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的日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田刚印个人资料 云上的日子

云上的日子

2024-01-30 02: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

2015年2月,汪峰在章子怡的36岁生日派对上,利用航模飞行器空降戒指浪漫求婚。这一别出心裁的举动,除了让汪峰成功抢夺“头条”之外,更是让“无人机”首次大张旗鼓地闯入公众视野。

“一项高科技产品最好的发展轨迹,就是上至军事下至民用。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无人机终将取代汽车,成为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说此话的,是北京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智)董事长田刚印。接受采访时,他刚刚出差归国。中航智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处厂房里,身处其中,不时传来工具打磨的声响,巨大的回音,让几千平方米的面积显得更加空旷。

田刚印个子不高、面容清瘦,简单的衬衫、牛仔裤和运动鞋的搭配,全然一副典型的理工男形象。无人机启动了,路过人群,路过楼顶,路过低云,田刚印把他的无人机之梦变成了现实。这个80后年轻人所带领的中航智,其市值估值在2015年3月已突破50亿元人民币。“云上的日子”终于开始,他看到了不一样的大 地。

预判“H无穷”

18世纪中叶以来,人类历史上先后发生了三次工业革命,分别开启了“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如今,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揭开序幕,全球正出现以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无人机器人是其中的显著内容。

2001年,19岁的田刚印或许并未预见到包含无人机在内的“智造业”的火热未来,彼时的他只是怀揣着儿时的“飞机梦”,考入了北京理工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

大学期间,研究航空模型、琢磨飞行控制器,几乎占据了田刚印全部的业余时间。当时的无人机领域鲜有人关注,只能算是个相对小众的群体。为了有更多交流,田刚印经常活跃在探讨相关技术的BBS上,与同好者研究一些新兴的控制算法,并尝试付于实践。

当时,一种名为“H无穷”的算法引发了田刚印的兴趣。比起其他动辄数百年的概念,“H无穷”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在数学中得到运用,甚至在学术上尚未完全成熟。“其实我就是恰好看准并且琢磨了这个算法,如果换成其他的,或许就走了弯路,或许就不会有今天的成绩。”田刚印至今认为当初的自己很幸运。事实证明,H无穷算法是成功的,以此来控制无人机比传统控制更加稳定。也正是对这个算法的成功预判,使得田刚印正式踏足无人机领域。

大学毕业之后,田刚印进入一家代理日本无人机的公司做技术支持。凭借兴趣,田刚印把日本无人机的相关技术研究得十分透彻。

其实,早在大四的时候,田刚印就做成了第一个飞行控制器,并且已经实现成功起飞。与整机不同,飞行控制器相当于飞机的“大脑”。田刚印希望将自己的飞行控制器安装在飞机上进行实体试验,可老板却始终没有提供这个机会。

“当时我认为日本的产品有很多问题有待改善,跟老板提了很多建议,结果一直没有被采纳。他认为我们的技术无法超越日本,我却觉得一定能行!”老板的态度让田刚印很不服气,在公司就职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不停地游说老板,始终未能成功,这也让田刚印萌生了自己做飞机的想法:“无论是控制还是机械,我们都能比日本的技术做得更好!”

不久后,田刚印辞职了。此后的一段时间,他和比自己低一年级的满意一起,一边将飞行控制器进行改良,一边筹备公司的成立。“当时我们并没有想太多,只是单纯地想有一笔钱,做出自己的飞机。”田刚印说。满意后来也成了中航智的联合创始人。

经过不断的尝试和改进,田刚印成功地将原本书本大小的飞行控制器改造成香烟盒大小。团队初创期,资金并不富裕。当时动辄三四十万元一架的飞行控制器,也让田刚印没有多余的钱与其他产品进行主动比较。“其实我们只知道自己的产品能飞,至于飞得好不好,心里真没底。”

此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认识了中国科学院的一个项目组。当时项目组的负责人恰巧在为没有合适的飞行控制器发愁。“那个老师之前花重金买了很多控制器,经过试验之后,他说我们的最好用,甚至比他花58万元购买的那个还要好!”这是田刚印第一次从别人口中得到了自己作品的反馈。这一年是2006年。

此次试水成功,除了让田刚印和小伙伴对未来充满信心,更让他们得到了29.7万元的收益,这也是他们赚取的第一桶金。“我们的投资才4万元,当时想着能卖出六七万元就算是成功了!”田刚印坦言,这个数字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 期。

不一样的无人机

2008年,田刚印成立了北京拓云海智能设备技术有限公司。此时,他的团队已经在无人机圈内小有名气,去其他公司谋求一个稳定又高薪的职位并非难事。面对团队小伙伴陆续被“挖走”的状况,田刚印十分理解:“如果看短时收益,找工作确实是成效最快也是最保险的途径。”最终,原本五六个人的初始团队只剩下了田刚印和满意,坚定地选择创业这条“不归路”。

其实,对于是否做飞机的问题,公司团队内部也产生过很大的分歧。除了田刚印之外,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个极具风险的选择,大家都希望单纯研发“飞行控制器”。“实际上,如果我们只卖飞行控制器的话,完全可以发展得很好很舒服。”但是,田刚印的梦想是做飞机。“从一开始,我就认为可以成功,退一万步讲,就算是失败了,凭借我们手中的技术,也可以重新来过。”

确定目标之后,公司便进入到一个飞速“烧钱”的阶段——为了避开国外已有的专利技术,田刚印必须创造出自己的产品,这意味着他们的每一个想法都需要进行实际验证,也令刚刚起步的公司有些捉襟见肘,资金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首要问题。

此时,又一个机会“恰到好处”地降临在他们身边——一家公司找到田刚印,希望他们可以提供技术,生产激光驱鸟的设备。由于对方市场已经相当成熟,合作之后可以迅速“变现”,这也令双方迅速达成合作。“有了这笔钱,我们就能做飞机了。”这次合作让公司赚了近亿元。

算下来,激光驱鸟是赚钱又多又快的捷径,但是这在田刚印眼中只能算是“副业”。渡过资金难关之后,他就逐渐放弃了这方面的业务。“‘激光驱鸟’存在的目的只是支撑我们最终的梦想。”田刚印始终未忘初心,“如果把公司和人比喻成一个球,每天都会产生一些会暂时有利的点,但是如果始终都追随这些点移动,那么到最后就会发现这个球只会停留在原地。所以要进行一定的取舍,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要什么。”

2009年至2011年年底的两年间,田刚印的公司始终处于摸索阶段。此时,无人机研发历史已有百年,如何避开国外专利是公司面临的最大难题:“有时候我们已经想到的技术,经过查询发现早已被申请专利,这就需要我们另谋出路。”在这个过程中,田刚印和团队总共“头脑风暴”出了200种相关方案,他们最终选择了“独立电控共轴无人直升机”。

当时,只有俄罗斯的KA(卡)系列是共轴无人机,而且已申请专利主要集中在机械硬件上。“恰好我们的优势是电子飞行控制器,如果把机械的部分用电子方式代替,既减少了零件数量,也减少了专利碰撞。”

为了缩减开支,田刚印和团队做了大量评估,并尝试将一些技术工作进行外包,以减少机器成本。

此外,无人机试飞也开销巨大——一天试飞10个小时,光油钱就得5000多元,而新机型至少要试飞200天。所幸,在花完了激光驱鸟带来的收益之后,2012年11月,田刚印团队研发的首架无人机TD220也基本成型,比俄罗斯KA系列的零件减少了一半多。

尽管如此,在即将批量生产时,他们仍旧出现了四五千万元的资金缺口。“当时我们十分幸运地得到了政府和一家民营资本机构的帮忙,总共给我们投了5000万元资金,帮助我们渡过了难关。”此时,田刚印把公司更名为北京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

2013年5月22日,TD220无人驾驶直升机在第十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亮相。它采用了先进的共轴双旋翼无尾设计和智能的HeliAP飞行控制系统,是世界首台独立电控共轴无人直升机。机身长度只有1.5米,空机重量仅为140公斤,任务载荷100公斤,最大飞行速度为每小时100公里,续航时间5小时,升限4000米。它能在小于5乘5平方米的空间范围内自由起落,其载荷、速度为同等量级无人机的2倍。“还在试飞阶段的时候,TD220的订单就已经超过7000万元人民币。”

飞行的私家车

据了解,全球民用无人机产业已经形成大约10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未来10~20年内更是其发展的黄金时期。现阶段,随着相关硬件和软件生态系统的不断发展,无人机业务范围已经拓展到了包括农业、电力、物流、应急、航拍等诸多领域。

“完成浙江省电力公司大型无人机精细化巡检科研作业任务”“完成吉林大学863重点项目‘航空地理物探’关键技术验收及科研试验”“完成广东海事局‘十二五’海洋公益性项目关键技术验证及节点验收”“参加国家林业局无人机巡检系统‘丽江大比武’并取得桂冠”⋯⋯TD220的成绩让田刚印更加确信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对的。

目前,中航智每年的大部分投入依旧用于研发,并在海外开设了研发中心。另外,田刚印透露,除了目前载重300公斤的无人机之外,公司将在2015年下半年推出载重量3吨的新机型,这款机型可以搭载1吨多的货物进行快速运输。“经过计算,从北京到济南的货运,3吨无人机的运送成本是火车运输的87%,而且其中还不计算司机的人工成本。如果大批量生产,未来还有大幅度降价的空间。”

此外,无人机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也是田刚印看好的市场。“我们估算,我国农业方面每年的市场份额在1000亿元左右,利用无人机喷洒农药,可以解放更多劳动力。”田刚印说,除了中国之外,阿根廷、巴西等农业大国都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无人机终将会取代汽车,成为常用的交通工具。”田刚印相信,未来的无人机将更智能、更安全,也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目前来看,无人机已经完全可以从技术上实现载人飞行,关键在于政策和公众的接纳度。”谈及这个话题,田刚印以汽车发展史举例:“最初汽车都不允许进城,在同马车竞争的年代,汽车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与现在无人机的处境几乎相同。”在他眼中,目前不允许无人机失败的大环境,是行业发展的最大掣肘。“如果汽车出现事故,会有一整套保险体系作为保障,而且汽车厂家也不会因此受到太大影响,但如果无人机出现事故,可能厂家就会面临灭顶之灾。任何一个新兴事物都有个缓慢发展的过程,目前无人机作为交通工具从技术方面已经完全没有问题,就是等待其他软环境的逐步完善。”

田刚印透露,目前载重100余公斤的无人机市场报价在1000万元左右,如果大批量生产,就会降至30万元左右,相当于一辆私家车的价格。这意味着,即使在北京地区最远的两端,也只需半小时就能到达。“只需要输入指令,就可轻松到达目的地,全自动化是未来的目标。”

除了在技术上继续专注研发之外,中航智正筹备成立一个50亿元的基金,专门投资无人机相关行业。“我充分了解下游企业,比如动力方面,我调研了200多家企业,买过最好的产品进行试验,所以在这方面的投资我也最有发言权。况且,我们自己也有大批量的生产计划,这就需要企业提供相应的硬件支持。”

尽管即将完成从创业者到投资人的身份转变,田刚印并未认为自己已经成功。“我一直认为,倒闭是一瞬间的事。而且历史也证明,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永远生存。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怎样令公司走得更加长远,让无人机行业发展得更加完善。这也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努力。”

‍‍‍‍‍‍‍‍‍‍‍‍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