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小小马铃薯 经济大支柱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甘肃省定西市新型肺炎最新消息今天 定西:小小马铃薯 经济大支柱

定西:小小马铃薯 经济大支柱

2023-12-18 21: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国家农业农村部历年来高度重视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从2008年开始,甘肃省政府连续12年在定西举办了国家级马铃薯大会,定西市连续10多次代表甘肃省参加了在北京、内蒙和山东举办的中国国际薯业博览会,通过马铃薯大会的不断推动和国际国内马铃薯业界进一步的交流合作,定西马铃薯在国际国内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提升,定西马铃薯模式逐步走向全国、走出国门。

  历史悠久的“救命薯” 

  马铃薯从欧洲传入中国距今已有400多年,环境造就一切,作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作物马铃薯,它选择了中国乃至全世界最佳适种区之一—定西市,在定西扎根种植也已200多年历史。也正是因为它的特殊生长习性和抵御自然灾害特性可弥补食物不足,在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里,一颗颗其貌不扬的马铃薯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成为定西人民填饱肚子的主食、抗御自然灾害发展的“救命薯”。

  上世纪末以来,为切实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定西等甘肃中部贫困地区把马铃薯产业作为保粮食安全、保基本口粮的“救命薯”“温饱薯”坚持不懈地抓,一届接着一届干,从广泛种植到产业培育,马铃薯产业逐渐做大做强,马铃薯在解决农民温饱的征途上发挥了独特而巨大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努力,曾经的“救命薯”成为全国马铃薯产业知名品牌,“定西马铃薯”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全国十大魅力农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靠马铃薯为主粮的定西人,对它有着别样厚重的情感,“定西有三宝:土豆、洋芋、马铃薯”这一句俗语,足以见证定西老百姓对马铃薯这个命根子的偏爱和执着。

  脱贫攻坚的“致富薯” 

  马铃薯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从南到北、从高海拔到低海拔的大部区域都能种植马铃薯,是一个多域性作物。作为大宗粮食作物,近年来生产和产业发展保持了良好势头,在保障粮食供给、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产业脱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曾经说,我国马铃薯70%以上种植在贫困地区,马铃薯产业发展为提高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关键靠产业扶贫,我们要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引导龙头企业、社会资本、人才资源、技术力量等要素向贫困地区聚集,因地制宜发展马铃薯产业,把马铃薯产业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来抓。

  “洋芋开花赛牡丹,花开日子格外甜”。定西人民过去靠马铃薯填饱肚子、度饥荒的辛酸日子一去不复返了。1996年定西市实施“洋芋工程”,把马铃薯作为保基本口粮的脱贫致富工程来培育和推进,从自给自足到规模扩张,马铃薯产业发展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2008年定西市提出打造“中国薯都”,从产业培育到转型升级,马铃薯产业发展经历了由多到优、由粗到精,“定西马铃薯”已经是定西的“第一名片”,定西马铃薯生态产业模式已经走向全国。截至2019年种植面积由100万亩发展到300多万亩,总产量由不足100万吨提高到500万吨,马铃薯产业总产值达到187亿元,全市原种年产量占全国的1/3,以精淀粉为主的马铃薯深加工产品年产量占全国的1/3,种薯扩繁面积占全市马铃薯年播种面积的1/3。农民已把马铃薯视作稳定致富的“宝贝蛋”作物广泛种植,人均产业纯收入190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23%,产业影响力由“中国马铃薯之乡”向“中国薯都”转变提升,功能效用由解决温饱跃居为支撑经济转型跨越的优势主导产业。

  安定区坚持马铃薯规模化种植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与撂荒地复耕复垦相结合、与轮作休耕试点相结合、与做实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相结合,按照“田路渠统筹规划、梁沟坡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相对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的办法,整山系、整流域、整村组发展马铃薯产业,特别是对山坡地、撂荒地、中低产梯田实施标准梯田改造,使农户多处碎片化的耕地变为“一户一台地”,既防止了水土流失,又彻底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实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大旱不减产、小旱保丰收”。

  积极构建产销利益链,坚持政府市场两手并用,高度重视马铃薯市场研判和营销家队伍建设,组织协会、购销大户、合作社、加工企业联手运作市场,抱团出省,不断提升直销终端的能力水平,不断提高马铃薯市场占有率。依托基层党政部门对农民的有效组织和管理,从区域层面统筹与调控鲜薯及加工产品的有效供给,稳定和保障了马铃薯种植、流通、加工等各个主体的利润均衡,确保价格不大涨大跌,产业不大起大落,为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通过一系列的措施,马铃薯产业整体实现了量足价稳、产销两旺的可喜局面。

  从定西成长起来的全国马铃薯淀粉行业龙头企业——定西市蓝天公司,顺应国家战略,立足脱贫产业优势,通过土地流转、订单种植、吸收就业、入股分红等方式,建立了“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蓝天模式”,实现了贫困户每亩最低增收的脱贫保底收入。在“定西蓝天模式”的引领下,甘肃省通过马铃薯产业和马铃薯+劳务产业脱贫的贫困户达到2.3万多户、近10万人,马铃薯从昔日的“救命薯”“温饱薯”变成了今天的“致富薯”“金蛋蛋”。

  甘肃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旺泽曾经说,甘肃省把马铃薯产业作为旱作农业和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经过近20年的持续努力,马铃薯产业已经走上集良繁、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的路子。

  支柱产业的“小康薯”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曾经说,要把“小土豆”打造成“大产业”,把马铃薯作为高效农业的重点、现代农业的亮点、精准扶贫的着力点大力扶持和培育。从“洋芋工程”到提出打造“中国薯都”,定西用22年时间完成了“凤凰涅槃”式的跨越,其马铃薯产业发展经历了自给自足、产业培育、快速发展、全面提升、转型升级5个阶段,已成为定西产业链条最完整、农民从中受益最多、扶贫效果最好、发展潜力最大、国内外影响最深的农业支柱产业。

  小土豆承载大民生,洋芋蛋寄托致富梦。定西市在马铃薯产业发展上坚持品种、品质、品牌“三品”统一,农业、工业、产业、事业“四业”融合,鲜食化、主食化、工业化、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六化”并进的全产业链集群化的发展思路,截止2020年培育发展种薯企业26家,年产脱毒种薯200万吨以上,年产原种10亿粒以上,全市产量达到400多万吨。

  张桃林曾经说,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着力破解马铃薯产业发展瓶颈。加快集成“全环节”绿色优质高效技术,构建“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全链条”产业融合模式,示范带动马铃薯产业科技水平提升。

  定西市在技术上集成应用脱毒种薯、深松耕、起垄覆膜、绿色防控、机械收获等技术,全面推广“黑膜覆盖+脱毒种薯+配方施肥+统防统治+机械化耕作”等综合实用技术,实验示范推广生物降解地膜、秸秆覆盖、保水剂等新型绿色覆盖材料,马铃薯种植过程实现了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目前,定西马铃薯产业已进入全方位、全链条、全环节开发,积极培育引进国内外优质种薯,构建了梯级种薯繁育推广体系,阔步走到了科学化布局、集约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精深化加工、品牌化营销的新阶段。

  在组织体系上大力推广“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合作社、合作社联农户建基地”的生产组织模式,以土地流转、订单农业、托管服务等形式把分散的一家一户特别是贫困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提供农民群众单个办不了、发展最需要的服务,有效破解了“谁来种地、怎样种地、怎么种好”的现实难题,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多方共赢的良性发展局面,提升了马铃薯产业的组织化水平,示范带动全省马铃薯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截止2020年甘肃蓝天马铃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精淀粉产量占国内淀粉生产总量的20%,通过与合作社签订马铃薯种植订单,共辐射带动马铃薯产业上游307个种植专业合作社、16个贩运合作社,15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26381户,建成标准化加工薯生产基地10万亩。

  品牌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马铃薯产品附加值的提升、产业的发展壮大,关键是培育和创响品牌。在品牌创建上鼓励马铃薯主产区立足产业基础,从区域环境、经济文化等特质出发,打造一批以原产地为特色的“土字号”“乡字号”的马铃薯区域公用品牌。2020年6月,在甘肃省“甘味”农产品品牌发布会暨消费扶贫宣传推介活动上,定西马铃薯作为第一批特色农产品品质评价结果向社会进行发布,用科学数据说话,让广大消费者放心。

  在“定西模式”的引领下,2020年甘肃省共培育马铃薯新品种25个,年产原原种12亿粒以上,占全国马铃薯供种的60%,年销售鲜薯500万吨,加工转化率为45%,成为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全国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薯制品加工基地和全国马铃薯产业的重要科技研发推广中心。

  甘肃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旺泽曾经说:“我省将打造一批生产大县、加工强县、产业强镇,集成发展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产业集群;推动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加工精深化、营销品牌化,以‘甘味’品牌引领甘肃特色产业走出甘肃,走向全国……。”

  李旺泽预测,2020年全省销售鲜薯500万吨,加工精淀粉、全粉、变性淀粉、薯条、薯片、粉条、粉丝等系产品50万吨。甘肃省马铃薯种植面积1030万亩,预计鲜薯产量1550万吨以上,生产原原种13亿粒。今年实现三年倍增计划后到2023年底,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将达到1300万亩,建成马铃薯规模化、绿色化、标准化示范基地600个,面积达到600万亩,鲜薯总产量达到2100万吨,总产值达到350亿元。

  目前,全省规模以上马玲薯加工企业100多家,年加工能力100余万吨,形成了上下游配套、产业链完整的加工产业集群,成为我省率先走上全产业链发展路子的特色优势产业。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三、总产量位居全国第二,马铃薯种薯繁育和加工在全国具有明显竞争优势,马铃薯产业已成为甘肃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势主导产业和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

   绿色发展的“主粮薯”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定西市大力推广应用有机肥生物肥替代化肥、生物农药防控、物理防控等减肥减药措施,开展产地环境监测和农产品质量监控,努力打造绿色马铃薯产品。通过轮作倒茬、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等行动,加快马铃薯生产方式转变,为马铃薯主粮化提供坚强保障。

  定西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牢固树立“营养指导消费、市场引导生产”的理念,按照差异化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发展加工专用型、食用专用型、生态旅游型等不同功能马铃薯,稳定马铃薯种植面积。

  在安定区,马铃薯加工产品已经由原来的精淀粉、全粉、变性淀粉延伸到主食粉、马铃薯面粉、蛋白粉、粉皮、粉丝、粉条、水晶粉、饼干、薯泥、糕点等主食化产品及休闲食品,加工产品不断丰富,还实施了淀粉全降解环保餐盒及包装材料项目、马铃薯休闲食品生产项目等精深加工项目20多个,以淀粉加工等低耗能低污染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曾经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农村部门的首要任务,必须树立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发展马铃薯生产、壮大马铃薯产业,是丰富粮食安全和食物保障内涵、拓宽守护途径的重要举措。

  马铃薯营养丰富全面均衡,种植条件需求较低,生产加工技术推广较易,主粮化生产不仅有助于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实现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而且有助于改善和丰富居民膳食营养结构。与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相比,马铃薯单产还有较大的增加潜力,马铃薯产业的不断发展,将对缓解食物安全压力,优化土地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联合国前任秘书长潘基文曾提出:“马铃薯代替粮食将是全球趋势。”2020年新冠疫情和蝗虫灾害双重爆发后,对全球粮食生产带来严重冲击,各国开始压缩粮食出口,粮食安全问题再次“吹哨”预警。定西马铃薯良种化、主食化、工业化的特色产品和重点项目不断在国内国际推介宣传,在精深产品加工、新型市场流通方向发展,通过农业展会、营销促销、宣传推介、品牌打造、线上交易和线下体验等手段,全力打造从种薯、生产、贮藏、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品牌优势。

  截止2020年全市已建成万吨以上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28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国家级主食加工示范企业2家,省级16家加工能力达81万吨。加工产品种类丰富,主要有全粉、变性淀粉、膨化食品、主食产品等,形成循环链条。特别是定西抢抓国家主粮化战略实施机遇,已经开发推广的马铃薯主食有马铃薯馒头、面条、糕点、饼干、馕、方便粉丝等7大类、16个品种、20余种口味,小小马铃薯已经与老百姓生活餐饮息息相关,处处体现着“小土豆、大民生”的理念,这种集约化种产销发展模式和绿色循环生产加工链条的推广和发展,必将为加快马铃薯主粮化进程,积极应对粮食危机、助力实现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有效优化资源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的“粮袋子”“营养粮”做出有益探索和巨大贡献。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