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果洛:产业脱贫典型丨“岗龙模式”促脱贫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甘德县县城有多少人 青海果洛:产业脱贫典型丨“岗龙模式”促脱贫

青海果洛:产业脱贫典型丨“岗龙模式”促脱贫

2023-09-19 10: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青海省甘德县岗龙村产业脱贫纪实

  岗龙村地处果洛草原腹地,距县城47千米,是气候条件相对较好的一个纯牧业村。全村辖4个牧业生产合作社,共有牧户184户、775人,建档立卡户59户、212人。近年来,始终把“扎实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及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走出一条具有高原特色、甘德特点的现代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之路,进一步助推产业脱贫”作为目标,积极转变生产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成功探索出符合地域发展现状和特点的“党支部+合作社+牧户”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在脱贫攻坚、帮助牧民群众增收致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强组织领导 促进脱贫攻坚成效

  2016年,在“两推一选”和村民直选工作中,把“双强”党员和致富能人选入“两委”班子,使他们真正成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领头雁”。并抓住“选、育、促、管”四个环节加强培养,开展评优活动,提高“两委”班子工作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坚持把思想引领作为行动导向。“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岗龙村打造出了一个坚强的“作战部”,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二是按照“年初有要点,年内有重点,年末有亮点”要求,引进“党支部+合作社+牧户”的经营新模式,使村集体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三是坚持加大人才保障助力脱贫攻坚。岗龙村把“人才是关键,人力是保障”作为精准脱贫的主要抓手,在发展中始终把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党员脱贫示范户、村级党员干部等作为脱贫致富的领路人,使党组织队伍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政策宣传、产业指导的作用,不断激发贫困户自主脱贫的动力。

  厘清思路 创新发展模式

  按照“划区轮牧、合理载畜、整合资源、多种经营”的发展理念,积极转变生产经营模式,以用草场、牲畜入股的方式,推进草场流转,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成功探索出“岗龙做法”。实现了全村牧民入股100%、全村草场100%、全村牲畜入股100%三个100%。以股份制改造为着力点,以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切入点,以产业精准脱贫和增加牧民收入为落脚点,做到了与三江源生态保护相结合,与退牧还草工程相结合,与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相结合,与精准扶贫、产业扶贫相结合。推进了生态统一保护建设、资源统一整合开发、畜产品统一加工销售、畜疫防治统一开展和合作社盈余统一分红,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

  集约整合 实行集约生产经营

  全村共184户、775人,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入股社员178户、769人,入股牲畜共3082头,政府投资购买牲畜共1013头,整合牲畜达4095头,整合草场12.88万亩,生态畜牧专业合作社总股份为51135份,入股资产达2556.77万元。历经数月先后制定了《理事长职责》《财务管理制度》《收益分配制度》等规章制度,同时建立健全了牧户档案卡、减畜卡、草场管护合同等资料,确保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正常运转。合作社对基础设施建设、牲畜结构调整、科学养殖、良种补贴、融资贷款、多种经营进行详细规划,以各种扶持项目为依托,整合各类资金,转移富余劳动力,积极做好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对每个社员按特长在一、二、三产业领域内进行重新分工,对草场进行划区轮牧,将全村存栏各类牲畜4580头(只、匹),分成63个母畜群、5个种公畜群、2个肉牛群,实施分群管理,实现了生产标准化、畜群良种化、饲养规模化和营销品牌化,彻底改变了以往的传统生产经营模式。

  加快产业升级改造 不断实现集体经济盈利

积极争取财政资金604万元建成牦牛酸奶加工厂和奶源基地,规划日产量4800千克,以“鳌胤”为品牌推出了纯牦牛奶、牦牛酸奶、牦牛奶酒等一系列高端乳制品。投资303万元建成种畜繁育场,现有母畜3800头,为牦牛酸奶加工厂提供了奶源。投资50余万元建设以燕麦为主的饲草种植基地,年内可生产青干草600余吨,供应全乡和周边乡镇,必要时可辐射保障周边县区饲草供给。开展土特产品销售、餐饮和米面粮油经营,在县城步行街购买商铺一处,提供餐饮服务、销售生活物资。2019年合作社总收入179.9万元,分红达到139.7万元。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