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核聚变的实现难点是什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用神采奕奕造句句子有哪些词语 可控核聚变的实现难点是什么?

可控核聚变的实现难点是什么?

2023-03-24 23: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苏联物理学家、托卡马克之父Lev Artsimovich说过一句至理名言:

当整个社会都需要的时候,聚变就会实现 [1]。”

时间回到了1956年4月18日,由两艘驱逐舰护航的一艘苏联巡洋舰停靠在了朴茨茅斯。船上载着的,是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布尔加宁,以及,苏共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赫鲁晓夫。那是苏联领导人第一次访问西方。那一年,苏联和英国的领导人讨论了欧洲安全、中东局势、扩大贸易,以及,共同利用核能的可能性。

两年后,日内瓦。联合国召开了第二次和平利用原子能国际会议。正是在那里,Artsimovich、Teller(氢弹之父)、Spitzer(仿星器之父)等被冷战分隔的双方第一次得以面对面交流。也正是在那一年,世界第一座托卡马克T-1开始运行。自此一切都被改变了。

六十年过去了,回想一下这其中的跌宕坎坷,也是令人感叹不已。

扯远了。

回到题目本身,如果要说最大的难点,也是所有可控核聚变研究共同的难点,我想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实现真正的输出大于输入。其实这一点也应当是这项研究最基本的工程目标,只有在达到这个目标之后,我们一切的讨论才有了意义。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们至今无法实现这个目标呢?

上世纪五十年代提出的Lawson判据(Lawson criterion)其实从某种角度上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尽管这个公式本身在推导的时候使用了一些假设,但其所揭示的内涵已经很明显了:密度,温度,约束时间 [2]。

这又意味着什么呢?

拿最主流的方案来说吧。一言以蔽之:磁场的强弱决定了密度和温度的上限,装置的大小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约束时间的上限。(具体计算就不写了,可以参考上一篇回答。)其实如果你回顾一下人类六十年来建造的托卡马克装置,这件事就一目了然了。

六十年来托卡马克装置的演化 [3]

因此,这条路最终能走多远,取决于两件事:第一,我们能稳定产生多强的磁场?(超导磁体依然存在着临界电流与临界磁场,目前临界电流最大的超导材料是铌钛合金(Nb-Ti),JT-60SA和W7-X都使用了这种材料,而ITER将使用更加昂贵的Nb3Sn [4]。)第二,我们的装置能造得有多大?(ITER装置本身重23000吨,超过三个埃菲尔铁塔,将来的DEMO还会更大 [5]。)

而最终达到目标时所付出的成本我们是否能够承受,这亦值得深思。

好了,下面来谈谈其它事情吧。

等离子体

几乎所有对于可控核聚变的研究都绕不开等离子体。原因很简单,只要温度足够高,电子就会从原子中脱离出来,物质的第四态就会显现。关于等离子体的问题太多太多了,但其实你会发现,不稳定性也好,湍流也好,制约等离子体种种难以捉摸行为的基本方程我们都是知道的(Vlasov和Maxwell方程 [6]),而我们所能做的依然只是近似-计算或者近似-模拟。就像制约三体运动的牛顿定律、制约流体运动的Navier-Stokes方程、制约大量分子运动的Boltzmann方程一样,我们没有办法准确求解这些偏微分方程。或许是这个时代的数学工具限制了我们,或许是更深层次的物理法则没有被揭示,又或许这就是自然对人类预测能力所设的一个天花板。

原料

核聚变之所以能够被称为无限能源,是因为海水中的氘对人类来说,几乎是“无限的”。但问题是,只使用氘,太难了。这里涉及到的问题有两点,反应截面和韧致辐射。在一亿度这个量级的温度下,氘-氘的反应截面比氘-氚低了近两个数量级。而当温度升到十亿度量级时,韧致辐射会大大增强,想要实现输出大于输入会变得异常艰难 [7]。

不同聚变反应的速度平均反应截面与温度的关系 [7]

如果使用氚,问题也是显然的。氚具有放射性,自然界中几乎天然不存在,人类的生产能力亦极其有限,而氚增殖所使用的锂,其资源也是有限的 [8]。

产物

我们把核聚变的产物分为两类:带电的,以及,不带电的。

带电的α粒子会被约束住,将能量沉积在等离子体中,实现加热,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如果将来反应堆能够实现自持也是基于这一点。)但α粒子又是一种杂质,需要被去除,否则会降低聚变反应率 [9]。

不带电的中子不会被约束住,它们会撞击在周围的材料上(不管是什么),然后产生巨大的破坏。一方面,我们需要这些中子的能量来最终进行发电。另一方面,我们又想尽可能地屏蔽它们,以减少它们造成的损害。

效率

这其实是一个更加普遍的问题。从输入角度来讲,我们加热等离子体所用的射频波也好,中性束也好,激光也好,它们本身的功率都是要小于甚至远小于产生它们所消耗的电功率的。(ITER的输入功率是50MW,这是注入等离子体中的功率,但产生其所消耗的电功率要大得多,另外维持装置运行还要消耗近100MW的电功率。)从输出角度来讲,中子的能量转化为可被利用的热能的效率是有限的,而热力发电本身的效率我也无需多言。(顺便提一句,ITER预期的聚变功率是500MW。) [10]

时代的技术,物理的法则,限制了我们。

成本

核聚变会如何影响人类的能源结构?至少在现有的技术下,在还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很难。考虑到建造、维护的巨大成本,以及最终的输出功率,它的单位电价应该不会如很多人预想的那样“接近免费”。

核聚变最主要的优势在于原料的丰富,当其他能源的原料逐渐耗尽时,这一优势就会显现出来。这一点倒也印证了Artsimovich的那句话,或许真的只有当全人类都需要的时候,聚变的能源才会变成现实吧。

希望

恒星依靠天然的引力实现了库伦势垒的跨越,也实现了近乎完美的约束。而我们却不得不依靠外加的能量以及强大的磁场,以期在地球上并不完美地复现这一过程。

人类对恒星巨大能源的追求是值得尊重的,但这其中所遇到的前所未有的困难也是合乎常理的。

如果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呢?

我一直相信,那近乎无限的能量是真实存在的,它被自然锁在了那扇门后面。只是除了引力这把钥匙之外,我们需要找到另一把钥匙。而那把钥匙,自然也已经给了我们答案。

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1] http://elementy.ru/nauchno-populyarnaya_biblioteka/430807

[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awson_criterion

[3] Ikeda, Kaname. "ITER on the road to fusion energy." Nuclear Fusion 50.1 (2009): 014002.

[4]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uperconducting_magnet

[5] https://www.iter.org/factsfigures

[6] https://en.wikipedia.org/wiki/Vlasov_equation

[7]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uclear_fusion

[8]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ritium

[9] https://www.euro-fusion.org/glossary/glossary-term/helium-ash/

[10] https://thebulletin.org/2017/04/fusion-reactors-not-what-theyre-cracked-up-to-be/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