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单身?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现在单身人数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单身?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单身?

2024-07-14 05: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四就是婚姻现在不如以前那么牢固了,现在是动不动就不喜欢了、分手了,或者是结婚了还有出轨的,婚姻的脆弱性比原来更加明显了,这个脆弱性也跟社会的流动性增大有关,一方面,比如说农村还有到城里来打工的,城市里面工作的还有跳槽的,不断接触不同的人、环境的变化等等,这些因素都导致人不是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生活,而是有众多的接触,这种流动性、多元性增加了各种接触的机会,所以婚姻的脆弱性比原来增强了。这些原因都导致很多人选择婚姻更加慎重,他会考虑这个人花不花心,今后事业上有没有前途,还有他父母是什么样的,会不会给我生活带来麻烦,还要考虑买房等等,这么多因素都考虑进去,所以现在要成一个家确实要跟搞一个事业一样,都不容易。所以我觉得这些条件一定程度上都会制约领结婚证时间的事。

80、90这代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了,独生子女这一代在家里面都是挺宠的,不管是女孩还是男孩在家里面都是中心,所以当他们找对象或成家以后,父母介入孩子的婚姻问题是比较强烈的,买房可能首付就是他们提供,甚至因为这个,两边打离婚的情况都有,这样就变成两个人的婚姻变成了两家的婚姻,而且四个父母同时介入,我觉得这些东西都会导致实际上婚姻变得更加复杂,不是一个横向的、男女之间的小核心家庭的关系,它变成是两个家庭之间、几代人之间的关系,这关系变得复杂以后,加上房产市场化以后,中国人第一次有了财产这个概念,这个财产在大城市动辄几十万、几百万,这是一个巨大的利益,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要三思,然后矛盾也比较多,这些都会导致因离婚而单身的人数上升,之前就有民政局数据显示80后离婚率是比较高的,这也是我们看到大城市里面单身比较多的原因之一。单身不意味着没有男女朋友,但一到领证的时候可能想的就多了。

我觉得未来单身的比例可能会越来越增加,这是我的一个预测,至少是在城市里面,农村里面单身的主要是最底层的光棍找不着对象,条件差的才找不着,那么城市里面选择单身的,有很多反而是很优秀的女性,并不是说她找不着,而是说这种单身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被动的,就是她并不是单身主义,只是没有碰到合适的,跟她能够相当的;另外一种就是主动的,觉得对婚姻制度很失望,小部分应该还是会有这样的人群,特别是在大城市里面,单身人群中女性比例更高,这个比较明显,在大城市去相亲会里面看,都是女孩。

婚姻≠爱情

时下各种公园相亲角、相亲活动等俨然成为解救“单身族”的“快车道”,甚至催生了一条“中国相亲鄙视链”,即根据户口拥有率、工作性质、收入高低、家庭背景、颜值等客观因素来判断一个人是否能够成为结婚对象,使得婚姻看上去成为了一种可量化的“配对交易”,而忽略了构筑幸福的重要情感基石。您对此如何看待?应该树立一个怎样正确的婚姻观?

首先我觉得婚姻从来不是一个仅仅凭感情的市场,婚姻跟爱情是两码事,这东西本来就是分开的,有情人终成眷属,不一定都能成眷属,还有的年龄条件差不多、还过得去就结婚了,这种情况很普遍。其实历史上从自古到今,婚姻从来不是一个纯情感的,只是说现代人更强调自主性,把情感的码加得越来越高,相亲市场是什么?是不认识的人之间建立交集,他当然从外界理性的开始来挑,挑完了之后处处,觉得这人不怎么样,他还是会分开的,这些都是父母老一代作为家长的一个焦虑,可能跟子女一点关系没有,有很多可能是瞎忙活。

相亲鄙视链里有代沟

我觉得鄙视链这个说法,其实是在说人是有阶层划分的,可能在家长眼里排着那个阶层的队跟子女不是一个队,每一代人看法不一样,可能家长觉得体制内单位的就排得最高,比如公务员,那孩子群可能觉得在一个公司里面干得很好的,没有户口的是排得最高的也可能,但他们都希望未来的婚姻和家庭是相对比较稳定的,家长更强调稳定的一面,然而当事人可能更强调两个人之间有共同语言的,但同时强调经济上未来我不会太吃亏,我觉得这是有代沟在里面,因为相亲市场都是父母们的看法在那,这个能影响子女多少很难说,不会一点没有影响,但子女自己可能另外有一套,关键在于年轻人这一代。

为什么我预测今后未来的趋势跟世界潮流慢慢一致,单身人群会增加呢?因为婚姻的性价比问题,这可能是可以从经济学角度来考虑,成一个家,我能从中得到什么?如果就一个职业女性来说,她有自己的收入,有自己的事业,家庭里面所有的后勤保障可以通过市场来完成,不够的通过父母来完成,这时候男性只是充当能够陪伴她、给她爱情的一个角色,而在市场上找到这样男性不一定能满足这个,也许除了整天玩游戏帮不了什么。

所谓正确的婚姻观:相互尊重

所谓正确的婚姻观这个说法就有问题,实际上现在是一个多元社会,有的人喜欢稳定的生活,有保障,不愿意去冒险,那就找个规规矩矩的人结婚,找个稳定的工作,每天按部就班,可靠就行。但是还有些机灵的人愿意去冒险,愿意去选择多样性,他可以选另外的,可以选单身、同居,不领证。不领证的话,收入高还可以买两套房,结了婚只能买一套了,所以因为现在收入的差距很大,事业的可能性也很大,在这个社会如果说有一个所谓正确的婚姻观,就是尊重对方,尊重自己,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坦诚相待,每个人各取所需。这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国现在社会总体来说,还是成一个家能得到的好处比较多,很多制度是按照成家的假设来制定的。比较会算计的人,那他就可以来算哪个是更合适的,因为他需要的那个情感伴侣,那个人不一定非要领证,领证了以后反而有的人就不能成为你的伴侣了,只能是一个事务型的伴侣,这个很难说,一张纸不能保证两个人的天长地久,那只是一张纸而已,只是分财产的时候用得着。

人们对婚姻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是由很多方面造成的,一个是人的感情个人自主性的强调, 特别是现在80-90后独生子女多。另外一个是除了个人的情感需求之外,这个社会阶层分化很厉害,所以人们都希望至少不通过婚姻让自己阶层往下掉,在竞争又很激烈的情况下,在物质方面考虑的也比原来多了,当这些考虑了更多以后,思来想去碰到合适的机会就减少了。还有一个就是对婚姻可靠性的一种怀疑,像以前“双城记”这种都很常见的,现在谈朋友的、结婚的,三年、五年不在一起,自己都不放心。因为大家觉得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跟别人好了,很多人都会觉得可以理解。在爱情和性观念上也比原来开放了,大家觉得可以接受,这就造成婚姻对于人跟人之间的情感密度要求增加了,就是我要跟你互动特别多,在一起,这样才是可靠的,否则外界一个什么变化都可能会影响到。

另外,家庭婚姻能给我带来什么?家庭婚姻的很多传统功能除了生孩子不能替代,性的功能也不是家庭完全可以提供。带孩子确实是家庭比较重要的,但现在其实很多都是由父母完成的,一部分也是通过市场的教育来完成,至于互相倾吐心事、倾听,这本来是家庭中很重要的一个功能,但现在家庭基本上是完成不了的,很多人情愿跟网友去说,他不一定跟家里说,所以网络、微信、QQ、各种群的聊天其实在人际关系方面也能替代家庭的一部分功能,有的人甚至在网上有自己老公老婆的游戏,虽然是虚拟的,但是也能部分满足。所以当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很多需求可以通过别的方式来替代的时候,婚姻和家庭不可替代性就减弱了,在结婚这件事上,人们没有以前那么迫切了。

另外一个就是不结婚的成本,我们如果从经济学角度来讲,一个是结婚的收益,一个是不结婚的成本,刚才说结婚的收益其实风险很大,有可能出现各种情况。如果从成本来看,你不结婚会付出什么成本?不会因为单身就走不出门了,如果事业做得风声水起,虽然还有“剩男”“剩女”的压力,但是大城市里慢慢地单身人数多起来了也就习惯了,你在村里可能过不下去,在城市里面谁都见不着谁,根本就不会有人顾及,邻居也不认识你 ,除了春节回家,七大姑八大姨要逼你之外,你得租个女朋友、男朋友之外,剩下的时候你的单身压力没有那么大。

现代社会婚姻制度的效用在哪

国外的情况很复杂了,但是有一点至少肯定跟中国是不一样的,首先像欧美国家,它们的单身比例越来越高,北欧这些年结婚的比例一半都不到,很多人只是同居,同居也要孩子,但是它们有制度支撑,制度对同居伴侣享受一些待遇可能是差不多的。现在台湾也在推进婚姻平权法案,如果通过的话,同居者、同性恋者可以享受同样的权利,已经走出了一步,这些都会影响到婚姻制度。

婚姻制度有两种,一种是政策法规制度,另外一个是文化习俗也是一种制度,“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种说法就是一种文化习俗。市场经济最强调的就是个人,人和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个人的自主性,在这样市场经济启蒙下,人们在婚姻上的态度也不一样,这都是相关联的。重视个人财产,重视个人的自主性,不希望受别人的摆布,或者用社会学上一个词叫进入“个体化”的社会,即使是结婚了,家庭婚姻也是为我服务,不是我为这个家庭婚姻服务,在这种观念意识引导下,个体做什么事都要衡量下,当然人在情感冲动的时候,可能情感也是他最大的利益,每个人选择不一样,但是我觉得“个体化”的未来趋势是一定的。

但是中国的家庭婚姻制度在未来走向更传统也是很有可能,这是无法预测的,因为现在都在强调传统价值观,不知道会怎样影响婚姻制度,这个公共政策法规是会影响婚姻抉择的,当然像欧美这些国家制度比较开放的,很多人就不需要通过结婚这张纸来完成他的利益,他需要的是一个伴侣,只要是伴侣就可以享受那些权利,只经营我们的情感就可以了,孩子也可以得到保障,那就不一定要领这张纸。但是中国不一样,比方说买房的时候就需要领一张纸,中国整个的公共政策内部里面是不一致的,不同的制度之间是有冲突的,所以导致人们在这个事情上用单身合算,有人就搞“假离婚”,用那个制度的时候成家划算,还有“假结婚”的,比如为了回城,所以就变得很复杂。从这个角度说,中国的公共政策方面也需要有一个连贯的制度,这样可能比较有利于婚姻家庭的稳定,有利于人们根据预期来判断,选择的预期看得到,否则刚选完,明天制度就改了,那就后悔了。

吴小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家庭与性别研究室主任,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哲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系访问学者,研究领域:家庭、国家与个体;代际关系;性别研究;青年文化。

● ●●

1

你可能会喜欢:

社会学了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