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匠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用贝壳作画怎么做 致匠心

致匠心

2024-03-06 02: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你以为上面的作品是画出来的?!

NO NO NO

其实这都是用贝壳一片一片贴出来的!!

而这些作品都出自同一位匠人之手

话不多说

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认识下这位

浙江省唯一一位拥有贝雕与螺钿镶嵌两项非遗成果的传承人

今天,“致匠心—我们都是定海人”大型融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位定海工匠

就是↓↓↓

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舟山市民间工艺美术学会会长

夏雨缀

匠人匠语:艺术永无止境,贝雕工艺并不是宣传品,而是对传统文化的艺术创作,具有美的享受。

初学雕刻,终成浙江省唯一一位两项省级非遗传人

夏雨缀从17岁开始学习木雕设计,从此和雕刻这门手艺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采访过程中,夏雨缀回忆起自己刚接触螺钿镶嵌时的一段经历。

当初有一户人家儿子要结婚,让我给做个婚床雕刻,我觉得螺钿镶嵌比白骨镶嵌好些,但当时我只会白骨镶嵌,于是我就到一位原籍福建的金塘老人那学了这门手艺。

1972年,舟山筹备成立美术工艺厂,招募民间艺人。夏雨缀听说了这个消息,毛遂自荐,并用一幅贝雕作品《牛郎织女》获得了厂方的认可,与其他3名贝雕艺人成为舟山美术工艺厂的骨干力量。这时,夏雨缀已不满足于只做一个贝雕匠,他有一个贝雕艺术师的梦想。1975年,作为厂里的骨干,夏雨缀获得了到浙江美术学院学习一年的机会。

高照教授的人体结构造型课真是太妙了,现在我雕刻人物时还会想起他的教诲;李浣玲老师的设计构图课程,让我对线条的运用有了全新的领悟……

2012年,“舟山螺钿镶嵌制作工艺”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舟山贝雕”列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夏雨缀成为了这两个省级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改良工艺,花费18年研发胶水获专利

上世纪90年代企业转制,舟山贝雕陷入了瓶颈时期,但夏雨缀没有放弃,自行建厂继续贝雕工艺品的生产,并深入研究贝雕工艺。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收藏的贝雕,如今大部分都已经损坏。记得那时候的外销产品,反馈回来有80%是损坏的。大多数都是碎了玻璃外框,还有一部分是冬天制作的贝雕,由于胶水问题脱落。

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难题,夏雨缀开启了漫漫研究之路。从1993年开始研究胶水,直到1998年上半年研究出自制胶水,用它们制作了6幅小作品。到2008年,这6幅贝雕作品依然十分牢固。这表明,经过15年的反复测试,夏雨缀终于研制出了高质量的粘合剂。2016年,夏雨缀给自制胶水申请了专利。

夏雨缀告诉记者:“这项专利来得并不轻松。”他花了5年多的时间,一个人跑遍了福建、上海、江苏一带的化工厂,专门找人请教胶水的制作工艺,多方参考下,回到家中反复配比、改良。“因为这个东西有很多化学材料,有可能会引发火灾、中毒,非常危险。”

申请专利后,很多市内外的工艺品单位都来学习讨教,但因为这个配方是现作现用,有时效性,目前这项专利并未大范围推广。

潜心创作,耗时2年多完成螺钿镶嵌作品《开国大典》

近年来,夏雨缀将工作重心放到“大型一流工艺作品”创作上来,他希望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创作出3幅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开国大典》《十二卡玛》《传统仕女图》,而第一幅作品《开国大典》已于上个月完成。

《开国大典》是夏雨缀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而设计的螺钿镶嵌作品,这幅长2.6米,宽近1米的作品,呈现的是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上首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同框的画面,画面上的人物、和平鸽、汉白玉栏杆等均用螺钿镶嵌制作而成,精细入微,栩栩如生,立体感十足,开创了以螺钿镶嵌工艺表现历史人物群像的先河。

在制作之前,我经常到图书馆和网上查找相关的图片和资料,并与不少国家级专家交流讨论,真正有把握了才能动手。

从2016年开始创作以来,夏雨缀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这幅作品中,为了加强作品的视觉效果,夏雨缀请人打造了一座与之配套的红木复古屏风。

《十二卡玛》取材于新疆歌曲《十二木卡姆》,它被誉为维吾尔音乐之母,这幅作品将重点展示新疆民族音乐家演奏的场景和意境;《传统仕女图》将在原先的《仕女图》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将7个单调的人物扩展到更丰富的场景和人物形象。

漫漫58年

夏雨缀在艺术的海洋里徜徉

不断学习

一直坚守

让我们为这个优秀的定海工匠点赞~

编辑:爱夏

审核:林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