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生产管理的理念包括 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

2024-07-03 04: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课程融合团队成员30多年的教学经验,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校企合作的育人理念,以智能制造企业生产管理工作内容为主线,融入先进的管理思想ERP,将企业真实生产管理工作转化为课程项目,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式教学方式,每个项目都按“学一学” “想一想”“做一做”三个环节设置。课程由十个项目构成,包括生产管理认知、确定生产任务(MPS)、确定生产物料(MRP)、平衡产能、落实生产任务、经济采购、管理库存、准备设备、优化产品质量、文明生产等项目模块,并有机地融入了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制意识等思政元素,依据“工业和信息化人才能力提升”职业资格证书标准和装备制造业生产管理岗位要求,培养能够熟练运用生产管理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方法,借助ERP系统开展生产管理业务处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生产管理人才。

认识生产管理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生产是以一定生产关系联系起来的人们利用劳动资料,改变劳动对象,以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这里所说的生产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即通过生产过程,使一定的原材料转化为特定的有形产品。

我们可以将生产定义为:生产是一切社会组织将输入(生产要素,主要包括人、财、物、技术、信息)通过加工转化、增值为输出(产品或服务)的过程。因此,生产实际上是一种加工转换过程。

生产管理,是指以产品的生产过程为对象的管理,即对企业的生产技术准备、原材料投入、工艺加工直至产品完工的具体活动过程的管理。主要包括生产过程组织、生产技术准备、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生产作业控制等。

项目一 如何确定生产任务(MPS)

MPS(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主生产计划)是ERP系统计划的开始,是把企业的企业战略、企业生产计划大纲等宏观计划转变成了可操作的微观作业计划,描述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什么时段完成的生产计划。它是根据企业产品销售计划制订的,是企业经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编制企业其它计划的主要依据。

 

MPS是确定每一具体的最终产品在每一具体时间段内生产数量的计划。MPS是企业生产管理的依据,它对企业的生产任务作统筹安排,规定着企业在计划期内生产的产品品种、质量、数量和期限等指标。

项目二 如何确定生产需要的物料(MRP)

MRP是指在产品生产中对构成产品的各种物料的需求量与需求时间所作的计划。MRP是根据主生产,依据BOM自动推导出构成独立需求物料的所有相关需求物料的需求,即毛需求;由毛需求以及现有库存量和计划接收量得到每种相关需求物料的净需求量;根据每种相关需求物料的各自提前期(采购或制造)推导出每种相关需求物料开始采购或制造的日期。

MRP中的“物料”指的是构成产品的所有物品,包括部件、零件、外购件、标准件以及制造零件所用的毛坯与原材料等。这类物料的需求性质属于相关性需求,其特点是需求量与需求时间苛求且相对稳定;需求量符合批量准则且可按时段均匀划分;可以按时按量地保证供应。

项目三 产能平衡

企业生产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企业的全部生产性固定资产,在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所能生产一定种类和一定质量的产品的最大数量。一般把企业的生产能力分为设计能力、查定能力和计划能力。

CRP(Capacity Requirement Planning,能力需求计划)是确定为完成生产任务具体需要多少劳动力和机器资源,是企业分析MRP后产生的切实可行的能力执行计划。广义的能力需求计划分为粗能力需求计划(RCCP,又称为产能负荷分析)和细能力需求计划(CRP,又称为能力计划)。

CRP是计算所有生产任务在各个相关工作中心加工所需的能力,并将所需能力与实际可供能力进行对比,以便企业确定能力供应是否满足生产需求。若不能满足,则需要调整生产任务或生产时间,直到能力供应能满足所有的生产任务需要。

项目四 生产任务如何落实到工作地

生产作业计划是生产计划的具体执行计划,即把企业年度、季度生产计划中规定的月度生产任务以及临时性的生产任务,从空间上具体地分配到各个车间、工段、班组以至每个工作地和个人,从时间上把年、季生产计划细分到月、旬、周、日、轮班以至每个小时,并按日历顺序安排进度,从而保证按数量、品种、质量、期限、成本完成企业的生产任务。生产作业计划是企业的生产计划变成工人具体的日常生产作业活动。

企业生产作业计划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和组织实现计划两个方面。编制生产作业计划包括制定期量标准、编制各车间(厂级)生产作业计划、编制车间内部生产作业计划。

期量标准是生产作业计划的重要依据,因此又称作业计划标准,就是为加工对象在加工过程中所规定的生产期限与数量方面的标准数据。其中,“期”表示期限,“量”表示数量。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期限和数量随着企业生产类型、生产组织形式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联系方式,因而形成不同的期量标准。

项目五  如何进行经济采购

采购管理是指对采购业务过程进行组织、实施与控制的管理过程。通过采购管理降低物料成本是企业增加利润的一个极有潜力的途径。

定量采购是指根据固定的再订货点和经济订货批量组织存货采购和进行日常控制的存货管理方法。采用定量采购方式进行采购,企业要连续不断地观察库存量,当物料下降到订货点时就发出订货单,每次按固定采购量进行采购,补充库存。定量采购具有控制库存量方便,能采用经济订购批量,安全库存量较少的特点。

     

     定期采购是按照预先确定的固定盘点和订购周期T,周期性地检查库存并随时提出订购,补充库存到目标水平,物料订购时间是预先固定的,每次订购批量是可变的。定期采购方式定货期固定,可对库存量进行严格控制(定期盘点),易于编制严密的采购计划;能突出重点物资的管理;能适应需要量变化大的情况,及时调整订购批量;能得到多种物资合并订购的好处。

 

项目六 如何管理库存

为了保证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的正常进行,储备一定数量的物料是非常必要的。企业必须根据市场情况和内部生产情况,确定物料储备的合理量,加强库存控制,避免物料积压或短缺,造成流动资金占用或影响生产正常进行。

物料储备是指用于进行生产或满足顾客需求的材料或资源的储备。物料储备是生产经营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是企业流动资金占用的重要部分。为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必须确定合理的物料储备量。企业的物料储备包括经常储备与保险储备两部分。

经常储备是指企业用于经常性周转的物料储备,在企业前后两批物料进厂并投入使用这一间隔期内,为满足生产日常需要的物料储备。保险储量是一种保险性质的储备,这种储备在正常情况下不予动用,是一种固定不变的储备,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动用,保险储备实际上形成了经常性物料积压,占用了一定的资金。保险储备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必须的,尽量减少保险储备量。

 

项目七 设备评价、养护与维修

机械设备在长时间的运行过程中,由于零部件之间相对运动的摩擦,会使零部件发生自然的磨损、锈蚀、老化变质等,使设备的技术状况逐渐劣化、性能逐渐下降,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逐步降低,并成为设备隐患。因此,必须根据设备技术状况变化的规律,及时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修理、更新与改造工作。

设备维护保养的目的是及时处理设备在运行中由于技术状态的发展变化而引起的问题,随时改善设备的使用状况,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并延长使用寿命。低级保养的间隔周期短、作业广度小、深度浅;高级保养的间隔周期长、作业广度大、深度深。由于不同行业的生产工艺、生产过程不同,对定期分级保养制度在执行上有较大差异。如机械制造行业的三级保养实行的是日常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

设备修理是更换与修理已磨损的零件、部件及附属设施,恢复已经损坏的设备的工作性能、精度和工作效率,对设备磨损进行的一种技术补偿活动。

 

项目八 优化产品质量

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在质量的定义中涉及两个术语,即“特性”和“要求”,特性是指“可区分的特征”。如物理特性、感官特性、行为特性、时间特性、人体工效特性和功能特性等;要求是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要或期望”。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是指在全社会的推动下,企业的所有部门和全体人员都以质量为核心,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和数理统计结合起来,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控制生产全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以优质的工作,最经济的方式,提供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的全部活动。

PDCA又叫“戴明循环法”,它反映了质量管理活动应遵循的科学程序。质量管理活动要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的顺序进行,形成从制定计划,经过组织实施、效果检查和总结提高的管理过程。

开展质量分析常用工具包括排列图法、因果分析图法、对策表法、分层法、相关图法、直方图法和控制图法等。

项目九 文明生产

生产现场集中了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由劳动者、机器设备、材料、工艺方法和测量方法、生产环境和信息等要素组成。生产现场管理就是用科学的管理制度、工艺流程、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的各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实现均衡、文明、安全、有序生产,达到优质、低耗和高效的目的。

6S管理是指对生产要素所处的状态不断地进行整理、整顿、清洁、清扫、提高素养和安全的活动。素养是使员工言行举止都具有良好的习惯,是6S的核心。

通过开展6S管理,可使现场的工作做到井然有序,产品质量得到保证,设备故障的再发生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使人际关系和睦,人们心情舒畅,从而进一步提高人的素质。

定置管理是对生产现场中的人、物、场所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使其达到最佳结合状态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它以加强生产管理运行机制,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为目的,对生产现场进行整理、整顿,科学利用现场空间,将企业的生产现场管理提高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新水平。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