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预防和生物安全措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生物实验室分级标准 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预防和生物安全措施

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预防和生物安全措施

2023-05-30 03: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预防和生物安全措施

 

 

 

 

实验室工作人员存在被实验室内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风险。多年来,一直缺乏对实验室获

得性感染的系统调查资料,

而且由于多数感染症状不典型,

以及担心引起实验室工作人员的

恐慌,

实验室感染长期被公共卫生机构低估和忽视。

事实上,

实验室感染的发生情况大大超

乎人们的预料。

早在上世纪五,

六十年代就有了实验室感染事故的发生。

自从上个世纪七十

年代以来,

有关权威调查资料显示了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严重性,

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

物安全计划的开展和实施。

1983

WHO

出版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该手册对实验室

的生物安全作了详细规定。近年来,新现(或再现)病原微生物,如

HIV

、汉坦病毒以及多

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成为实验室获得性感染和生物安全关注的重点。

2004

年,我国发现

SARS

感染病例最终证实为实验室获得性感染,

教训十分深刻。

因此落实有效的生物安全

措施,加强对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事关国计民生,意义十分重大!

 

 

 

 

 

实验室获得性感染(

Laboratory-acquired 

infection,LAIs)

的概念:通过实验室途径获得的

感染,包括具有典型临床特征的感染和亚临床型感染。

 

 

 

 

 

生物安全的概念: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

biosafety)

是指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

实验室人员暴露,

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

以防止实验人员感染和感染因子

外泄而污染环境。

 

 

 

一、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主要途径

 

 

 

 

 

已有资料显示,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主要途径有吸入、吞食、接种以及皮肤和粘膜的污

染。大约

2/3

的实验室获得性感染是因为直接在病原菌存在的环境下工作造成的,其次是实

验室事故,如储存病原微生物的容器破裂、喷溅,或者通过针刺、割伤等途径引起的。

 

 

(一)吸入

 

 

 

 

实验室在某些操作过程中,如混匀、颠倒、碾磨或烧灼接种环时,常会产生气溶胶。气

溶胶小于或等于

5um

的颗粒会悬浮于空气中,易被实验室人员吸入肺部直至肺泡。因此,

除了典型的通过空气传播的病原微生物,

如结核分枝杆菌等以外,

一些自然情况下不通过空

气传播的微生物在实验室中可以通过某些操作产生的气溶胶而发生传播。

 

 

(二)吞食

 

 

 

 

一些下意识的从手到口的行为,如翻阅被污染的文件或使用被污染的钢笔后,把手指放

入嘴中,

或是一些不良习惯

(如咬指甲)

可引起吞食途径的感染。

在实验室工作场所吃东西,

或者就餐前不洗手也是原因之一。

早期的一项调查表明,

操作时用嘴吸液体也是引起实验室

感染的重要原因。

 

 

(三)接种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物体通过某些实验室事故,如针刺、刀片和碎玻璃的割伤等途径而发

生接种感染。在所有因实验室事故而引起的获得性感染中,针刺占

25.2%

,割伤占

15.9%

因此,

针等锋利的物品必须有合适的容器丢弃,

以减少实验室工作人员以及废物处理人员发

生感染的风险。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