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刘棋棋10月1+X评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算式 一年级数学刘棋棋10月1+X评价

一年级数学刘棋棋10月1+X评价

2023-08-11 23: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学习内容

第三单元: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新生入学已经有一段时间,他们逐渐适应了小学生活。本月教学的第四单元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由于学生刚接触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其认识水平基本上还处于第四阶段,所以只要求学生能辨认不同的立体图形的特征,并通过对立体图形的拼搭活动,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第五单元的内容不仅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的最直接的基础。

三、10月教材内容分析

(一)第三单元: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教学内容:

这一单元主要由两部分内容构成:一是5以内个数的认识;二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材的具体安排是先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学习0的认识和加减法,最后进行整理和复习。

这部分内容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内容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要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数的口算,使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认、读、写5以内各数,注意形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注意书写工整。

2.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顺序,会区分几个 (基数含义)和第几个(序数含义)。掌握5 以内数的组成(能对5以内的数进行分与合)。

3.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 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 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6. 初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读、写5以内各数,掌握5以内数的分与合,掌握5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难点:5以内数的分与合,掌握5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建议:

1.把写数字作为教学重点,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初人学的小学生对数字的结构和笔顺不易掌握,比如:有的学生往往把上、下、左、右位置搞错;有的学生手指不灵活,写5、2、0等数字时,拐弯不圆滑,写得不整齐、不匀称。因此,教学生写好数字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在教学写数字时,教师可以进行如下的尝试: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的书写范例,弄懂起点、笔顺、终点的标志;按照范例书写,一写一对照,养成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

2.在数概念的建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址、数量关系、运算绪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在数概念的建立过程中,会用数宇、符号或图形进行表示和交流,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意识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 1~5各数表示一些物体的个数和顺序,能用不同的方

法表示数。为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逐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

3.加强对加减法含义的教学。在加减法含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尽可能地采用实物情境图、直观图 (点子图等)以及学生自己喜欢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要注意在观察和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 “看图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用自己的方式表示算式的意思”等训练,帮助学生加深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

4.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计算方法多样化,是学生思维处于不同层次水平的必然结果,也可视作学生思维灵活性、批判性、深刻性的表现之一。教学中,可借助一些简单的计算题,让学生阐述自己的思考,并组织学生充分交流。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提高的不仅仅是对于一道题的计算能力而已,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地倾听、交流、反思,可以逐步形成一种学习习惯或品质尊重他人的思考、关注他人的感受。

5.充分发挥每一道练习题的价值,把解题的过程变成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困难时,教师可以提供帮助,使每一个学生认真读好每一道题,养成读题、审题的习惯。

课时安排:

1-5的认识………………………………3课时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二)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一)

单元教学内容:

本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为了分散难点,这—单元只安排了立体图形的认识,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在物体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4种立体图形;二是会用同样的立体图形进行拼组;三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内容较少,但仍然增加了 “成长小档案”这一内容。通过 “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这一问题,帮助学生梳理对立体图形的理解与认识;通过两个小学生的表达(“我知道了怎样把球放稳。”“我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有立体图形。”),说明指导学生回顾与反思的角度,让学生初步体会自我回顾与评价的基本方法。

单元教学目标:

1. 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 在拼、摆、搭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并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显著特征。

3. 在对生活中的实际物体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思想。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能够正确识别这几种图形。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建议: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

2.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让学生通过滚一滚、推一推、搭一搭、摸一摸、画一画等活动,充分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要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利用已有知识发现新知识;要注意保护和鼓勋学生的创新意识。

5.重视对“成长小档案”中内容的研讨,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课时安排:认识图形………………………………2课时

(三)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系统地学习了 “1-5的认识和加減法”之后,又一次集中学习 10以内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同时,本单元中学生所学习的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对今后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单元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具体编排上,本单元由 “6 和7(包括解决问题)”“8和9(包括解决问题)”“10”“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整理和复习” 等6部分组成。下面对这些内容作一个简要的说明。

“6和7”这一部分在教学6和7的数概念之后,根据数的组成介绍了有关6和7的加减法。接着,教材安排了解决问题的内容,介绍“大括号”和问号的作用,同时以“图里有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让学生继续体会解决问题的步骤,同时对解决问题提供了思想方法的指导。

“8和9”的内容在编排上与“6和7” 基本一致,不同的是要求略有提高:对填组成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变式;解决问题的情境图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提供了较多的信息,并且蕴含多个要解决的问题,从而要求学生不但能够独立解决问题,还要尝试自己寻找信息、提出问题并进行解決。这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

“10” 的编排在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上与 “6和7“8和9”基本一致,但也有明显的区别:在认数的过程中省略了 10的序数意义,这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经比较清楚了,教材没有把 10 的序数意义明确写出来。

“连加、连减”的编排充分利用了直观图,通过生动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尽管如此,由于一年级儿童受年龄特点的限制,这部分内容仍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一年级儿童容易出现由于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

“整理和复习”分两部分安排:先是对所学内容的整理,使其系统化;然后专门安排一个练习,让学生全面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其掌握水平。这是学生第二次进行数学知识的整理和复习,复习整理的重点是 10 以内的数概念和 10 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

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 使学生掌握6-10各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 以内各数的组成。

3.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 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 使学生比较熱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 10 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形成相应的口算能力。

教学难点:主动探究,发现加法表减法表算式排列的规律。

教学建议:

本单元作为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教学中应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教材在6 和7、8和9、10的认识及有关计算之前都安排了一幅反映所学知识内容的主题图,这些图除了具有供学生数数、抽象数概念和理解计算过程及方法的作用外,还有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它们各方面的育人功能,以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与态度的全面和谐发展。

2.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的目的性。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本单元的教学主要借助操作和观察来进行。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以此丰富学生关于6-10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表象,让他们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更好地理解6-10的数概念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3.注意对计算方法的引导。本单元加减法计算的方法主要有 3种:一是利用数的组成计算加减法;二是通过学具拼摆计算加减法;三是通过实物、图形的观察去完成计算任务。教学时,—方面要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些方法,另一方面又允许他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计算方法进行加减法计算。在充分体现算法多样化的理念的同时,课堂上还要逐步帮助学生从利用实物、学具协助计算逐步过渡到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如果部分学生不采用教材介绍的方法计算,而用数数的方法计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计算,但也要适时适度地给以帮助,让他们在以后的计算中逐步掌握其他计算方法,以逐渐提高其计算速度。

4.加强对解决问题步骤与方法的指导。

课时安排:

6、7的认识和加减法……………………………3课时

8、9的认识和加减法……………………………4课时

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3课时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3课时

整理与复习………………………………………1课时

四、“1”的评价

(一)考评目的:

《数学课堂作业本》是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一项作业,内容不多,重在基础,有助于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掌握重点知识,复习薄弱知识。

(二)评价内容:

1. 课堂作业本的正确情况。

2. 书写、卷面情况。

3. 订正情况。

4. 作业本的爱护情况。

(三)评价方法:

1. 正确率实施等级制,包含A+、B+两个等级。

2. 书写规范、整洁程度实施星级制。

3. 订正情况用 表示。

(四)评价标准:

A+⭐⭐⭐⭐⭐:作业正确,书写美观,作业本整洁。

A+⭐⭐⭐⭐:作业正确,书写整齐端正,作业本整洁。

A+⭐⭐⭐:作业正确,书写不够整齐美观,作业本不够整洁。

B+⭐⭐⭐⭐⭐:作业正确率较高,书写美观,作业本整洁。

B+⭐⭐⭐⭐:作业正确率较高,书写整齐端正,作业本整洁。

B+⭐⭐⭐:作业正确较高,书写不够整齐美观,作业本不够整洁。

(五)成果展示:

 

(六)评价结果:

 

(七)活动感想:

学生的作业可以反映他这一个月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从中发现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与讲解,从而快速提高学生的作业水平。从《课堂作业本》中可以看出,部分学生对加减法的计算还不够熟练,在看图写算式这类题目中错误率较高,难以找到题目的问题在哪里,让我们求的是什么,该用加法还是减法。

五、“X”的评价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单单从作业这一方面来评价一个学生的数学好坏过于片面。在本月的X评价中,我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进行了评价。

活动一:书写我能行

(一)活动目的:

在“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一单元中,数字的书写是至关重要的,要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写6-10各数,形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注意书写的工整,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活动内容与方式:

在规定时间内正确、端正地书写0、3、4、5、6、7这几个数字。

(三)活动评价标准:

5⭐:书写美观工整,纸面干净整洁。

4⭐:书写较为美观工整,纸面干净整洁。

3⭐:书写略微潦草,纸面不整洁。

(四)活动过程展示:

 

 

 

 

 

 

(五)活动评价结果:

 

(六)活动反思:

数学数字的书写是小学数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学生书写习惯的好坏也影响着今后他们的书面交流,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在活动过程中,可以发案个别孩子的坐姿不端正,握笔姿势不正确,这都是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多加关注和引导的,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活动二:计算展风采

(三)活动目的:

在教学6-10的加减法的过程中,适当的练习是十分必要的,本次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对6-10加减法的印象,加快计算速度,提升计算效率,夯实基础,为后续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准备。

(四)活动内容与方式: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计算,看谁能完成得又快又对。

(三)活动评价标准:

5⭐:全部题目计算正确,字迹清楚。

4⭐:大部分题目计算正确,字迹清晰。

3⭐:部分题目计算正确,字迹清楚。

(四)活动过程展示:

 

 

(五)活动评价结果:

 

(五)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发现有小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还有待提升,对于6、7等数学的组成还不够熟悉,计算时需要借助手指,错误率也比较高。在后学的教学中,还需要多加关注,督促学生多练习,稳步提升,提高正确率与效率,脱离手指的帮助。

活动三:乐享数学,讲出风采

(六)活动目的:

除了书本知识的学习,学生也需要多方面的发展,本次活动借助数学小故事的形式,让学生站上舞台,大胆说、大胆演,从小故事中体味数学的乐趣,在听中思考,拓宽视野,感受数学中蕴含的巨大学问。

(七)活动内容与方式:

以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上台讲述自己带来的数学小故事,要求声情并茂,适当搭配动作。

(三)活动评价标准:

5⭐:故事内容有趣,声音洪亮,语句流畅,讲述生动,适当搭配肢体动作。

4⭐:故事内容有趣,声音响亮,语句流畅,讲述较为生动,适当搭配肢体动作。

3⭐:故事内容有趣,声音洪亮,语句较流畅,讲述略生动,适当搭配肢体动作,但熟练度不够。

(四)活动过程展示:

 

 

 

(五)活动评价结果:

 

(七)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大部分学生的表现良好,上台后比较镇定,吐字清晰,随着故事的发展,语调、语气、情感也会发生变化。在小故事的选择上也比较恰当,内容不会过多,难度也比较适合一年级的学生,可以引发台下观众们的思考。但也有学生对故事内容还不够熟练,出现了忘词和卡顿的现象,还需要多加锻炼。

活动四:数学大闯关

(八)活动目的:

本月教学的加减法与上一月相比难度有所提升,在计算时所需的时间也有所增加,需要学生不断地练习与巩固,加深记忆。因此,我借助趣味游戏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在良性的竞争情境中练习,给予一定的紧张感,促进学生更快的进步。

(九)活动内容与方式:

根据屏幕上给出的信息判断对错,选择正确选项,或分类,选对加分,选错减分,规定时间内看谁的得分高。

(三)活动评价标准:

5⭐:两分钟内答对全部题目。

4⭐:两分钟内答对大部分题目。

3⭐:两分钟内答对的题目在一半以下。

(四)活动过程展示:

 

 

(五)活动评价结果:

 

(六)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利用学生喜爱游戏的心理,设计有趣的比赛过程,分组竞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巩固知识,能够熟练地进行6、7的加减法计算,掌握8、9的组成,虽然还有小部分学生的反应速度较慢,但基本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活动五:说数学,促思维

(十)活动目的:

让学生作为主体,自己当一当小老师,用自己的思路讲题,能够很好地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促使学生在讲题的过程中努力思索解题的思路并解决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可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思考的意识,学生的注意力得到提升。讲题过程也可以帮助孩子理清思路,在讲的过程中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十一)活动内容与方式:

屏幕出示题目,给出规定时间,全程让学生自己进行讲解,说明解题思路,给出算式与得数。

(三)活动评价标准:

5⭐:声音洪亮,表达清楚,思路清晰。

4⭐:声音洪亮,表达较为清楚,思路较清晰。

3⭐:声音不够洪亮,表达不清楚,思路不清晰。

(四)活动过程展示:

 

 

(五)活动评价结果:

 

(六)活动反思:

让学生当“小老师”,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与语言表达能力,在讲解的过程中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已学知识,理清思路,对已学知识有更清晰的认识。在活动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将自己的想法清楚明白地表述出来,出现自己明白但是讲不清楚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多让学生进行锻炼与尝试,一步一步让学生听得懂、讲得明。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