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旅游扶贫模式探索精准扶贫新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甘南景点排行榜 【创新旅游扶贫模式探索精准扶贫新路

【创新旅游扶贫模式探索精准扶贫新路

2023-11-04 05: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基本情况 

  甘南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围绕“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建设美丽幸福甘南、打造全域旅游大产业”的工作思路,坚持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发展农(牧)村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旅游富民工程,积极推进旅游扶贫项目建设,以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为突破口,以建设旅游专业村为载体,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高标准编制了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切实改善了乡村旅游业发展基础条件,初步探索出了一条贫困地区旅游脱贫之路,涌现出了一批乡村旅游发展迅速、模式特色鲜明、带动效果显著的乡村旅游示范村,有效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2017年全州乡村旅游接待游客368.3万人次,收入8.5亿元。截至目前,全州共打造旅游专业村126个,其中乡村旅游示范村9个,乡村旅游重点扶贫村25个;农(牧)家乐1112户,其中星级110户,能团体住宿的493户。冶力关镇池沟、益哇乡扎尕那等9个村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夏河县曲奥乡香告村,迭部县多儿乡洋布村、茨日那村,卓尼县尼巴乡尼巴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舟曲县大川镇土桥村入选“中国美丽乡村百家范例”。 

  二、典型做法 

  (一)完善政策措施,强化扶贫责任主体 

  为扎实实施旅游扶贫行动,在制订“1+17”精准扶贫方案中,把旅游扶贫作为最体面、有尊严的扶贫措施,甘南州委州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扎实推进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甘南州开展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推进旅游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制定了《甘南州旅游专业村建设标准》,成立甘南州旅游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靠实工作责任,强化督查考核,有力促进了旅游扶贫工作的扎实开展。 

  (二)争取项目资金,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 

  一是借助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整合各类项目资金10.68亿元,建成旅游专业村126个,同时以每户补助不低于10万元的标准,对1112户农牧家乐进行“三改一整”,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接待条件。二是积极争取国家乡村旅游富民工程项目资金1100万元,对合作市卡加曼乡香拉村、临潭县城关镇青崖村等11个旅游扶贫重点村村道硬化、民居改造、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三是争取天津对口支援甘南州项目资金720万元,实施了环境革命升级版碌曲县尕海乡尕秀村旅游专业村、临潭县八角乡庙花山“花庐”民俗旅游综合体的建设。四是整合州县旅游发展资金6900万元,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建设道路沿线观景台52处,旅游厕所286座。五是实施了万亩油菜花观赏带和3条绿色长廊建设,精心打造临潭县八角乡万亩油菜花梯田观赏带,倾力打造“最美彩色风景线”“最美213国道自驾游线路”“中国西部最美民族风情自驾游线路”,实施了“花开舟曲”观赏项目,全面提升了“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对外形象。 

  (三)丰富乡村旅游产品,挖掘特色文化内涵 

  在实施旅游扶贫开发当中,注重“一村一品”“一家一特”乡村旅游特色,结合各村地域特色、民俗文化、自然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态,积极发展农家特色菜、传统民居、果园采摘、游牧文化体验,山野菜、刺绣、根雕、木(石)雕等加工销售,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在首届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博览会暨2017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上,甘南州欧丹藏圣酒业有限公司和卓尼县长辫子洮绣传承有限责任公司分别选送的旅游商品“老青稞酒”和“洮绣系列”荣获2017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银奖。在旅游专业村组建农牧村业余演出队62个,帮助民间文艺团体,在城区广场、景区景点等地开展常态化演出,民族民俗演出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载体,不断丰富了乡村旅游文化内涵。 

  (四)推进“三变”改革,积极探索乡村旅游扶贫新模式 

  一是探索“政府+公司+合作社”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选择临潭县庙华山村,投入2460万元,将该村17户民居提升改造成高端民宿,政府投资计入村集体和村民股份,村集体以周边闲置土地入股,村民以闲置房屋入股,引进兰州艺雅斯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参与运营,村委会参与管理,村民参与接待和保洁工作,除享受年底分红,还享受月劳动报酬,初步形成了可遵循、可借鉴、可复制的“花庐模式”。二是探索“公司+农户模式”专业旅游村发展模式,引进迭部泰吾赛雍文化产业园项目,泰吾赛雍旅游公司租赁迭部县电尕镇谢谢寺村村民耕地,用于泰吾赛雍文化产业园周边花卉种植,引导谢谢寺村民从事文化产业园住宿、餐饮、花卉种植等工作。租赁群众耕地100亩,每亩租金500元,2017年耕地租金户均收入5万元,花卉种植农户增收每户2万元左右。三是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公司+村集体经济模式”发展模式,全面启动夏河县阿木去乎镇安果尔村民俗旅游特色村建设项目,该项目由甘南九色香巴拉旅游文化开发有限公司参与投资建设及市场运营,公司持股80%,村集体持股20%(村集体每年保底资金52万元),项目建成后,带动群众参与旅游特色项目经营和后期手工制造、民族演艺、食材提供等产业链发展,最大限度地增加村民收入。 

  (五)强化业务技能培训,注重乡村旅游市场营销 

  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扶贫与扶志相结合”的旅游扶贫工作思路,不断创新乡村旅游扶贫人才培养方式,积极开展乡村旅游经营户、乡村旅游带头人、乡村旅游导游、乡土文化讲解等各类实用人才培训,2016年举办各类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班35期,培训4003人次,2017年举办27期,培训3057人次,有效提升了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技能。创新宣传模式,利用新媒体,整合州县市9个旅游宣传微信公众平台组建了甘南州旅游宣传矩阵,持续开展乡村旅游宣传活动。积极探索“互联网+旅游扶贫”营销模式,在126个旅游专业村建立了电子商务平台,以碌曲尕秀村、迭部扎尕那村为代表的“互联网+乡村旅游”模式趋于规范,实现了景区、村貌360°实时观景,当地土特产品网络售卖,农牧家乐网上展览、预订、营销等功能,为当地群众增收开拓了新的渠道。 

  三、取得成效 

  (一)创造更多利益分享机会 

  甘南州积极推进农牧村“三变”改革,让群众通过宅基地、闲置土地等资产入股的方式,不断增加贫困户收入,同时,带动群众参与旅游特色项目经营和后期手工制造、民族演艺、食材提供等产业链发展。通过生态文明小康村、富民工程等项目多渠道筹措资金对旅游贫困村的村道硬化、民居改造、停车场、旅游厕所、步行道、太阳能路灯、给排水、垃圾桶、标识牌等进行了全面改造,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让贫困户从不同层面享受到旅游发展的红利。 

  (二)辐射带动贫困村发展 

  甘南州把景区周边及道路沿线的67个贫困村全部纳入旅游扶贫村,对其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按照区位分为3类:景区核心村、景区周边村、景区辐射村。立足各村实际情况,按照“一村一品”思路,将培育壮大旅游新业态及配套服务业建设与改善农村环境融合发展。在景区核心村,建设一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参观体验项目、观景台、休闲栈道等。在景区周边村,重点发展特色餐饮、住宿为主的乡村游,建设一批与核心景区互补相融的民宿、帐篷城、特色村寨等。在景区辐射村,引导贫困户参与特色种植养殖和土特产品加工销售,让农民真正成为旅游发展的受益者。 

  专家评语 

  推进“三变”改革,积极探索乡村旅游扶贫新模式。探索出“政府+公司+合作社”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公司+农户模式”专业旅游村发展模式;乡村旅游“公司+村集体经济模式”发展模式。实施旅游富民工程,积极推进旅游扶贫项目建设,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高标准编制了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切实改善了乡村旅游业发展基础条件。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