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习以为常的住宅建筑影响它的因素有这三个!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玻璃的影响 我们习以为常的住宅建筑影响它的因素有这三个!

我们习以为常的住宅建筑影响它的因素有这三个!

2023-04-20 07: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影响住宅的因素很多,有政治、经济、时代和地域文化、自然环境、材料、技术、建筑师和房主人的个人气质等等。这些因素往往同时作用,交织在一起,很难将其彻底割分清楚。例如,就目前留存的住宅而言,在中国主要是明清时代(15、16世纪)之后的住宅留存比较广泛,在西方则要稍久远一些;之前的住宅都湮没无存,或者只剩下残迹。此外,能够留存下来的多数是贵族、富商、僧侣(其住宅随寺庙或修道院一起留存)等权贵阶级的住宅,普通平民的住宅很难看到(许多民居虽是古制,但却是新建)。这里就有多重因素在起作用。

从建筑材料讲,石材比木材耐久,所以用石材修建的住宅就比用木材修建的耐久。而选用建筑材料又牵涉到经济、政治、文化、技术等多种因素。一般而言,石材比木材贵重一些---尤其以前的住宅都是用整块石材,不会只在表面包一层石片——所以只有权贵阶级的住宅才能使用石材做建筑材料。既然涉及到权贵阶级,为了维护其权威性就必须通过法令制度进行保障---例如,中国封建社会的法令制度中对住宅的形制有明确规定(各个时代都有不同),其中就有对各个阶层所能使用的建筑材料的规定。

此外,中国的建筑传统多使用木材,而西方多使用石材,这不仅是由于中西方在建筑技术上存在差异,还在于彼此的文化观念也不相同。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天人合一,与物同朽,不像西方传统那样追求永世长存,所以在建筑材料的选用上表现出来。还有人为破坏的因素。因为权贵阶级的住宅建造不易,所以价值也较一般平民住宅为高,往往会受到高度的保护,即便是换了主人,新主人也会对其精心维护。而平民住宅因为容易修建也容易拆毁,拆毁重建非常频繁。

下面就影响住宅的各个因素分别阐说。已经一再强调过住宅的复杂和割分不清性,所以下面的阐说也只能泛泛而谈。一、文化文化对住宅的影响显而易见。文化有地域文化和时代文化,每一种差异都可以导致住宅的差异。例如在沙特阿拉伯,由于宗教的原因,妇女和男子不能从同一个大门出入,不能共用同一个起居室,反映在住宅上就出现了男、女分别使用的大门和起居室。例如安坝住宅就有男、女分用的起居室,只是由于主人是一个寡妇,平时来访的客人很少,所以才只有一个大门---同时,这样的设计也是建筑师对这种不民主的社会状况的抗议。从安坝住宅还可以看到,它具有明显的封闭性,不仅用高墙围合,并且也很少开窗。

伊斯兰教和美洲印第安人所信奉的原始宗教表现在住宅上的装饰图案和色彩的差异是判然分明的。在中国传统住宅中,风水的观念相当重要。住宅的选址和朝向,门的方位(例如在四合院住宅中,门一般在东南角的“巽”位),有无流水或者树木……都非常讲究。又中国传统文化以大家庭制度为核心,以血缘的亲疏远近决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户之中往往数代人同居,反映在住宅上就形成独特的院落组织结构,各单体住屋间有明显的尊卑主从差别。

现代西方住宅通常以起居室/客厅作为重点,是住宅中最宽敞、光线最明亮的地方,卧室比较隐蔽。中国住宅则尽量把卧室放在最明亮的地方,短时期没有客厅(中国传统住宅中曾经有堂屋,是非常重要的场所,但由于大家庭制度的解体而逐渐退化)。现代由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地域差异逐渐缩小,反映在住宅上也呈现出一致的倾向性——但同时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提出复兴地方文化的口号,从而在住宅设计上讲求历史和地理文脉(context)。

时代文化对住宅的影响更为深刻。从希腊—罗曼—哥特—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一新古典一新艺术—装饰艺术,到现代主义之后的各个建筑风格流派—后现代主义、结构主义、高科技、地方注意等,都是时代文化的鲜明印记(注意这一套系统是以西方文化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分类系统,其他文化都被归入地方主义这一类别)。建筑史一般以1859年菲利普·韦布为威廉·莫里斯设计的新婚住宅“红屋”为现代建筑—也是现代住宅的起点。在此之前建造的住宅均为古典住宅,在此之后建造的住宅即使完全模仿古典住宅也被称为“伪古典”,仍旧属于现代住宅的范畴。为什么会如此呢因为居住在里面的人已经是具有现代精神的人(至于什么是现代精神,所谓“现代”究竟从哪一时刻开始则很含混,也不是本文的目的)。

“红屋”的年代,历史风格已经发展到某种极致,新古典主义已经可以随意、并且不得不向以往的历史借取风格,同时工业革命导致的工业化大生产正在如火如茶地进行中,产生了新的工人阶级,各种思想都在酝酿、变动中。“新艺术”运动一方面为了对抗大工业生产所带来的“艺术品味的退化”,另一方面要打破历史风格已经发展到尽头的窘境,转而向大自然寻求风格元素,推崇大自然的“真诚”,批评新古典的“虚伪”。已经说过,权贵阶级的豪宅一定程度上是炫耀权势、财富、身份的象征,居住起来不一定舒适(例如由于结构问题,很多房间都淹没在黑暗里)。所以威廉·莫里斯说:“不要把无用的东西放在屋子里。”就是对这种炫耀性的装饰的批评。他也讲装饰,但是装饰的目的是为了美,为了提高生活的质量。

但是在现代主义者这里,连这种装饰也成为罪恶。1908年,阿道夫·卢斯发表的《装饰与罪恶》就是现代主义的著名宣言之一。由于最初的现代主义具有社会主义的特点,主要为普通大众考虑,因此造价低廉成为首要的考虑要素。由此使用功能的单纯就成为必然,而任何不必要的装饰都会增加造价,使使用者的经济负担更加沉重,所以装饰变成一种罪恶。从无节制的夸示炫耀到考虑造价低廉,证明时代已经变化到由普通大众开始唱主角--起码,他们的声音和要求不再变得可有可无。为了造价低廉,住宅的形制趋于简单化,立方体、白色系,都曾经是这一要求的反映。但逐渐地,这又成为一种审美的需求,于是虽然仍旧是立方体、白色系,却有可能用很昂贵的材料建成。

这一过程中,工业化大生产的影响不能不提。由于工业化的蓬勃发展,建筑界从最初“新艺术”的抵制,到“装饰艺术”的有节制地借鉴,到现代主义的接纳,到“高科技”的欣喜的拥抱,都在各个住宅实体上表现了出来。材料上,钢筋混凝土、钢铁、玻璃等工业用材料大量用于住宅建设;技术上,标准化预制件使批量、快速生产住宅成为可能。极端地,对工业化的欣赏甚至表现在住宅结构上也模仿工业建筑的特点,例如甲板住宅。

勒·柯布西埃提出住宅是“居住的机器”的著名观点对住宅设计影响深远。这一观点指出,住宅应该像汽车、打火机一样方便、准确地执行特定的功能。R.B.富勒可能单纯从字面上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所以设计出完全像机器一样的“戴玛西翁”住宅。再说密斯倡导的“方盒子”形成国际主义风格,几乎使全世界都变成千篇一律的样子,后现代主义于是应运而生。罗伯特·文丘里为其母亲所设计的住宅成为一个革命性的标志。他仅是在山墙上挖出一个偏心的缺口,就满足了渴望追求与众不同的心理。这种渴望与众不同的心理需求,就是现代主义对功能性考虑不足之处。文化对住宅的影响不仅反映在各种风格的变迁上,还反映在诸多细节之中。

例如,开敞空间和明亮光线是现代住宅的基本要求之一。明亮、流通性好的房间有利于居住环境的改善。但是,玻璃的大胆使用则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接受。隐私是人们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什么可以成为隐私什么应该仔细保护则随时代、地域和个人而有变化。例如著名的菲利普·约翰逊的玻璃屋,它最初修建时附近的居民还不多,因而这样做可以欣赏周围美丽的景色,但是现在随着人流的增多,住宅的主人不得不经常把窗帘拉上。

一般来说,起居室可以敞开面向户外,而卧室则应该隐蔽;又起居室所面对的通常是内向的庭院,或者比较高,街上的行人看不进里面。但是,像帘墙住宅这样在繁华的东京将大部分空间都敞开的住宅还是非常少见,这只能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观念,从而反映在了住宅上面。此外,在不同的时期和地点,住宅的构成有不同的要素。一般,起居室/客厅、卧室、厨房、餐厅、卫生间是一座住宅的必备要素。现在中国城市中新建的住宅一般都有浴室,数十年前则大家一般都去公共浴室。在西方现代设计的住宅中,车库都是必备要素,通常也都有私家游泳池。花园曾经是大多数住宅都有的元素,但是在人口高度聚集的大中城市,一般家庭都没有花园,或者多数人拥有公共花园。在勒·柯布西埃的住宅设计中,屋顶花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二、环境传统民居通常是对自然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生活习俗的适应。例如蒙古族人民的蒙古包,这种能够快速搭建、移动方便的住宅就是对草原游牧生活的适应。中国黄土高原上大量存在的窑洞是从远古时就开始使用的一种住宅,它直接向崖壁或者地下挖进洞穴,冬暖夏凉,不仅取材方便,并且节约了耕地资源。在澳大利亚,由于日照强烈、空气潮湿,对遮阳和通风的要求就很高,所以一般都采用斜屋顶、大屋檐,并且在屋顶和墙壁之间留有空隙;此外,房子的底部架空,不仅有利于通风散热,并且可以抵御澳大利亚周期性的雨季和各种爬虫。

随着社会的发展,居住理念不断变化,现在国际上又提出“生态住宅”的说法,要求住宅设计不仅向大自然亲近以提高生活舒适度,并且能够节约能源、维持生态环境。而传统民居通常都是很好的“生态住宅”,所以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此外,针对现代建筑国际化,使许多城市都失去本来面貌的现象,传统民居在维持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的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要指出,传统民居通常是在技术水平比较低,或者物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对自然环境的顺从、适应,现代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物质资源的丰富,解决问题的手段增加,从而使住宅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例如空调技术的运用,就使以前为解决通风、避暑问题而采用的特殊的住宅结构衰微。又比如在各种传统民居中常见的斜屋顶,是对雨雪天气的一种适应——在非常寒冷的地区,沉重的积雪有时候甚至会把屋顶压塌,而钢筋混凝土材料的运用则大大加强了屋顶的强度,从而可以使其做成平屋顶。

环境并不仅指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还包括人流、车流等社会环境。城市曾经成为现代生活的象征,人们纷纷离开乡村居住在城市里。而随着城市居住环境的恶化,一些富人们又开始愿意居住在郊区或者乡村,出现了从城市到乡村的回归。但是仍旧有人愿意居住在城市中,于是产生了适应城市环境的住宅,例如SANAA建筑事务所的M住宅,以及墨西哥的鲸鱼住宅。两者都在城市的喧闹中创造出封闭、宁静的环境,后者甚至通过对自然形态的模仿表现出对大自然的渴望。又比如在皮埃尔·德阿瓦涅(Pierred’Avoine)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斯利姆住宅(SlimHouse)中,人们在楼顶建起庭院,种树、踢球等,以逃避危险的车流,增加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

三、材料和技术前面已经讲过对建筑材料的选用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下面再从审美上讲一下。不同的建筑材料有不同的色彩、纹理和质感,从而能够产生不同的视觉和心理体验,也就具有不同的审美价值。例如,土、木、石材令人产生大自然的亲近感,钢铁和玻璃使人感受到现代化的气息。同样的建筑材料用不同的处理手法又可以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例如同样是混凝土,勒·柯布西埃的粗糙混凝土就产生“粗野主义”的效果,而安藤忠雄的清水混凝土就产生精致典雅的效果。

混凝土、钢铁、玻璃是现代建筑的三大主要材料,对推动建筑进步具有革命性的作用。混凝土从罗马时代就有应用,但是直到19世纪末人们才发现钢筋混凝土的做法,到20世纪中叶钢筋混凝土的技术才成熟。钢筋混凝土使建造摩天大楼成为可能——从而高层集合住宅也得以产生。人们使用钢铁的年代和使用混凝土一样久远,但是同样,直到19世纪末人们使用钢铁仍旧只是局限于装饰性质,真正地将钢铁应用于承重结构要等到20世纪初。对玻璃的使用主要是出于对明亮光线的追求,而这也是现代建筑的追求。玻璃的制造技术在20世纪也不断发展,玻璃的强度增强,出现了双层保温玻璃、滤光玻璃等,从而使其在现代住宅设计中大量应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