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突破】案例分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念包含下列几点 【考点突破】案例分析

【考点突破】案例分析

2024-07-10 12: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案例展示

案例一:大数学家华罗度初中时,数学一度不好,他老师说如果将来同学中有一个人没出息,那这个人一定是华罗庚。但是华罗度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最终成了著名的数学家。

案例二: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杂感:“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被录取。不过,问题是他碰上了一位识货的主考人,这位主考人就是闻一多先生。闻先生从这三向杂感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果然,这位青年没有辜负闻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表了一首又ー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麦动一时的诗集《烙印》。他,就是后来誉满诗坛的“农民诗人”臧克家。

结合上面两个例子,谈谈教师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

思考一下..

【参考答案】

(1)案例一中的老师没用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仅凭华罗庚一时成绩的不好,就断定没出息的人定是他,用僵化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忽视了其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2)案例二中的闻一多先生独具慧眼,从三句杂感中发现了臧克家身上潜伏的才气,并决定破格录取。这其中所体现的正是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不太成熟,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与可塑性。因此,教师应该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和看待学生。

(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拥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智力水平可以明显提升。案例一中的华罗庚正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成长为了一名数学家

答题思路

本题主要由两位名人的教育故事考查现代学生观。

展开全文

案例一中的教师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否定了学生发展的可能性;

案例二中的闻一多先生看到了学生身上存在的巨大潜力,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两个案例从一正一反两个方面反映出了树立现代学生观的重要性,考生结合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即可。

考点分析

◆现代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2.学生是独特人

(1)学生是完整的人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活动才是学生获得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内因。

(3)学生是责权主体。

练习

【练习案例】

一个孩子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经还遭遇到退学的命运。

一个孩子曾被父亲抱怨是白痴,在众人眼中,他是毫无前途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的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

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耗子,将来怎么办?”所有教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

这三个孩子分别是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

(1)以上关于三个孩子的案例分别说明了什么?

(2)这对你参加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实践有何启示?

答案将于次日17:30揭晓!

建议大家把练习的答案写在留言区,写出来才能加强记忆,帮助你缕清思路,强化你的语言组织能力,让你更加熟练的掌握案例分析的答题套路!没有思路的同学不要怕,先从列出答题要点开始,大家一起加油进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