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别!他被誉为“甲肝克星”,为控制甲肝作出杰出贡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甲型肝炎如何确诊的 痛别!他被誉为“甲肝克星”,为控制甲肝作出杰出贡献

痛别!他被誉为“甲肝克星”,为控制甲肝作出杰出贡献

#痛别!他被誉为“甲肝克星”,为控制甲肝作出杰出贡献|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病毒学家、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现杭州医学院)研究员毛江森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5月18日15时15分在杭州逝世,享年90岁。

毛江森院士

  毛江森同志,汉族,中共党员,1934年1月出生,浙江江山人。1957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先后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甘肃省卫生防疫站、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现杭州医学院)工作。曾任浙江省医学科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第六届、第七届委员会委员。

  毛江森同志长期从事病毒学研究,早期主要开展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和细胞培养技术、干扰素等方面的研究,是国际上较早推断病毒感染时“信息可能从RNA传给DNA”的科学家。70年代末起,自主研发甲型肝炎(H2减毒株)减毒活疫苗,为我国控制甲肝大流行作出杰出贡献。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

  从事病毒学研究工作50年

  毛江森是我国著名的病毒学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病毒学研究。

  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从事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和细胞培养技术的研究,对发展脊髓灰质炎活疫苗作出重要贡献;60年代率先在我国开展干扰素工作,建立和系统研究了乙型脑炎病毒—鸡胚细胞干扰素产生系统,为我国干扰素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发现重水能显著增加病毒的热稳定性,并阐明其机理,建立了在生物大分子中测定氘含量的简便方法;著文论述遗传信息逆转录问题,提出病毒感染时“信息有可能从RNA传给DNA”,是当时国际上认识到信息有可能逆转录的少数科学家之一。

  1978年到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工作后,他率先在国内开展甲肝病毒研究,历经十余年,成功培养出甲肝减毒活疫苗毒种,并研制出安全有效的减毒活疫苗。该研究成果作为国家“七五”、“八五”、“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荣获了国家发明二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毛江森坚持走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于防病治病、应用于造福人类之路,1991年,征询国家卫生部的建议及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成立浙江省医学科学院普康生物技术公司,甲肝疫苗作为首个被批准在地方科研院所生产的疫苗在浙江落地生产,使我国甲肝发病率大幅下降,甲肝流行的局面得到了基本的控制,为摘掉肝炎大国的帽子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3年初,SARS流行期间,在病原未确定之前,毛江森对疾病性质、临床过程、流行特征进行了了解,又对30年来的新病毒病进行了回顾,提出SARS很可能是新的病毒病,病原有可能来自野生动物,要特别防范SARS病毒由实验室泄露传播,提出SARS的生态性预防与控制的理念。

  他是甲型肝炎的“克星”

  20世纪70年代后期,毛江森在在杭州郊区的一个村子做流行病调研。他发现村里近半数人都患了黄疸肝炎(甲肝)。看到甲肝病毒如此肆虐,他决定“一定要消灭甲肝病毒”,研究攻克甲肝病毒的“灵丹妙药”。

  于是,已在病毒学耕耘了20多年的毛江森,开始转向甲肝研究。毛江森和助手奔走在杭州、绍兴等市郊区,收集黄疸肝炎患者的粪便,因为病毒就潜藏在患者的粪便里。

  为了观察甲肝病毒是否被成功分离出来,毛江森和助手还专程赶到河北医学院借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当夜,他们就在电镜下看到了被分离出的甲肝病毒图像。

  最后,经过4年研究甲肝病毒、4年培育毒种、4年研究工艺,毛江森用12年时间成功研制出甲肝减毒活疫苗。

  1991年,世界上唯一的甲肝减毒活疫苗,从他领导的实验室里问世了。临床使用表明,毛江森主持研制的甲肝减毒活疫苗安全有效,居国际领先地位。

  1992年,卫生部批准批量生产和大规模使用该疫苗,使我国甲肝发病率以年均20%的速度下降,中国甲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该疫苗也成为我国第一株出口的疫苗。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