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研究院课题组发布《中国旅游人才发展报告(1949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现代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中国旅游研究院课题组发布《中国旅游人才发展报告(1949

中国旅游研究院课题组发布《中国旅游人才发展报告(1949

2024-07-17 07: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4月21日下午,在中国旅游研究院主办、携程集团协办的202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上,中国旅游研究院课题组发布了旅游人才研究专题系列报告。我院政策所曹洋博士受课题组委托,发布了课题主报告《中国旅游人才发展报告(1949-2021)》。

曹洋博士的发言如下:

本报告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国旅游人才发展的成就和经验,中国旅游人才培养的历史同步于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历史,既是我国旅游人才队伍从无到有,由有到优不断成长、发展和壮大的历史,也是旅游人才在我国从旅游资源大国,旅游市场大国,走上世界旅游强国历史进程中持续发挥作用的进程。整体来看,新中国的旅游人才培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78年,主要依托接待实践,提升服务技能。此时期的中国旅游业处于草创期,和统战、外交等工作交织在一起,在这一历史和行业背景下,我国旅游人才依托接待实践,侧重于服务技能的提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导游队伍成为“五大员”、实现“三过硬”的要求就诞生于此阶段,这是周恩来总理在第五次全国翻译导游工作会议前期,对培养翻译导游作出的重要指示,时至今日,这些都是我国导游翻译人员的基本要求。纵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旅游人才发展体现了以需定培的特点和鲜明的实践导向,一切以满足现实需要为核心,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完成了特殊时期交给旅游业的历史使命,推动了新中国旅游业的拓荒和初步发展。

第二阶段,1978-2012年,依托国民教育,提升专业素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旅游业从服务外交事业转型成为经济建设的产业主要力量,旅游业逐渐以独立的姿态稳步进入国家战略体系,依托国民教育,提升专业素质,是这一阶段旅游人才培养的主基调。从1978年,国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正式成立了旅游教育机构,到1980年原国家旅游局在武汉召开了全国旅游工作座谈会,再到2009年10月,国务院颁布的第41号文件,将旅游业定义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产业地位的提升也对旅游人才培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我国第一所旅游中等专业学校,南京旅游学校,第一所旅游高等学校,上海旅行游览专科学校,第一个旅游教育硕士学位授权点,第一个旅游管理博士学位授权点也相继诞生。

第三阶段,2012年至今,面向行业实践,人才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开始进入了大众旅游的新时代,面向了小康旅游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及批示指示,明确了我国旅游业及旅游人才发展的基本遵循,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理论价值,旅游为民、主客共享、高质量发展、文旅融合,成为第二个百年中国梦旅游发展的核心要义。回顾我国旅游人才发展历史,旅游人才培养在摸索中不断成长,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

首先,旅游人才发展历史和现实均告诉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永不动摇,这既是对历史的客观描述,也是对经验的提炼总结,是过去坚持的道路,更是未来发展的遵循。

二是人才培养始终要直面行业。不管是中国旅游业在外交使命时代,还是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人才培养要充分关注旅游+,+旅游的发展潜力,直面文化、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三是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中国旅游人才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具有探索性的,旅游人才之所以在各个阶段能够充分保障行业的需要,因为始终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四是强化共同参与旅游人才案例中,有多个案例都强调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各领域共同参与,推动我国旅游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资源整合,是持续培养高质量旅游人才的重要保障。

五是秉持国际视野,立足中国实践。不管是以需定培时期的五大员、三过硬,还是改革开放时期的学习建国饭店运动,还是“十四五”时期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国际消费中心等建设,都需要人才的支撑,都体现了旅游人才培养需要内外结合的特征,既要有国际的高度,又不能脱离中国实际。

回忆完过去,我们来看看现在,研判当下复杂的社会发展形势,中国旅游人才主要有六大特征。

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和旅游业的发展,并对新时代旅游人才队伍及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是要服从和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文化强国、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为旅游业和旅游人才发展赋予了新的使命。

三是旅游需求需要进一步升级,旅游市场进一步分层、分众,旅游业边界拓展,旅游业发展品质提升,对旅游人才提出了更多元的要求,开启了新的思路。

四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打破了人才的界限,从多维度、多视角提出了构建新时期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旅游人才发展开拓了新的局面。

五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广泛应用,为旅游人才发展指引了新的方向。

最后,就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为旅游人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需要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团结拼搏,带领旅游业突出重围。

立足形势,直面问题,根据课题组的前期调研和数据分析,我们认为当前我国旅游人才主要面临着五大问题。

一是适应现代旅游业创新发展的人才相对短缺,服务现代旅游定制化、小众化、近程游、深度游的旅游企业亟需的人才短缺。一些企业管理人员在接受我们访谈时表示,投递简历者多,但符合要求者少,人才供给和需求错位的问题相当严重。

二是战略性人才、高技能人才和跨界复合型人才紧缺。特别是在建设现代旅游业体系过程当中,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当中,亟需的战略领军人才。

三是旅游人才分布区域不均衡的问题仍旧突出。从区域来看,我国旅游人才分布呈现了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特点,从城乡来看,我国旅游人才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

四是人才评定和管理制度亟需改革。长期以来,旅游业体制内外习惯按照学位、职称,或者是荣誉称号等标准对人才进行分级管理,这种做法在特定时期具有一定的意义,并推动了当时旅游人才的建设和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但是对于现在的旅游业来说,这种分级管理方式的弊端会日益凸显,不利于推动我国旅游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更有可能阻碍我国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五是旅游业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从业人员的薪酬却增长较为缓慢,职业声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课题组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行业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模式,积极探索国际经验,我们有几点发现:

首先,在《HOTEL》2020年度全球榜单中前100名酒店主要管理者进行了教育背景和职业履历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多数酒店管理者拥有经济管理的教育背景,其中30%为酒店管理专业。其次,多数酒店管理者长期在本领域工作。另外,酒店经理人与其服务的企业文化与调性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二是通过总结各国旅游人才的培养模式,发现国际旅游人才培养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政府、行业院校、国际院校、企业,面向不同人群提供差异化的教育培训,构成了科学的、全龄段的、终身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最后,课题组对旅游人才培养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是牢固树立人才是建设现代旅游业体系、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第一推动力的观念。

二是旅游人才工作要面向市场找人才,不能只着眼于系统和高校,只局限于博士和教授,更要面向全行业、全社会,管脚下,更要管天下。

三是要为服务行业留下人才。不仅要为人才成长创造平等竞争,包容创新的环境,更要大胆放手地使用人才,对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要有一定的容忍度,摒弃简单的以学位、职称、荣誉称号等职位高低评判人才的办法。要以真本事论英雄,给人才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让战略领军人才、产业创新人才得以脱颖而出,使技术人才和服务人才能够留得住,沉得下来。

最后要注重的是分类育人才,坚持问题导向,强调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坚持培育一批扎根实践,把成果应用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专家学者。

来源: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