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庵电厂,生长在70年代人的摇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玻璃花房里的少年三百浮 田家庵电厂,生长在70年代人的摇篮……

田家庵电厂,生长在70年代人的摇篮……

2023-07-04 06: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小时候,对田家庵电厂就有一种特别的情愫,因为这个淮河岸边的电力摇篮,也是妈妈成长的摇篮,她在那个大院里度过了她欢愉的童年和少年。

此时,妈妈曾经的口述和我小时候站在建工局大院四楼平台,向东眺望高高的电厂烟囱的记忆,响于耳畔,浮于眼前。

妈妈说,1946年底出生在淮南的她是家里的小福星,姐姐哥哥们都已长大,能为家里挣钱了。她没有姐姐哥哥们跟着外公外婆背井离乡逃鬼子,一路从扬州辗转蚌埠再转淮南定居的苦难经历。妈妈说,在她的心目里,二舅是家里最聪明、最果敢的。他有着坐“国民党电厂”厂长的吉普车进电厂的“传奇经历”,那是1945年,二舅13岁,从此开启了他的电力人生。

1950年,二舅已成长为田家庵电厂的一名优秀的技术骨干。重视人才的电厂,给他分了一套房子。妈妈说,那是一套非常漂亮的日式房子:木地板、木隔间、带天井,北面是厨房。外婆天天用鸡毛扫打扫卫生。那时的妈妈用软软的纸帮着擦玻璃窗。从淮安来的范家、从苏州来的詹家,成了异乡的好邻居,邻家的姐姐哥哥们也成了她的好朋友。

妈妈说,她上小学了,以电厂子弟的名分,进了淮南当时最好的淮师一附小,教语文的宋之元是她的启蒙老师。四年级的时候,从安庆转来一位女同学,很聪明漂亮成绩也好,住在电厂。她们成了很好的玩伴,还在她家里成立了学习小组,每晚在她家做功课,听她家的阿姨讲故事。这位女同学后来成了淮南市第一位女副市长。

妈妈说,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电厂大院里经常看见捷克专家和越南留学生的身影。妈妈和一帮小朋友,在厂工会韩主席和焦大姐的带领下,排节目,演出。电厂的礼堂里,小朋友们穿着大人们做的漂亮的演出服,跳手鼓舞、蒙古舞,穿着小胶靴跳鄂尔多斯舞,捷克专家一边看演出一边忙不迭地为他们拍照合影。沉浸在每场演出兴奋里的妈妈,可能并不十分清楚,她幼时在电厂大礼堂的每场演出,都是在为电力事业的每一个进步鼓与呼。

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田家庵发电厂的工人们发挥主人翁精神,对发电设备进行了恢复性大修和改进,使设备达到铭牌出力。1953年,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TQC型空冷6000千瓦汽轮机发电机组研制成功,开创了中国制造汽轮发电机组的先河,同时改变了之前电力生产完全依赖进口国外发电机组的历史。为把国产第一台6000千瓦发电机组建设好,运行好,也为了更好的开发淮南煤炭资源,国家经过慎重考虑和选择,决定把这台发电机组安装在当时处于国内电力生产领先地位,有着十多年丰富电力生产经验的淮南田家庵发电厂,并于1956年4月26日正式建成投入运行。

以国产第一台6000千瓦发电机组运行投产为契机,淮南电力从此走上了一条不间断的发展和壮大之路。1958年10月,刘少奇到田家庵发电厂视察,看到国产第一台6000千千瓦机组装在田家庵发电厂而且运行情况良好时,非常高兴,叮嘱“要用好、管好国产发电设备,积累更多的生产建设经验,发展祖国的电力事业。”

妈妈说,1957年,二舅追随康保良局长到了保定。后来我看了车导明的回忆录,了解到“1956年春节过后,淮南电业局局长康保良奉调来领导筹建工作。康局长来后,首先关心和重视的是,引进人员,扩大筹建班子,增强筹建力量。那时,正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时期,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工作热火朝天,人员紧张。”“由于接新机的任务太重,在短时间内难以培养出所需的所有人员,康局长另求得淮南电业局的大力支持,成建制地引进了两个电厂的全套人员。淮南八公山电厂全套人员最先来列电,接了最先到达的捷克进口电站。”“淮南田家庵发电厂,全套人员在厂长邓嘉的带领下,于1958年完成了另一台捷克进口电站的交接,建成了第14列车电站。”

后来二舅离开保定,先后调往重庆、广州、武汉等地的电力部门。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二舅还应邀回淮南,与当年老田电的那帮师兄弟一起为刚成立不久的洛河电厂出力。

前些年,二舅去世,妈妈很固执地坚持不去参加葬礼。妈妈说,每每看见“主人翁”、“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字样,她眼前总是闪现二舅青春活力的身影。

妈妈还说,老电厂办公大楼的南面有一个玻璃花房,园丁是一位姓靳的山东人,他是二舅的铁杆朋友。妈妈最喜欢到花房里看花,靳园丁教她认识了好多名贵的花草。1958年刘少奇主席到淮南电厂和造纸厂视察,电厂办公大楼里放的盆栽,就是从那个玻璃花房里搬去的。

妈妈的讲述和二舅的故事,反映了一代人在田家庵电厂这个电力摇篮里成长的经历。个人的故事是感性的、零碎的,而我在田家庵电厂厂史展览馆看到的资料则是理性的、系统的。

建厂源起、峥嵘岁月红色序曲、火红年代艰苦创业、耸立我国电力里程碑、自强不息风雨兼程、衍生洛平奠基火电三峡、以大代小破茧翱翔、力克时艰一厂多地、双百战略一体两翼九个单元构成了厂史回顾的长河,在这条长河中,我们看见了,田家庵电厂是怎样编织出“皖电摇篮”,我们看见了千千万万的电力产业工人,是怎样用用足迹点亮我们生活,这其中,我知道有二舅的身影。

汤汤淮水,在我脑海里仍然是坐标的横轴,儿时记忆里那高高耸立的电厂烟囱,仍然是坐标的纵轴。西望,我看不见淮河的源头,东望,我看不见淮河怎样融入大海;俯瞰,我不知道河床底下的矿脉有多深;仰视,我看不见耸入云霄的烟囱有多高。

哪天,我再去田家庵电厂,看看这个厂史馆。当然,携着我七十多岁的妈妈。

【作者简介】刘琦,女,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市文联副调研员。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