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琅琊榜》中梅长苏的人物形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琅琊榜的意义 论《琅琊榜》中梅长苏的人物形象

论《琅琊榜》中梅长苏的人物形象

2024-03-18 23: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摘 要

海晏在其著作《琅琊榜》中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梅长苏作为整个故事的核心人物,以病弱之躯洗清身上背负的血冤,完成父辈临终遗愿,并扶立明君开创清明朝局,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身份多变的梅长苏,在忍受病痛折磨与心理创伤的同时,用坚定的信念与无畏的胆识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本文通过分析梅长苏人物形象,解读文本想要展示的思想内涵,这一人物身上,寄托着当代人对历史英雄人物的遥想,传递着浓郁的中国文化精神,梅长苏的治国理念、精神力量和人性光辉,受人景仰,也值得后人学习。

关键词:《琅琊榜》 梅长苏 人物形象 塑造手法 思想内涵

近年来我国的文学创作发展迅速,许多优秀的作品问世并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而《琅琊榜》则是其中一部口碑不俗的作品。梅长苏是海晏的作品《琅琊榜》中的主人公,是故事中江湖第一大帮的江左盟的盟主,同时他也有着另外一个身份,是大梁王朝的将门之后林殊。他读书万卷,乃聪明绝顶之人,深谙兵道战法,十三岁上战场便立下了不败的神话。出身如此高贵又完美的人,人生却在十七岁时被改写,所率领的军队遭人陷害,一众风华绝代的亲友凋零无数,为平反冤案,死里逃生的林殊化名梅长苏蛰伏江湖十几年,最后成为谋士苏哲重返金陵,开始了他的雪冤之路。梅长苏这个人物形象在故事中被塑造得鲜活生动,其人物设定想要传达的中国文化精神更是值得人们一再品读。

一、梅长苏在《琅琊榜》中的多重形象

梅长苏是整部作品中的主人公,但是在故事中他又是一个具有多重身份的人,在不同的时期,面对不同的境遇他便有着不同的身份。从前是林殊,而如今脱胎换骨被迫成为梅长苏也是因为自己需要将林殊的一面隐藏起来,因为林殊曾经是金陵城内最明亮的少年,后来蒙冤遭受陷害,而经历过种种磨难后的他,利用不同的身份同时蛰伏于江湖与朝堂,小说刻画出了一个人物的多重身份和形象。

(一)金陵城的少年将军

金陵城的少年将军林殊,即梅长苏过去的身份,作者并没有用过多的笔墨去渲染,这段过往大多都是通过故事中的其他人物讲述出来。“奇兵绝谋,纵横往来有不败威名的少年将军,是金陵帝都最耀眼最明亮的少年。”作者在整个故事中对林殊的描写虽不多,却足以震撼人心。[1]他是当朝晋阳长公主与大元帅林燮的独子,将门出身的他对打仗自然不在话下,却也是博览群书聪明绝顶,正如故事中周玄清老先生对梅长苏说:“黎兄当年有一个心爱的弟子,虽是将门之后,性情飞扬,但却是难得的聪颖慧黠,读书万卷。若你彼时也在,说不定可与他称为一时双壁。”[2]林殊作为赤焰军营的少将,是大家眼中不惧寒冷的小火人,能够在寒夜漫雪中披着薄甲,单骑追逐敌人上百里,擒回营后也丝毫不见瑟缩之态,擅长兵法战道谋略的他,从未打过一场败仗,这是众人对战场上的林殊的描述。林殊自小受教于皇长子祁王殿下,与靖王、霓凰等人的一起长大,有着深厚的感情,即使林殊在众人眼里已然战死离世,但这些儿时的挚友们对他一直念念不忘。对于霓凰而言,他是最好的林殊哥哥,当梅长苏重返京城之后,第一个认出梅长苏真面目的人便是霓凰郡主,小说对两人间的真挚感情有不少描写,唯有林殊才能够让霓凰回到娇憨柔软的岁月,可以纵情地流泪与无所顾忌地撒娇,可见两人的感情之深。十二年前,林殊还是为国而战的少年将军,可以与当朝出色的皇长子谈论清明的政治理想,原著对祁王的描写不多,但他的为人却透过林殊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是梅长苏雪冤路上强大的精神支柱。林殊是一个深知自身背负之责也满怀正义理想的人,年少时征战沙场不只是因为自己是朝堂中的一员武将,还因为他有自己理想中的天下太平,而他的人生选择就是愿为朝堂添上自己的绵薄之力。靖王作为林殊少年时的好兄弟,他们是一起征战的最佳战友,是从前一起骑马射箭的好友。虽然原著中对林殊的直接描写不多,但是从他挚友眼中,从梅长苏身上,我们都可以读到许多关于林殊的过去,比如他曾在与靖王讨论战事时下意识地挥剑而起指点战时地图,在思考时会下意识地揉搓手指等等,这些细节描写,在符合故事情节走向的基础上,都是在对林殊这个角色的强化和补充。

(二)江左盟的盟主

在许多武侠小说中,江湖门派的一派之主往往都拥有着不凡的武力与智慧,并且非常懂得笼络人心,收服各种能人异士,在《琅琊榜》中的江左盟盟主也没有例外,不同之处是在于梅长苏不是一个武功盖世的盟主,而是一个因为中了剧毒而武功尽失的盟主。

首先,作为天下第一江湖帮派的盟主,是他在经历过惨烈人生之后的选择。梅长苏在故事中出场就给给人月明清风文人之士的感觉,而作为盟主的梅长苏,却是能够揽尽天下英才的智者。“遥映人间冰雪样,暗香幽浮曲临江。遍识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2]麒麟才子之名登上琅琊榜首,其背后的心血却不是看似表面的平静,十一年前赤焰军遭奸人陷害,全军几近亡命梅岭,林家灭亡,一代名将就此陨落,才华横溢的皇长子被赐死于宫中,宸妃与晋阳长公主自尽而亡,林殊死里逃生却身中天下奇毒——火寒毒。为了查清赤焰一案的真相,林殊不惜选择了剔骨拔毒,改头换面,武力尽失并且寿命大减,身上背负着整个赤焰军队与亲友的冤屈,为赤焰军与挚友雪冤,是他余下人生中要完成的最重要同时也是最艰难的事情。

其次,梅长苏是一个蛰伏于江湖十几年的人,凭借自己的智慧、忠义与胆识赢得众多盟友的追随。对于黎纲与甄平来说,梅长苏从前是他们的少帅,而今是他们的宗主,即是名字与身份变了,但是彼此的信任却从来没有改变过,面对部下犯错,梅长苏最先采取的不是惩罚,而是去体谅,就如黎纲在梅长苏病重休息之时,私自采取行动营救卫峥一事,梅长苏知道后就是让自己冷静下来面对事态;如故事中的宫羽姑娘,梅长苏对她来说是主上般的存在,故事后面我们知道宫羽作为滑族人,这个身份是有瞒于梅长苏的,但是梅长苏却淡淡的表达了自己的信任。虽然宫羽姑娘倾心于他,而梅长苏面对如此的真挚的感情,并没有拖泥带水,而是不予理会。正如他自己所说,既然知道自己将要做什么,会遇到什么样的风险,又何必给人希望再拖累他人。而即使如此,宫羽也还是作为江左盟的盟友尽心尽力地帮助梅长苏,如此来看,比起爱慕,宫羽对梅长苏的情感中更多的是充满尊重与敬仰。

最后,梅长苏是远在江湖身为盟主也不弃情义与本心的人。对他独一无二的小护卫飞流来说,他是最好的苏哥哥,梅长苏能懂得照顾他的情绪,明白他简单却总能让其他人摸不着头脑的言语,飞流对他也是护兄如命,梅长苏虽毫无武功,却也能够让一个武力高强的人伴随并时刻保护着他,正是出于他的本心和人格魅力,如秦般若所言,飞流虽然名为梅长苏的护卫,实际上却一直视他如幼弟一般,并对他非常宠爱。此外,梅长苏已远离朝堂与京城中的挚友十几年,却从来没有忘记过彼此之间的情分,并给予他们帮助和照顾,虽不是以林殊之名,但是其中的情分也丝毫不减,当霓凰君主在南境防守遇到困难时,梅长苏也想方设法派人救于水火之中。出于情义他帮助的是霓凰,出于本心,他曾是大梁的将军,救国家于危难之中,是他的职责所在。

(三)“搅弄风云”的谋士

一句“琅琊榜首,麒麟才子,得之可得天下”,引来了当朝两位最有权势的皇子想要招揽梅长苏成为他们的谋士。不愿成为其幕僚的梅长苏借此契机,在时隔十二年之后化名“苏哲”重返京城。在当时,许多人以为麒麟才子进京必定是在当朝太子与誉王之间择主而事,因为这是当下最有名望的两位皇子,但是作为谋士的他,却选择了一位最不惹人关注的皇子,那就是七皇子——靖王。

在过去十二年,将曾经挽大弓、降烈马的少年,变成了在阴诡地狱搅弄风云的梅宗主,在整个故事发展中,梅长苏明里是誉王的幕僚中人,而暗中却扶持了靖王登上储君之位。十二年的精密布局与计算,与谁人交友,与谁人能保持联系并且知晓其真实身份,如何拨开朝廷暗涌的云雾,如何架构起自己在京城的天罗地网,又如何能让自己身处暗处却能操控一切,面对这些问题梅长苏在蛰伏江湖之时,便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做到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梅长苏重返京城是以谋士的身份,在整个筹谋过程中,他最强的智慧体现在对事物和人的充分利用,在不会扭曲事实的前提下将自己能抓住的每一个机会利用到了极致,如悬镜司首遵夏江在入狱之后,梅长苏为了让他自己的徒儿夏冬认清自己师父的真面目,在狱中与夏江见面之时,便设法将夏冬带到了监狱暗处听其对话,而此时,梅长苏也在用着自己的方式“咄咄逼人”,使其承认夏冬丈夫之死,元凶就是夏江本人和宁国候谢玉。

梅长苏所有的谋划布局,并非为了狭隘地报一己之仇,皆是以昭雪冤案、还清平盛世为目的展开的全盘计划,其中包括了从掖幽庭中救祁王遗腹子庭生、暗中为靖王夺嫡扶立新君、得知赤焰军仍幸存者,然后尽力营救。在基于当年被陷害的事实的基础上,设下了环环相扣的谋局揭示事情真相,如庆国公案、兰园藏尸案、朝堂论理等等,看似与梅长苏是毫无干系,实则都是他在暗中运筹,原来六部尚书皆不务正业,在一年的时间里就被梅长苏设法剪掉了五位。朝堂许多紧要人物在梅长苏的布局下,可谓是洗了一次牌,在此同时,新上任的各个重要职位官员,都是梅长苏观察已久,确认能够为大梁做实事的忠义之人。十二年里,他费尽心思去布局和分析朝堂局势,缜密的心思,让他在重新回到金陵城的两年时间里精准出击,回回击中对手要害,使其没有回头之路,这样的智慧更是显得梅长苏作为谋士的卓尔不群。

二、梅长苏人物形象塑造的特点

(一)符合传统理想的人物设置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与文学创作中,并不乏传统的理想人物,如关公的仁义忠勇、诸葛亮的智慧与情义并存,又或者是《儒林外史》中众多被寄托美好,却只能理想化的人物。当然,人物的性格品质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息息相关的,如重情重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君子之道等等。理想的人物可以从许多方面来塑造,《琅琊榜》这部作品本是架空历史的条件下创作的,但梅长苏这个人物的塑造却非常符合我国传统理想人物的设置,在整个故事中他是智忠义勇的化身。

作者对该人物的塑造手法并没有过多地直接陈述,而是通过故事中的每一件事情与每个人物侧面表现出来,种种因果相结合,便可以对这个人物的认识非常明了。在作者笔下梅长苏是一个谦谦君子,以君子该有的一些品质衍生出了这个理想的人物形象,梅长苏的智忠义勇是贯穿了整个故事的,也是他一生中最契合他的写照,无论他在人生中的哪一个阶段,从一开始的林殊,而后的梅长苏,最终又重新以林殊之名回到战场,这四个字从来没有改变过。梅长苏的智源于他自小喜爱博览群书,出身将门的他并不输给别的士人家子弟,还是林殊时的梅长苏,在京城中可是人人对其赞不绝口,称其为难得的聪慧绝顶之人,而厚实的文化底蕴与逻辑清晰的思辨力为他的雪冤道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细腻的心思与冷静的处事方式,就连重返京城的方式也是经过一再推敲。梅长苏的“忠”,自然是体现在他对大梁百姓的忠心与清明朝局的期待,身为林殊时,他从十三岁开始上战场,立下了赫赫军功,自始至终他眼里都闪耀着为国为民的光亮,故事的最后我们也知道,十二年精密布局雪冤,梅长苏真正想要雪冤的对象,不是特定的某一小人,而是那种建立在奸佞横行、君王专断下的昏暗朝堂。因为正义无法得到伸张,真相才会被小人篡改。梅长苏希望有一天,至尊之位上的君主能兼听则明,而每一位立于朝堂的将臣,首先想到的不是自身利益,而是天下苍生。[1]他除了要还给赤焰军与挚爱亲友清白之外,他要的是一个清平的朝局和安稳的天下。而他的义是于赤焰军与金陵旧友而言,为已经飘然离世的祁王实现他理想中的朝局、不忘梅岭遇害时来自父辈最后的嘱托。在他的整个谋局中,每一个人物都被他考虑的非常周到,如何为靖王搭建利己利民的人脉、在霓凰郡主身处狼窝时出手相救,又或是对萧景睿前往大楚之时派人相助。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身中火寒毒,命不久矣,却拒绝了最后的治疗方法,不愿意以他人性命来换自己的常人之寿,便是如蔺晨所言:“要找十个愿意为长苏送命的人一点儿都不难,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长苏愿意吗?”[2]每一个人都知道他不会愿意,因为他不希望因为活命而丢了心中那份刻入骨髓的情义。他在经历人生巨变后、地狱归来独自承受一切是为勇,孤身在悬镜司内以病弱之躯舌战夏江是为勇,前有林殊寒夜薄甲只身追敌不瑟缩,后有梅长苏带病披甲平北境是为勇,无论身处怎么样的境地,他的骨子里都迸发着军人的无畏。

通过上述我们可以看出来,梅长苏这个人物形象是智忠义勇的化身,也是传统理想人物的典型形象,作者对这个理想人物进行塑造之时,对其品质、性格、素质与精神等方面都有着正面或侧面描写,贯穿故事始终却又有着点到为止的收敛,如此精妙的塑造手法既契合了故事中人物本身的形象特点,对于读者而言也满足了其对传统理想人物的设想。

(二)具有多重身份的集合体

《琅琊榜》这部作品是围绕梅长苏洗清冤屈与扶立明君的故事展开的,而其中梅长苏这个人物又有着多个身份,从林家小殊到江左梅郎。这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不同于一般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复仇故事,作者加入了许多供读者思考和想象的空白,或者说玄机,使得整个故事充满着文学虚构和文学想象的色彩。[3]一方面来说,一个人物有着多重身份有利于将人物形象塑造的更加丰满,林殊死里逃生成为梅长苏,才有后面成为名震天下的江左盟宗主和搅弄风云的谋士所带来的故事,在梅长苏的十三年里,我们在他身上看不到任何关于林殊的痕迹,但是梅长苏的行事作风却有着林殊的影子,清明的政治理想、对霓凰的照顾、对靖王的信任等等。身心承受着剧痛坚持下来只为实现自己的愿望,其中如若林殊只是林殊,那么这个故事未曾真正开始就已经结束了,相反他们是同一个人用着不同的身份去做同一件事,他们彼此成就的同时,梅长苏的人物形象显得更加饱满。另一方面来说,不同身份的冲突与矛盾可以更好的凸显人物性格,从前林殊可以闯了祸就往太皇太后那里跑、可以光明正大背着霓凰去玩、可以肆意的与靖王比武,而后来的梅长苏,重返京城后初次见到自己的太奶奶却不能相认,与霓凰在长亭相谈坦白了自己的身份却言道再也无法回到过去,对于靖王来说,自己再也不是那个可以一起挽大弓、上战场的好朋友,这其中的克制与冷静,两种身份、两种性格的冲突与矛盾形成了明显的对比。《琅琊榜》以梅长苏的方式展开这个故事,又以林殊的方式结束这个故事,他是一个拥有着多重身份的集合体,完美的展现了林殊与梅长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三)不落俗套的角色设定

纵观文学史上许多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大都有着非同一般的人生经历,角色设定不落俗套、颠覆想象。如《兄弟》中的李光头在最后被称为最大的反转、《京华烟云》中的姚木兰从世家儿女到经历战争后依然保持自我本心等,这些经历或多或少都对人物前行的步伐产生一定的影响,从家庭到社会,每一次境遇在其中都起着或大或小的作用。而《琅琊榜》当中的梅长苏,也是一个人生反转到了极致的人物,这样的角色设定一方面看来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不落俗套才能引人入胜;另一方面看来也是作者自身思想情怀的寄托以及满足读者对小说人物的丰满多变的期许。

在故事中,梅长苏是在常人三十而立的年纪死去,因为自身的疾病与实现自我的需要,仅仅三十年的时间,对一个能够享受常人之寿的普通人来说这只是漫漫人生的一半时间,而对于梅长苏来说却是他的一辈子。十七岁那一年,是林殊的终结,也是梅长苏人生的开始,在十七岁之前,林殊是当朝长公主与大元帅的独子,是皇帝亲外甥、是太皇太后最宠爱的曾外孙,学识上博览群书、生活上毋庸置疑必是锦衣玉食,追求极高,一上战场便能立下军功的林殊,在他人眼里无论是从他的身份、才学、智谋来看,都是一颗耀眼的明星,作者在叙事中给予林殊的笔墨稀疏却不乏赞许,但是所有能让林殊引以为傲的身份、信任都在梅岭惨案中终结,林氏一家变成了谋逆叛臣,林殊仰慕的皇长子成为了当朝皇帝的逆子而被赐死,而林殊即是逃过一劫却再也不能再以林殊的身份活下去。这样的人生际遇转变,对林殊的打击是致命的,但这同时也是脱胎换骨后,从林殊变成梅长苏并拖着病躯前行十三载的动力。从梅岭被救活却因为解毒不能够享受常人之寿的林殊终究成为了他不想成为的梅长苏,此后的十三年他开始动用自己所能动用的一切力量,调查当年的赤焰军一案,向自己忠于的却极为黑暗的朝堂发起攻势,在蛰伏江湖的这些年,以他的智慧与谋略,让所谋划事件的发展走向自己想要的结果并不让人诧异。从披战袍、握铁枪的林殊到低眉浅笑的梅长苏,就当所有人都以为他身上的担子可以完全卸下之时,可以安心休养生息之时,他却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痛心却没办法阻止的决定,那就是在自己所剩无几的生命里,梅长苏选择了以林殊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一生。

林殊是一个幸运而又不幸的人,他曾经拥有着这世间最美好的一切,可以义无反顾的为国家而战,为黎明百姓而战,也可以坦荡荡地为自己而活,而梅长苏的结局是令人感到悲情的,回望他的十三年,隐忍、坚定是他的写照,让人痛心却又敬佩。他的人生经历与故事中的任何一个人物都不相同,任何境遇之下都有着他独有的光芒,即使林殊与梅长苏的经历不同,却又是殊途同归,两种身份跌宕起伏的经历共同成就了一个极为传奇的人生,不落俗套的角色设定更是为这一人物形象平添了许多风采。

三、梅长苏形象展示的思想内涵

(一)当代人对历史英雄人物的遥想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文明久远,借助民间传说与文本故事流传下来的人事物更是数不尽数,这些故事是真实存在又或是虚构而成,其一是离不开作者的主观思想,其二想要得以流传必定是有其特有的生命力,如故事情节或人物刻画符合某个社会的思潮、满足了各个阶层的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想象。《琅琊榜》这部作品本就是在架空历史的前提下所创作的,自然也就没有原型人物与真实事件而言。其故事来源并非来自中国某一段具体的历史时代,但其中构成的元素并非空穴来风。首先,背景与历史上的南北朝类似,大梁南通年间与历史上的萧梁时期类同;其次,梅长苏与诸葛亮相似,待价而沽都与主公之间情深义重,以谋士身份搅动风云,机智过人似妖,最终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再者,赤焰军与历史的杨家将、岳家军相似,都是英勇无敌,遭奸臣构陷蒙冤而死,最终真相大白。[4]当代人对历史上正反面人物的遥想,既会受到所处时代观念的支配,同时又不失古人的原本的行事作风,而梅长苏作为故事中的正面人物,他的精神品质从某些程度上来讲,也满足了当代人对历史英雄人物的遥想。

首先,梅长苏是一个虚构的却充满生命力的历史人物。他身上表现出来的品质,如孝字当先、仁义共济、礼贤下士、勇者不惧、知者不惑等,这些都与现代人认为历史上的理想人物所具有的品质相契合,即使故事中作者对他这些品质描写的非常丰满,读者也不会觉得是过度渲染,反而对其人物认识更具有深刻性,并且能够很好地满足我们对历史人物的想象。其次,梅长苏是从朝堂中走来出、战场上活下来的人,他的学识与成长环境以及人生经历决定了他必然是一个君子人物。我国自文化开始传承以来,就对“君子”一类人物赞不绝口好评如潮,而君子之人,则是我们当代人对正面历史人物最精辟的概括。再有,作者笔下的梅长苏可谓是一个拥有着上帝视觉的人,近能治理盟内事物,远能干涉朝堂局势,洞察社会,了解民情。小说充分地展现出了一个胆识过人聪慧绝顶的人物形象,历史上这样的人并不多,三国时期诸葛孔明被视为智者的代表,小说中梅长苏善用智慧谋略这一点与其极其相似。最后,梅长苏终以武将的身份战死沙场,可以看作是梅长苏在完成复仇使命后,完成了君子对家国的责任,完成了林殊的角色回归。[5]梅长苏完成自己的愿望之后所作的选择,表面上看来,他只是为国出战,用自己的智慧换来国家边境十年的稳定,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出于他实现自我的需要,为国为民是他的理想。梅长苏这个人物形象可以说是诸多历史正面人物的融合和象征,当代人对历史英雄人物的遥想大多是受到历史事件与文学作品的影响,而处于XXX的我们,对人、事、物的看法自然是不同于从前,对人物的分析既要切合历史实际又要不失当代人的理念。

(二)传递着浓郁的中国文化精神

无论历史怎么变迁,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始终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纽带,同时它也可以反映出该民族的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而对于中国而言,这样的一种文化精神一直都体现在我国的文学创作中,体现出了尤为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国文化精神区别于其他民族特色的显著标志。《琅琊榜》中梅长苏这个人物的思想理念与人文情怀也传递着浓郁中国文化精神。

1、用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的巧妙结合来彰显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是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的儒家思想,大到国家统治,小到个人生存,未雨绸缪、居安思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胆识,而“忧患意识”是指一个人内心关注超越自身的利害、荣辱、成败,而将世界、社会、国家、人民的前途命运萦系于心,对人类、社会、国家、人民可能遭遇到的困境和危难抱有警惕,并由此激发奋斗图强、战胜困境的决心和勇气。[6]北宋著名诗人范仲淹曾写下一句千古流传的诗句,“居庙堂之高则尤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一个人若是心怀天下,则不管身处何处都会关注超越自身的利害关系,梅长苏便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忧患意识的人。首先,通过阅读原著我们可以知道,当梅长苏还是林殊的时候,他的责任是为国出征,稳大梁北境安定,为黎明百姓争取和平的生活,身份尊贵锦衣玉食的林殊并没有因为自己生活富足而弃百姓于不顾,相反是尽自己所能想方设法平息战争。后来,身处江湖的梅长苏,这种忧患意识和担当有增无减,对帝都朝堂之事了如指掌,在扶持靖王登上帝位的过程中,将不做实事的官员设法一一拉下马之后,靖王要与谁交好、要重用什么人都为他选择好了。无论是在朝为军时的林殊,还是处于江湖的梅长苏,他的心里都装着天下苍生,身份与处境的变化并没有改变他源于内心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作者刻画这个人物将他放在里庙堂与江湖两个空间,却同样能在他身上表现出中国文化精神中的高尚的人格与伟大的情操。

2、以德为政、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为政以德、以民为本是我国传统儒家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依然对国家社会有极大的借鉴意义。所谓的“为政以德”并不是单纯的“德治”,更多的是指统治者以及官员自身道德的高度,若想为臣民表率,则自身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有后续的治国之道在于德治。而民本思想则是相对于统治者来说,古语有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看似简单则蕴意极深,自中国古代就有的民本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仍然有着积极地意义,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宝贵财富。在《琅琊榜》中梅长苏所传递出来的治国理念也不乏为政以德与民本思想,梅长苏虽不是故事中的一个朝代的统治者,但他的思想精神却犹如一代明君该有的统治理念。赤焰冤案使得众人看清了梁帝的疑心之重与冷漠无情,作为一朝君主将自己的权利与地位放在最高点,为保住自己的地位不惜出卖良心、抛弃情义,将爱子与良将视为眼中钉,但相反梅长苏给予靖王的告诫却是要学会善纳谏言、为君者需怀有一颗仁德之心却又不失果断与胆识,才实现让不负臣民所望与清明朝局的理想。故事最后梅长苏与梁帝的最后一次见面时,面对梁帝自称天下是朕的天下,梅长苏则言“天下,乃是天下人的天下。如无百姓,何来天子?如无社稷,何来主君?”[2]简明却又如此有分量的两句话足以表达了梅长苏内心的民本思想。

3、家国情怀与赤子之心的传承

悠悠历史长河中,能够名垂千史并且至今让我们歌颂传承的英雄人物事迹不过是其中的冰山一角,而英雄们的精神与风骨却能够经久不衰。在中国文化精神中,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孟子·离娄上》中曾言“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一个伟大的人物,在前行道路中不会忘记的自己初心,同时也拥有着坚定不移的信念。文学作品已经成为传承民族精神风骨的重要方式,《琅琊榜》通过梅长苏这个人物,在抒写他短暂的一生时,将伟大的家国情怀与炽热的赤子之心在故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梅长苏懂得注重自身的修养,为人处世有着自己的底线与原则,即使需要通过一些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也从未在途中迷失自己,一路雪冤的过程他都表现得重情重义,心中所追求的清明朝堂与义无反顾为国而战则表达了他心怀天下的精神,不曾忘记自己为人臣子的职责,最后选择以军人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展现了华夏民族儿女的铮铮傲骨。通过刻画梅长苏这一人物我们可以看到家国情怀与赤子之心的浓烈,当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家国前程构成了命运共同体时,梅长苏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便在故事中得以升华。

四、结语

《琅琊榜》中的梅长苏,是在架空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从他人生经历的多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到人物一生的不同境遇,梅长苏短暂的一生中所流露出来的情义与迸发出来的力量都是如此动人,他或许是一个被理想化的典型形象,所以故事最终并没有给他一个好的结局,以英雄悲剧的方式收场。但通过人物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梅长苏一直在坚守正义,追求真善美,他脆弱却不懦弱,有胆识却不鲁莽,作品通过这一人物传递出来的民族精神与文化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去品读与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思琪,王勇.《琅琊榜》中梅长苏的人物形象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01):186-187

[2] 海晏.琅琊榜[M].插图珍藏版.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8.

[3]李梦晗.探析《琅琊榜》的叙事美学特征[J].汉字文化,2019(04):83-84.

[4] 陈萍萍.只道天凉好个秋——探究《琅琊榜》中戏剧悲剧性的意蕴构成[J].艺术评鉴,2019(01):129-131.

[5]李潇.梅长苏的君子形象解读[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02):141-142.

[6]李艳婷.从中国古代文学看民族精神中的忧患意识[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30(05):102-103

致谢

时光不再,转眼已临近毕业,毕业论文的完成将为我的大学学习与生活画上一个句号。首先,本文是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与大力支持下完成的,在每一个步骤的指导过程中,她给予了我无限的帮助与关心,不辞辛劳的批改学生论文,她严谨的治学态度与高度的敬业精神对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我得以顺利的完成论文写作。再有,借此机会感谢我的父母家人对我学业的支持与帮助。最后,再次对所有关心与帮助过我的老师与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

论《琅琊榜》中梅长苏的人物形象 论《琅琊榜》中梅长苏的人物形象 VIP月卡¥免费VIP年会员¥免费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3年3月18日 已付费?登录 或 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118559.html,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