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瑜伽的前世今生,这本可以(瑜伽新史)书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瑜伽士修行 关于瑜伽的前世今生,这本可以(瑜伽新史)书评

关于瑜伽的前世今生,这本可以(瑜伽新史)书评

2024-04-23 15: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瑜伽是印度文化中很重要的一环,但是瑜伽到底是什么?是闭眼冥想、是调整呼吸、还是复杂的体式?按照本书开篇提供的数据:在美国,瑜伽行业发展迅猛,2016年有超过3700万人进行过某种瑜伽练习,英国人数较少,但也有300万人左右,并且有增长的势头。为何东方古老的瑜伽能够被西方人接受,并在全球范围掀起热潮?现代人生活紧凑,多是想借助瑜伽减压,同时达到健身的目的。现代瑜伽有各种不同流派,谁更正统?现代瑜伽与传统瑜伽大概率是不一样的,那么古典的瑜伽是怎样的?古代瑜伽士追求的是什么?这些疑问需要伴随着历史的脚步去找答案。

——名还是实,瑜伽到底是什么

关于印度修改国名的讨论,非本国人可能会一头雾水。如果将备选名“Bharat/巴拉特”译成“婆罗多”,或许会好理解一些,这个名字来自印度古籍而非外人对印度的称呼。对于名字取决于自己还是他人,多数人会认为名字是自己的与别人无关。可如果熟人改名,我们多半又会觉得叫惯了的名字为何要改。“印度叫什么”和“瑜伽是什么”有何关系?

南亚次大陆在历史上经历了几次大换血,当雅利安人踏足此地,用武力迫使土著达罗毗荼人为奴或南迁。在考古中发现,印度河文明遗址的一具骸骨以三昧的姿势坐着,手势是瑜伽的智慧手印,这是许多瑜伽士冥想时的姿势。印度河文明进入吠陀时期,吠陀是印度精英们对世界认识的集结,包含了神话历史、宗教祭仪、社会自然、歌咏艺术、建筑医药等方面,日渐聚拢成一个庞大的体系,变成“正统印度教的支柱”。

梵文是雅利安语和土著语言的结合,最早用于祭祀典礼。作为古老的语言,梵文“富有诗意与想象力,具有多义性及迂回婉转的色彩”,吠陀经典里的术语虽然基本维持原貌,仍存在不同流派的赋意。瑜伽的梵文yoga通常可以解释为“联合,通常被理解为个体意识与普遍意识的结合”,也有和谐、统一的意思,意味着通往某种目标的方法或过程。瑜伽修行并不保证一定会到达目的地,但是认为存在一种通道或方法前往。

换血还在继续。带着印度教基因的瑜伽,经历自我生发的鼎盛期之后,和它所在的土地和人一起陆续遭遇了伊斯兰人、蒙古人、英国人,被毁灭、被融合、被唤醒、被改造,各异乃至对立的思想被拼凑在一起。再然后,瑜伽从东方去到了西方,慢慢成为如今的样子。

现代瑜伽将传统瑜伽改头换面,更世俗化、更体系化、更科学理性、更健康向上、更多女性受众,与思考如何遁世解脱、个人化、精英化的古典瑜伽,是存在矛盾的。瑜伽就像是一艘忒修斯之舰,维持了原名,但被装上一个又一个零件。今天的瑜伽之船华丽体面,早就没有天地一人的孤绝。不管印度是否改名,它仍然是那个实体。当今的阿斯汤加瑜伽、艾扬格瑜伽、昆达里尼瑜伽也是不假的,与数论派、瑜伽派、不二吠檀多一样,按照自己的解释提供某种行为策略。世界变得复杂,争论必然存在,毕竟第一批瑜伽行者没有建立什么科学体系,仅仅想解决老天和自己的关系罢了。

——心还是身体,瑜伽到底是什么

有人认为:“每一种宗教活动,只要是无私的,没有隐藏目的的就是瑜伽。”有人认为,“瑜伽是特定的练习和由特定规则控制的生活方式,旨在消除虚幻的自我意识,并与普遍的世界意识达到一种结合。”还有人认为,自己出色的体格得益于瑜伽,因为“哈他瑜伽是一种古老的身体崇拜体系”。以上这些看法并不久远。

早一些的看法有,写作《瑜伽经》的帕坦伽利将瑜伽定义为“头脑中思想波动的止息。”他认为“瑜伽的目标是将我们自己从原初物质的网中解脱出来,并有意识地实现我们与真实自我的本质统一。后来他的评注家圣人毗耶娑的定义更简单,“瑜伽是平静的心灵”。看来,瑜伽试图解决痛苦,感受生命,摆脱业力的羁绊。

再往前看,“《瑜伽奥义书》中没有任何地方提到当今瑜伽体式练习中的向太阳致敬的标志性体式系列——‘拜日式’”。同时,二元论数论派和非二元论的吠檀多对瑜伽有不同看法,前者认为瑜伽最终要达到梵我分离,而后者认为是梵我合一。不管是分离还是合一,二者都是为了各自趋向精神完美状态,迎接终极时刻。

回溯到吠陀时代。“瑜伽”这一术语“在《梨俱吠陀》中多用在游牧战争和死亡的场景下,其中有几处描述了垂死的战士被‘挂在他的战车上,升到太阳的天界’”。对此学者只能以猜想的方式进行解释,可能是对死神阎摩的祭祀,可能是祈祷死者进入天堂重获新生,也可能是描述凡人获得解脱的状态。在《摩诃婆罗多》中“瑜伽”频频出现,刹帝利战士如果崇高战死将被视为“瑜伽行者”,登入天国。同时,“瑜伽”也用来描述“圣人的肉身忏悔和苦行”。瑜伽被认为具有强大的心灵力量,帮助人们获得开悟。

以健康形象示人的现代瑜伽行业,淡化了神秘的宗教色彩和形而上的抽象概念,删汰掉一些颓废惊骇的修行种类。瑜伽或许可以理解为以身体来修复心灵。把瑜伽包装成健身方式让人更容易接受,在调整呼吸和伸展身体的同时来完成心灵的修行。如果缺少身体的参与,瑜伽会更像一门宗教或哲学,无法快速获得人们的青睐,还有可能加速被排挤。

——君子还是骗子,瑜伽到底是什么

瑜伽先天具有神秘主义特质,尽管体式显而易见、调息有指导步骤,但瑜伽内部的方法和图示莫衷一是。瑜伽认为人体内有脉轮,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两个权威机构对脉轮在身体中的真正位置达成一致”,瑜伽对身体的拆解并不需要生理学的首肯。在瑜伽的世界中,我们有大半个身子处在神秘学领域,依靠精神指引。

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让印度的瑜伽大师大放异彩。斯瓦米·维韦卡南达(辨喜)是将瑜伽传至西方的关键人物。但其实瑜伽在西方落地之前,早就完成了东西方文化基因的重组。

在殖民时期,英国本土盛行的强身派基督教哲学“把体育看作一种道德教育”,印度也随着一并推广体育。英国的橄榄球在印度以板球运动作为对标;西方的体操制度在印度则以更有当地特色且为人熟知的瑜伽所替代。但是这种新型瑜伽去除了印度自己的宗教背景,像是由英国人和印度人双方共同研发的新产品,在维韦卡南达把升级版带给西方人之前,它已为西方市场的接受度调试出相当大的空间。西方人对现代瑜伽的接受,可能源于先天的亲近。这个东方产品像是“熟悉的陌生人”,适配又新奇。而后,维韦卡南达选择了更具普适性的佛陀作为世界导师,他的瑜伽用“内在的神性”吸引了不少东方爱好者。19世纪至20世纪,印度文化经常出现在一些作品当中,梭罗的《瓦尔登湖》里有,毛姆的《刀锋》里有,黑塞的《悉达多》更为直接。东方精神成为面对现代危机的域外之力,瑜伽则是接近东方精神的其中一种手段。

在显赫家族的赞助下,瑜伽士们广收门徒,优质的客户群为瑜伽树立起时尚健康的形象。但瑜伽并非没有负面的声音。有像盖茨比一样,在大萧条时期成功创业的瑜伽师,他们被明星名流追捧,为客户带去美和力量。他们也会被卷入性丑闻。被舆论声讨的多半是密宗的修炼方式,原始的宗教仪式极易滑出法律、道德的边界。传统瑜伽中同样存在类似越轨的流派,在印度的土地上同样会引起人们的恐慌。

从20世纪开始,瑜伽就越来越灵活,不同的大师各有千秋。阿斯汤加瑜伽主攻美国市场,更有力量;艾扬格瑜伽主攻英国市场,更温和灵动;还有女瑜伽师教授的主妇瑜伽、孕妇瑜伽、舞蹈瑜伽,能规避丑闻。瑜伽还被应用于精神治疗、办公室、监狱等场景,填补信仰力量减弱的心理缺口。关于瑜伽是否能拯救生命,或许可以回到一个与现象学沾边的问题上:如何看待身体与心灵的关系?现代瑜伽总体上是平等地对待身体与心灵的,身体与心灵互相助益,以健身促进修心。

不是每个人都相信瑜伽的力量,但如果有人运用瑜伽获得了身心的健康与和谐,那么瑜伽于他而言就产生了正向的作用。不管他是以莲花坐姿,或是用拜日式,又或者只是简单的闭眼冥想,那一刻,他和在林间修行的古代瑜伽士或许就是相通的。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