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资源+类型+问题+融资等问题全面解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生态旅游景观类型 乡村旅游:资源+类型+问题+融资等问题全面解析

乡村旅游:资源+类型+问题+融资等问题全面解析

2024-07-13 02: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由于乡村所处地理位置及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再加上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乡村旅游基本类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1)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型乡村旅游;

(2)以农庄或农场旅游为主,包括休闲农庄,观光果园,茶园、花园,休闲渔场,农业教育园,农业科普示范园等,体现休闲、娱乐和增长见识为主题乡村旅游;

(3)以乡村民俗、乡村民族风情以及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及乡土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

(4)以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主题的康乐型乡村旅游。

3、乡村旅游现存的主要问题

3.1.对乡村旅游层面理解不深,概念混乱。

目前部分人将乡村旅游等同于农业旅游,有的甚至片面地理解为农业观光旅游,严重地降低了乡村旅游的丰富性,掩盖了乡村旅游所包含的其他类型。许多乡村旅游景区多以单纯的农业观光为主,多数乡村旅游产品未能真正体现乡村旅游的各个层面,有的甚至歪曲了乡村旅游的内涵,影响了产品的吸引力。

3.2.乡村旅游经营和开发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品牌效应差,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在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中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资源与资金没有形成有效合力,乡村旅游普遍存在规模小,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的现象。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片面强调对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开发以及对乡村旅游文化狭义和片面的理解,忽视了对农村其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3.缺乏资金,融资渠道单一,缺乏乡村旅游专业融资机构,普遍缺乏规划和策划。

由于资金缺乏,没有对旅游资源进行论证、规划和策划就匆忙上马,开发中只重规模,不讲质量,粗制滥造,许多乡村旅游开发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只考虑当前,不顾长远,有的乡村旅游开发本身就是一种破坏。乡村旅游业与资本市场结合松散,闲置资金进入旅游业的投资数额规模较小,利用政府扶持资金的能力较弱。此外部分乡村在开发乡村旅游时,人工痕迹过于明显,农村旅社建成高楼大厦,城市化倾向严重,影响乡村旅游的特色。

3.4.乡村旅游人才匮乏,经营方式单一,管理混乱。

由于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研究均处于较低层次上,针对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人员相对较少,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在实际的乡村旅游操作中,许多乡村旅游区的管理人员由村干部兼任和由当地农民担任。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低下,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与低素质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相矛盾,乡村旅游处于粗放经营,形成轻管理、低质量、低收入的恶性物循环中,严重制约了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3.5.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单一,开发产品特色少、雷同多。

目前国内乡村旅游多集中开发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等旅游产品,而对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开发重视不够。乡村旅游的开发过分地依赖农业资源,缺乏文化内涵,地域特色文化不突出。此外,我国还存在乡村旅游产品雷同多,缺少特色产品,整体接待水平偏低,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现象。

3.6.乡村旅游开发范围狭窄,对振兴农村经济的贡献有限。

由于我国经济不发达,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诸多原因,致使我国乡村旅游开发较为成功的区域多在近大、中城市的外围,甚至就在城市中开辟乡村旅游项目,乡村旅游在振兴偏远地区农村经济的作用非常有限。此外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多以专项旅游产品出现,如观光果园、观光茶园、高科技农艺园、多功能花卉园、休闲渔场等,与其它景区和自然资源结合程度不够,旅游从业人员中农村人员偏少,旅游收益主体不以农民为主。而发达国家开发乡村旅游主要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尤其是偏远地区农民的收入,一般以小型开发为主,农户为参与主体,旅游收入只是对当地农民收入的一种补充,这与我国的乡村旅游有较大的区别。

现存的这六大问题都是乡村旅游发展需要一一解决的,就融资问题来说,目前乡村旅游融资情况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融资渠道相对单一;二是缺乏乡村旅游专业融资机构;三是乡村旅游业与资本市场结合松散;四是闲置资金进入旅游业的投资数额规模较小;五是利用政府扶持资金的能力较弱。

4、本文将列举经典案列说一说融资问题

经典案例——四川成都“五朵金花”休闲观光农业

(1)五朵金花休闲观光农业区概况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位于城乡结合部,"五朵金花"其实就是三圣乡的五个小村子。这五个村子,各有特色,红砂村搞的是"花香农居",幸福村搞的"幸福梅林",驸马村搞的"东篱菊园",万福村搞的"荷塘月色",江家堰村搞的"江家菜地"。以"花香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命名的"五朵金花"为品牌的休闲观光农业区,占地12平方公里,现已成为国内外享用盛名的休闲旅游娱乐度假区,被评定为国家4星级风景旅游区。"五朵金花"休闲观光农业区不仅整合了成都市城郊区域之间的农村旅游资源,而且将农村旅游与农业休闲观光、古镇旅游、节庆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了以农家乐、乡村酒店、国家农业旅游示范区、旅游古镇等为主体的农村旅游发展业态,在不断提升成都市旅游总体实力的同时,还丰富了农村旅游的内涵,促进了农村休闲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近年来,年均接待游客900万人次左右,年产值达1.8亿元,村集体收入达到3583万元。通过景区建设,在区内从事多种开发经营的3000多户农民(11500多人),全部就地转为市民,解决了9790个农民的就业安置,加快了城乡一体化的步伐;带动了商贸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和县域经济发展;"五朵金花"旅游景区每年对地方财政收入贡献达近千万元。

(2)五朵金花休闲观光农业区融资方式

多渠道打造融资平台。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土地流转、聚集民间投资,增加财力投入等多渠道融资模式。打造"五朵金花",锦江区政府投入了8300万元用于发展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撬动和吸引民间资金1.6亿元,其中,西南最大的花卉集散地--成都高店子花卉批发市场,就是通过引进2200万元民间资金修建的。大量民间资本的涌入,改善了农村环境,搭建了农民增收平台,建成了市民休闲的开放式公园,成功走出了城乡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原本属于锦江区政府的幸福梅林精品梅园,来自澳大利亚的合资公司-澳士瞩远投资有限公司拥有它的所有权。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了从事梅花研究开发,并发展为观赏、休闲业的场所,打造成为全国梅花品种最全,规模最大的梅花观赏基地。

5、乡村旅游融资渠道拓展

结合中国目前乡村旅游融资问题以及对成都“五朵金花”休闲观光农业成功案例的融资渠道方面的分析,乡村旅游融资渠道可拓展为以下几种:

5.1.政府资金

(1)政策背景:《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

(2)主要类型:国家财政支农资金、扶贫基金支持、旅游国债项目、生态保护项目、文物保护项目、世界旅游组织规划支持、国家级省市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基金和农业、水利、生态、文化等项目扶持资金。

(3)所筹资金投资重点:公共基础设施、市政设施、环境治理、生态建设、文物保护、人力开发、交通、信息扶持、产业安全

(4)案例:自2002年起,广东省“旅游扶贫”工程正式启动,省财政设立了“广东省旅游扶贫”专项资金,每年安排3000万元,到2006年,共计投入1.5亿元,主要用于扶持粤西、粤北等弱势群体相对集中的贫困地区和山区。

5.2.借贷融资

(1)政策背景: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支持获得商业银行贴息贷款,政府为乡村旅游企业支付50%-100%的贷款利息,减轻企业负担。

(2)主要类型: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分支机构。

(3)所筹资金投资重点:政策性银行和国际贷款主要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遗迹遗产保护、脱贫帮扶等项目;商业银行主要投资经营性项目、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旅游娱乐项目等。

(4)借贷条件:项目信贷:自有资本>25%;抵押贷款:拥有土地使用权、相关建筑物的所有权、开发经营权、未来门票或其他收费权等。

5.3.招商引资

(1)主要类型:具有一定基础、符合一定条件的且有意愿投资乡村旅游的国内外企业。大城市郊区重点吸引国际资本与品牌,边远地区重点吸引本地资本。

(2)筹资金投资重点:经营性建设及服务项

(3)主要方式:风险投资、项目招商、合作协议

(4)案例:广东省乡村旅游招商引资:2002年广东省旅游局召开旅游扶贫重点项目推介会,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山区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上,22个旅游项目签约投资金额达26亿元;在2006年,地方和其他部门配套投入资金16.3亿元,扶贫项目招商引资总额则达到20.3亿元。旅游扶贫项目所在的县(市、区)吸引旅游投资总额达139亿元。

5.4.金融市场

(1)政策背景:“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加强金融机构改革, 预计全国第四次金融工作会议在2012年1月份召开。而现今各地也在加快农村金融服务改革进程。

(2)主要类型:股票和债券市场对融资主体较高,发展较好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或规模较大的乡村旅游企业可借由此两个渠道获得大批资金;基金包括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国家和政府财政建立的乡村旅游专项基金属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为企业或团体为实现某个目的而筹集的资金池;信托市场融资一般借助于特定项目、特定产品进行融资。

(3)所筹资金投资重点:重点用于基础设施、资源环境保护和培训等公共服务。

5.5.资产重组

(1)主要类型:

a.股权融资:成立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出资入股,村集体以村落资源为不动产入股,占有旅游企业的部分股权,甚至控股,参与经营和分红。如农民以土地招股方式获得企业投资;村民散户将土地使用权转让给村集体,成立合作组织发展乡村旅游,分享经营利润。

b.权益融资:政府主导,农民以村集体为单位向企业出租不动产,放弃土地的使用权、经营权和经营所得,以租赁费为补偿。如房屋使用权重组:村民通过整体租赁转让,受让者对房屋进行改造,使其具备居住和乡村旅游接待双重功能;土地使用权重组:村民集体获得开发企业的土地租金。

5.6.闲置资金

(1)政策背景:社会闲置资金利用不足,尤其是农村信用社资金闲置问题较为严重,政府鼓励充分利用该笔资金。

(2)主要类型:

a.团体闲置资金:拥有者多为关心农村生态建设的非营利性团体及生产经营与乡村有密切联系的营利性团体。如农村信用社的闲置资金,可在政府担保、项目确保盈利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该笔资金。

b.个人闲置资金:拥有者多为喜爱田园生活的城市居民及当地农民所筹资金投资重点:主要用于美化、优化村落环境,改善村落基础设施,保护村里的历史遗存,涵养本地的生态环境。

5.7.减缩成本

(1)政策背景:2011年,国家农业部制定出台《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今后发展规范的休闲农业将获多方面财税政策扶持。

(2)主要类型:

a.减缩管理成本:组织管理方面,成立经营合作组织;行政管理方面,借助政府服务部门;人事管理方面,运用先进管理理念。

b.减缩投资成本:前期投资,精打细算做预算;中期投资,一丝不苟严把关;末期投资,稳扎稳打守底线。

c. 减缩环境成本:促使政府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寻求政策支持;支持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发挥作用,寻求行业扶持。

6、乡村旅游保障体系

将乡村旅游融资渠道拓展开之后,为了乡村旅游后续可以顺利进行,必须建立一套保障体系,不同阶段的乡村旅游有其相应的保障体系,但未来的乡村旅游应逐步形成“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成熟体系。

6.1.乡村旅游发展初始阶段

在乡村旅游发展初始阶段,尤其是乡村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政府主导驱动模式将占主导地位,农户参与其中。

其实质是政府引导下的”企业+农户”:由县、乡各级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按市场需求和全县旅游总体规划,确定开发地点、内容和时间,发动当地村民动手实施开发,开发过程中政府和旅游部门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引导。这种体系的优势是减少了政府对旅游开发的投入,使当地居民真正得到了实惠,减少了旅游管理部门的管理难度,形成了良好的宏观发展环境;劣势是政府的主观干预意识强,容易造成造成农户的反抗意识,而且农户参与权利不大,方式单一。其意义就是通过政府进行有效的规划,农户参与其中,达到政府获益、农户增收的效果。

6.2乡村旅游发展自发阶段

“农户+农户”和现代农庄模式是乡村旅游自发阶段中最普遍存在的形式。

这种形式是乡村旅游初期阶段的保障体系,是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合一,依然存在,具有和理性。这种体系的优势就是文化保留最真实,游客花费不多,能体验最原生态的本地习俗和文化,较适合以“农家乐”为主的小规模乡村旅游;其劣势就是投入较少,接待量有限,管理水平和资金投入差,旅游经济的带动效应较差,难以形成规模化发展。其意义是具有短平快优势,农户善于学习别人经验,汲取别人教训,因其势单力薄,规模有限,往往注重揣摩、迎合游客心理,极具个性化服务。

6.3乡村旅游发展成熟阶段

当乡村旅游发展到较成熟阶段应实施“公司+社区+农户”以及股份制合作等作为保障体系。

“公司+社区+农户”这种体系公司一般不与农户直接合作,而是通过当地村委会组织农户参与, 由旅游公司来组织服务培训及相关规则的制定。股份合作制是组织形式上的混合所有制和基本性质上的集体经济形式,实行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 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投资主体既有集体,又有农户。有的旅游企业除本单位职工持股外, 还有部分企业外的组织或个人参股,少量企业的经理或厂长可以持有较多的股份。这两种体系的优势就是便于公司与农户协调、沟通,利于克服公司与农户因利益分配产生的矛盾,社区还可对公司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保证乡村旅游正规、有序发展阿,实现城乡一体化。还可以扩大资本的筹资渠道,适应了农业对家庭经营的选择,实现了千家万户分散的小生产和大市场的对接,资本合作与劳动合作实现有机统一,管理的民主性,分配的灵活性,还有相当的监督机制对集体资产的完整性进行监督;劣势就是公司一般不与农户直接合作,导致农户参与性不强,公司投入和收益不成正比,利益分配易于产生矛盾,而且合作制的产权结构是比较单一的,且股本不能流通只能退出规模小、档次低财务管理薄弱,制度不规范。这种体系的意义在于在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流转并与村委会签订协议的基础上,企业实现农民土地的集中使用使农民共享成果,共担风险。且股份合作制,实现了乡村旅游的社会化和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丰富和扩大了原有的股份制模式。

我国农村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业发展很不平衡。不可能用几种模式就能概括出来,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7、乡村旅游——农业旅游的捞金形式

“农业+旅游”是发展乡村旅游非常重要的途径,是将传统单一模式的农业多元化的有效方式,只有将农业多元化、生态化、可持续发展,乡民才能从农业中获得更多的效益。

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农业旅游也形成了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不同形式,国内外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

7.1.北京创意农业园模式

(1)发展概况

北京是我国最早发展创意农业的地区之一,1993年《北京市农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中出现“观光农业”概念,1996年,市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发展观光农业。据北京市观光农业办公室调查1996年京郊拥有119个观光农业景点(区),共接待近30万人次的游客,获得经营性收入(不完全统计)3.2亿元。2002年,观光农业项目已累计达2246项,全年接待游客3618.1万人次。观光农业总收入22.7亿元。截至2010年初,目前北京市已有113个创意农业园,其中农业主题园达50多个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农业节庆活动60多个,综合收入16亿元500多万游客每年为“农业创意”消费6亿余元,全市创意农业年产值已达到22亿多元。北京在创意农业的许多方面做出了表率,但在发展中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功能。

(2)北京创意农业园的主要模式

总结分析北京城郊创意农业的案例,得出北京创意农业的主要模式有七种,具体如下:

a.“紫海香堤艺术庄园”文化农业创意模式: “紫海香堤艺术庄园”,简称香草园,位于北京密云县古北口镇汤河村。其核心区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主要种植了薰衣草、紫苏、马鞭草、洋甘菊等世界200余种珍贵香草品种,是北京市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香草种植园。香草园以创意为切入点,以爱情为主题、浪漫为形式,通过对香草文化的包装和利用,极力塑造普罗旺斯式的浪漫氛围,打造“长城脚下的普罗旺斯”。“紫海香堤艺术庄园”是一个集养生、度假、休闲、体验、艺术创作、婚纱摄影、影视拍摄为一体的综合性都市型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区,也是集现代都市型农业、情景式休闲度假与文化创意产业三位一体的文化旅游模式。创造了创意农业产业发展的一个新模式。

b.“植物迷宫”等景观农业创意模式: 位于昌平区的“京承碧园”利用四个温室设计了春意盎然踏青园、姹紫嫣红瓜果园、金秋十月赏菊园、寒冬保健菜园四个景观园和一个蔬菜迷宫。蔬菜迷宫以及其他类型的植物迷宫是景观农业的一种类型。景观农业就是利用多彩多姿的农作物,通过设计与搭配,在较大的空间上形成美丽的景观,使得农业的生产性、可持续性同审美性结合起来,成为生产、生活、生态三者的有机结合体。其突出的特征是用美学价值表现来自农作物的观赏价值和农作物的特征结构,包括农作物收获的喜悦、农耕与田园、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生活,以及现代高科技农业带来的惊奇与对未来的展望。这种新型的农业景观除了满足生产功能之外,同时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直接促进了农民经济收入的大幅增加。

c.“波龙堡酒庄”等产业融合创意模式:创意农业既是产业融合的产物,也是产业融合的表现形式。波龙堡葡萄酒庄、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通州桑瑞生态园等是产业融合创意模式的代表。这种模式是集一产种植或养殖、二产加工、三产旅游或餐饮为一体,通过产业融合,不断升级产品附加值空间,从而将利润放大,获得了三次产业的综合收益。

d.“平谷桃产业链条开发”创意模式:北京平谷是中国著名的大桃之乡。22万亩大桃堪称世界最大的桃园、中国最大的桃乡、首都最大的果区。大桃已成为平谷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农民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生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格局已初步形成,大桃产业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生态产业。平谷区依托桃种植、桃加工、桃文化,从桃子开花到结果,贯穿了桃产业发展的整个链条,成为独特的“平谷鲜桃”区域农业品牌。

e.“百里山水画廊”空间集群发展创意模式:延庆千家店的“百里山水画廊”、怀柔的凤山百果园区和雁栖不夜谷等,是以沟域或交通廊道为单元,建成内容多样、形式不同、产业融合、特色鲜明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创意产业集群。这种产业集群模式的优点是能将小的创意项目聚集,从而形成统一的品牌,从而增加整个区域旅游的竞争力。千家店镇是延庆生态涵养区的核心区,是首都重要的水源保护地。2006 年起该镇不断深化“生态环境立镇、生态旅游富镇、生态文化强镇”的发展方针。2007年被评为北京市自驾游10条最佳线路之首。2008年,千家店镇利用特有的资源优势根据当地自然条件、产业基础、历史文化等条件。按照“百里画廊 山水人家”的思路对黑河、白河两岸的农业生产、民俗乡村游项目统一调整、包装与建设,形成了“千亩葵海”,通过建设重要节点和农旅结合项目。2009年,将整条沟域确定为百里山水画廊,规划建设12个空间节点。目前百里山水画廊已初具规模,成为沟域经济发展新亮点、农民增收新渠道。2010年,百里山水画廊二期建设中突出三大变化,出现三大新看点,千亩葵海华丽转身、写生基地投入使用、旅游环境全面升级。千家店镇创意独特的“山水一卷、百里画廊”,创新了沟域经济的发展模式。

f.“大兴农业”区域品牌开发模式:品牌创意也是创意农业的一种。北京各区域通过打造本区特色农产品,打造区域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大兴西瓜、怀柔板栗、平谷大桃等农产品品牌集合了多种品牌创意,该模式以区域农业为整体进行品牌包装和创意,提升了区域农业的整体形象。这种模式一般是先打造创意区域的特色品牌,在区域主打品牌建设的基础上加快发展主导产业。通过区域品牌培育区域龙头企业,以农业文化开发促进推动区域农业品牌持续发展与创新。

g.“公园式农业”主题创意发展模式:通州的南瓜主题公园、昌平的香味葡萄园、怀柔的城市农业公园等在农业生产中融入城市公园的元素,使农业具有旅游观光、科技示范、休闲购物、怡情益智等多种功能。“公园式农业”结合了城市园林与传统农业旅游的特色,结合了服务创意和生态创意,此类农业主题公园也是创意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态。各类主题的公园里,景观独特,“农”味十足,游客不仅可以欣赏田园风光、纵情青山绿水还可以了解农业知识体验农家生活感受乡土文化品尝乡村美食。农业公园的创意使农业的田园景观园林化农业的生产场所休闲化农业产品个性化。

7.2.四川成都“五朵金花”休闲观光农业模式

(1)"五朵金花"休闲观光农业区概况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位于城乡结合部,"五朵金花"其实就是三圣乡的五个小村子。这五个村子,各有特色,红砂村搞的是"花香农居",幸福村搞的"幸福梅林",驸马村搞的"东篱菊园",万福村搞的"荷塘月色",江家堰村搞的"江家菜地"。以"花香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命名的"五朵金花"为品牌的休闲观光农业区,占地12平方公里,现已成为国内外享用盛名的休闲旅游娱乐度假区,被评定为国家4星级风景旅游区。"五朵金花"休闲观光农业区不仅整合了成都市城郊区域之间的农村旅游资源,而且将农村旅游与农业休闲观光、古镇旅游、节庆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了以农家乐、乡村酒店、国家农业旅游示范区、旅游古镇等为主体的农村旅游发展业态,在不断提升成都市旅游总体实力的同时,还丰富了农村旅游的内涵,促进了农村休闲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近年来,年均接待游客900万人次左右,年产值达1.8亿元,村集体收入达到3583万元。通过景区建设,在区内从事多种开发经营的3000多户农民(11500多人),全部就地转为市民,解决了9790个农民的就业安置,加快了城乡一体化的步伐;带动了商贸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和县域经济发展;"五朵金花"旅游景区每年对地方财政收入贡献达近千万元。

(2)"五朵金花"休闲观光农业区的做法

a.高起点科学规划布局

2000年在规划"五朵金花"建设规模时,成都市政府提出了"农房改造景观化、基础设施城市化、配套设施现代化、景观打造生态化、土地开发集约化"高起点的科学规划思路,用景区模式打造国家级品牌休闲观光农业的大平台。一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能够给城乡居民提供市外休闲娱乐场所,有利于当地农民就地转市民;二是有利于保护城市环境,按照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标准,突出蜀文化民居风格,建设成都市郊区靓丽风景线;三是有利于形成"一村一品一业"产业特色,为失地农民就地安置提供就业支持。对市政府的规划建设方案,多次举行由社会各界和规划区农民参加的听证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确定的规划方案,政府、企业和农户一张蓝图干到底,从而打造了国家 4星级风景旅游区"五朵金花"的知名品牌。

b.突出连片开发经营

"五朵金花"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规模化经营,用连片联户开发,共同扩大发展的市场空间,破解农民单家独户闯市场的风险,走出了一条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之路。在产业布局上,围绕共同做大做强休闲观光农业这一主导产业,五个景区实现一区一景一业错位发展的格局。"花香农居":以建设中国花卉基地为重点,全方位深度开发符合观光产业的现代农业,主办各种花卉艺术节,促进人流集聚。"荷塘月色":以现有1074水面为基础,大力发展水岸经济,建设融人、水、莲、蛙为一体的自然景观。"东篱菊园":依托丘陵地貌,构建菊文化村,引导游客养菊、赏菊、品菊,陶冶道德精神情操。"幸福梅林":用3000亩坡地培育20万株梅花,建设以梅花博物馆为主要景点的梅林风景。"江家菜地":把500余亩土地平整成0.1亩为一小块的菜地,以每块每年800元租给城市市民种植,丰富市民和儿童对发展绿色产业的兴趣。由于连片联户经营和"一村一景一业"创意新颖,打造出了各具特色、相互关联的休闲观光农业品牌。

c.强化政府的管理职能

"五朵金花"从建设到管理,始终体现了政府的强势推动。在任何情况下,政府抓规划蓝图不动摇、抓国家级名牌的标准不降低。几年来,在旧村庄改造中,涉及拆迁等各种农民实际利益的问题,各级政府不回避矛盾,按照"宜拆即拆、宜建则建、宜改则改"等办法改造了3000多户旧农居,把原来的6个行政村合并成5个景区,农民在新景区就地转市民,统一缴纳"三金",按照城市社区进行管理。区政府和街道办先后投资9745万元用于水、电、路、气和污水排放等公共设施建设,给企业和农户创造出了投资搞农村休闲娱乐场所有利可图的市场空间。在政府的推动引导下,企业和农户投资8000多万元用于整修农居、新建花卉市场和游泳馆等经营性项目。

d.着力提升文化品味

将文化品味融入于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之中,增加其文化和人文价值,这是"五朵金花"不断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诸如:"花香农居"的休闲餐饮文化,"幸福梅林"的传统花卉文化,"荷塘月色"的音乐、绘画艺术文化,"江家菜地"的农耕文化,"东篱菊园"的环境人文文化,无一不是锦江人精心挖掘打造的符合当地民俗风情的杰作珍品。同时,锦江人注重变单一的农业生产为吸引市民体验、休闲的文化活动,使文化产业与农业产业相得益彰,以文化支撑产业,以品牌塑造形象,按照"一村一品"的文化格局不断推出和延伸新的品牌项目,使其接连不断的萌发出新的生命力和凝聚力。目前,"五朵金花"项目正整体申报AAAAA级国家旅游示范区。

e.多渠道打造融资平台

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土地流转、聚集民间投资,增加财力投入等多渠道融资模式。打造"五朵金花",锦江区政府投入了8300万元用于发展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撬动和吸引民间资金1.6亿元,其中,西南最大的花卉集散地--成都高店子花卉批发市场,就是通过引进2200万元民间资金修建的。大量民间资本的涌入,改善了农村环境,搭建了农民增收平台,建成了市民休闲的开放式公园,成功走出了城乡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原本属于锦江区政府的幸福梅林精品梅园,来自澳大利亚的合资公司-澳士瞩远投资有限公司拥有它的所有权。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了从事梅花研究开发,并发展为观赏、休闲业的场所,打造成为全国梅花品种最全,规模最大的梅花观赏基地。

f.以旅带农、农旅互补并重

"五朵金花"走的是一条以旅游业为龙头,不断完善"公司+农户"的独特的经营和赢利模式。他们首先营造环境,先把最基础的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做完,再进行文化和旅游项目要素的包装,使土地大幅升值,实现了旅游和农业的完美结合,互相烘托,互相升华,提升品质。使旅游和土地开发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不仅改善了农村的人居环境,改变了农民的生活习惯,也改变了传统的单家独户、大田种植的农业生产方式。将旅游产业巧妙地与农业生产嫁接,引导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土地产出效益大幅增加。由每亩种粮食年收入200-300元,蔬菜或种花年收入2000--5000元提高到每亩上万元。

g.拓宽农民就业增收社保途径

创立离土不离乡,就地市民化的生活模式,为农民搭建的增收平台主要有四种。一是租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使土地向有技术专长、有资金实力、有经营能力的专业大户、工商业主和经营能人集中,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产业基地。二是薪金。农民到农业龙头企业或公司务工,成为农业工人,每人每月可获取500元以上的薪金收入。或依托花乡农居从事插花、餐饮、茶社等经营活动,每户每月营业收入上万元。三是股金。引进专业公司对生态观光区域内的农房进行整体策划包装,打造具有独特风格和文化品位的乡村酒店,引导农户以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形式、以"保底+分红"的模式分享收益。四是保障金。农民达到社会保障条件后,每月可领取364元的养老金、210元的低保金、报销住院费等"保障金"。同时着力构建农民就业体系,开发服务型 、社会型、自主型、创业型、公益性等不同岗位,多渠道促进失地、准失地农民就业。全区农村劳动力已转移就业9790人,登记安置失地农民就业率达89%。

(3)"五朵金花"休闲观光农业区的成效

a.探索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带动了农村新型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五朵金花"模式,不仅改善了农村的人居环境,改变了农民的生活习惯,也改变了单家独户、传统种植的农业生产方式,将文化、旅游产业有机的与农业生产嫁接,引导农业生产经营走规模化、产业化、工业化之路,大力发展本地特色农业,土地产出效益大幅度增长。同时,"五朵金花" 模式,又注重突出各自的特性,考虑景点的差异性,避免项目主题雷同,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不同需求;既注重突出文化旅游产业与农业开发项目的结合,又注重产业发展与农民就业增收的结合,从而产生了极大的综合效应,提升拓展了农村休闲观光农业的功能,带动了农村旅游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b.搭建了就业增收致富的平台,开辟了为市民打造休闲观光乐园的有效途径。

锦江区农民依托"五朵金花"构建的经营、就业、保障平台,变单一的种植农作物收入为拥有"四金"的多渠道增收,保证了农民增收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农民收入增幅首次超过了城镇居民。打造"五朵金花"模式,以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方式,找到了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切入口,在"五朵金花"涉及的12平方公里土地上,如果按常规的城市化推进标准(包括公园建设),每平方公里需投入1.5亿元,而以城乡一体化方式打造,每平方公里只花了1500万元,不征地,不拆迁,就实现了农村就地变城市,农民就地变市民,不仅解决了农民离乡进城后带来的城市日益膨胀,城市设施不堪重负的问题;也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保持了良好的生态植被,建设了规模化的城郊绿地,为市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旅游休闲场所,实现了多赢。

c.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方面,城市的就业、培训、保障、救助、教育等政策和制度延伸到了农村,失地农民拥有集体资产的处置权,准失地农民保持土地承包的经营权,农民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训,得到社会保障,从政策、制度层面上保证了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就业社保待遇和教育权利,实现农民失地不失利、不失业、不失权。另一方面,"五朵金花"不是简单的把农民从农村户口改变为城市户口,仅仅停留于农民身份的转变上,而是促进城乡人口的相互渗透,城市居民纷纷到"五朵金花"区域从事经营、并将城市理念、城市文明、城市新风带到了农村。农民出租屋后,到城市居住就业,亲身体验城市生活规则,通过双向互动,更直观、更生动的促进农民融入城市,使城乡逐步具有同等的生产生活条件,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的实惠和文明,实现了城乡共同发展繁荣,提升了城乡一体化功能和水平。

(4)"五朵金花"休闲观光农业区的启示

a.必须致力于理念领先,创新务实,重视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五朵金花"的发展理念最根本最核心就是创新务实。"规划就是财富,环境就是资本,结构就是效益";"在花园之中建农居,农居内外建花园"这些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出来的新思路无疑给我们许多新的启迪。锦江人非常注重项目规划和环境的营造,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人文品味,合理开发利用地势地貌、自然山水和道路交通布局,着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他们还把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协调发展。借鉴"五朵金花"的成功探索和经验,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把休闲观光农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来抓,在思路理念、规划布局、多元投入、政策保障等方面开拓创新,勇于探索出台新的思路和举措,着力挖掘提升水平和档次,有关涉农部门如:城建、规划、旅游、环保等应统一思想,加强指导,形成合力,扶持总结一批好的典型,促进休闲观光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

b.必须致力于瞄准市场,因地制宜,拓展新的领域和途径。

锦江人打造 "五朵金花",关键在于瞄准和追踪市场需求,突出本地特色,走出了一条既有利于农民就业增收致富,又有利于市民观光休闲旅游的新路子。要在休闲观光农业具有一定的基础上,做好三个结合。一是同推进城乡一体化相结合。休闲观光农业的主体市场在城市周边,应紧密结合城市规划,推进"城中村"改造,扶持失地农民再就业,农民转居民等同步发展。整合资源,引导有条件的"农家乐"相对集中,积极推进连片联户规模化经营,形成规模休闲农业新的亮点和辐射点。二是同产业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扶持农户连片联户发展"农家乐"、着力解决好污水排放垃圾处理、农户卫生许可与检疫、片区社会治安等公共服务问题。三是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在城郊相对集中的区域扶持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加强水、电、路、讯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农居风格设计水平,带动农村新兴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c.必须致力于文化搭台,创新品牌,提升整合资源的规模效益。

"五朵金花"具有浓郁的文化品味,既具有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品格,又具有吸纳外来文化的风格,"同化"的能力非常强,打造了国家AAAA旅游景区的知名品牌,吸引了大量人流、物流、资金流,其产生的长远规模效益是显而易见的。对于景区,旅游是载体,文化是灵魂。利用当地独特的历史文化、民族人文和自然风光优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有关部门应着力挖掘提升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民俗文化优势,逐步打破 "小而散"的旧格局,做大做强做优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知名品牌。在"五朵金花"的打造和提升中,始终坚持了文化先行,注入文化因子,延伸文化产业链条,用独有的文化特色,提升景区的底蕴和内涵,给游客提供更丰富、更高尚的休闲观光新景致。目前,该区正在景区规划建设5个艺术村,即创意村、画家村、雕塑村、摄影村和民俗村。江家菜地的雕塑村,荷塘月色的画家村雏形已现,东篱菊园的摄影村,幸福梅林的民俗村和花香农居的创意村正在筹建之中。从而因地制宜、整合资源,不断提升休闲观光农业区的规模效益和整体水平,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带动农民就业增收致富。一位哲人曾说过:城市之所以吸引人,就在于它那丰富多彩的文化多样性。任何一种适宜生存的文化都能在城市的每个角落里找到它的踪影。

7.3.浙江杭州梅家坞休闲农业模式

梅家坞坐落在杭州市城西山区,是有名的龙井茶产地之一,过去这里的村民靠采茶、制茶、卖茶维持生活,原始的生产方式效率低,收入微薄,每人平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梅家坞主要以农家乐模式发展休闲农业,随着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茶楼形式的农家乐旅游,沿公路居住的村民家家户户都在开办农家乐、茶楼,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效的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梅家坞茶种植面积1333公顷,直接带动农户35000余户,品牌龙井茶种植面积667公顷,直接带动农户2万余户。年销售收入4223.25万元,实现利税397.22万元,增加农民收入342.88万元。

7.4.英国伊甸园模式

(1)项目概况

英国伊甸园位于英国康沃尔郡在英格兰东南部伸入海中的一个半岛尖角上,总面积达15公顷。其所在地原是当地人采掘陶土遗留下的巨坑该工程投资1.3亿英镑,历时两年,于2000年完成,2001年3月对外开放。在开业的第一年内就吸引游客超过两百万,开业至今游客量过千万。与其他一般的温室有所不同,英国伊甸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温室.它汇集了几乎全球所有的植物,超过4500种、13.5万棵花草树木在此安居乐业。在巨型空间网架结构的温室万博馆里,形成了大自然的生物群落。其目标宣言是“促进对植物、人类和资源之间重要关系的理解,进而对这种关系进行负责任的管理,引导所有人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伊甸园既想吸引研究人员,又想吸引游客。“伊甸园有着天堂般的美丽,这里人们和谐地跟自然生活在一起。”它是在15层生物圈里重新捕捉生物的美丽。

(2)发展定位

伊甸园,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绿色房子。它是围绕植物文化而打造的,融合高科技手段建设而成的,以“人与植物共生共融”为主题的,具有极高科研、产业和旅游价值的植物景观性主题公园。

(3)主要项目 ——三大种植馆、两大温室

a. 热带馆:在8座穹顶状建筑物中,有4座被称为“潮湿热带馆”。它占地近1.6万平方米,高55米,长200米。其中生长着来自亚马逊河地区、大洋洲、马来西亚和西非等地的1.2万种植物,包括棕榈树、橡胶树、桃花心木、红树林等。

b.温暖气候馆:另外4座穹顶状建筑物被称为“温暖气候馆”,里面种植着来自地中海、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非等地区的植物,例如橄榄树、兰花、柑橘类植物等。

c. 凉爽气候馆:在热带“生物群落区”和温带“生物群落区”的中间是一个露天的花园。“凉爽气候馆”里是原先生活在日本、英国、智利等地区的植物。工作人员还计划在这个馆里种植茶树并销售茶叶。

各馆内种植了来自全球的数万种植物,有来自从喜玛拉雅山到智利的奇花异草也有来自康沃尔郡的本地植物。除了植物之外,还放养一些鸟类、爬行动物等,帮助消灭害虫,控制生态。

d.两大温室:大温室模拟热带雨林气候,温室中的植物多是从热带海岛、马来西亚、西非和热带的南美洲移植过来的;小温室模拟地中海气候,其中居住着来自地中海地区的柑橘、橄榄、甘草、葡萄、来自南非地区的山龙眼、芦荟、来自加州地区的色彩艳丽的罂粟和羽扇豆。此外还有各种水果、蔬菜和其他农作物。

(4)项目功能

a.生态观光:是项目的主要功能,主要通过两大温室、三大展馆所展现的万种特色、稀有植物所造就的良好生态环境下,形成观赏功能,让游客了解世界各国的珍稀特色植物。

b.休闲体验:游客在观赏植物之余,还可以欣赏体验各种话剧、艺术秀、园艺论坛、音乐节、儿童专题节目等。比如伊甸园里不时举办一些流行时尚的演唱会,如著名的八国集团救济非洲儿童的live8演唱会。

c. 科普教育:自然教育史伊甸园的一个重要功能。伊甸园就像一个活生生的实验室,为所有年龄群体提供度身定做、身临其境的字眼体验和教育服务。伊甸园聘请了大批如有经验的导游、教师、培训师和演讲者,每年的9月到11月、1月到7月都会给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供服务,并鼓励在校老师利用伊甸园所提供的资源丰富其教学内容。

(5)经营模式

a.运营模式

(1)注册慈善信托基金:伊甸园的全部资产属于该信托基金。信托基金下设一个全资公司,名为伊甸园工程有限公司。该公司代表信托基金掌管伊甸园工程的全部事务。公司设有自己的董事会,由独立董事和非独立董事构成,董事会对信托基金托管人负责。伊甸园工程的创办人蒂姆担任该公司的CEO。公司经营所得的盈余部分需全数缴纳给信托基金。

(2)成立伊甸园基金会:基金会主要代表伊甸园工程的对外形象,负责与政府、企业、学校等机构建立联系。帮助伊甸园工程建立一些专项项目,如废弃物零排放项目,以及寻找伊甸园工程差异化发展的策略。

b.盈利模式

(1)门票收入:普通成人门票14英镑,目前每年接待游客100万左右 。

(2)发展会员:每年会费在35英镑左右,目前拥有会员6000人出售商品,如和伊甸园有关的书籍、文具等,设有一个专门的销售网站。

(3)捐赠计划:伊甸园慈善信托基金接受来自个人和团体的捐赠。

(4)教育培训收费:对每个学生收取4英镑左右的培训费用。

(5)志愿者招募:节约人力成本。

(6)模式启示

a.创意建筑提升关注度:极具创意的吹气泡泡建筑本身就是一个强大的吸引力。它被英国人票选为“民众最喜欢的建筑”之一。其独特性使康沃尔郡成为除伦敦外的英国第二大旅游目的地,它也是英国最受游客欢迎的三个旅游吸引物之一。建筑结构是双层圆球网壳,此结构在尽可能减少用钢量的同时创造了尽可能多的建筑空间。构成为:上弦为六边形网格,下弦为三角形加六边形网格,类似蜂窝形三角锥网架,完美的力学结构,肥皂泡和蜂巢的结构原理。温室表面同水立方一样都是采用乙基四氟乙(ETFE)、透明合成膜覆盖,整体外观如蜂巢的巨型球体,被世人称为“吹气泡泡的建筑”、“世界第八大奇迹”。

b.多种功能相互融合: 除了核心的植物观赏外,还开发各种体验性的活动,并将自然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功能。丰富了产品类型,拓展了市场群体,从而有能力满足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提升了竞争力。

c.注重艺术的诠释作用:园区处处是别出心裁的创意雕塑,试图用艺术诠释人与植物的关系,成为一个环保艺术的殿堂。这大大提升了园区的内涵,并丰富了景观的观赏性。

Registration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