发现刻辞甲骨17096片,除8片为卜骨外,其余全为龟甲、其中完整的刻辞卜甲三百多版。这坑甲骨的内容极其丰富,属武丁时代的卜辞。这是殷墟发掘以来最大的收获。

02 1973年小屯南地甲骨的发现

1972年12月下旬,一位年近六旬的小屯村民,因制作煤球需用黄土,便到村南路边的小沟取土,他从铁锹翻起的黄灰土中发现了几片有字的小卜骨,便将之送往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当时正值隆冬,不便发掘。1973年,考古所安阳队在小屯村南进行了七个多月的发掘,发现了甲骨上万片,有刻辞的5335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现甲骨文最多的一次。

《屯南》1116(H24:416)

这批刻辞甲骨,只有75片属小卜甲,其余全为卜骨,其中大版的基本完整的有字卜骨一百多版,时代主要属于康丁、武乙、文丁时期,后两王的卜辞有学者又称“历组卜辞”。卜辞内容也比较丰富,为研究商代历史和甲骨文分期断代提供了重要资料。

03 1991花园庄东地甲骨的发现

1991年秋,为配合安阳的筑路工程,考古所安阳队组织人力在花园庄东地进行钻探。在花园庄东一百多米处,距地表2.9至3.1米的深度,钻探人员从探杆头部附着的黄土中,发现了许多无字的小卜甲,初步判断,是个甲骨坑。

刘一曼在清理H3坑甲骨

考古所安阳队于10月18日在探出甲骨的地方进行发掘,刘一曼和郭鹏接受了发掘任务。20日发现了一个长2米宽1米形状很规整的长方形窖穴,编号为花东H3。21日挖至距地表2.9米时,映入大家眼帘的是密密麻麻的卜甲,但坑内甲骨极易碎裂,看起来完整的卜甲,实际上断裂成数十片乃至上百片,给清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花东H3坑被套进大木箱内

(戴帽站立者为郭鹏)

由于筑路工程工期紧迫,要完成发掘任务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最终决定中止工地发掘清理,将甲骨坑套箱搬迁。最终做了一个长2.2、宽1.2、厚0.8米的大木箱框,将整个甲骨坑套入箱框内,然后慢慢掏空坑的底部,钉上木箱底板,最后钉上顶板。这项工作劳动强度大,要弯着腰或蹲着干活,六、七个人工作了两天半才将甲骨坑全部套进大木箱内,然后用起重机把甲骨箱吊起,装入卡车,运回考古站。在考古站内又用了近两个月时间才将该坑甲骨全部取出。

花园庄出土甲骨拓片

花园庄东地甲骨坑,共发现甲骨1583片,其中刻辞甲骨689片(卜骨5片、卜甲684片),以大版的卜甲为主,特别珍贵的是,完整的刻辞卜甲达三百多版。这是自1936年H127坑及1973年小屯南地甲骨之后殷墟甲骨文的第三次重大发现。被评为1991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此坑甲骨最显著的特点是,甲骨卜辞的主人不是王而是“子”(一位地位显赫的高级贵族),属于“非王卜辞”。甲骨内容新颖,字体细小、工整、秀丽,有独特风格。花东H3卜辞,对于“非王卜辞”及商代家族形态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甲骨文的内容与学术价值

甲骨文的内容相当广泛,它记录了殷王和社会各阶层人物的活动,涉及商代的官制、刑法、监狱、军队、方国、战争、农业、畜牧、田猎、手工业、交通、天文、历法、气象、疾病、医学、教育、贡纳、祭祀、宗教信仰等,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把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提前到三千多年之前,使商代的历史成为信史。商代距今年代久远,在先秦典籍中保留的商代史料相当贫乏。

辛亥革命后,我国史坛受西方的影响,疑古之风甚盛。在这种风气影响下,不少人对殷商历史存在疑问,甚至认为西周以前的历史都不可靠。甲骨文发现以后,著名学者王国维将卜辞中所记的先公先王之名,与《史记·殷本纪》先公先王之名相对照,发现两者大体相同,从而证明司马迁写的《殷本纪》基本上是正确的。

同时,由于甲骨文内容涉及殷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各个方面,对全面复原殷商社会史,具有重要意义。

甲骨文对我国古文字的研究有重要意义。甲骨文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有一定体系并有严密规律的文字。它的字形、字体结构、行款、语法等与今天的汉字是一脉相承的,它是汉字的鼻祖。又由于甲骨文是较成熟的文字,在它之前必定还有更古老的文字,这就促使学者去探求我国古文字的起源。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学者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代前期的不少遗址出土的陶器、玉石器、骨器上发现了一些符号或文字,其中有些文字的形体与甲骨文相似,可视为甲骨文的前身。可见甲骨文在汉字的形成与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有重要的地位。

甲骨文的研究促进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的研究。甲骨文中有较多的关于自然科学的资料。所以,研究自然科学史的学者,都要从甲骨文中寻找相关的资料,并注意吸收甲骨文研究的成果。

甲骨文的发掘与研究促进了考古学的发展。为了寻找甲骨文,导致了1928年的殷墟发掘。殷墟发掘是第一个由中国学术机构独立进行的发掘,也是我国考古工作者首次对古代都城遗址进行的发掘,它标志着近代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在我国考古学史上有重要意义。甲骨文的研究对商代考古尤为重要,如殷墟文化分期的绝对年代是依据甲骨文的分期断代来确定;不少商代晚期的遗迹、遗物的性质与年代都要依据甲骨文的研究来推断等。

由于甲骨文有重大的学术价值,所以它不但是我国古代文明中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永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妇好鸮尊

《殷墟考古与甲骨学研究》

刘一曼 著

₤OmP1Yv4LyTa₤打开淘宝App了解详情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

(修订本)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编

长按扫码了解购买详情

复制口令 €RHLnYwZVQE7€打开淘宝App了解详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