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残、发脾气”,你看懂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了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用刀怎么自残不疼呢 “自残、发脾气”,你看懂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了吗?

“自残、发脾气”,你看懂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了吗?

2024-07-03 23: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这是晓敏青春说的第481篇原创文章

  “老师,你说她是不是有病啊?”

  前段时间,一位学生妈妈焦急地找到了我。

  女儿因为中考情绪低落,甚至多次有自残倾向,诸如此类的问题已经让她心力耗竭。

  “上个月她在学校表现不好,老师就打电话告诉我了,结果这孩子竟然因为害怕回家挨骂,她就自残了,在胳膊上划了好几道。”

  这段时间,我女儿总说自己压力大得睡不着。

  我觉得烦了就吼她一句:“你一个小孩能有啥压力啊!”她就哭着跑外婆家去了,第二天连学校都不去了。

  我气不过打了她一顿,从那以后她就再也没和我说话了。

  后来我检查了她的手机,发现搜索记录里都是:

  “在哪能买到安眠药”

  “削皮刀能割断血管吗?”

  “自杀最快的方法”

  足足搜了47次,直是触目惊心!

  她真的会自杀吗?

  这位妈妈的问题并不是个例。

  她代表了中国无数家长,在面对孩子负面情绪、自残、抑郁、自杀等问题的迷茫和无助。

自残行为循环上演 #

  你也许很难想象,一些正处于青春年华的孩子,正在用各种可怕的方式一次次伤害着自己:割伤、烫伤、猛撞头颅、吞下玻璃和有毒异物......

  然而,这样的事在我们身边不断地循环上演。

  有数据统计,我国17岁以下的青少年里,3000万人受到各种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的困扰。

  而在2018年的一项Meta分析显示,自残在中国学生男性中发生率为20.6%,女性中发生率为21.9%。

  这意味着每5-6名孩子里,就有一位孩子可能偷偷有过自残的行为。

  这些数据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告诉我们一个事实:

  自伤、自残的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多。

  如果我们对他们身上的负性情绪一无所知,如果我们无法向孩子提供足够的关注和正确的情绪引导,那么自伤自残的孩子可能会越来越多。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有自残的行为呢?我们怎样做才能让孩子远离这样的痛苦?

孩子为什么会自残 #

  所有的自残行为,都是孩子对外界的无声求救。

  心理学中,自残往往又被称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

  实际上,自残是一种复杂的心理问题。

  大部分有过自残行为的孩子,并非真的想要自杀,而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缓解心理的压力。

  当我们得知一个孩子有自残行为,并询问他们原因时,他们可能只是轻描淡写地说:

  “就是觉得心烦”、“只是想让他们看看”。

  因此自残行为常常会被划在“行事幼稚”、“行为方式怪异”之列。

  然而,事情绝非这么简单。

  当一个孩子有选择的去伤害自己的身体时,他可能已经面临着很多很多困难,他们正通过这种行为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

  那么自残对这些孩子究竟有什么意义?

  他们又想要通过伤害自己的行为来表达什么呢?

  在微博热榜话题里,关于自残的话题超过了48万的阅读,有1500多条的详情讨论,其中大部分都是自残孩子的内心吐露。

  ▲在微博搜索话题“自残”

  根据这些孩子的讨论,大概可以把孩子的自残归类成以下几种类型:

  01

   想要逃避某种负面情绪

  比如文章开头那位自残的女儿,就是通过自残来逃避母亲的责骂,摆脱内心的害怕和无助。

  有一位自残的孩子在留言中对自己的爸爸说道:

  对不起,我拖后腿了。

  对不起,我什么事都做不好。

  对不起,我没有自控能力。

  对不起,让你烦心了。

  对不起,隐瞒你用这种方式来获得安全感。

  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想象出一位望子成龙的父亲形象,也能感受到这位孩子因为达不到父亲预期的内疚和自责,他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行自我惩戒。

  如今的孩子拥有了更高的物质生活,但同样也承担了更多的压力和责任。

  学业压力大,休息时间不足,精神高度紧张;

  父母望子成龙,无形中也给孩子带来了焦虑;

  社会上丧文化、消极价值观,带来颓废的心态,

  最终造成了孩子通过自残来应对压力的极端方式。

  02

   觉得只有伤害自己才能感到自己活着

  一位孩子在自己的微博中写道:

  “我不明白生活哪里出错,就好像我忽然没有了任何欲望。不想吃饭、不想出去玩、不想思考、不想运动,感觉我和世界都在流失,一切就要消失了......

  直到弄伤自己的疼痛把我拉回来,我终于可以告诉自己:我又踏踏实实地站在地面上了。”

  另一位自残的孩子,也写下了类似的感受:

  “我并不想死,也不想再感觉那么糟糕。

  我迷上了疼痛的感觉,我拿刀在皮肤上划了一下,很疼,但心里一直紧绷着的某个地方突然放松了,它提醒我还活着。”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于自我的定位、个人的发展都还不清晰,当孩子感到迷茫的时候,如果没有及时引导,就会导致孩子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

  03

   想要通过这种行为得到关注和认可

  “在哪里都觉得自己是外人,很渴望被别人喜欢,但是又不屑于拉着人家的裤腿央求。”

  “我想有一个人一直关怀我,也疼爱我,我想拥有温暖被照顾的感觉,但是我一直没有。”

  这是两个自残的孩子曾经写过的话。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特别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认可,但是却不知道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

  于是便有了通过伤害自己身体的方式,来试图让别人看到自己和理解自己的感受。

  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情绪波动大,性格更加偏激,当感受到自己被忽视的时候,常常会通过自残或者攻击,来控制那个自己想要亲近的人。

  不论是出于什么原因,自残对于这些孩子而言,常常是他们帮助自己的最后唯一手段,是他们把痛苦的生命延续下去的方式。

  那些伤口,充满了愤怒与绝望,却也充满了渴求与力量。

  平等的沟通,长效的陪伴,

  是治愈孩子最好的良药。

  有很多家长会认为:“那么小的孩子能有什么可焦虑的,供他吃供他穿,我们那时候可比现在苦多了!”

  但恰恰是这种所谓的“大人思维偏见”,让无数孩子彻底丧失了在家庭关系中与长辈同等、有效沟通的机会,从而误入了歧途。

  真正开明的父母,都特别重视孩子的情绪变化和管理。

  下面,我们就说几个小方法,可以帮助孩子缓解情绪,降低孩子发生自残的负面行为的概率。

  01

   保持平静和中立

  首先,当遇到孩子自残的情况时,家长一定要非常平静,不要惊慌亦或是过度反应,而应该低调处理。

  一定要保持中立的态度表达,不责备、不批评、不教训。千万不要对孩子说:

  “你怎么割腕了?!”

  “你为什么划伤自己?”

  更不要去评价孩子的行为:

  “你是不是有病啊?没事伤害自己干什么?”

  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充满了负面情绪,你的任何刺激都有可能成为孩子过激行为的导火索。

  02

   抛弃“大人思维”站在平等的角度对话

  很多家长会用“大人思维”想当然地觉得:小孩子一点挫折都受不了,太幼稚了;他们就是用这种方式来威胁父母。

  实际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情绪的敏感程度远高于成年人,所以,他们需要和父母一起耐心地分析原因,引导孩子抒发自己的情感,像一个朋友一样和孩子沟通。

  孩子走到这一步,绝非孩子一个人的错误,父母应该意识到周遭环境、家庭氛围、父母的不理解,都有可能导致孩子遭遇到情绪问题。

  切忌因为放不下“大人的面子”而不能平等、友好地和孩子交谈。

  没有谁是天生100分的父母,正确的方法是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

  03

   学会倾听孩子的话

  当孩子和你说话时,不管孩子说什么话题,都必须耐心地倾听,不要觉得幼稚而敷衍了事。更不要站在一个制高点,去随意地给孩子各种建议。

  这时候的孩子只是想要一个人能够理解自己,倾听自己的痛苦和不快乐,而不是真的想听那些长篇大论的建议。

  当孩子的表达欲望得到满足时,他们自己也会调节情绪,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04

   陪伴是最有效的良药

  在生活中一旦发现孩子有自残的负面情绪,家长一定要格外重视,经常性地陪伴在孩子身边,鼓励孩子,完成自我效能感的重建。

  比如适当陪伴孩子散步、旅行、听听歌、学习各种孩子真心想学习的小技能。

  任何一件小事都可以是孩子情绪稳定的重要助力,只要真的用心。

  请家长们记住一句话:

  苦难和压力或许不会击垮一个人,但是没有亲人理解的孤独一定会击垮他。

  只有你真诚的陪伴,才是孩子最好的药方。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孩子的心灵是敏感的,它始终为接受更好的东西而敞开。

  如果教师引导孩子学习做好榜样,鼓励一切好的行为,孩子身上的缺点就会毫无痛苦地逐渐消失。”

  反过来说,如果你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给他足够的鼓励和关怀,总喜欢批判他、打压他。那么他所有的缺点都会被你不断放大,他敏感的心,也就对那些美好的东西关上了大门。

  最后,愿每位孩子都能健康快乐,能够得到更多的爱与关怀,收获更强大的内心。

  ◎

  今日互动

  你周围见过自残的孩子吗?你如何看待他们的自残行为?

  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与我们分享。

  作者/ 晓敏青春说

  薇/ 18958103409

  部分配图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