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泗县生物(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生产绿地种植要求 嵊泗县生物(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嵊泗县生物(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2023-10-17 14: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嵊泗县生物(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发布时间:2023-05-12 08:57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第一章 规划背景

1.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像个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数   以百万计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与其生产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   征。1992年,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生物多样性公约》对生物多样性的定义: 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构成的生态综合体中生物体的变异性,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   多样性。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 ( 2011- 2030 年)中给出的定义为“ 生物多样性” 是生物( 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千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基因、   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

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对象小到遗传基因,大到生态系统乃至生物圈的各级生命实体。一般可分为  三个研究层次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有的学者还提出了第四个层次,即景  观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失衡是生存的根本条件,它对维持区域和县城  的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

生物多样性,是指除人以外的各种活的生物体,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前提下,所体现出来的  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分异程度。生物多样性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体现了  除人以外的生物富梊和变异的程度。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   障。

生物多样性是在人口高密度、生境破碎、高度干扰压力条件下的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存发展  和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基础。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和人类的盲目建设、环境污染和破坏,  生物多样性符剧下降,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协调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维持可持续发展  的重中之重,成为当前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的热点领域之一。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成为将来的生存、发展和繁荣提供更多、更好的条件,使未来可能发生的环境变化具有更强的应变能力。可见,  生物多样性不仅对生产与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更关系到生态环境的改善乃至可持续发展。积极保  护生物多样性,从而通过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项关系未来发展的紧迫任务。

1.1 规划背景

1. 3. 1宏观背景

早在1987年, 国务院就公布了中国第一部自然保护方面的纲领性文件《中国自然保护纲要》 , 把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纳入其中,规定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总体战略和基本原则,并提出了一   般性保护对策。在1992年11月,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 28次会以批准中国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 1993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生物多样性公约组织 , 自此,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全面展开 : 1994年完成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1997年编制了《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 究报告》; 1997年由建设部组织有关部门完成了《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编制提纲》; 2002 年建设部又以文件的形式颁发了“关千加强县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通知"(城建[ 2002]   249 号)和关千印发“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的通知 ”, 并要求2004 年底前完成地级(含)以上城市《市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和实施计划》; 2007 年环境保护部颁布了《全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纲要》; 2010 年9月国务院通过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 ( 2011- 2030 年), 明确了今后20 年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

1. 3. 2中观背景

浙江省作为我国东南沿海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正处千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但同时也带来  了大气质量下降、水污染严重、森林景观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等生态问题,经济与生态环境协   调发展面临巨大压力。为此,浙江高度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始终坚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高度。 2011 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出台《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并坚定不移地把“五水共冶“推向深入,使美丽河湖建设观念更加深入  人心,明确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要性。

1. 3. 3 微观背景

嵊泗县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其气候的复杂多样,形成了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孕育了丰富的  物种资源,并产生了众多的基因变异。崠泗县政府高度重视园林绿化建设和自然资源保护,借此契   机,继续开展县城公园、郊野公园、滨水公园、县城绿道网和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等工作,继续推进  崠泗县园林绿化建设可持续发展,从而不断提升县城综合环境。

目前,崠泗县绿化建设正处千重要的发展阶段,绿地面积正在不断增加。在县城绿化发展规划  中,编制和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不仅可以促进崠泗县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也可以从根本上   规范和提升绿化档次,从而更好地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进一步提高县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人居条件,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创迼生物多样和景观多样的人居环境。

第二章 基本概况

2.1自然地理环境

2. 1. 1 区位条件

嵊泗县位于杭州湾以东, 长江口东南, 即北纬3 0 °   2 4 ' 3 1 °   0 4 ' 、东经1 2 1 ° 3 0 '、1 23 ° 25 '  之间, 是浙江省最东部、 舟山群岛最北部的泡岛县 , 由630个大小岛屿组成, 其中有人居住的岛屿28个。县境西起滩浒黄盘山, 与上海金山卫相望 ; 东至童岛(海 礁)的泰礁; 北迄花鸟岛, 连接余山洋; 南到浪岗的南北彰礁 、马鞍山—白 节山一线, 与岱山县大衢岛隔水为邻 。东西长180 千米, 南北距 23 千米,...  , 91千米, 海陆总面积 8824 平方千米 , 其中陆域面积 86平方千米, 海域面积8738 平方千米, 分别占总面积的0. 97%和99. 03%, 故有“一分岛礁九九海”之说。

2. 1. 2 地质地貌

嵊泗列岛位于华夏褶皱系的次级构造单元的东北部边缘, 处于新昌—定海—花鸟山断隆的东北部边缘。地质结构复杂, 岩浆活动强烈, 除少量中生代晚期侁罗纪火山岩外, 主要是燕山晚期形成的钾长花岗岩,岩性主要为片岩、片麻岩、大理岩和少量混合岩;第四纪陆相和海相沉积物分布甚  少。诸岛地质条件相似, 岛屿呈上升趋势。

嵊泗列岛系天台山脉延伸入海的岛礁群,  岛礁出现于第四世纪的2全新世,  绝大部分为基岩组成。列岛地形, 水系短小, 谷地浅凹, 多香湾衅角。属低缓丘陵地区, 丘陵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90% 以上, 较大的谷地分布在泗礁岛、袧杞岛、大洋山岛上 , 其余岛上谷地狭小 。山地高度一般在几十至一二百米之间, 最高点系花鸟岛的前坑顶 , 海拔236 . 9米, 低丘土层痔薄且多裸岩。

2. 1. 3 气候特征

嵊泗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照充足,温差较小。春季  多海雾, 夏季多气旋, 秋季较干燥, 冬季有霜冻。降水量春夏多于秋冬。年平均气温15. 8 °C。日照时长, 降水偏少。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18 .   2  小时, 年平均降水量 1038 毫米, 年平均蒸发量1364 . 9毫米。嵊泗列岛多大风, 多海雾: 全年大风日114. 7天左右。海上多海雾。全年各月 几乎都出现, 以春季为多, 年平均雾49. 4天, 最长雾日持续 8天, 其海雾多属平流型 , 浓度大, 厚度高, 范围广, 能见度往往小于50 m, 持续时间较长。初霜一般出现在12月上旬,  终霜一般出现在3月上旬。历年平均霜日13. 1天, 无霜期平均为271 天。

2.1 自然资源条件

2. 2. 1  植物资源 、  嵊泗县森林植被在中国植被和浙江省植被区划中归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热带”的浙  闽山丘甜储木荷林区。由于受森林病虫害和人类长期活动影响, 原生植被破坏殆尽。现分布的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为天然次生和人工营造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灌木林等。全县共有维管束植  物125科, 35 9属, 5 21种。栽培植物144种。

2. 2. 2 海洋生物资源

游泳生物种类及其季节变化。嵊泗海域已发现游泳生物 302种, 其中鱼类210种, 虾、蟹甲壳类75种, 头足类11种, 水母类6种。潮间带生物种类组成与分布。嵊泗海域的潮间带底质主要由沙质、泥质、岩礁组成。海岸开敞程度也明显地影响潮间带种类的组成与分布。变动的规律是因波浪作用从隐蔽海岸向开敞海岸递    增。近岸较屏蔽岸相以软体动物中僧帽牡蜗占绝对优势, 其次是白脊藤壶等;  近洋暴露岩相以甲壳动物如日本笠藤壶和藻类占优势;沿岸屏蔽岩相以软体动物中僧蜗占绝对优势;沿岸较屏蔽以甲壳  动物中日本笠藤壶和软体动物为优势;远岸暴露岩相以软体动物如犹荔枝螺、厚壳贻贝、条纹隔贻  贝及甲壳动物中龟足、日本笠藤壶、腔肠动物和海 葵等占优势。

2. 2. 3 港口岸线资源

嵊泗各岛四面环海, 港口岸线资源丰富。可建 10万吨以上港口岸线资源有嵊泗马迹岸段和经常结岛岸段。泗礁山岛屿南侧, 水深5米岸线长6. 6千米, 离岸距离50- 700米, 后方有一定的陆域, 避风条件好; 峡山岛南面嵊山错地为马鞍列岛最大铀地, 可避西--东北8- 10级大风, 是冬季带鱼汛期各地渔船主要集结地,同时南面泗洲塘、西北的箱子吞也是船舶进出港口和带鱼汛集散中心错泊避  风港湾;袧杞岛的东南吞口和西北吞口为天然避风港,可供船避风、错泊,此岸段可建设大型深水  泊位; 大洋山岛北侧, 水深10米岸线长 2. 3千米, 离岸距离100- 250 米, 后方有陆域可以提供, 嵊泗县政府力争此岸段成为国家或上海经济区的第四、第五代集装箱港区,使大洋山成为上海经济区大  吨位深水泊位中心。

2. 2. 4 矿产资源

嵊泗列岛蕴藏有大量的花岗石、海砂、粘土、石油天然气、海卤及长江古河道地下水资源。    花岗石: 节石质坚硬, 色泽斑斓, 结晶颗粒较粗, 成块状构造, 含有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及少量的云母、铁、锡石、钻石、黑云母等成分。主要分布在小洋、大洋、花鸟、袧杞、嵊山、黄龙   等岛, 以洋山和黄龙最佳最富, 大洋岛大梅山花岗石储量 2亿立方米。成规模的开采区有大、小洋山、北鼎星以及小 黄龙、沈家湾等, 储量均在300万立方米以上。黄砂: 节岛内海砂资源丰富 , 拥有大小沙滩、沙丘几十处, 沙质坚硬洁净, 颜色以金黄色为主,黑色次之,大多属中颗粗粒状。主要分布在泗礁岛、袧杞岛、嵊山岛、花鸟岛,仅泗礁基湖沙   滩、高场湾沙滩、南长涂沙滩就有 9平方千米, 各岛周围海域也有海砂资源储存, 马迹山南侧海区有20平方千米的中沙砂矿资源。还有大量的花岗岩风化石资源可加工成人造砂。

        海卤资源: 节嵊泗海域海水年平均浓度稳定在1. 72婆美度, 盐业生产有良好的自然条件, 在大洋里、外云鹅吞建有盐田58公顷, 年产盐3000吨左右。

石油、天然气: 绿华以东至壁下海域 , 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地下水: 节泗礁岛金鸡山至浪岗海域一带, 有一条淡水储量极为丰富的海底长江古河道。

2. 2. 5 旅游资源

嵊泗列岛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也是全国唯一的列岛风景名胜区, 由泗礁山、花鸟山、洋 山、嵊山等4个景区78个岛礁组成, 陆海总面积为 34. 91平方千米, 其中陆域面积为 29. 41平方千米。

嵊泗列岛的主要景点被誉为“南方北戴河”的基湖沙滩和南长涂沙滩及百年古刹、花鸟灯塔、  山海奇观、海上牧场、摩岸石刻和海蚀奇洞 等数十处。区内特级景点1处, 一级景点9处, 二级景点31处, 三级景点61处。

2.3社会及经济条件

2.3. 1 历史沿革

嵊泗历史悠久, 秦统一六国, 嵊泗地属会稽郡贸µ 县,隋朝大业三年属会稽郡章县”。唐武德四年(公园621年)后, 相继属于鄱州、贸µ 县、翁山县、昌国县、昌国州、定海县。民国5年 ( 1912年), 屈江苏省崇明县。1949年, 置嵊泗县, 属由大陆流亡本县袧杞岛的江苏省政府管辖。1950年, 嵊泗解放, 设特区和军管会, 属苏南松江专区。1953 年, 嵊泗县划归浙江省舟山专区。1958 年撤销嵊泗县, 遂为宁波专区舟山县嵊泗人 民公社。1960 年, 嵊泗人民公社划归上海市。1987年, 改舟山地区为舟山市, 嵊泗县属舟山市。

2. 3. 2 行政区划及人口

嵊泗县共有630个岛屿, 其中住人岛屿 28个, 总面积8824平方公里, 其中陆域面积86平方公里。行政区划为三镇四乡, 分别为菜园镇、嵊山镇、洋山镇、五龙乡、黄龙乡、袧杞乡和花鸟乡。

据统计, 2019 年末, 全县家庭总户数30070户, 户籍总人口74389 人。按性别分, 男性36205人, 占总人口的48. 7%; 女性38184人, 占总人口的51. 3%。 全年出生人数302人, 出生率4. 01%。; 死亡人口657人, 死亡率8. 73%。; 人口连续年负增长, 自然增长率为- 4. 72%。。全县迁入人口281 人, 迁出人口754人, 机械增长率为—6. 29 %。。计划生育率同比稍 有上升, 2017 年全县计划生育率为99. 2%。

2. 3. 3 社会经济发展

2018 年, 嵊泗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4. 3亿元, 按可比价计算, 比上年增长6. 6%。 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 32. 2亿元, 第二产业增加值16. 4亿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65. 7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6. 9%、 3. 3%和7. 2%。 三次产业结构为 28. 2: 14. 3: 57. 5。按户籍人口计算,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0986元,按年末汇率 ( 6. 6174 ) 折合22816 美元。全年海洋经济总产出 218. 46亿元, 海洋经济增加值 86. 8亿元, 海洋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75. 9%。

2. 3. 4 交通运输发展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9. 6亿元, 按可比价计算, 比上年增长4. 3%。 全县水、陆货运噩4123.84万吨,增长28. 6%; 水、陆货物周转量 276.70亿吨公里,增长24. 4%;   水、陆客运量849. 41万人,增长6. 2%; 水、陆客运周 转噩 1. 78亿人公里,增长 7. 0% C见表2) 。年末全县共有货运船舶135艘,比年初增加  11艘,总运力达113. 25万载重吨,增长3. 6%;     客 运船舶24艘,比年初减少1艘,载客量为6885客位,下降0. 9%。 年末全县机动车辆保有量7126辆,其中运营性车辆425辆, 非营运性车辆6701辆。全县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数36辆,新增新能源公交8辆、农村客车3辆; 实现客运总量29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0%, 日 均客 流量 达8000人次。

全年实现港口货物吞吐噩11800.06万吨,比上年增长0. 9%,  占舟 山港的 22. 0%。 其中,县本级3979. 40万吨,申港石油储运码头 505.17万吨,分别增长 34.0%和6. 7%; 马迹山矿石中转基地6018.67万吨,绿华散货减载平台1296. 82万吨,分别下降4. 5%和 33. 6 %。 年末全县拥有港口泊位31个,其中生产性泊 位23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8个。

第三章 现状分析

3.1 生态系统多样性现状

嵊泗县又称嵊泗列岛,位于居于东海北端、杭州湾以东、长江口东南,是我国1. 8万千米海岸线的中心点,是浙江省录东部、舟山群岛最北部的一个海岛县,是沪、杭、雨的东大门 和天然屏障, 历来是 军事要塞,又是国际海轮进出长江口的必经之道。其具体地理区域范围为东经121°  301 -1 23° 251 , 北纬30° 241 - 31° 141  之间,西起黄盘山与上海金山嘴相望,东至童岛, 北起花鸟山,连接余山洋,南至马鞍山—白节山一线,与岱山县隔水为邻。

3. 1. 1 山林植被多样性现状

嵊泗县森林植被在中国植被和浙江省植被区划中归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热带”的 浙闽山丘甜栳木荷林区。由于受森林病虫害和人类长期活动影响,原生植被破 坏殆尽。现分布的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为天然次生和人工营造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淮木林等。乔木树种主要有黑松、黄檀、山合欢、女贞、冬青、日本野桐、沙朴等。经济树种主要有村桔、杨梅、梨、批耙、桃等。

全县海岛现有森林植被类型主要为:

( 1)针叶林: 针叶林曾经是全县海岛植被的主体、森林植被的核心。构成针叶林的优势树种是黑松,其  次为小面积杉木。由于海岛面积小、风大、立地质量差,针叶树生长缓慢,且林相单一。1997年后,黑松林由于遭受松材线虫病为害而大面积枯死。嵊山、袧杞、黄龙以及泗礁的基湖  仍保存有小规模连片的黑松林

( 2 ) 阔叶林:嵊泗海岛 植 被中,由于自然因素,天然阔叶林仅由落叶阔叶树为建群种所组成的落叶阔叶林一个类型。本世纪以来,在嵊泗“再造绿岛”工程中,泗礁岛上营建了大面积的普陀樟、女贞等常绿树种为主的混交林。

( 3 ) 针阔混交林:由于松材线虫病的发生,上层黑松乔木大量枯死,下层以山合欢、日本野桐沙朴等小乔木为主的次生阔叶树发育良好,形成以针阔混交林为主的 次生森林植被。

( 4 ) 灌草丛: 分布很广泛,尤以悬水岛屿及坡度较陡的基岩海岸山坡较多。港木层组成较杂, 其中以 山茶科、 海桐花科、桑科、胡颓子科和蔷薇科植物等为主,草本层以禾本科植物等为主。

3.1. 2 园林植被多样性现状

嵊泗县县城园林植物种类繁多,主要园林植物共56科93种。从植物生活类型划分,以落叶乔木       晟多共22种,占总数的23.7%;   常绿乔木7种,占 总数7. 5%;    常绿港木21种,占总数22.6%;   落叶灌木9种,占总数 9. 7%;  常绿藤本3种,占总数3. 2%;  落叶藤 本 2种,占总数 2. 2%;  草本植物及藤本植物共29种,占 总数31. 2%。

1. 3 古树名木多样性现状

嵊泗 县未有百年以上古树及名木记载,但是有不少 树龄在五十 年以上的树木,平均胸径达四十厘米以上,主要分布在花鸟岛,保护方式以自然生长为主,保 护好这些树木具有较高生态价值和历史意义

3. 1. 4 农田多样性现状

1 、粮食作物

嵊泗县域内主要粮食作物有番薯、蚕豆、土豆、花生、大豆、玉米、油菜等。

2、蔬菜

嵊泗蔬菜种类繁多,品种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村庄附近,种植面积较小,栽培的种类明显随  季节而变化。蔬菜作物群落主要由青菜、白菜、卷心菜、芬菜、疲菜、萝卜、葱、蒜、茄子、辣椒、番茄、黄瓜、领瓜、冬瓜、南瓜、菜豆、虹豆等蔬菜作物所组成。

       根茎类 马铃薯、薯预、萝卜、萝卜等。

叶菜类 宵菜、白菜、卷心菜、齐菜、雪里麒、芹菜、疲菜等 。葱蒜类葱、蒜、韭菜等。

茄果类茄、辣椒、番茄等。

瓜类黄瓜、孤瓜、南瓜、丝瓜、冬瓜等。豆类菜豆、汇豆、扁豆、豌豆等。

薯苹类番薯、苹等。

3.1 环境条件分析

1 、山林植被生长相对较好

因地形、地貌、风力、海潮及盐碱度等因素影响, 滨海植物与高山植物颇有不同 , 虽部分山体受风力影响植被相对单一,但县域内大部分山体山林植被生长繁茂,覆盖率大,整体生态环境较 好。

2、海洋资源丰富

嵊泗县地处著名的舟山渔场中心, 素有“ 东海渔仓” 之称。一直以来, 嵊泗列岛以渔业资源丰富而闻名, 嵊泗渔场历史上曾是我国海洋渔业生产最高海域之一, 鱼类资源极其丰富 , 光是鱼虾的种类就多达几十种, 著名的梭子蟹、石斑鱼都是嵊泗的特 产。

3、人为干扰因素较少

嵊泗县作为海岛型县城,以山地与海岛双重生态环境为主,目前生态环境良好,水土保护到  位, 地貌、山体环境保存较好 , 人工开采痕迹少, 有利于保护县城生物多样性并进一步促进其丰富度。

4、生态绿化有特色

峡泗县除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外, 还有部分房屋上爬满了绿色植物, 密布着菇菇郁郁的青藤, 村里的小道两边都长出了齐人高的野草, 自海遥望, 展现出绿藤遍野、静谧荒芜的海岛生态景观。

3.1 面佃挑战分析

1、用地紧张, 园林绿化用地不足

嵊泗县县域总体绿噩不少, 山林植被相对茂密, 但各城镇零星分布的绿地类型占绝对优势, 大多分散在各个街道、乡镇, 难以形成有机的整体, 无法很好地发挥绿地生态环境功能和服务功能。

2、边坡复绿与生态修复任重道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劈山建房修路较多, 形成了较多的边坡, 埋下了地质灾害的隐患却未及时的对边坡进行绿化,加固水土。

3、林相单一 景观变化不够丰富

峡泗县林地资源十分丰富, 但山林植被缺乏完整性、连续性, 尚未形成有机整体 , 特别是作为县城背景的山林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山林植被中黑松林面积比重大,  减低了山地植被的自然度和丰富度, 削弱了山林植被多样性。

4、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粗放

嵊泗县古树名木数额较少,主要分布在花鸟岛,保护方式以自然生长为主,缺乏科学性、规范  性,管养粗放,长此以往对古树名木生长不利。

3.1 对策与建议

1、加大规划建绿, 完善县城绿地系统,加 决城镇 绿地建设。

开展绿地系统规划并积极实施, 采取规划建绿、拆墙透绿、扩路增绿、见缝插绿等有效措施, 狠抓园林绿化建设、养护管理等工作,完善全县绿地格局。

2、因地制宜, 开展山地公园、湿地公园建设。

维护区域山水格局和大地机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 是维护县城生态安全的 一大关键。破坏山水格局的连续性, 就切断了自然的过程, 包括风、水、物种、营养等流动, 必然会使县城这一人文之胎发育不良, 以致失去生命。因此强调维护土地的完整性, 水系整体网络的连续性。通过建设山地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地等 , 完善生态基础设施。

3、加强生态绿化生态建设, 进一步提升绿化效果。

从实际情况出发, 利用和推广生态绿化, 减弱县城的热岛效应, 形成空中绿化系统和立体绿化系统, 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和整体绿化效果。

4、科学合理驳岸护岸, 加强园林绿化建设。

对于海滨沿岸要保持自然状态, 通过配合植物种植, 采用天然石材、木材护底等形式增强堤岸抗洪能力, 稳固堤岸、顺应水流。

5、开展山林植被保护与林相改造, 提高山林景观效果。

在保护山林植被的基础上, 改善林相结构, 提高林分质量, 加快森林植被保护与恢复。同时, 根据不同区位和森林景观季相变化规律,按照“以林造景,以景配林”的要求,营造林相外貌丰    富, 季相变化明显, 特色鲜明的山林景观效果。

第四章 规划总则

4.1 指导思想

根据“斑块-廊道-基底“生态学理论为支撑,该理论对生物(植物)多样性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千“斑块-廊道-基质”的格局,预留好合理的绿地空间,科学安排县城内的各类绿地( 景观)空间以及生态廊道,科学配置景观空间中的植物多样性,力求有限空间内绿量与生物(植物)量最大化。使县城生物(植物)多样性具备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  多样性的县城生态系统。树立“三生态”理念(生态建设、生态文明、生态安全),突出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县城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性生态关系。

4.2 规划范围

本次生物多样性保护范围主要包括县城(菜园镇)规划范围,同时对嵊泗县行政辖区范围,共  辖三个镇,四个乡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作出相应安排。

4.3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20- 2030 年, 分为近、远二期。

近期: 2020- 2025 年;

远期: 2026- 2030 年。

4.4规划依据

1. 《生物多样性公约》 ( 1992  年);

2.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 ( 2011   年);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 2008   年);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2015   年);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 2002   年);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 2008   年);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1 991   年);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 1984  年);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 1986  年);

10. 《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 ( 2008   年);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 2004   年);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 2000   年);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 1998  年);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 2000   年);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 2000   年);

16. 《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 ( 1989  年);

17. 《关千编制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的通知》 ( 1997  年);

18. 《建设部关千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通知》 ( 2002   年);

19. 《国务院办公厅关千加强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通知》 ( 2004   年);

20. 《国务院办公厅关千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 ( 2004   年);

21. 《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 ( 2012   年);

22. 《浙江省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 ( 2004   年);

23. 《浙江省森林管理条例》 ( 2004   年);

24. 《浙江省松材线虫病防治条例》 ( 2009   年);

25. 《浙江省公益林管理办法》 ( 2009   年);

26. 《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 2017   年);

27. 《浙江省野生植物保护办法》 ( 2010   年);

28. 《浙江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 ( 2011   年);

29. 《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 ( 2011   年);

30. 《浙江省水利保护办法》 ( 2019   年);

31. 《浙江省园林绿化技术规程》 ( 2002   年);

32. 《浙江省园林城市标准》 ( 2011   年);

33. 《浙江省园林镇标准》 ( 2012   年);

34. 《关千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意见》 ( 2007   年);

35. 《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 ( 2010   年);

其他相关资料文献等。

4.5 规划原则

1. 生态优先

遵循植物的“生态位”特征,利用嵊泗地带性自然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构  建以乔木为骨架的生物(植物)多样性群落,提高单位面积生物(植物)多样性指数,形成健康、  稳定、高效的近自然绿地群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为丰富生物(植物)多样性奠定生境基础。

重点优先保护的生态类型和珍稀野生植物,应达到最大限度地满足嵊泗生物(植物)多样性保  护的需求。加强保护现有良好的自然景观资源(森林、湖泊、河流、自然的保留地等)和维持自然   生态过程及功能,保护生物(植物)多样性及合理开发利用植物资源,从而达到生物(植物)多样   性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珍稀濒危物种原生地和名木古树保护,科学规划自然保护区,明确规划保护   区域和保护对象。

构建多空间和多种组织形式的生物(植物)多样性体系,建立嵊泗植被系统的生态绿色网络,  增加开敞空间和各生境板块的连接度和连通性,使县城周围自然环境中的生物(植物)能通过廊道   向县城迁移,改善生物(植物)群体的遗传交换条件,为县城生物(植物)的生存和繁们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保护对象上, 应重点优先保护的生态类型和珍稀野生植物物种, 最大限度的满足生物( 植物)多样性保护需求。

2.保护为主

乡土植物是嵊泗县或舟山市本地所产的植物资源。具备适应性强,繁殖容易,生态功能强,安  全且具有地方特色。所以, 应以开发利用本地乡土植物为主, 适当引进外来植物材料, 在引进外来植物的同时,必须严格依据相关规定进行试验,保护本地生物(植物)安全,杜绝恶性杂草进入嵊泗地区,造成生态入侵,进而对生物(植物)多样性构成威胁。应充分考虑引种地的气候、土壤等  自然因素, 以及对本地物种的影响, 避免生物(植物)入侵 , 影响嵊泗县的生物(植物)多样性, 甚至造成生态灾害。因此, 在保护现有栽培植物的基础上优先发展乡土植物, 积极引种适宜嵊泗县园林绿地生长的外来优良植物材料,驯化珍稀濒危树种,不断提高嵊泗园林绿地的植物多样性。

3. 完善体系

通过提高嵊泗县县城绿地斑块的数量和质量,提高生物(植物)多样性,增强嵊泗县县城生物

(植物)多样性的空间异质性。通过加强水系、道路等廊道的建设, 把相互分散的绿地斑块有机地连接起来,使之相互联系,形成下次绿地系统的有机网络,促进下层景观中物质、能量的流动,有  利于下次生态系统的稳定。

4. 丰富种类

目前嵊泗县县城园林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还不够丰富,就植物种类的丰富度还具有较高提升空  间,但各类绿地作为生物(植物)多样性的载体,是丰富生物(植物)多样性的主体。因此在进行  县城建设时,必须保护现有林木、花草,不能毁林搞建设,杜绝古树进城用千绿化工程,避免片面  追求大草坪和大广场的建设,从而占据较多的绿地空间。县城可用千绿地建设的土地有限,因此,  要依靠增加县城绿地的物种数量的来提高县城绿地系统的生物(植物)多样性 。

4.6 规划层次

4.6. 1 生态系统多样性规划

(1 ) 划分主要生态系统的类型

根据嵊泗县的地形、地貌、土壤等环境条件,结合现状植被类型及分布状况,划分出嵊泗县主  要生态系统类型。重点保护和恢 复嵊泗县山林植被, 保护自然环境。

( 2 ) 丰富县城绿地系统类型多样性

首先根据光、温、水、土、污染类型、污染程度等环境特征,对县城绿地系统的生境类型进行  划分, 列出名录, 明确生境类型的多样性, 充分利用植物资源和丰富县城绿地系统的类型 多样性提供依据。海岸和县城污染区 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防护绿化体系, 在乡村发展各类生产防护绿地, 尤其要在城郊过渡地带或县城郊区风景区、自然保护地、生态公园、湿地公园及各种形式的大    型绿地。

( 3 ) 采用模拟地带性群落的设计方法

在城乡一体化的绿地建设中, 采用模拟地带性植被群落结构和自然生态系统的方法, 规划设计人工顶级群落和非顶级群落的各种类型, 使县城生态环境与其周边环境及地带性生态环境相协调, 增强嵊泗县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 6. 2 物种基因多样性规划

物种基因多样性是物种的富仇程度。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遗传的多样性包含于物种多样性之中, 同时物种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单位, 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功能特征具有重要影响。县城绿地系统中植物群落的相对稳定性是建 立在生物多样性基础上的, 缺乏生物多样性会导致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 甚至造成园林植物的毁灭性灾害, 生物多样性对整个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影响。群落稳定性、生态 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和适地适树的实现都要以植物物种多样性为基础。规划保护与建设的具体措施如下:

( 1) 本气候带园林植物物种的发掘与应用

根据植物区系分析结果 , 峡泗县园林植物资源丰富, 而且目前嵊泗县绿地系统所利用的园林植物数量较少,  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对开发的园林植物进行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和在园林绿地中的适应性进行检测 。 筛选出生长势旺盛、抗逆性强、观赏价值高的植物种类,推广到园林绿地,逐步提高绿地系统的植物物种丰富度。

( 2 ) 建立种质资源保存、繁殖基地

结合生产绿地建设,建立种质资源基地,进行优良绿化植物材料的选育、保存和繁殖,为推广  应用打好基础。根据嵊泗县的实际情况, 重点开展色叶树种、行道树、名花、水生花卉的种质资源选育工作, 扩大可利用资源的数量, 弥补现状的不足。

( 3 ) 相邻植被气候带园林植物的引种与应用

对引入的植物进行生态安全性试验和适应性的观割研究。经过较长时间试种后,确系生态安全、生长势旺盛、适应性和抗逆性强,景观效果好,并能和乡土园林植物共生共荣的种类,可逐步 推广到县城园林绿地。

( 4 ) 提高园林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

全面理解和正确运用生态学原理, 改变设计理论, 提高园林绿地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

4. 6. 3 景观多样性规划

保护和恢复嵊泗县各种生态系统的自然组合,如低山丘陵、岛屿、湿地以及水体等自然生态系   统的自然组合体。在县城大中型绿地建设中,  充分借鉴、利用当地自然景观特点,  创建各种景观类型(水体景观、湿地景观、森林景观、疏林草地景观等及其综合体),使   其在县城绿地中再现。建立景观生态廊道, 增强不同景观板块间的连通性,有利于物种扩散、基 因交流, 减少生境破碎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不利影响,  增加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间  的生态系统。嵊泗县中心县城以山地为主, 利用公园、绿地、道路景观林等方式可以将不同的生态系统连通, 方便物种的扩散传播,保护本区域的物种多样性。

在人文方面, 重视保护本地历史文化遗迹, 把握嵊泗县特有的历史文化、民俗、县城结构布局、经济发展特点等核心内容、县城布局再现型、民俗再现型等各种实现嵊泗县特点的个性化绿地。

4.7 规划重点

4. 7. 1 县城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1、公园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县城公园绿地是县城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中的重要斑块, 是 县城植物多样性体现的主要载体, 其大小、数量、形状和格局有着特定的生态学意义, 并对物种的存亡有重要的影响, 应对其各类生物资源及其生境进行合理的保护。

2、防护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防护绿地是县城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规划通过丰富动植物资源, 建立完善的县域生态格局, 同时兼具科普示范作用, 适地适树,充 分利用乡土植物进行合理配置; 重点突出, 收放有序, 有机地组织生态防护赏憩绿地景观; 观赏效益、生态效益并重, 强调可操作性。

3 、 附属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实现县城园林化的基本条件是县城的普遍绿化, 使整个县城构成一个完整的植物生态系统, 而单位附属绿地的绿化就是县城普遍绿化的基础。随着县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剧增, 县城用地日益紧张, 环境不断恶化, 单位附属绿地作为作为县城绿化和环境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绿化水平、绿化面积的高低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1 ) 居住附属绿地

居住绿地在县城绿地中占有较大比重, 与县城生活密切相关, 为人们创造着富有情趣的生活环境, 其绿化是居住区环境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规划以宅旁楼间绿地为基础, 小区集中式公园(或游园)为核心, 道路绿化为网络, 使每个居住小区的绿地相对自成体系, 并与县城的绿地系统相联系。同时应以植物造景为主,尽 量减少人造硬质景观的堆砌。优先考虑园林植物的释氧吸碳、降温增湿、防风遮荫、健康环保等综合环境效益特性, 兼顾观赏美化和居民游憩活动的需要, 选择适应性强、观赏性高、病虫害少、不飞絮、无污染、无毒、无剌、无异味的植物, 同时兼顾鸟类食源植物, 使小区环境美而活, 富有生机。近建筑物区域, 不宜过多应用常绿针叶树种, 影响冬季采光。

( 2 ) 单位附属绿地

单位绿化有利于消除有毒气体、减消噪声、阻滞尘埃、调节小气候, 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由于单位绿地多为面积小,分布零散、结构简单,因此加强斑块之间、与其他类型绿地之间的联系尤  为重要。结合其绿地的规模,适当点缀园林小品和设施,增强使用率,提高附属生态观赏绿地景观  的品质,植物配置以园林观赏植物为主,注重植物的配置比例,选用无污染,抗性强的植物品种。  沿街单位在内部绿化达标的基础上应积极“开墙透绿”,增加县城绿地率,并增加与县城其他绿地  贯通的生态廊道。

( 3 ) 道路附属绿地

道路绿地与县城内的公园绿地,生产与防护绿地及单位绿地、居住绿地规划相结合,充分发挥绿地系统的整体性,做到点、线、面综合考虑。充分发挥道路绿地的联系功能,把“点”“状”“ 面” 状景观连为一体, 形成具有复合功能的“ 生态廊道”。 植物选择应以乡上树种为主, 同时兼顾适应性、观赏性强的树种,注意形成地方特色。增强植物的群落多样性,因地制宜的增加配置层次和形式,发挥最佳生态效益。在植物配置方面,除了使用观赏植物外,还应该多应用抗污染的树种。

4. 7. 2 县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1 、山林植被的保护和修复

由千森林消失和森林破坏的形势日趋严重,滥砍滥伐、乱占林地等现象依然屡禁不止;也有包括森林火灾、昆虫、疾病、天气、物种之间的竞争等自然因素,使得森林植被受到破坏。因此要  大力开展封山育林,并大力推广人工造林项目,从根本上增加森林资源的覆盖面。以封禁为基本手段,加强森林植被保护的宣传,并积极引导人们植树造林,促进和恢复森林植被。把经常受到破坏

难以恢复的森林(疏林、灌丛或生长有散生树木的山地等)封禁起来,禁止采樵、放牧和其他不利     于培育森林的活动, 借助森林自然更新或人工促进更新手段, 逐步提高森林郁闭度。

2、大力开展山地公园、自然保护地建设

随着县城用地的日益紧缺和人们对户外活动需求的日益扩大,把县城中的山地、森林建成公园,是 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 不但很好的节省了土地, 而且在山地、森林原有植被的基础上进行建设,还可以大大降低财政投入,嵊泗县地形属低缓丘陵地区,县域内多山地和丘陵,植被丰富, 应充分利用峡泗县的自身优势, 大力建设山地公园、自然保护地。

3 、 湿地保护

湿地有“地球之肾”、 “ 生命的摇篮”和“ 物种基因库” 之誉。自然湿地不但是水生动物、水生植物优良的生存场所,也是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特别是水禽必需的栖息、迁徙、越冬和繁殖   地。嵊泗县自然环境有其特殊性,  特别是岛礁、礁岩上的贝藻类生物、岛礁植被、历史遗迹、岩石、沙滩等都是不可再生的自然生态资源。生态环境不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 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必要基础, 严格保护海岛生态环境,是 嵊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海洋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不断改善县城生态状况,营造良好的生活、生产和投资环境,已经成为各地发   展循环经济,提升品位,树立形象,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4、滨海绿带建设

滨海绿带在防风固沙, 保持水土, 保护农田、村庄免受或减轻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调节气候, 改善生态环境, 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5、公路防护林带建设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已经非常普遍,为了防风沙,防水土流失导  致公路塌方,又由于过往的人流非常多,为了美化人们的视觉,需要对公路的两侧进行景观防护林  建设, 由于主要是在沿线目视面进行造林, 所以以防护为主, 并且同时考虑到景观生态效果, 以达到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五章 县域生物(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生物多样性最基础、最根本的内容是植物以及植物与环境构成的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因此, 地域面积更为广阔的县域范围,  无论在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还是景观多样性等方面都远比县城范围来的丰富。就县域范围而言,   县城范围的生物多样性只是其整体保护系统的一部分。县域范围的各类生物资源是县城生物多样性营造和保护的本底,   它们对县城各类生物的生存、迁徙、能量交流、繁衍等活动起着重要 的辐射作用, 因此, 做好县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意义重大。

5.1 县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总体布 局

根据嵊泗县各类生物资源分布现状和特点,  以及各个生物资游分布的点、线、面对整个县城乃至全县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作用程度,提出在县域范围形成“一心一核、三团多点”的县域生物多   样性保护格局,着重围绕县域植物和植物群落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多样性进行保护规划。“ 一心” 是以嵊泗本岛泗礁岛为主要片区, 以菜园镇生态保护区为绿心, 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 为泗础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打下坚实的基础。

“ 一核” 是指以花鸟岛及绿化岛为主要片区 , 以花鸟岛生态保护区为生态保护绿核。为花鸟绿华片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了有利的先决条件。

“ 三团” 是指洋山生态保护组团、黄 龙生态保护组团、嵊山袧杞生态保护组团

“多点” 是指以小洋山、大洋山、徐公岛、马迹山、外鱼山、东山、金鸡山、赤膊山、小西天、嵊山、壁下山、绿华海崖、幔头群礁为保护节点。

5.1 县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环节

确立核心保护区

核心保护区的确立,是自然保护中最传统的战略,其基本思想是将保护对象尽噩完整的保护起  来。根据嵊泗县现状,设立花鸟岛本岛、基湖湿地公园、浪岗山列岛湿地、滩浒湿地、双拥公园等  为县域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体系的核心保护区 。

1、花鸟岛

花鸟岛位于嵊泗列岛的最北面, 花鸟山峰峦起伏, 峡谷幽深, 森林覆盖率达 41%以上, 以黑松林著称。该岛引植黑松的历史最早, 1 907年始从日本引入, 此后遍植于沿海各岛。岛上天生洞穴多处, 有个叫猿猴洞, 据传过去猴子甚多, 这也是一个海洋之谜。南湾位岛东南部, 湾深处发育有小片沙滩, 两侧海岸则礁岩错列, 崖壁隐洞。南湾之美以海上为最, 湾外千米处彩旗山, 状如大象奔舞, 称“彩旗野象';' 彩旗山又相去千米外有鸡笼山, 陡峰幽幽如海上盆景, 极目则岛礁无数, 背景深远。

2、基湖沙地公园

基湖沙地隶属泗睢本岛菜园镇, 位于嵊泗岛北侧中部海 湾, 沙地面积52. 77公顷, 沙地类型为沙石海滩。基湖沙地融绿岛、沙滩、海湾为一体, 是舟山群岛最大的天然海滨浴场, 有“南方北戴河”之美誉,可与美国夏威夷相娥美。基湖沙地公园符合县级重要湿地确认条件,属于当地有重要  历史人文意义、重要旅游区湿地。

3、双拥公园

双拥公园位千嵊泗城区 与基湖沙滩之间, 占地面积32. 88 公顷, 是一处山地公园, 千2005 年12月建成投入使用。公园设有主、次入口广场、休闲广场、健身广场、登山步道以及双拥浮雕和双拥陈

列室。双拥公园拥有较好的林木资源和动物资源 , 是嵊泗县城主要的绿地。

4、滩浒湿地

滩浒岛地处杭州湾中, 隶属嵊泗县洋山镇, 湿地面积1229. 18公顷, 湿地类型为沙石海滩湿地。滩浒岛与上海隔海相望。滩浒岛人杰地灵,海洋资源丰富,四面环海,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是旅游、避暑、度假的理想场所。滩浒湿地符合县级重要湿地确认条件 , 属千当地有重要历史人文意

义、重要旅游区湿地。

5、浪岗山列岛湿地

浪岗列岛是舟山群岛最东部的列岛 , 位千舟山本岛东北约 80公里左右的洋面 上, 隶属嵊泗县嵊山镇, 湿地面积53. 05公顷, 湿地类型为浅海水域湿地。浪岗列岛是舟山群岛南北渔场的中心, 也是西太平洋国际航道的重要标界。从浪岗列岛向东延伸十地海里, 就到了领海线, 是祖国东大门, 地理位置相当重要, 曾经作为边防要塞。有民谣云:浪花三块山,上下实万难,家有薄粥吃,永不上此山。这里盛产淡菜、杜蛹、海蜓、墨鱼等, 素有“浪下金库” 之称。浪岗山列岛湿地符合县级重要湿地确认条件, 属千当地湿地类型特殊、珍稀野生动植物物种分布区, 当地有重要历史人文意义、重要旅游区湿地。

5. 2. 1 建立核心保护区的缓冲区

缓冲区或过渡带的功能是保护核心保护区的生态过程和自然演替,减少外界景观人为干扰带来  的冲击。为此在浪岗山列岛湿地自然保护小区、滩浒湿地自然保护小区、 基湖湿地公园、浙江嵊泗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等周围建设缓冲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重大。

利用阻力面的等阻线(或山体等高线)来确定核心保护区的边界和形状。阻力面类似千地形表  面, 其中有缓坡和陡坡 , 呈现一些门槛特征。据此来划分缓冲区不但可以有效利用土地 , 而且还可以判别缓冲区合理的形状和格局, 减少缓冲区划分的盲目性。

5. 2. 2 修复被破坏的生物栖息地

随着嵊泗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  不可避免的开挖了部分山体并破坏了山林植被,建设了水库、道路,使得许多山体植被和森林动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县域内部大量滩涂干  涸,形成大面积的石质裸露边坡,水土流失严重,浅海水域湿地生态系统受到影响,造成了局部地  区生物栖息地的消失和破碎以及生物多样性程度的降低 。因此, 从生物多样性保护角度出发 , 应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战略 , 而应因地制宜, 牢牢的把握住嵊泗县的定位, 从实际出发, 加大力度继续发展农业、林业经济以及包括生态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等在内的第三产业, 切实保护全县良好的生态环境 , 造福后代。根据嵊泗县现状, 制定规划和保护措施,切实保护好县域现有的各大山体绿地与浅海湿地,科学合理有适当地利用山体植被和动物资    源。目前要做好已被破坏的山体栖息地和滨海沿岸恢复工作 。

5. 2. 3 建立公路、海岸及农田防护林带防护林带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村庄免受或减轻滑坡、山洪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  失, 调节气候, 改善生态环境, 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嵊泗县的防护林带建设重点是抓好现有滨海林带缺株断带的修复并完善提高, 狠抓沿岸驳坎绿

化, 同时要突出山林、湿地的保护和修复, 大力保护植被, 构筑生态驳岸, 另外在建立水系防护林的基础上结合公路林带发展 , 形成局部特色绿道。

1、人工造林

对滨海的荒滩地、林带断带地段营造景观林、防护林 。对黄土裸露的坡地进行平整, 采用喷灌等方式进行垂直绿化 , 多种植湿生植物、水生植物 , 结合地被植被与水生植物使整体景观更为多样化,为各类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

2、补植改造

对滨海低郁闭度的林地、残林和经山洪、滑坡等地质灾害损毁后形成的残次林进行补植  。按照栽植均匀的原则, 在林中空地和林木稀疏地段补植 与原树种伴生性好的树种, 使得改造地段尽快郁闭成林。选择与原树种伴生性好的树种大苗进行补植。

3、低效林改造

针对公路、海岸的低效林种, 采取适当疏伐一些细弱木、病害木和过密木, 补植阔叶树种,  减轻病虫害, 防止发生危害后受害植株砍伐后形成林带断档 。种植采用大苗, 见缝插绿; 对于荒芜农田、果园, 采取加强抚育措施, 恢复树势, 对千淘汰品种, 应进行树种更新, 以增加收入和改善农村景观。

4、生态绿网和公路防护绿带建设

根据农田的划分和使用 情况, 种植农田防护林网, 起到防风固沙, 增加绿化层次的作用, 起到一定生态调节作用 , 要与城镇体系调整、农村环境整治相结合 , 按村镇建设好中心村, 有效聚集生产要素;  并与农田林网建设相结合,  改善农田景观环境农田林网和公路防护绿带的建设要以减轻自然灾害, 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保障水利设施, 发挥效能, 绿化、美化大地为目的。

5. 2. 5 建设生态廊道

通过廊道建设将嵊泗各个区块有机的相连, 有利于物种的持续和增加生物多样性。相邻的栖息地斑块之间通过廊道可以增加基因的交换和物种流动, 给缺乏空间扩散能力的物种提供生存机会。廊道的联系和辐射功能使他们成为促进未来生物多样性进化的重要景观结构。规划嵊泗县的生态廊道分为交通生态廊道和滨水生态廊道 。规划嵊马线、李五线、高马线等主要干道交通生态廊道。规划李插线、田会线等滨水生态廊道 。

嵊泗县县域范围有着良好的森林资源,群落结构稳定,生态系统多样,分布面积广泛,为嵊泗  县县域范围内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 为廊道建设提供了雄厚的底蕴。因此, 可在原有森林植被的基础上,进行部分林地林相改造,按照动物的迁徙特点和生活习性控制性来建设生物廊道,即可  起到其应有的生物的联系和辐射作用。

5. 2. 6 营造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或景观异质性)有利千物种的生存和连续及整体生态系统和稳定 。许多物种需要两种或多种栖息地环境。景观的空间格局与时间更替保持一致可能会显得杂乱无章 , 但这种动态和交替抹去了景观中的剧烈 性的变化 , 使系统保持稳定。所以, 保护和有意识的增加景观的异质性是必要的,这就为科学合理的开展生态旅游、疏伐密林等活动提供了契机。因此,在生物多样性  保护过程中, 可根据实地情况 , 通过局部增加或调整植物结构 , 来增加生态系统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六章县城生物(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6.1 县城生物多样性保护总体布局

根据县城绿地生物多样性现状以及绿地系统规划,利用城市生态学原理,规划形成“一心四  片、多带多点”的县城生物多样性保护格局,营建“物种丰富”、 “ 外貌自然”、 “景观优美”、 “生态和谐"的县城,促进县城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 一心”:以后山郊野公园为中心的县城山林植被保护中心。

“四片”:以县城内山脉为基础,划分为四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分别为后山山地保护片区、烈士山地保护片区、渔村山地保护片区、离岛山地保护片区。

“多带”:指县城内部主要道路:李五线、嵊马线、滨海路、金沙路、碧海路、兴海路、小大线、黄金线。

“多点”:指县城内部星罗棋布的各类园林绿地,构成多个县城内特色的生态保护节点,包括 双拥公园、烈士陵园、基湖沙滩公园、外山公园、海滨公园、气象防护林、石龙山郊野公园、石子  吞郊野公园、黄泥坎郊野公园、小香郊野公园。

6.1 县城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环节

6.2. 1 建立环城防护风景林带

嵊泗县县城外围分布着较多的风景林地,其中包含了多个自然保护地,它们内部植物群落结构  比较稳定、物种丰富 , 是嵊泗县重要的氧源和生态调节库, 也是县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本底。

县城周边的风景林地构成了县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屏障,对县城生物多样性的营造和保护  起到了重要的生态作用。为此,要着重保护好风景林地中的各类生物资源,避免出现人为破坏生境  的现象(如开挖山体等), 并在一些纯林区域实施各种林相改造措施, 增加阔叶树种比重, 构建复层的森林生态系统, 预防森林火灾, 控制松材线虫等森林病虫害, 让风景林地更好的发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5. 2. 2 公园绿地建设

县城公园绿地是县城生物多样性体现的重要载体,应对其各类生物资源及其生境进行合理的保护。

1 、建设要点

(1 ) 增量扩绿, 提高县城园林绿量

广植树木, 提倡群落式栽植 , 将立体空间绿量的概念融入到公园建设中, 用绿色充实公园、包围公园,减少铺装,设计中可运用透水砖以及透水混凝土等生态材料,更好的完善植物的生长环   境,保证公园的生物多样性。

( 2 ) 丰富绿地植物种类 , 提高绿地多样性

在保护并利用原有绿化的基础上, 增加色叶、开花树种以及宿根花卉等多种植被, 突出打造节点绿化景观, 实现公园植物的生物多样化、景观多彩化。

( 3 ) 加强立体绿化, 建造丰富多样的群落结构

减少大面积的单一草坪, 保留及增加多层次植物群落, 从而增加了绿地的 景观效应和生态效 益。提倡乔、灌、草多层次绿化在植物造景中的应用 , 充分发挥植物群落的生态功能, 才能更加科学的完善县城绿地的生态环境。

( 4 ) 强化县城周边山林植被保护, 营造良好的生态屏障

嵊泗县城周边群山环绕, 植被茂密, 形成了特殊的山地小气候, 保护山林植被可以为城区的生态环境维持这一良好的生态屏障, 同时, 由千当下建设用地的日益紧张, 所以, 保护好山地原有的植被并有效的结合原有地形可以为山地公园的建设打下基础。

2、县城山地公园建设

嵊泗县城周边山岭连绵, 地势起伏较大, 山体上植被茂密, 环境清幽, 具有开发成公园的潜质。山地公园的建设, 投入少, 见效快, 在不破坏原有植被的前提下, 简单的进行园林设施的布置, 不仅可以完善县城绿地系统, 为附近居民提供休闲锻炼的场所, 还可以增强县城绿地的整体性,从而保证县城的生物多样性。

( 1) 保护生态、合理利用

保护山地公园的多样性, 为各种山林动植物的生存提供最大的生息空间, 营造适宜生物多样性发展的环境空间。将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保持公园与周边环境的连续性, 保证生物生态廊道的畅通, 确保动物的避难场所, 避免人工设施的大范围覆盖。提 高公园动植物多样性并防止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灾害。合理利用山地公园动植物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坚持以山地资源为依托充分发挥山地的潜在能力 , 合理利用原有的水资源、动植物资源。

( 2 ) 协调建设、回归自然

山地公园的整体风貌与山地相协调 , 体现自然野趣, 公园建设有优先采用 有利于保护公园环境的生态材料和工艺, 严格控制公园中各类管理服务设施的数量、规模与位置, 满足不同人群兴趣和需要, 充分体现人类接触自然、回归自然的参与式理念 , 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山地休闲环境。

( 3 ) 经济环保、持续发展

山地公园的设施应充分利用区域内的现有条件 , 区域内的动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应考虑利用现有物种,按照生物学和景观学的原理合理设计,以减少工程量,做到经济、环保,维护山地公园生物。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